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郝璐 王少波 +1 位作者 张运涛 宋祖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9-490,共2页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8例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可顺利插入尿管,行单纯留置尿管2周,并进行常规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41例尿道完全断裂...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损伤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结果 8例后尿道部分断裂患者可顺利插入尿管,行单纯留置尿管2周,并进行常规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41例尿道完全断裂、生命体征平稳者,行尿道会师牵引1周,保留尿管4周,拔管后常规扩张尿道,32例排尿正常,9例尿线细,均予定期扩张尿道治愈;16例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行单纯膀胱造瘘术.术后4-8个月行Ⅱ期尿道手术;5例患者阳痿。结论 早期行单纯尿道会师牵引是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再次尿道手术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后尿道损伤 早期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磁刺激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飞 幺立萍 +5 位作者 麦海星 刘贺亮 袁建林 王福利 南莉妮 王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289-3292,共4页
背景:盆底磁刺激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尿失禁的新疗法。目前关于盆底磁刺激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国外仅有一个中心的研究报道。目的:对比分析了盆底磁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设计、时间... 背景:盆底磁刺激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尿失禁的新疗法。目前关于盆底磁刺激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国外仅有一个中心的研究报道。目的:对比分析了盆底磁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于2005-02/2007-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完成。对象: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24例,随机分为盆底磁刺激组和盆底肌锻炼组,每组12例。方法:分别接受盆底磁刺激和盆底肌锻炼治疗,盆底磁刺激频率为10Hz,间歇持续10min后休息3min,继而调节频率为50Hz,反复刺激20min,每次治疗过程为30min左右,每周2次。盆底肌锻炼治疗患者取侧卧位,嘱其作肛门收缩与放松动作,并类似于排尿时突然中断排尿样收缩肛门括约肌,同时保持腹肌松弛。每次收缩持续3s,然后缓慢放松3s,连续训练20min,每日3次。连续治疗6周。主要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制定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2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1个月后盆底磁刺激组和盆底肌训练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P〈0.05-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评分继续降低,盆底磁刺激治疗组患者尿失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盆底肌训练组(P〈0.05)。两组均无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盆底磁刺激疗法对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盆底肌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磁刺激 盆底肌锻炼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绿激光汽化联合电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应用与创伤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雒向宁 王禾 +5 位作者 杨波 刘贺亮 李欣 秦荣良 袁建林 翟振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应用定量指标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评估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电切割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程度,进而评价其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6/2006-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年龄>60... 目的:应用定量指标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评估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电切割手术对机体的创伤程度,进而评价其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06/2006-04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98例(年龄>60岁),分别行开放性手术(28例)、经尿道绿激光汽化合并电切割术(PVP+TURP组,33例)和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PVP组,37例)。绿激光汽化采用美国Laserscope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绿激光治疗系统,额定输出汽化功率为80W,电凝功率为30W。用酶联免症吸附法测定3组患者手术前2h,术后24,48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9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术前2h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24和48h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48h开放性手术组高于PVP组和PVP+TURP组[24h:(5.97±1.35),(1.81±1.64),(2.44±1.45)μg/L,P<0.05;48h:(1.63±0.86),(0.77±0.51),(0.80±1.46),P<0.05]。②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2h3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24和48h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48h开放性手术组高于PVP组和PVP+TURP组[24h:(62.38±13.65),(10.03±4.05),(28.57±9.8)mg/L,P<0.05;48h:(118.85±20.82),(38.86±8.35),(69.44±13.66),P<0.05];PVP+TURP组高于PVP组(P<0.05)。结论:在这3种术式中,开放性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最大,机体急性时相反应最显著,经尿道绿激光汽化术合并电切割术对机体创伤较轻,可用于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前列腺增生 外科学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薛庆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FGL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4例NMIBC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RBT组(采用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6例、FG... 目的探讨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FGL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4例NMIBC患者(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URBT组(采用传统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76例、FGLEBT组58例(采用FGLEBT手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FGLEB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均显著的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LEBT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0.00%显著的低于TURBT组的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穿孔、尿道狭窄、术后24个月复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术后72h,FGLEBT组的CRP、WBC水平显著的低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GLEBT治疗NMIBC的手术效果可靠,术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手术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激光 膀胱肿瘤剜除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入路腹腔镜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5
作者 武国军 王禾 +2 位作者 袁建林 刘贺亮 杨力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2期18-19,共2页
