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在眼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霍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眼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76例实施眼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同时选取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对比2组遵医行为、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项遵医性...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眼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76例实施眼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同时选取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对比2组遵医行为、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各项遵医性指标上均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1或0.05),在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眼部疾病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遵医性和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眼疾病 围手术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广莉 韩文杰 +1 位作者 刘方 苏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31例(62眼),SMILE组32例(64眼),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1周时OSDI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OSDI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1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6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1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眼表疾病 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2
3
作者 胡宏阁 王钰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9-571,57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9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及不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98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眼分为两组,A组49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B组4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结构等。结果 A组术后1 a眼压为(14.34±3.64)mm Hg(1 k Pa=7.5 mm Hg),比术前眼压(34.65±6.53)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8,P<0.05)。B组术后1 a眼压为(16.26±4.91)mm Hg,比术前(35.15±6.27)mm Hg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5,P<0.05)。术后1 a两组间眼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A组绝对成功30眼(61.22%),相对成功9眼(18.37%),总成功率79.59%。B组绝对成功27眼(55.10%),相对成功7眼(14.29%),总成功率69.39%。两组间的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6,P>0.05)。A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24±0.38)mm较术前(2.04±0.31)mm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1,P<0.05)。B组术后1个月中央前房深度(3.05±0.36)mm较术前(2.01±0.29)mm亦加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8,P<0.05)。术后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5,P>0.05)。术后1个月行房角检查:A组40眼前房角全部开放,9眼残留小于45°的锥状或堤坝状粘连。B组10眼3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19眼2个象限残留房角粘连,20眼有小于1个象限的房角粘连。两组视力改善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结构都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风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95-997,共3页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 目的:观察两种联合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患者68例6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B组采用传统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所有患者均随访1a。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B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面部肿胀发生率为6%、面部瘢痕发生率为0,B组分别为47%、100%,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为82%,B组为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安全性高,损伤小,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是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上泪道阻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鼻内镜 泪道阻塞 硅胶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婴幼儿鼻泪管阻塞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宏阁 张有亭 张西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70-70,共1页
关键词 婴幼儿 鼻泪管阻塞 空心探针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C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俊岭 张有亭 李新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8期624-625,共2页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4g·L^-1。MMC,时间为4mi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1月、3月、6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1)并发症...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效果。方法对36例42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0.4g·L^-1。MMC,时间为4min,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滤过泡的形成以及术后1月、3月、6月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1)并发症: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性浅前房(眼压≤5mmHg)4眼,薄壁滤过泡5眼,滤过泡渗漏2眼;角膜上皮点状或弥漫缺损3眼,均在3~7d内自行恢复;术后前房有少量出血者2例,3d内自行吸收。(2)滤过泡:Ⅰ、Ⅱ型滤过泡36眼;Ⅲ型滤过泡4眼;Ⅳ型滤过泡2眼。(3)眼压:术后1月42眼、术后3月38眼、术后6月34眼眼压均在10~20mmHg(1kPa=7.5mmHg)。需用一种降眼压滴眼液可控制在20mmHg以下有6眼,眼压控制不良再手术有2眼。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MMC应用不当而发生的并发症及其他不良后果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修复83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冰 胡宏阁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伤 勺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洛芬联合贝复舒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亚林 《当代医学》 2011年第9期85-86,共2页
干眼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它可以导致进展性的角膜混浊甚至失明。引起干眼症的因素很多:... 干眼又称干燥性角结膜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它可以导致进展性的角膜混浊甚至失明。引起干眼症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增长,激素变化,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过度蒸发,泪腺病,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激光手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症 临床观察 贝复舒 干燥性角结膜炎 治疗 眼部疾病 戴角膜接触镜 动力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风月 娄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对照组25例36眼,采用硅胶管置入术,随访12mo,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管率为6%,对照组脱管率为8%,两组患者术后脱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泪点撕裂。结论: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泪点切开 硅胶管 泪点狭窄 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检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10
作者 胡宏阁 陈辉 +2 位作者 金学民 李晓文 徐国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361-363,368,共4页
