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习酒厂区乡土植物演替调查及应用分析
1
作者 张林 梁钟互 +2 位作者 钟星 钟航 朱小维 《花卉》 2023年第24期193-195,共3页
习酒地处贵州西北的赤水河中游河畔,自1952年习酒创立以来,习酒从一个白酒工坊发展成为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名酒企业,目前已成为酱酒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提升游览体验,习酒着力建设环境友好、生物多样、... 习酒地处贵州西北的赤水河中游河畔,自1952年习酒创立以来,习酒从一个白酒工坊发展成为一个市值上千亿的名酒企业,目前已成为酱酒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提升游览体验,习酒着力建设环境友好、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酒文旅4A级景区。但目前厂区植被较单一,植物品种适应性不明。通过调查研究,疏理习酒厂区乡土植物的历史演替规律,筛选适用品种,针对该区域独特自然条件,在植物引种、群落建设方面,提出原生植物驯化、园林品种引入、同区域保护区植物繁育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绿化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植物 演替规律 贵州习酒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砖地坪材料在习酒高温制曲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夏道丽 杨刚仁 +5 位作者 葛付秀 陈燕 杨金欣 石媛媛 张庆 佟娟娟 《酿酒科技》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传统高温制曲发酵仓内地坪材料为三合土,所需原材料不易寻找,需要较大的材料堆放和制备场地,施工工艺复杂,从原材料制作到铺筑需要8道工序,存在施工周期长、养护周期长、使用寿命短、易破损、修复难度大且耗时长等问题,不利于高温制曲... 传统高温制曲发酵仓内地坪材料为三合土,所需原材料不易寻找,需要较大的材料堆放和制备场地,施工工艺复杂,从原材料制作到铺筑需要8道工序,存在施工周期长、养护周期长、使用寿命短、易破损、修复难度大且耗时长等问题,不利于高温制曲生产。本研究创新性的更换红砖地坪,发现可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红砖地坪保温效果较好,能有效的促进高温制曲在后发酵期的生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制曲 发酵仓地坪 三合土 红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分析与评价
3
作者 陈敏 张光利 +5 位作者 何晓芬 王远桃 钟星 戴年武 何远伟 刘凯华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过对赤水河习酒镇段四个监测断面和该河段边上某酱香型白酒酿造企业的生产废水总排放口及经过该厂区的雨水排口等点位进行1年的水质特征跟踪调查,采用对标法对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状况以及雨水排口、废水总排口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通过对赤水河习酒镇段四个监测断面和该河段边上某酱香型白酒酿造企业的生产废水总排放口及经过该厂区的雨水排口等点位进行1年的水质特征跟踪调查,采用对标法对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状况以及雨水排口、废水总排口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雨水排口水质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废水总排口水质均能达到行业排放标准。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未受到该酱香白酒酿造企业的影响。总体上,赤水河习酒镇段水质呈现春、夏季优于秋、冬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水河 白酒酿造企业 水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大曲挥发性风味成分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
作者 王金龙 尹延顺 +3 位作者 田栋伟 胡建锋 程平言 汪地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应用箭型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建立了高温大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0μm DVB/Carbon WR/PDMS纤维头,在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min、加3 mL饱和食盐水的条件下,该检测方法可以有效... 应用箭型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技术建立了高温大曲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采用120μm DVB/Carbon WR/PDMS纤维头,在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5 min、加3 mL饱和食盐水的条件下,该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定性定量大曲中72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包括18种酯、14种酸、8种醇、9种醛、6种酮、9种吡嗪、2种呋喃、2种酚及4种其他物质。在方法学考察方面,该方法精密度为0.01%~9.36%,回收率为93.01%~105.37%,这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温大曲挥发性成分的检测需求。与现有报道的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检测种类丰富和数据处理便捷的优势。此外,将检测结果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相结合,可以有效区分白大曲、黄大曲和黑大曲,弥补感官评价的误判,为白酒质量的科学评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箭型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选择离子监测 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一轮次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溯源分析
5
作者 朱安然 汪地强 +7 位作者 胡建锋 吴成 谢丹 黄河鸥 杨军林 胡峰 路虎 李傲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和窖池发酵过程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微生物来源,基于传统可培养方法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糟醅、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演替规律开展研究,并分析其与理化因子的关联作用... 为探究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和窖池发酵过程糟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及微生物来源,基于传统可培养方法与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糟醅、酿造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演替规律开展研究,并分析其与理化因子的关联作用,进一步采用Source Tracker软件解析糟醅优势微生物的来源和比例。