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骨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资料,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采用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 d,术后早期活动...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骨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资料,观察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随机分为预防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预防组采用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0~14 d,术后早期活动、被动活动肢体的方法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对照组不予以任何的预防。结果经7~30 d治疗后,预防组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其余患者经积极防治和护理措施,患肢肿痛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并发症。而对照组中有37例发生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积极有效的防治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悉心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防止骨科手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迎迎 聂光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25-127,131,共4页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62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62例LD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0.97%(2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腿疼痛、酸胀麻木、转侧不利、肢体发凉等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LD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腰椎功能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中医骨伤手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腰椎功能 疼痛 炎性因子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魏铁垒 刘景春 +3 位作者 杨牧源 王英 张福红 郭俊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率、内皮素-1(ET-1)、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第7天下肢静脉彩超阳性报告术后并发DVT作为判断依据,将患者分为DVT组77例和非DVT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术后水平与术后发生DVT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术后患者发生DVT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结果术后1 d、3 d,DVT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67.41±5.02)%、(73.46±6.23)ng/mL、(159.34±13.91)ng/L,(61.79±4.85)%、(68.17±5.31)ng/mL、(147.39±12.46)ng/L]明显高于非DVT组[(49.25±4.87)%、(55.28±5.36)ng/mL、(115.29±12.28)ng/L,(40.02±4.17)%、(46.15±4.29)ng/mL、(90.36±11.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ra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r=0.682、0.711)、ET-1(r=0.653、0.691)、sEPCR(r=0.535、0.728)与术后发生DVT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联合预测术后发生DVT的AUC分别为0.898(95%CI:0.854~0.933)、0.928(95%CI:0.889~0.957);经危险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 d、3 d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高水平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度分别是低水平的2.181倍、2.463倍、3.073倍和3.058倍、3.611倍、4.247倍(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ET-1、sEPCR水平与术后DVT发生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术后是否发生DVT有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骨科术后发生DVT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小板聚集率 内皮素-1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俊杰 陈金勇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8期131-131,共1页
目的:介绍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44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 目的:介绍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44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前臂屈肌群起点上移法或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关节功能,屈腕肌腱转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术后1年,对肩外展功能、屈肘功能和伸腕伸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Ⅲ级以上,15例伸腕伸指功能重建中,达到优标准9例,良标准4例,可标准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分期分类行联合肌腱转位术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的优良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肌腱转位 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
5
作者 刘新明 李文辉 陈聚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上段外侧弧形切口,游离上胫腓关节,显露胫骨上段,于胫骨平台下2cm处楔形截骨,林克胫骨高位截骨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3.2年。其中...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上段外侧弧形切口,游离上胫腓关节,显露胫骨上段,于胫骨平台下2cm处楔形截骨,林克胫骨高位截骨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3.2年。其中1例因内科疾病长期卧床而功能欠佳,1侧内固定失败改为石膏外固定。无感染及不愈合,无上胫腓关节不稳。参照窦宝信评分标准,优9例(11膝),良2例(3膝),可1例(1膝),优良率为93.75%。[结论]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术式简单,组织创作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需外固定,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
6
作者 刘新明 陈晓红 张国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4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治疗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治疗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21例,对手术入路,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治疗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治疗C2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21例,对手术入路,骨折复位,钢板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等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优7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76%。结论手术解剖复位重建稳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经尺骨鹰嘴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显露充分,固定牢靠,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截骨术 经尺骨鹰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厂中老年女性职工骨密度与生活方式关联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聂光瑞 赵志杰 +3 位作者 刘军科 阎智勇 谢珍军 吴江 《西部医学》 2018年第4期534-538,共5页
目的调查卷烟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BMD)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制订特殊职业人群简便易行、易于接受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参加健康体检的许昌市卷烟厂45岁~65岁的女性职工,并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骨密度... 目的调查卷烟厂中老年女性人群骨密度(BMD)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为制订特殊职业人群简便易行、易于接受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参加健康体检的许昌市卷烟厂45岁~65岁的女性职工,并采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骨密度,分析许昌市卷烟厂中老年女性职工工龄、体重指数、运动及牛奶摄入等对骨密度的影响。同时,将所有调查对象分别分为:运动组Ⅰ[运动频率高于4次/周,运动时间大于1小时/次(小于2小时),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和运动组Ⅱ(运动频率高于4次/周,运动时间大于2小时/次,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喝牛奶组Ⅰ[饮用牛奶次数大于5次/周,每次饮用量大于或等于250ml(小于500ml),已坚持半年以上者]和喝牛奶组Ⅱ(饮用牛奶次数大于5次/周,每次饮用量大于或等于500ml,已坚持半年以上者)。结果随着工龄增长,骨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运动组腰椎骨密度高于无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Ⅰ与运动组Ⅱ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喝牛奶组腰椎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喝牛奶组Ⅰ与喝牛奶组Ⅱ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持较高体重指数高、体育运动(每次运动1小时左右)、长期饮用牛奶或酸奶(每次大于250ml)是降低特殊职业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方法,亦是适易于群众接受、简便易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运动 牛奶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守柱 韩俊杰 刘新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5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旋转及成角畸... 目的探讨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6例掌、指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AO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旋转及成角畸形,手功能恢复良好。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价标准:优41例,良10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91.1%。结论 AO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有助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微型钛板 掌、指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曙光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行ACDF治疗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32例患者设... 