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AI赋能教育:技术框架、应用场域及价值——2024智能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1
作者 刘邦奇 聂小林 +3 位作者 王亚飞 袁婷婷 赵子琪 张国强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正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生成式AI教育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讨论度高、潜力巨大,但实际应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亟需厘清技术推... 生成式AI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突破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正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生成式AI教育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讨论度高、潜力巨大,但实际应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亟需厘清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积极推进生成式AI在教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基于这一背景,《2024智能教育发展蓝皮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对生成式AI教育应用的参考框架、典型场域和实践价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2024年9月21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领导、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教育部教育数字化转型咨询专家等在西北师范大学与科大讯飞联合举办的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上正式发布了该蓝皮书。该研究首先概述了生成式AI的内涵、特点和应用参考框架,分析了其在自然语言理解、内容生成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其次,梳理和阐述了生成式AI在教学、学习、评价、管理和科研等教育场域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最后,讨论了生成式AI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包括人才培养、教育环境、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和教育治理的转型变革。旨在为教育大模型的研发者、应用者和评估者开展生成式AI教育应用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激发更多关于如何利用生成式AI推动教育创新的思考和讨论,以促进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合理应用和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智能教育 技术框架 应用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形态重塑:技术框架、能力特征及应用趋势 被引量:94
2
作者 刘邦奇 聂小林 +4 位作者 王士进 袁婷婷 朱洪军 赵子琪 朱广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近年来,随着预训练技术的发展和计算硬件的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其表现出的智能涌现、强认知性、高通用性等卓越能力为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驱力,这将引发未来教育形态的变革和重塑。文章介绍了生... 近年来,随着预训练技术的发展和计算硬件的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的突破。其表现出的智能涌现、强认知性、高通用性等卓越能力为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驱力,这将引发未来教育形态的变革和重塑。文章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发展,分析了其内涵、技术框架及主要特征。并以星火大模型为例,剖析了以国产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及其典型教育应用场景,发现大语言模型的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等方面能力在教育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将促进教育主体关系转变、教育环境智能升级、教育资源供给创新、智能教学方式重塑、评价理念方式变革、智能教育伦理治理等方面的变革,助力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育形态 教育数字化转型 星火大模型 应用场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邦奇 喻彦琨 +2 位作者 王涛 袁婷婷 韩萌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6,共11页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教学难题、革新教学样态带来了机遇。虽然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泛化性能和跨领域的适应性,能够在多类场景中展现出强大能力,但若仅依靠海量数据训练带来的优势,往往很难满足教育场景下更高的知识...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教学难题、革新教学样态带来了机遇。虽然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泛化性能和跨领域的适应性,能够在多类场景中展现出强大能力,但若仅依靠海量数据训练带来的优势,往往很难满足教育场景下更高的知识准确度、价值观与安全性要求。为此,能够满足教育特定场景任务需要的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应运而生,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推进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本文综合分析了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发展现状、概念内涵、技术特征和体系框架,旨在为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当前,教育大模型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技术和算力、教育数据和理解、教育场景和应用等,本文进而提出建设与应用框架及关键技术策略,以期推动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在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与个性化教学中的应用,加快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 数据 体系框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双智融合视角的改进型教育评价方法与实践
4
作者 刘俊生 谢惠萍 《中国信息界》 2025年第3期202-204,共3页
引言 课堂评价不仅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还应判断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总体而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人们很早就借助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评价,以减轻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负担。目前,技术支持的课堂评价包括... 引言 课堂评价不仅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还应判断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总体而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人们很早就借助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评价,以减轻学校教师的评价工作负担。目前,技术支持的课堂评价包括4种类型,而融合“机器智能”与“专家智慧”的人机双智融合评价方法有望为课堂评价变革带来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 课堂评价 人机双智融合 学生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应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亚飞 刘邦奇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文章解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概念,从"计算智能+教育"、"感知智能+教育"、"特定领域认知智能+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智能教育应用的内涵,指出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范畴涉及技术、模式与实践三个领域。此外,文章... 文章解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概念,从"计算智能+教育"、"感知智能+教育"、"特定领域认知智能+教育"三个层面探讨了智能教育应用的内涵,指出智能教育应用的研究范畴涉及技术、模式与实践三个领域。此外,文章主张打造由建设者、实践者和研究者组成的共同体,构建基于平台的智能教育应用生态系统,并重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落地应用问题。最后,文章分析了智能教育应用的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应用 应用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框架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王亚飞 李琳 李艳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0,共6页
文章首先从探索"差异化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导入大数据精准教学方法,介绍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技术与实践基础。随后,文章设计了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框架,介绍了该框架的四条基本原则并与传统精准教学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一... 文章首先从探索"差异化教学"实践路径的角度导入大数据精准教学方法,介绍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技术与实践基础。随后,文章设计了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框架,介绍了该框架的四条基本原则并与传统精准教学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一组以"自动记录、多维观察、精准调整"为核心的应用模式;同时,结合示范校的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实践,文章以"试题讲解课"与"考前复习课"为例,呈现了课程应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的最佳实践。最后,文章提出了大数据精准教学技术框架的推广策略,以期推动精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精准教学框架 学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区域实践模式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邦奇 袁婷婷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推进智能教育,关键要准确把握其本质,做好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归纳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智能教育的内涵,并发现:智能教育是以智能技术作为环境与工具,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变革的新型教育模式。智能教育系统总体架构由智能基... 推进智能教育,关键要准确把握其本质,做好智能教育的顶层设计。通过归纳和比较分析,可以明确智能教育的内涵,并发现:智能教育是以智能技术作为环境与工具,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变革的新型教育模式。智能教育系统总体架构由智能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平台、智能学习系统、智能应用场景和综合保障体系等部分构成,并从智能教育理念、智能型教师、精细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化管理和适切性服务等方面实现对信息化教育的重构。以C市为例,其区域智能教育三层架构模型,包括了区域智能教育体系架构、智能校园技术架构模型和智能教学平台"云-台-端"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智能技术 总体架构 区域应用 实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53