目的总结后入路腹腔镜下行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后入路腹腔镜下施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UPJ梗阻21例,年龄3个月~12岁。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和CT检查,2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 目的总结后入路腹腔镜下行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后入路腹腔镜下施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UPJ梗阻21例,年龄3个月~12岁。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和CT检查,2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梗阻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结果21例UPJ梗阻患儿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3.5~6.5h,平均5.3h。平均出血量42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d。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UPJ梗阻的症状均消失,影像学检查无梗阻。结论后入路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小儿UPJ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替代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术 泌尿外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注射法治疗尿道肉阜64例
6
作者 石硕文 李天秀 王中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110-110,共1页
我们自1996年3月以来,采用药物注射法治疗尿道肉阜,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药物注射法 尿道肉阜 尿道疾病 雌激素 尿道粘膜
全文增补中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探讨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春杨 邵国兴 +2 位作者 杨力军 张松涛 王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509-3510,共2页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常见的病症,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则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程和康复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临床医学中对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的前沿内容...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临床科室常见的病症,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则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分析了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病因、病程和康复治疗的有关研究进展,阐述了现代临床医学中对顽固性呃逆的康复治疗的前沿内容,揭示了关于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这一困扰很多临床医生并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疾病的新见解、和新治疗方法。为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发病机制及临床康复治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顽固性呃逆 康复治疗 发病机制 物理刺激法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对肾阳虚证雄性大鼠生精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贺亮 陈长生 +4 位作者 秦军 杨波 秦卫军 张更 袁建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38-2041,共4页
背景:肾虚可导致不育,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在肾阳虚证雄性大鼠生精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背景:肾虚可导致不育,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阳虚证的经典药物,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在肾阳虚证雄性大鼠生精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制备肾阳虚模型。金匮肾气丸低、中、高剂量组在造模基础上每天灌胃含生药0.625,1.250,2.500g/kg的肾气丸混悬液,连续30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检测各组大鼠左侧睾丸质量、血清睾丸酮水平、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在生精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左侧睾丸质量、血清睾丸酮水平、精子密度、精子活率低于正常组、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金匮肾气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生精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说明金匮肾气丸可使肾阳虚证雄性大鼠生精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对肾阳虚证雄性大鼠生殖能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凋亡 Bcl-2 Bax 肾阳虚证模型 生精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大鼠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张盈涛 苌新明 +1 位作者 李欣 李恒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揭示螺内酯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 SD 大鼠8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肝纤维化模型对照组(45只)及螺内酯组(26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螺内酯从造模开始每日1mL 100mg·kg^(-1)灌胃,共7wk.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螺内酯组与肝纤维化组胶原面积比Ⅰ型胶原分别为:2.84±0.86,5.41±2.08,Ⅲ型胶原分别为:2.95±0.82,5.35±2.30.螺内酯组Ⅰ/Ⅲ型胶原增生程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螺内酯可使肝组织Ⅰ/Ⅲ型胶原沉积明显减轻,提示螺内酯可明显预防肝纤维化的形成,ALD 在肝纤维化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药物疗法 病理学 胶原 生物合成 螺内酯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立国 王禾 +2 位作者 武国军 刘建平 王凤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72-1273,共2页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ATER)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同时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术前C3bRR、RFER、3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降低,ICR、RFIR增高;鸦胆子油乳灌注后C3bRR、RFER、ETER、ATER、NTER升高,ICR、RFIR降低,在术后2个月达到峰值,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油乳 膀胱灌注 膀胱癌 红细胞 免疫功能 术后 复发 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花环率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治疗肾移植后的重症肺部感染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庆 刘克普 +4 位作者 马帅军 李智斌 张更 杨晓剑 袁建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53期9172-9175,共4页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8%-16%发展为重症肺炎,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的难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高,死亡率高。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 背景:肾移植后肺部感染8%-16%发展为重症肺炎,是目前预防与治疗的难点,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率高,死亡率高。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重症肺部感染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30例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移植后肺部重症感染多发生于肾移植后6个月,在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联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与结论:30例患者中,10例死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6例、心功能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2例,3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4 d后痊愈出院。肾移植后的肺部重症感染多为混合感染,作者针对其临床特点创新性地将病程分为3期,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定期随访和规律复查,以及培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预防。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用法,根据临床检查经验性选用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抗结核类药物是治愈关键,根据病情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肾移植 肺部感染 重症 临床分期 免疫抑制剂 经验性用药 并发症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55例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被引量:8
