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神经脊髓炎——研究焦点和启示
1
作者 牛俊英 刘建军 许贤豪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1-323,395,共4页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DEVIC综合征 焦点 炎性脱髓鞘性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损害 多发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β-1b治疗38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雁 黄德晖 +25 位作者 张星虎 董会卿 付锦 檀国军 张美妮 王磊 杨丽 高枫 候世芳 金涛 矫毓娟 方乐 刘广志 张伟赫 方方 王苏平 戚晓昆 吴哲 安中平 郭守刚 张晓君 郭力 吴卫平 王维治 许贤豪 崔丽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81-785,共5页
目的 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国北方地区22家医院神经科就诊并接受IFNβ-1b治疗的MS患者385例,对其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做一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 观察干扰素β-1b(IFNβ-1b)治疗中国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国北方地区22家医院神经科就诊并接受IFNβ-1b治疗的MS患者385例,对其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 27例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治疗后,92.6%的患者无临床复发;MRI显示96.3%的患者无新增T2病灶,100.0%的患者无强化病灶;14例患者与治疗前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相比,治疗后E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4,P=0.202).(2) 346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治疗后,164例患者用药时间≥1年,中位年复发率由治疗前的1.0降至治疗后的0(Z=-9.667,P=0.000);MRI显示,309例(89.3%)患者无新增T2病灶,321例(92.8%)患者无强化病灶;178例患者平均EDSS评分(分)由治疗前的3.3±1.8降至治疗后的2.9±1.9(t=4.603,P=0.000).(3) 12例继发进展型MS患者治疗后,7例患者用药时间≥1年,中位年复发率由治疗前的0.3降至治疗后的0(Z=-1.690,P=0.091);MRI显示,11例(91.7%)患者无新增T2病灶,12例(100.0%)患者无强化病灶;7例患者平均EDSS评分(分)由治疗前的5.4±2.2变为治疗后的5.6±2.2(t=-0.795,P=0.457).(4) 385例患者至随访时,25.4%的患者停药,主要停药原因为经济原因(25.5%)、不良反应(19.4%)和自觉无效(15.3%);常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反应、肝酶升高和血象异常.结论 IFNβ-1b可减少中国CIS和RRMS患者临床复发和MRI病灶活动,改善RRMS患者残疾程度,安全性好.经济原因是患者停药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干扰素Β 服药依从性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61
3
作者 朱以诚 崔丽英 +42 位作者 高山 樊东升 李继梅 牛俊英 詹青 秦新月 郑荣远 陈康宁 周华东 曾进胜 彭凯润 张兆辉 卢祖能 章军建 刘煜敏 张朝东 曲方 曹秉振 徐运 吴江 王宝军 杨期明 冯连元 胡兴越 潘小平 迟兆富 毕建忠 丁新生 柯开富 王为珍 董万利 孙红斌 李玲 王伟 董强 何俐 贾建平 陈应柱 刘俊艳 彭斌 倪俊 贺佳 马修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 6~2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丁苯酞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组分别为370例和182例.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的NIHSS总评分分别为8.64±3.03、6.45±3.88和4.71±3.90,Barthel指数分别为45.42±20.82、55.60±25.64和65.39±26.85,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z=2.21,经P=0.027; z=2.50,P=0.012),在调整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既往有症状的卒中发生次数后,该差异仍存在,丁苯酞组优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OR=1.67,95%CI科1.15~2.42).丁苯酞组和奥扎格雷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2.74%与4.44%,P=0.34).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第15天静脉给药结束时,其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09000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苯呋喃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