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参颗粒防治阿霉素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敬美 薛思明 +3 位作者 李伟利 陈欢 卢令慧 王其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884-2891,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验证芪参颗粒(QSG)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QSG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验证芪参颗粒(QSG)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QSG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等疾病数据库搜索阿霉素心肌损伤靶点,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进行互作分析。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Hiplot数据库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对QSG的药效、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结果:QSG中共检索到174种化学成分,无重复靶点261个,疾病数据库共检索到1 521个无重基因,二者交集靶点为156个。PPI网络提取了排名前十的基因,大多与炎症反应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主要与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verified by experi及癌症信号通路等相关。体内实验结果表明,QSG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心功能,改善病理组织损伤并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同时能显著提高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并降低磷酸化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p-MAPK)及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的表达。体外结果表明QSG可明显降低炎症介质的含量,且联合使用阿霉素时不会影响阿霉素本身的抗肿瘤效果。结论:QSG显示出良好的抗阿霉素心肌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颗粒 阿霉素 心肌损伤 网络药理学 炎症反应 实验验证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通过促血管新生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梦笛 崔鑫钰 +3 位作者 袁悦莹 张雨婷 于雪 吴晏 《天津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1043-1051,共9页
[目的]从促进血管新生角度探究麝香通心滴丸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 [目的]从促进血管新生角度探究麝香通心滴丸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保护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及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组(MI组)、麝香通心滴组(STDP组)[20 mg/(kg·d)],并设立正常血糖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6只。STDP组每日予药物灌胃,Sham组与MI组每日予同体积蒸馏水。观察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变化,给药28 d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病理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HE)与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结构及纤维化病变情况;免疫荧光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测量心肌细胞面积;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表达情况并测定心肌毛细血管密度;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心脏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酸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p-VEGFR2)、促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现象,血糖显著升高;与Sham组比较,MI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比值明显降低,心脏微血管密度明显下降,并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化与心肌细胞肥大(P<0.01);同时心肌组织中VEGF、p-VEGFR2、Ang-1、Tie-2、eNOS、p-e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iN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MI组相比,STDP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肥大明显改善,微血管密度增加,VEGF、p-VEGFR2、Ang-1、Tie-2、eNOS、p-e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0.01或P<0.05),iNOS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麝香通心滴丸可保护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心肌微循环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七片调控神经酰胺通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小鼠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田雪 陈旭 +7 位作者 张亚雯 姜茜茜 江艳艳 孙乾斌 刘恬恬 邵明燕 马林 王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9期3547-3553,共7页
目的探究丹七片(DQP)基于神经酰胺通路抗心肌脂毒性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七片组、辛伐他汀组。利用超声、血生化、病理切片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 目的探究丹七片(DQP)基于神经酰胺通路抗心肌脂毒性的药效及机制研究。方法利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七片组、辛伐他汀组。利用超声、血生化、病理切片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等技术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丹七片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升高(P<0.01或P<0.001),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P<0.05或P<0.01)。苏木精-伊红(HE)和Masson染色显示,丹七片能够减轻小鼠心肌损伤的程度,改善病理结构变化。血清检测结果提示丹七片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P<0.05)、肌钙蛋白I(P<0.001)的表达,进而减轻心脏损伤程度。此外,丹七片干预后可明显下调单链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长链1(SPTLC1)及SPT长链2(SPTLC2)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并明显降低心肌组织内神经酰胺含量(P<0.001)。结论丹七片可能通过调控从头合成途径关键限速酶单链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来降低心力衰竭小鼠心肌神经酰胺水平,从而改善小鼠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丹七片 单链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 神经酰胺 鞘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研究麝香通心滴丸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白亚利 崔鑫钰 +4 位作者 袁悦莹 张雨婷 王伟 刘天华 吴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05-1914,共10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究麝香通心滴丸(Shexiang Tongxin Dropping Pills,STDP)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借助BATMAN、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STDP防治DCM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究麝香通心滴丸(Shexiang Tongxin Dropping Pills,STDP)防治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作用机制。