目的筛查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碱基突变,研究LHON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对3个疑似LHON家系进行调查,知情同意后,抽取了30个母系成员的血样,对照组32个血样均来自... 目的筛查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hereditaryopticneuropathy,LHON)患者的线粒体DNA碱基突变,研究LHON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方法对3个疑似LHON家系进行调查,知情同意后,抽取了30个母系成员的血样,对照组32个血样均来自无视力障碍的正常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对3个家系的30个母系成员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11个位点的突变筛查。结果3个家系的母系成员共41人(男23人,女19人),发病20例,发病率48·78%,男女比例3∶1,平均发病年龄28.73岁。3个家系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的增加而减小,呈现遗传早发现象。含11778、11696两个位点的片段1,实验组30例检测结果全部为异常,对照组32例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结果全部正常。含14459、14482、14484、14498位点的片段2实验组30例中仅有1例检测结果为异常,对照组32例SSCP检测结果全部正常。含3394、3460两个位点的片段3和含4136、4160、4216三个位点的片段4,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样本均未发现异常。结论LHON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的增加而提前,具有遗传早发现象;综合国内的文献资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我国LHON患者以携带11778点突变占绝大多数;所检测3个家系母系成员有共同的突变位点,但只有部分发病,其中已发病者可确诊为LHON患者,未发病的母系成员为该病的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利巴联合同视机治疗儿童弱视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亚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411-412,共2页
关键词 思利巴 同视机 儿童弱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风月 高亚林 +1 位作者 李新惠 沈萍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直接发现法与弯针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导管的外段缝线固定于下睑。结果58例(58眼)中采用直接发现法48眼;弯针法10眼。其中治愈44眼,好...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直接发现法与弯针法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以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物,导管的外段缝线固定于下睑。结果58例(58眼)中采用直接发现法48眼;弯针法10眼。其中治愈44眼,好转10眼,未愈4眼,总治愈率93.10%。结论新鲜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直接法和弯针法吻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 断裂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肌瓣悬吊术后早期活动与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晏黎 张有亭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早期活动 远期疗效 上睑下垂 额肌瓣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泪管阻塞激光手术后丝裂霉素C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新惠 张有亭 +1 位作者 许冰 沈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4-405,共2页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C在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中的作用。方法 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患者 813例 ( 880眼 ) ,随机分为治疗组 (应用MMC)和对照组 (不用MMC)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 486眼中 ,治愈 42 5眼 ( 87 45 % ) ,有效 48眼 ,总有效... 目的 研究丝裂霉素C在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中的作用。方法 激光治疗鼻泪管阻塞患者 813例 ( 880眼 ) ,随机分为治疗组 (应用MMC)和对照组 (不用MMC)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治疗组 486眼中 ,治愈 42 5眼 ( 87 45 % ) ,有效 48眼 ,总有效率 97 3 3 % ;对照组 3 94眼中 ,治愈 2 65眼 ( 67 2 6% ) ,有效 5 1眼 ,总有效率 80 2 0 %。经统计学处理 ,治愈率之间 χ2 =3 1 92 ,P <0 0 1;总有效率之间 χ2 =42 5 9,P <0 0 0 1,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并发症 :局部肿胀 46眼、鼻道出血 3 7眼 ,疼痛不能忍受 12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泪囊炎 激光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7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及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观察组患者视力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例数均降低,观察组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例数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较诺氟沙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治疗过程中患者视力恢复显著,对于患者眼部杀菌具有明显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重症细菌性角膜炎 重症细菌性结膜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巩膜破裂54例分析报告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新慧 张有亭 梅彩琴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5-455,共1页
关键词 隐匿性巩膜破裂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亚林 陈风月 +1 位作者 沈萍 张峻岭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460例(483眼)泪道阻塞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以上,泪点闭锁10眼治愈10眼(100%);泪点闭锁合并泪小管阻塞3眼,治愈2眼,好转1眼(100%);泪总管、泪小管阻塞169眼治愈...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对460例(483眼)泪道阻塞患者均采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以上,泪点闭锁10眼治愈10眼(100%);泪点闭锁合并泪小管阻塞3眼,治愈2眼,好转1眼(100%);泪总管、泪小管阻塞169眼治愈145眼,好转5眼,有效率89.35%;鼻泪管阻塞263眼治愈240眼,好转5眼,有效率93.16%;慢性泪囊炎38眼,治愈9眼,好转5眼,有效率36.84%。483眼总治愈率为84.06%,总有效率97.58%。结论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具有无痛苦、损伤小和疗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泪道激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目的:探讨子午线轴位切口对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白内障患者60例62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切口分别位于最大角膜屈光力子午线轴位(A组)、传统颞上侧(右眼)或鼻上侧(左眼)(B组)。两组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d,1 wk,1 mo用CT200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测量。根据角膜散光度和轴向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和裸眼视力。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硬度、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的视力均比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d,1wk,1mo两组患者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wk,1mo A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 mo,A组患者手术源性散光度矢量分析均显著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角膜最大曲率方向作为在白内障手术中的透明角膜切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散光度 角膜最大曲率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具枪弹致儿童眼外伤58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有亭 李新慧 张俊岭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玩具枪弹 儿童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4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晏黎 张有亭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52-753,共2页
目的 观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对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41例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依据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 mg/kg·d... 目的 观察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对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41例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依据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 mg/kg·d,连续5天,对照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20 mg,连续7天;然后口服强的松40 mg,每3天减10 mg。结果 治疗组26例经治疗视力恢复至0.05以上者22例(84.62%),对照组15例中7例(46.67%)视力达0.05以上,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伤后24 h以内就诊治疗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24 h以后就诊治疗者(P<0.0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部间接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大剂量 皮质类固醇 静脉滴注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