结果表明:一轮次堆积发酵6 d糟醅中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总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5±0.15)×10^(6) CFU/g和(40.5±2.50)×10^(4) CFU/g;堆积发酵6 d后未被分类的乳杆菌科细菌(unclassified_Lactobacillaceae,91.23%~91.77%)和毕赤酵母属(Pichia,32.84%~91.00%)为绝对的优势细菌和真菌属,其中unclassified_Lactobacillaceae与糟醅水分含量和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ichia与糟醅水分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溯源分析表明,堆积发酵0 d和堆积发酵3 d糟醅中优势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堆积地面(32.44%~57.37%)和生产器具(26.89%~50.74%),堆积发酵6 d至窖池发酵43 d糟醅中优势微生物主要来源于窗台墙壁等物体表面(86.41%~87.31%)。其中unclassified_Lactobacillaceae主要来源于堆积地面(85.79%),堆积发酵6 d后由主要来源于窗台墙壁等物体表面(91.96%~94.91%)。Pichia(1.32%~87.06%)在酿造环境中来源较多,堆积发酵6 d前,在堆积发酵过程中其主要来源于厂房内空气、生产器具和窗台墙壁等物体表面,窖池发酵过程主要来源于窖池内壁,占比为18.21%~30.79%。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和窖池发酵过程糟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理化指标的关联作用以及优势微生物菌群来源,为阐明酱香型白酒酿造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堆积和窖池发酵 相关性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不同香型白酒、鹿茸酒及鹿血酒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分析
6
作者 李林竹 苏伟 +4 位作者 母应春 齐琦 邹恬杏 姜远平 陈乾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2,共8页
为全面比较清香型白酒基酒(FB)、清香型鹿茸酒(FP)、酱香型白酒基酒(MB)、酱香型鹿茸酒(MP)、酱香型鹿血酒(MA)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并分析了五种酒之间的代谢组分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 为全面比较清香型白酒基酒(FB)、清香型鹿茸酒(FP)、酱香型白酒基酒(MB)、酱香型鹿茸酒(MP)、酱香型鹿血酒(MA)的非挥发性代谢物差异,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鉴定并分析了五种酒之间的代谢组分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构建模型,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及方差分析P值筛选关键差异代谢物,并进行聚类分析(CA)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5种酒样共检出124种非挥发性代谢物,其中氨基酸类45种,有机酸类8种,肉桂酸衍生物4种,糖类15种,脂类18种,胺类3种,醇类2种,维生素类3种,呋喃酮类1种,苯类11种,吲哚羧酸类4种,核苷酸类1种,其他类9种。通过PCA、OPLS-DA均能有效区分五种酒。以VIP≥1和P<0.05为标准,共筛出43个关键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五种酒中MA与MP聚为一类,FB、FP和MB聚为一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L-苏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高胱氨酸等可以作为区分五种酒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鹿茸酒 鹿血酒 非挥发性代谢物 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MS法测定白酒接触材料中12种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
7
作者 陆伦维 田栋伟 +5 位作者 朱霞建 王金龙 段旭林 刘明 尤小龙 路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8-263,共6页
为探索白酒接触材料中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建立了白酒接触材料中12种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环型甲基硅氧烷,编号为D3~D8;线型甲基硅氧烷,编号为L3~L8)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 为探索白酒接触材料中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的残留量,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建立了白酒接触材料中12种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环型甲基硅氧烷,编号为D3~D8;线型甲基硅氧烷,编号为L3~L8)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超声萃取40 min提取样品中的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后,利用HP-5MS UI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目标物,仪器后运行温度270℃,后运行时间4 min。结果表明,12种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在0.05~2.00 mg/kg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53~0.9995,加标回收率为85.00%~98.44%,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65%~6.86%、1.56%~4.42%。采用该方法对市售白酒的多种类型接触材料进行检测,仅在硅橡胶接触材料中检出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D7)、十六甲基环八硅氧烷(D8)残留量,含量在8.56~34.74 mg/kg。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准确度高,适用于白酒接触材料中甲基硅氧烷类化合物残留量的检测和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白酒接触材料 甲基硅氧烷类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过程微生物多样性及风味分析
8
作者 谢丹 吴成 +7 位作者 赵雯宇 黄河鸥 杨少娟 毕远林 杨军林 胡建锋 尤小龙 汪地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1期194-201,共8页