借助BATMAN、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STDP防治DCM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STDP防治DCM作用靶点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信号通路核心受体蛋白与其对应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DCM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TDP低剂量组(20 mg·kg^(-1))、STDP高剂量组(40 mg·kg^(-1))、二甲双胍组(200 mg·kg^(-1));连续给药8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改变,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沉积,WGA染色检测心肌肥大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磷酸化p38(phosphorylation-p38,p-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磷酸化JNK(phosphorylation-JNK,p-JNK)、caspase-3及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STDP活性成分199种,对应靶点1655个,与463个DCM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134个STDP防治DCM的潜在作用靶点,并筛选出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iltirone、dehydromiltirone和tryptanthrin与RAGE均有较好的结合力。动物实验结果证实,STDP可有效保护DCM大鼠心功能,与模型组比较,STDP低、高剂量组p-p38、p-JNK、C-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综上,SDTP可能通过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发挥对DCM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糖尿病心肌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AGE-RAGE信号通路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中医面部色诊中医理论基础及客观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倮 乐娜 +2 位作者 芦煜 马雪玲 刘红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8-1913,共6页
色诊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处理科学的发展,色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初步实现了色诊的数字化、客观化,为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精确的量化... 色诊是中医诊疗的重要手段,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信息处理科学的发展,色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初步实现了色诊的数字化、客观化,为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提供了较为精确的量化指标。文章对色诊的中医理论基础以及相关客观化研究进行了梳理以及阐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中的问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能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色诊 色部 客观化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6
作者 牛艺婷 季青璇 +5 位作者 马盼 彭美中 徐艺宸 杨美美 刘卓容 韩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163,I0005,I0006,共8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高糖(HG)或LPS刺激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5,RGC-5)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GC-5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不同剂量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高糖(HG)或LPS刺激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5,RGC-5)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RGC-5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不同剂量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Tuj-1和Brn3α的表达,PCR检测各组炎症因子及NFκB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CCK-8结果显示,HG刺激后RGC-5细胞活力增强,在HG条件下丹参酮ⅡA 3.20μM可以抑制细胞活性(P<0.001)。ROS检测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可以抑制HG条件下细胞ROS的积累(P<0.01或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HG和LPS组Tuj-1和Brn3α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01),与HG或LPS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以增强Tuj-1和Brn3α的表达(P<0.01或P<0.001)。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HG组细胞内IL-6、IL-18、IL-1β、NFκB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HG组相比,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细胞内IL-6、IL-18、IL-1β、NFκB mRNA的表达(P<0.05、P<0.01或P<0.001)。与正常组比较,LPS组细胞内促炎因子NFκB mRNA(P<0.05)表达显著增高,抑炎因子IL-10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细胞内NFκB mRNA的表达(P<0.05),并使抑炎因子IL-10表达增加(P<0.001)。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组比较,HG组和LPS组细胞上清中TNF-α显著上升(P<0.001);与HG或LPS组比较,丹参酮ⅡA各剂量组细胞上清中TNF-α含量均下降(P<0.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s-κB,NF-κB)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小鼠模型中医证候探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亚雯 王晓平 +7 位作者 李伟利 王若冲 凌观静 姜金池 曹静 于藜爽 崔鑫钰 王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74-1381,共8页
目的通过观测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doxorubicin-induced cardiactoxicity,DIC)小鼠模型的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建立稳定的DI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DIC小鼠模型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SPF级C57 BL/6野生型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和正... 目的通过观测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doxorubicin-induced cardiactoxicity,DIC)小鼠模型的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建立稳定的DI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探讨DIC小鼠模型中医证候变化规律。方法将20只SPF级C57 BL/6野生型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行尾静脉注射阿霉素5 mg/kg,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次/周,共注射4周。每次尾静脉注射第2天,观察小鼠一般状况,统计小鼠舌色三原色(RGB)比值、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采用超声心动检测及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TUNEL染色进行模型评价。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及小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造模第1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活动喘息加重、活动减少、体质量下降(P<0.05)、力竭游泳时间缩短(P<0.05);第2周起,小鼠舌质暗红出现瘀斑,舌质r值降低(P<0.01),g、b值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LDH、CK-MB和MDA含量增加(P<0.01),SOD、NO及ATP含量降低(P<0.01)。结论DIC小鼠模型,宏观体征、证候随时间延长和疾病进展,综合微观血生化及宏观指征结果,DIC小鼠模型1周出现气虚证,2~4周逐渐演变为气虚血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 中医证候 气虚血瘀 肿瘤心脏病 小鼠
原文传递