8
作者 刘邦奇 王亚飞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31,共9页
智能教育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智能教育的体系框架、平台构建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该文基于"人的发展"与"技术应用"两种视角分析,对智能教育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重点对智能教育体系框架和... 智能教育成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对智能教育的体系框架、平台构建及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该文基于"人的发展"与"技术应用"两种视角分析,对智能教育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重点对智能教育体系框架和核心技术平台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智能教育的五层次体系框架和智能技术参考模型,并描述了智能教育核心技术平台的参考框架,接着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智能教育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智能技术 体系框架 核心技术平台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内涵、总体框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36
9
作者 刘邦奇 袁婷婷 +2 位作者 纪玉超 刘碧莹 李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4,共9页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 智能技术赋能为教育评价变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评价融合创新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对智能技术赋能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管理工程领域的智能综合评价和教育评价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本质是基于智能技术对传统教育评价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解构、重构形成新的教育评价模式,具有科学化、多元化、立体化、最优化、精准化等主要特征。助力教育评价的智能技术及应用由“5+1”的总体框架(基础层、技术层、平台层、应用层、用户层5个层次结构和1个保障体系)构成。通过智能技术赋能“四个评价”的具体场景应用,采取理念引领、标准规范、主体关照、数据驱动、专业支持等整体推进策略,打造智能化教育评价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赋能 教育评价 总体框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因材施教:技术框架、行业特点及趋势--基于智能教育行业发展实证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刘邦奇 张金霞 +2 位作者 许佳慧 胡婷婷 朱广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0-77,共8页
智能时代亟须培养大批多样化创新人才,迫切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变革创新,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教育。智能技术以智能教育产品为载体,为规模化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为探索智能技术助力因材施教的实践路径,形成科学“识材”、精准“... 智能时代亟须培养大批多样化创新人才,迫切要求教育教学模式加快变革创新,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教育。智能技术以智能教育产品为载体,为规模化因材施教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为探索智能技术助力因材施教的实践路径,形成科学“识材”、精准“施教”、促进“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分析了智能时代规模化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识材”“施教”“发展”三个层级出发分析了智能技术助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和相关支撑技术框架;其次,以教育部备案的因材施教相关教育App现状数据为基础,从学段维度、学科维度、用户维度、细分场景四个方面对因材施教相关产品和行业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从六个方面对因材施教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启示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因材施教 技术框架 行业特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教育:产业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2020年中国智能教育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邦奇 张金霞 +3 位作者 胡健 朱广袤 许佳慧 许星伟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5-62,共8页
2020年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并有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发生,我国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首先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了智能教育产业发展... 2020年作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并有新冠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发生,我国智能教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首先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四个维度分析了智能教育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生动力;其次以教育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的1899家企业为样本,从产业链、区域分布、注册资本与营收、业务布局等方面对智能教育产业格局进行分析梳理;进而综合学术界与产业界研究,结合我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实践,对区域智能教育应用热点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从产业环境、技术应用、市场核心竞争力、市场主流模式、产业生态等五个方面对智能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 智能教育产业 智慧教育示范区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2.0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亚飞 邬诗韵 唐家慧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0年第13期152-154,共3页
引言精准教学(Precision Teaching)这一概念最早是由Lindsley[1]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旨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支持数据决策[2],包括选择用一种特定的行为和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记录学生每天的表现,预测其发展的... 引言精准教学(Precision Teaching)这一概念最早是由Lindsley[1]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旨在通过设计测量过程来追踪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支持数据决策[2],包括选择用一种特定的行为和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记录学生每天的表现,预测其发展的趋势,使教师在取得进展的情况下继续使用教学策略,或者在进展有限的情况下改变教学方法[3],制订教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教学 改变教学方法 教学决策 教育大数据 教学策略 发展趋势研究 数据决策 发展的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生视频模型Sora之于教育教学: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聪聪 李晨 王亚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已逐渐凸显,“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来,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出现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未来Sora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尚未可知,但引入智能技术以促进教育教学高质...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已逐渐凸显,“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来,文生视频模型Sora的出现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未来Sora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尚未可知,但引入智能技术以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为此,文章梳理了文生视频模型的技术演进,介绍了主流文生视频模型的基本情况,并阐释了Sora的缘起和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Sora融入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了沉浸式教学体验、创新了交互方式;同时,文章从技术成熟度、师生技术素养、伦理安全风险、监管与治理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Sora融入教育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以期推动Sora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为开展智能技术支撑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人工智能 智能教育 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育信息化治理:理论框架与典型应用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邦奇 朱广袤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3,共9页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得到普遍重视。