12
作者 寇乐乐 王禾 +4 位作者 杨晓剑 于磊 张更 武斌 张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9期12-15,共4页
目的:调查来源于西安城区人口中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患者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其规律性,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3-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阳痿患者155例,入... 目的:调查来源于西安城区人口中勃起功能障碍(阳痿)患者的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其规律性,寻找可能的预防和中医药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3-01/2006-0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阳痿患者155例,入选病例均为年龄在25岁以上的西安城区人口,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中药新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和临床实际,初步拟设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肾阳微衰证、肝肾阴虚证和心脾两虚证。在治疗开始前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同时进行了药物性阴茎勃起实验、发病季节和危险因素调查以及心理情绪评估。勃起状态判定采用Porst分级法:0级:完全没有反应;1级:轻微勃起;2级:不完全勃起;3级:正常勃起。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分为9大症状: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勃起实验及心理测评时间均在治疗前1周内。结果:纳入对象155例,最终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55例阳痿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郁气滞型39例、肝胆湿热型26例、肾阳微衰型22例、肝肾阴虚型41例和心脾两虚型27例。其中肝肾阴虚型患者最多,肝郁气滞型次之,肝胆湿热型和肾阳微衰型患者分布最少。②各证型与总体样本比较中,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平均Porst分级显著降低。肾阳微衰型、肝胆湿热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平均病程偏长,而肝郁气滞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小,平均病程明显偏短,平均Porst分级较高。③心脾两虚型患者的平均文化程度明显偏高(P均<0.05~0.01)。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者明显居多,而肝胆湿热型患者的平均吸烟指数和饮酒明显增高(P均<0.05~0.01)。④各证型患者的发病季节分布中,肾阳微衰型患者冬季发病明显居多(P<0.05)。各证型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比较中,肝郁气滞型和肝肾阴虚型患者大部分症状自评量表总分、阳性总分、阳性项目均数和阳性项目均分均明显高于总体样本,而肾阳微衰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上述多数指标均明显低于总体样本(P均<0.05~0.01)。结论:西安城区阳痿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和肝郁气滞型分布较多,此两种分型患者年龄偏小,病程较短,病机以心理因素为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萎/病因学 辨证分型 流行病学 性功能障碍 心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对肾移植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克普 易晓敏 +3 位作者 马帅军 李智斌 张更 袁建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5769-5772,共4页
背景: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是肾移植后临床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对肾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环孢素A组和他克莫司组,移植后分别给予环孢素A+... 背景:环孢素A与他克莫司是肾移植后临床广泛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目的:观察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对肾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环孢素A组和他克莫司组,移植后分别给予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疗法与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疗法。结果与结论:他克莫司组的1年人/肾存活率、治疗逆转率高于环孢素A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个月及1年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6,8和血糖水平高于移植前(P<0.05),低于环孢素A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10低于移植前(P<0.05),高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个月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移植前(P<0.05),但低于环孢素A组(P<0.05);移植后1年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环孢素A组(P<0.05)。说明他克莫司可通过抑制肾移植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改善糖脂代谢等途径降低患者的排斥反应,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环孢素A 肾移植 细胞因子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克隆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9
14
作者 邵晨 汪涌 +2 位作者 朱峰 张磊 晏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22-2423,共2页
目的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肿瘤凋亡相关基因,验证维甲酸调控生物细胞增殖、分化,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HL-6... 目的应用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肿瘤凋亡相关基因,验证维甲酸调控生物细胞增殖、分化,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乳腺腺癌MCF-7细胞产生凋亡,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克隆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结果在维甲酸诱导前列腺癌DU-145细胞、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和乳腺腺癌MCF-7细胞产生凋亡过程中,有TNF、泛素、热休克蛋白和C-erbB-2基因参与,并成功克隆出多条可能与凋亡密切相关的未知基因,均被GenBank收录,登录号为AF174394,AF144056,AF141882。结论这种基于PCR技术的改良消减杂交方法对于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肿瘤细胞 细胞凋亡 基因克隆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虎 王贵荣 +2 位作者 张治国 袁建林 王福利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开放手术、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42例(A组)、4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开放手术、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42例(A组)、40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肿瘤直径、部位、分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28±15)min和(132±16)min(F=4.08,P>0.05);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8)min和(30±9)min(F=6.18,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7±48)mL和(68±32)mL(F=10.41,P<0.001);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8±112)mL和(142±67)mL(F=13.10,P<0.001);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61±16)h和(35±12)h(F=7.52,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4)d和(4±1)d(F=6.17,P<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优点,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肾肿瘤 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对应用环孢素A肾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更 王禾 +6 位作者 孟俊华 秦卫军 武国军 于磊 刘贺亮 王福利 李建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6725-6728,共4页