黄芪水提物3种效应成分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马盼 刘汉滢 +5 位作者 彭美中 牛艺婷 杨美美 徐艺宸 刘卓容 韩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目的考察黄芪水提物效应成分对高糖(25 mmol/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黄芪水提物[20 g/(kg·d)]7 d,分别于末次灌胃后1、2、4 h取血,合并上清,行超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考察黄芪水提物效应成分对高糖(25 mmol/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给雄性SD大鼠连续灌胃黄芪水提物[20 g/(kg·d)]7 d,分别于末次灌胃后1、2、4 h取血,合并上清,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分析,筛选黄芪水提物在大鼠体内代谢后的效应成分。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不同浓度效应成分组及效应成分配伍组。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探讨黄芪水提物效应成分的最佳浓度。通过活性氧(ROS)实验检测细胞氧化损伤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芒柄花素、大豆苷元、毛蕊异黄酮是黄芪水提物的效应成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芒柄花素各浓度组(26、13、6.5μmol/L)细胞活力降低(P<0.05),大豆苷元高浓度组(0.11μmol/L)细胞活力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ROS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芒柄花素高、中浓度组(26、13μmol/L),大豆苷元不同浓度组(0.11、0.06、0.03μmol/L),毛蕊异黄酮高浓度组(7.00μmol/L)及各配伍组细胞ROS水平均降低(P<0.05)。效应成分配伍对细胞的抑制率高于单个效应成分,且高浓度配伍组抑制率最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Nrf2、HO⁃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效应成分高浓度配伍组Nrf2、HO⁃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SOD、CAT含量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效应成分高浓度配伍组SOD、CAT含量均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黄芪水提物效应成分芒柄花素、大豆苷元及毛蕊异黄酮有保护高糖诱导的HUVEC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HO⁃1、SOD、CAT及MDA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素 大豆苷元 毛蕊异黄酮 配伍 黄芪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信号通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b3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及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季青璇 彭美中 +3 位作者 马盼 牛艺婷 宁尚秋 韩静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24-29,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Ginsenoside Rb3)对高糖诱导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增殖及db/db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Ginse...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Ginsenoside Rb3)对高糖诱导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迁移和增殖及db/db小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F/6A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mol/L D-葡萄糖)、高糖组(25 mmol/L D-葡萄糖)、高糖+Ginsenoside Rb3(100、150、200μ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c,BrdU)染色评估细胞增殖能力以及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RF/6A中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和磷酸化YES关联蛋白1(p-YAP1)的表达。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和Ginsenoside Rb3组,给药4周后,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实验和视网膜电生理检查评价db/db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YAP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力和BrdU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细胞迁移率显著提高(P<0.001);与高糖组相比,Ginsenoside Rb3降低细胞活力(150μg/mL,P<0.05)、阳性细胞率(200μg/mL,P<0.05;100μg/mL,P<0.01)和迁移细胞数量(P<0.05)。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YAP1和p-YAP1蛋白表达上调(P<0.01或P<0.05);与高糖组相比,Ginsenoside Rb3干预下调RF/6A中YAP1和p-YAP1(150μg/mL)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体内研究结果显示,Ginsenoside Rb3增加db/db小鼠的视网膜厚度,改善视网膜功能并抑制YAP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P<0.05)。结论Ginsenoside Rb3不仅抑制高糖诱导的RF/6A细胞增殖、迁移,亦能改善db/db小鼠视网膜的形态和功能,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YA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增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Y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章轶立 王娟 +3 位作者 李园 赵慧辉 刘俊杰 王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2-169,共8页
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筛选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 5. 3软件进... 目的:评价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筛选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运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利用Rev Man 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相关文献606篇,最终纳入11项研究,涉及931例患者,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在改善B型利钠肽[加权均数差(WMD)=-29. 47,95%置信区间(CI)(-37. 29,-21. 64),P <0. 000 01],左心室射血分数[WMD=4. 64,95%CI(3. 82,5. 47),P <0. 000 01],心功能分级疗效[相对危险度(RR)=1. 25,95%CI(1. 16,1. 35),P <0. 000 01],中医证候疗效[RR=1. 23,95%CI(1. 07,1. 43),P=0. 005],6分钟步行试验[WMD=50. 13,95%CI(22. 32,77. 93),P=0. 000 4]指标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用常规西药。安全性指标方面,1篇研究拟观察安全性指标,但实际文献中并未报告,其余研究均未发现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该研究结果支持临床使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但鉴于纳入临床研究在数量及质量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得出的阳性结果仅作为临床诊疗的提示与参考,还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益气滴丸 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 系统评价 安慰剂 常规西药治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基于线粒体功能的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及中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晓平 凌观静 +2 位作者 李伟利 王伟 王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5-942,共8页
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doxorubicin, DOX)是治疗各种癌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然而其治疗效应受到相关心脏毒性的严重限制.尽管该领域研究众多,但DOX诱导心脏毒性(DOX-induced cardiotoxicity, DIC)的确切分子机制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DOX是... 蒽环类化疗药阿霉素(doxorubicin, DOX)是治疗各种癌症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然而其治疗效应受到相关心脏毒性的严重限制.尽管该领域研究众多,但DOX诱导心脏毒性(DOX-induced cardiotoxicity, DIC)的确切分子机制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DOX是一种线粒体毒素,线粒体损伤是DIC的核心.本文回顾大量文献并收集与DIC相关的依赖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包括DOX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氧化还原循环、氧化应激、钙失调、细胞凋亡途径和线粒体自噬等的影响.此外,本文讨论了基于线粒体功能的中药预防和/或减轻DIC的现有策略,以期为DOX与中药的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线粒体功能 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葡萄糖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模型探讨黄芪抗氧化的作用及机制
