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院校机能学教学改革——以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为例
1
作者 邓颖 王慧 +4 位作者 涂小华 杨光勇 万亿 全睿 徐萌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44-46,共3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主要由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部分融合而成,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应具有中医特色。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是重要的医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为研究药物的胃...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主要由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实验部分融合而成,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院校的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应具有中医特色。离体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实验是重要的医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为研究药物的胃肠道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附子可兴奋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收缩活动,尚无报道附子炮制前后对肠肌收缩活动的影响。文章在传统离体小肠生理特性实验的基础上,观察中药附子炮制前后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频率和振幅的影响,结合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施多元化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以期为中医药院校机能学离体小肠生理特性实验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机能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用于中医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的探索
2
作者 杨光勇 涂小华 邓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探讨微信公众号在中医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机能学实验是中医院校临床类专业的一门实验课性质必修科目,教学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但中医院校对该科目的教学方式多有不足。因此... 探讨微信公众号在中医院校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教学经验。机能学实验是中医院校临床类专业的一门实验课性质必修科目,教学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和科研能力,但中医院校对该科目的教学方式多有不足。因此,为改进机能学实验教学模式,采取以翻转课堂为主,结合基于案例的学习(CBL)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便捷优点的混合式教学,结果显示效果良好,学生成绩提高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 微信公众平台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党参-茯苓药对对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蔡世揿 毛雷鸣 +2 位作者 周丽芳 黄聪 周素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5-954,共10页
目的研究党参-茯苓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党参茯苓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 目的研究党参-茯苓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获得党参茯苓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OMMI、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Bioconductor软件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实验验证党参茯苓对ALD大鼠的作用。结果剔除重复的靶点,获得36个化学成分和529个潜在作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了生物过程2245条、细胞组成74条和分子功能相关125个。KEGG富集分析涉及了159个信号通路,其中包括PI3K-Akt、MAPK和AGE-RAGE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MMP9等靶点可能是党参-茯苓治疗ALD的关键靶点。实验表明,党参-茯苓能改善ALD大鼠肝细胞炎症水平,降低ALD大鼠TC、TG、AST、ALT、GGT水平,PCR检测得出党参-茯苓可降低PI3K、AKT表达,电镜结果显示党参-茯苓影响细胞自噬,促进自噬溶酶体生成。结论初步揭示党参-茯苓可能是通过影响AKT、TNF和MAPK的表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推测党参-茯苓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自噬,从而治疗ALD,并通过PCR检测初步验证,为深入探索党参-茯苓药对治疗ALD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动物实验 酒精性肝病 党参-茯苓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闭胸盲插法测量家兔右心室内压
4
作者 徐萌萌 刘莉华 +3 位作者 王玉芳 李嘉豪 植茂辉 廖诗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闭胸盲插法在家兔右心室内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7)。所有动物经耳缘静脉注射1.5%戊巴比妥钠溶液(0.03 g·kg-1)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连接BL420i生物信息系统,... 目的:探讨改良闭胸盲插法在家兔右心室内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1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实验组(n=7)。所有动物经耳缘静脉注射1.5%戊巴比妥钠溶液(0.03 g·kg-1)麻醉后,行气管插管,连接BL420i生物信息系统,耳缘静脉注射0.5%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 ml·kg-1使得家兔全身肝素化。随后,对照组采用直接导管法(PE50管)测定家兔右心室内压;实验组采用改良套管法,从颈内静脉与颈外静脉交叉处插入头皮针管做成的外鞘管(长8 cm),结扎固定后插入尖端微弯曲的PE50内鞘管。两组插管过程中均持续观察血压,待收缩压为25 mmHg左右,舒张压值为0 mmHg时提示插管进入右心室。结果:实验组采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管作为外鞘管,因具有自然弯曲的弧度,可为内鞘管进入心脏导引方向,有效避免插管进入下腔静脉,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既简便高效又稳定的右心室插管法,可监测右心室内压,为今后研究右心室及肺动脉的功能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右心套管法 右心室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