目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和皮质醇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风险升高,观察在此基础上应用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对肾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6-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移植患者65例,患者均知... 目的: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和皮质醇联合应用可使患者发生高脂血症的风险升高,观察在此基础上应用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对肾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1/2006-01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移植患者65例,患者均知情同意。①实验分组及方法:按服用免疫抑制剂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硫唑嘌呤组35例,霉酚酸酯组30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均以环孢素A和皮质醇为基础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免疫抑制方案始终为环孢素A+硫唑嘌呤+皮质醇或环孢素A+霉酚酸酯+皮质醇。②实验评估: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个月及12个月的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6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结果:6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术前患者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是35.2%,至术后第3个月为62.7%,术后第6个月为52.3%,术后第12个月为39.3%。②术后1年中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个月时霉酚酸酯组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硫唑嘌呤组(P<0.05),但在第6个月以后,两组间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1年的监测中,两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皆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以环孢素和皮质激素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肾移植患者中,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明显的升高倾向,而这种升高倾向可能与长期服用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环孢菌素 霉酚酸 高脂血症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与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凯 张绍增 +1 位作者 王养民 衡玲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586-3587,F003,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 目的: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3例癌旁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并计数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分期密切相关(P<0.01.F=25.61,29.72)。肿瘤复发组MVD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t=3.2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高MVD病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MVD的病例(P<0.05,χ2=26.65)。结论:MVD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独立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生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意义(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晓康 杨波 +4 位作者 王禾 刘贺亮 邵晨 邵国兴 康福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580-1581,共2页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genistein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0,10,20,40μmol/L的Genistein对PC-3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PC-3细胞经Genistein处理3d后,流式细...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genistein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0,10,20,40μmol/L的Genistein对PC-3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PC-3细胞经Genistein处理3d后,流式细胞术观察Genistein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重建基底膜侵袭模型研究Genistein处理后细胞侵袭性的改变。结果:经Genistein处理后,PC-3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作用3d时的药物半数致死量(IC50)为25μmol/L;细胞周期改变主要为G2/M阻滞,凋亡率(AI)明显增加,0,10,20,40μmol/L组的G2/M的百分比和AI分别为14.9%,27.4%,33.1%,31.9%和0,6.5%,14.2%,25.4%。侵袭能力分别下降到未加药组的31.8%,8.6%和3.96%。结论:Genistein通过引起PC-3细胞G2/M阻滞,诱导PC-3细胞凋亡,从而抑制PC-3细胞的恶性增殖以及降低PC-3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是Genistein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原因。Genistein有可能成为预防前列腺癌的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前列腺癌 癌细胞系 PC-3 生物学行为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β亚型的表达和定位对性功能的调节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春杨 王红 +2 位作者 邵国兴 张远强 尹岭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5期2144-2145,共2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对小鼠睾丸发育及性功能调节的作用,观察了出生后1,2,3,4周的小鼠睾丸和成年小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出生1,2,3,4周雄性昆明小鼠的发育过程以及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各2只,分成2组,...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雌激素受体β亚型(ERβ)对小鼠睾丸发育及性功能调节的作用,观察了出生后1,2,3,4周的小鼠睾丸和成年小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出生1,2,3,4周雄性昆明小鼠的发育过程以及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各2只,分成2组,第1组4只,第2组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小鼠睾丸中ERβ。结果小鼠睾丸中ERβ的表达随出生时间增长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出生后1,2周的小鼠睾丸中ERβ主要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在出生后3,4周小鼠睾丸中ERβ分布于睾丸间质细胞胞质和细胞核,核仁呈阴性,成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ERβ分布较幼年小鼠密度增加。结论ERβ在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作为一种特异性受体通过睾丸间质细胞影响和调节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对生精过程和精子的成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Β亚型 定位 调节作用 小鼠 睾丸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方案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岳红红 王汉民 +3 位作者 苗丹民 汪涌 肖力军 鲍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1期4152-415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予以血液透析+促红素、促红素、血液透析及内科保守等治疗3个月。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分别予以血液透析+促红素、促红素、血液透析及内科保守等治疗3个月。每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接受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结果: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组、促红素治疗组和血液透析治疗组的字母划消测试验、连续相加测验成绩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内科保守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促红素治疗能较好的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促红素或血液透析治疗,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认知功能 血液透析 内科保守治疗 促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