12
作者 杨美美 刘汉滢 +6 位作者 彭美中 马盼 牛艺婷 胡腾月 籍宇星 郝改梅 韩静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6-2563,共8页
本研究考察黄芪对高糖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UPLC-MS法鉴定黄芪的成分。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建立高糖模型,测定黄芪对线虫的体长、头尾摆动、咽泵运动能力、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影响;... 本研究考察黄芪对高糖诱导的秀丽隐杆线虫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UPLC-MS法鉴定黄芪的成分。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建立高糖模型,测定黄芪对线虫的体长、头尾摆动、咽泵运动能力、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测黄芪对BZIP结构域蛋白1(protein skinhead-1,SKN-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状态下线虫体长、头尾摆动、咽泵频率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内ROS含量显著增加;黄芪给药后体长、头尾摆动、咽泵频率表达均显著增加,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状态下秀丽隐杆线虫中SKN-1、超氧化物歧化酶3(superoxidedismutas-3,SOD-3)、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4(glutathioneS-transferase4,GST-4)、谷胱甘肽S-转移酶7(glutathioneS-transferase7,GST-7)的表达均显著降低;黄芪给药后SKN-1、SOD-3、GST-4、GST-7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表明,在秀丽隐杆线虫内,黄芪通过调控SKN-1信号通路改善高糖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秀丽隐杆线虫 氧化应激反应 BZIP结构域蛋白1 高糖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Ⅰ基于Akt-Nrf2抗氧化通路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脏毒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茜茜 张敬美 +9 位作者 薛思明 田雪 陈旭 刘恬恬 江艳艳 孙乾斌 郭冬青 李春 王勇 王其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77-3085,共9页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肿瘤,但其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和慢性心脏毒性。本研究探索了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TanⅠ)对DOX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动物... 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是一种蒽环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肿瘤,但其长期使用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和慢性心脏毒性。本研究探索了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TanⅠ)对DOX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DOX(6 mg·kg^(-1),每周2次)和DOX刺激H9C2心肌细胞方法制备在体和离体急性心脏毒性模型。在体实验于尾静脉注射前5天,灌胃给药TanⅠ(10 mg·kg^(-1)),直至实验结束,检测TanⅠ对小鼠心功能、心肌组织形态学、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离体实验进一步研究TanⅠ抗氧化应激的具体机制。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erythroid factor 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表达量和入核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NAD(P)H脱氢酶醌1[NAD(P)H 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水平的变化,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TanⅠ能明显改善小鼠的心功能,同时降低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提示TanⅠ能增加H9C2细胞中Nrf2的表达水平并促进Nrf2进入细胞核。Western blot结果也提示,与DOX组相比,DOX+TanⅠ组氧化应激相关蛋白P-Akt、Nrf2、HO-1、NQO1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证明,TanⅠ能减轻DOX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其机制是通过上调Akt-Nrf2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从而减轻DOX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Ⅰ 多柔比星 急性心脏毒性 氧化应激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麝香通心滴丸促进血管生成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崔鑫钰 白亚利 吴晏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6476-6484,共9页
研究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设为对照组,余下26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 研究麝香通心滴丸(STDP)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设为对照组,余下26只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d^(-1))、STDP高剂量组(40 mg·kg^(-1)·d^(-1))、STDP低剂量组(20 mg·kg^(-1)·d^(-1)),连续给药8周。实验终点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心肌病理改变,天狼猩红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微血管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肥大程度,蛋白免疫印迹(WB)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EGF、p-VEGFR2、Ang1、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STDP低、高剂量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改善(P<0.05);HE染色显示,STDP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局部心肌纤维断裂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天狼猩红染色显示,STDP低、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心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有明显改善,其中STDP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STDP组心肌组织CD31表达较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1);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STDP组心肌细胞肥大程度较模型组有显著减轻(P<0.01);WB结果可见STDP组VEGF、p-VEGFR2、Ang1、Tie2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1)。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麝香通心滴丸可有效促进心肌血管生成,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VEGF、p-VEGFR2、Ang1、Tie2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2型糖尿病 血管生成 心功能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中西医结合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慧辉 王娟 +1 位作者 单娇 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5-1016,共2页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自1 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中西医结合在医学门类中作为一级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 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项工作方针,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和独特方法论的学术体系。自1 981年我国设立学位制度以来,中西医结合在医学门类中作为一级学科,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等并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标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西医学 基础研究 科研机构 情况分析 糖尿病肾病 工作方针 学位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