目的研究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4年4月~2016年4月行ACDF治疗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术中保留钩椎关节的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切除钩椎关节的40例设为对照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NDI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为9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吞咽不适、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植骨融合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手术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症状及颈椎功能,保留钩椎关节能获得与切除钩椎关节相同的近期疗效,且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保留钩椎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缝线治疗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耀忠 孙伟贺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芬兰产B 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和类型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可吸收材料进行固定,术后给以石膏托固定4-6周,髋臼及股骨头骨折...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治疗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芬兰产B 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治疗关节内骨折56例。根据不同的骨折部位和类型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可吸收材料进行固定,术后给以石膏托固定4-6周,髋臼及股骨头骨折术后牵引4-6周。结果全组56例,有54例得到6-18个月随访,平均(14.1±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综合评价:优43例,良11例,关节功能均达到正常肢体90%以上,无切口感染,无非特异性炎症反映。结论可吸收材料是关节内骨折的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负担,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关节内 可吸收螺钉 可吸收缝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曙光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后路通道微创与开放式椎管减压+... 目的探讨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骨科治疗的82例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根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后路通道微创与开放式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3月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均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神经功能恢复及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且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较快,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通道 椎管减压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二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高龄IFF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高龄IFF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 a,观察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3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IFF患者围手术期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针对性护理干预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春杰 罗珊珊 +3 位作者 李建设 曹会杰 安志伟 张晓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磁共振图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级诊断并将收集的样本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的表达进行...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磁共振图像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级诊断并将收集的样本分为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病人中的表达进行检测、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其mRNA水平上的定量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半定量分析HIF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髓核细胞凋亡率;用Excel软件分析HIF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表达与髓核细胞的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HIF在髓核细胞的细胞核内积聚,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腰椎盘突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HIF的表达逐步增加(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组59个样本中,HIF的表达结果显示有53个呈弱阳性、阳性或强阳性。定量real-time PCR检测中,HIF在腰椎间盘突出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484±0.079)和(0.241±0.0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在患病轻度组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值分别为0.021、0.025、和0.014,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方法半定量HIF表达呈现与定量real-time PCR检测分析相一致的结果。髓核细胞的凋亡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组中(51.0±7.5)%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细胞凋亡率达(75.2±8.4)%,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的表达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可能参与并作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其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细胞的凋亡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 低氧诱导因子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扩展劈三角肌与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俊超 刘军科 +2 位作者 周丽品 杨亚娟 王云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经扩展劈三角肌与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6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治疗)和对照组(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 目的观察经扩展劈三角肌与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6例,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治疗)和对照组(经胸三角肌入路治疗),各3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0.42±5.82)min比(86.72±6.57)min】、切口愈合时间【(94.02±14.47)d比(112.48±14.50)d】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96.83±11.82)ml比(121.00±15.21)m11、术后引流量【(86.67±9.10)ml比(103.32±10.14)m1]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Constant—Mudey评分显著高于术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2.86±4.06)比(64.72±4.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损伤、切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经胸三角肌手术入路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扩展劈三角肌入路 经胸三角肌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钢板在18例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曙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2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在股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我院手术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均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使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平均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均无骨不连、畸型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重度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二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8期1508-1509,共2页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96膝)重度KOA患者,根据入院建档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重度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96膝)重度KOA患者,根据入院建档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48膝)。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予以观察组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术前,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评分变化。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较对照组(23.81%)低(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度KOA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石新成 孙英杰 《中外医疗》 2012年第18期70-70,共1页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随访显示,患者均恢复良好,按HSS评分,优24例,良6例,优...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均给予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并进行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结果随访显示,患者均恢复良好,按HSS评分,优24例,良6例,优良率达到100%,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目前已成为临床最可靠的首选方法,其应用于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血管意外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永辉 冯耀忠 尚艳秋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8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脑血管意外 置换治疗 人工关节 临床分析 废用性骨质疏松 医疗技术水平 生存期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锚定法单开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37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新成 孙英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747-747,共1页
颈椎管狭窄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在2006年6月~2011年6月,采用后路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推管狭窄患者37例,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管狭窄症 治疗 锚定 后路 脊柱外科 推管狭窄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9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新峰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非手术治疗,3例使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1例使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3例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骨折者1例未愈合,1例愈合,7例手术治疗者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B2型骨折使用非骨水泥柄假体,B1型和C型骨折使用植骨和记忆合金环抱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股骨骨折 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