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分析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探讨
1
作者 李清金 韩玉惠 +4 位作者 洪春永 江华 林庆金 杨雅玲 郑德泉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杀倾向现况,探究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进一步分析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65例,采用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分、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 目的调查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自杀倾向现况,探究基于抑郁程度、心理痛苦、自理能力进一步分析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PSD患者165例,采用MINI自杀筛选问卷评分、健康状况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对PSD患者自杀倾向、心理痛苦及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并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一般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B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因素及预测模型预测PSD患者自杀倾向的敏感度、特异度,进一步运用部分标准化方法计算各变量重要性。结果165例PSD患者MINI评分(6.65±2.38)分,其中无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分别占12.12%、24.24%、29.70%、33.94%;PSD患者PHQ-9评分(10.58±3.12)分,DT评分(5.33±2.65)分,BI评分(56.38±6.75)分。MINI评分与PHQ-9评分、DT评分呈正相关,与BI评分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PHQ-9评分、DT评分、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BI评分、对预后有信心、对治疗效果满意、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P<0.01);重要性排序前五的因素依次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ROC曲线显示各因素及预测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对预后有信心、BI评分、DT评分、PHQ-9评分、自杀未遂经历是PSD患者自杀倾向重要性排名前五的影响因素,其余因素有经济收入、SF-36评分、对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可以此为依据展开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防控措施,以降低PSD患者自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心理痛苦 自理能力 自杀 影响因素分析 相关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管内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雅玲 刘华斌 林庆金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2017年收治的因SSS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随...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2017年收治的因SSS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以及随访一期血管通畅率。结果:52例SSS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40例(左侧32例,右侧8例),成功40例,共置入支架40枚,成功率为100%;锁骨下动脉闭塞12例(均为左侧),成功8例,共置入支架8枚,失败4例,成功率为66.67%。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48例血管内介入治疗成功患者患/健侧收缩压差由术前的(31.69±9.40)mm Hg降至(5.08±4.63)mm Hg(P<0.05),临床症状改善显著。32例左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1.56±7.77)%降至(8.63±5.96)%,8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0.00±8.02)%降至(10.00±5.35)%,8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术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由术前的100%降至(11.88±7.53)%(均P<0.05)。手术成功患者共随访60个月,术后第1、3、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5.83%;术后第2、3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1.67%和87.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SSS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再通率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狭窄 闭塞 血管内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文丽 陈陪能 甘艺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12.5±3.2)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68.9±4.0)分、精神健康评分(71.5±5.3)分、情感职能评分(55.6±5.6)分、生理功能评分(72.9±6.3)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系统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