在教育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 “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得到普遍重视。在教育领域,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成为必然路径。文章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视角,梳理了教育信息化治理的提出以及在智能时代的新发展;其次,从整体上审视和把握教育信息化治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构建了教育信息化治理的体系框架;最后,从实践应用的视角,重点探讨了智能化赋能教育治理变革的三类典型应用场景。研究为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治理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教育信息化治理 体系框架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赋能学校数字化治理:内涵、框架与典型场景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邦奇 朱洪军 +1 位作者 喻彦琨 袁立方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4年第4期3-11,共9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技术赋能学校治理成为破解诸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学界仍缺少对其内涵本质、体系构成及技术应用的深刻认识。文章首先梳理分析了学校数字化治...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向纵深推进,技术赋能学校治理成为破解诸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学界仍缺少对其内涵本质、体系构成及技术应用的深刻认识。文章首先梳理分析了学校数字化治理的内涵和特征;其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方式和技术支撑五个维度提炼学校数字化治理构成要素及要素关系,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以一体化管理与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学校数字化治理体系逻辑框架;最后,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数据挖掘、教育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赋能学校治理的作用机理,并探析智能升级学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推动课程/专业建设、人工智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数据智能赋能学生管理与服务、智能平台支撑协同共育等典型场景应用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学校数字化治理 治理体系 典型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新发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冯翔 王亚飞 吴永和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12,共8页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教育人工智能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文章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进而分析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提炼总结教育人工...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教育人工智能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文章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脉络;进而分析了教育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趋势,提炼总结教育人工智能应用模型以及核心服务能力,分析深度学习技术对于实现若干核心服务能力的作用;最后指出教育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多个维度阐述了当前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以期为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模型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核心服务 人工智能民主化 教育数据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校园的融合发展与技术实现 被引量:44
17
作者 刘邦奇 孙曙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9,共7页
智慧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将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概括为技术驱动型、应用驱动型、知识驱动型、融合驱动型等四种类型,随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融合... 智慧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将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概括为技术驱动型、应用驱动型、知识驱动型、融合驱动型等四种类型,随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融合等新的技术理念,设计了基于融合发展的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最后,文章提出从"五个维度"推进深度融合、促进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技术策略。文章提出的融合发展理念和技术实现策略,为当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校园 融合发展 技术架构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赋能英语听说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策略及效果验证
18
作者 刘邦奇 胡健 +3 位作者 刘梦蝶 李晓臻 邹可 韦梦丽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4,共13页
英语听说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进一步加强英语听说教学的要求,强调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思想指导,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服务支撑。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听说教学内涵及其与教—学—评... 英语听说教学在语言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进一步加强英语听说教学的要求,强调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思想指导,以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为服务支撑。本研究分析了英语听说教学内涵及其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关系,提出基于AI听说课堂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总结了AI听说课堂中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行动策略,并通过大规模实证研究检验AI听说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为AI技术赋能教—学—评一体化探索了路径与模式,也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与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听说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 英语听说教学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变革与转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邦奇 《师资建设》 2018年第2期20-22,共3页
党的十九大拫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网络教育”.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的结... 党的十九大拫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网络教育”.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形态正在发生变革与转型,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智慧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变革 智慧教育 转型 移动互联网 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教育 网络教育 现代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教育大数据发展参考框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刘邦奇 张振超 王亚飞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2,共8页
如何规划和发展区域教育大数据,是当前教育信息化2.0推进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从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指出教育大数据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指出区域发展教育大数据应进行系统规划。随后,文章提出了&q... 如何规划和发展区域教育大数据,是当前教育信息化2.0推进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从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指出教育大数据是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指出区域发展教育大数据应进行系统规划。随后,文章提出了"区域教育大数据发展参考框架",指出应在规划教育大数据应用系统的同时,注重专家团队协同与各项保障制度的建设。最后,文章以广东省某市教育大数据规划为例,分享了该参考框架的应用实践,并讨论了该参考框架的优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区域教育大数据规划 参考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