以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发酵酒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法对酒醅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构建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制酒一轮次堆积发酵过程中... 以酱香型白酒一轮次堆积发酵酒醅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解析,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气相色谱法对酒醅中风味物质进行测定,构建优势微生物群落与风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制酒一轮次堆积发酵过程中优势细菌属包括芽孢杆菌属(15.65%)、未分类的芽孢杆菌(26.88%)、未分类的高温放线菌(25.94%)、醋酸杆菌属(28.80%);优势真菌属包括嗜热真菌属(60.58%)、曲霉属(15.50%)、毕赤酵母属(64.48%)、哈萨克斯坦酵母属(15.20%)、伊萨酵母属(11.76%);优势菌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堆积发酵过程的细菌间有33个正相关关系,真菌间有44个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微生物菌属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调节机制。从堆积发酵酒醅中共定性定量检测31种风味物质,乙酸含量随堆积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含量最高为607.18 mg/L,酯类物质中含量较高的为亚油酸乙酯(27.36 mg/L)和乳酸乙酯(16.70 mg/L);醇类物质中1,2-丙二醇含量最高为137.51 mg/L。优势微生物菌属与风味物质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毕赤酵母属与乳酸乙酯、油酸乙酯呈正相关关系,醋酸杆菌属与异戊酸、1-2丙二醇呈负相关关系,葡萄球菌属、哈萨克斯坦酵母属与油酸乙酯、己酸丁酯、乳酸乙酯呈负相关,与乙酸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一轮次 堆积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露酒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伦维 张健 +4 位作者 尹艳艳 黎露露 李岭卓 刘明 胡建锋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露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美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团体标准T/CBJ 9101—2021的发布,调整了露酒的概念,提升了露酒的地位。随着大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露酒成为了备受消费者关注的酒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述了露酒的概... 露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特色美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团体标准T/CBJ 9101—2021的发布,调整了露酒的概念,提升了露酒的地位。随着大健康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露酒成为了备受消费者关注的酒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简述了露酒的概念与分类,综述了露酒功效、功能成分提取、杀菌和除浊、风味物质等关键工艺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我国露酒市场代表产品和行业共性问题,指出了露酒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露酒新产品开发、品质提升和风味个性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酒 风味物质 研究进展 产品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密封垫圈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舒俊 何人广 +5 位作者 冷嘉洁 陈万文 王方新 蔡勇 任进忠 陈跃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94-96,共3页
固态蒸馏是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特点之一,为探索硅胶密封垫圈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应用的可行性,对酱香型白酒六轮、七轮次生产中硅胶密封垫圈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使用硅胶密封垫圈气密性完好,且基酒中... 固态蒸馏是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特点之一,为探索硅胶密封垫圈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应用的可行性,对酱香型白酒六轮、七轮次生产中硅胶密封垫圈的使用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使用硅胶密封垫圈气密性完好,且基酒中的DBP与DEHP含量达到国家标准;采用硅胶密封垫圈的甑子产酒的质量与传统纱布密封套的甑子产酒的质量相比无明显变化。采用硅胶密封垫圈可以有效减少废糟的产生,提升生产现场整洁度,硅胶密封垫圈在酱香型白酒蒸馏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蒸馏 硅胶 垫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食品薄膜封窖冷凝水对窖面糟醅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邹大江 陈青 +3 位作者 李勇 杨刚仁 李旭 王付华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随着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封窖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优化,部分酱酒企业开始采用食品薄膜代替传统窖泥进行封窖,使得窖内发酵过程中在食品薄膜内层形成的冷凝水进入窖面糟醅并对窖面糟醅产生影响。本实验研究确定了冷凝水对窖面糟... 随着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封窖方式也在不断调整优化,部分酱酒企业开始采用食品薄膜代替传统窖泥进行封窖,使得窖内发酵过程中在食品薄膜内层形成的冷凝水进入窖面糟醅并对窖面糟醅产生影响。本实验研究确定了冷凝水对窖面糟醅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改变采用食品薄膜封窖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冷凝水对窖面糟醅产生的影响,为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封窖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食品薄膜封窖 窖面糟醅 冷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面糟入窖方式的研究
12
作者 李辉煌 杨刚仁 +3 位作者 丁雪娇 李佳兴 郑雪梅 余文丽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94-96,共3页
酱香型白酒三大典型体中,酱香主要来源于面糟。为了提高酱香白酒的入库合格率,本研究对大综糟醅和面糟分批入窖池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面糟入窖的方式影响其出酒质量。本研究提高了出酒质量,增加了企业营收,为提升酱香白酒的入库合... 酱香型白酒三大典型体中,酱香主要来源于面糟。为了提高酱香白酒的入库合格率,本研究对大综糟醅和面糟分批入窖池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面糟入窖的方式影响其出酒质量。本研究提高了出酒质量,增加了企业营收,为提升酱香白酒的入库合格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对酱香白酒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糟 窖池 酱香 入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胡源 苗金明 刘国愈 《质量与认证》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内涵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详细阐述,分析安全文化在为标准化提供内在动力、保障制度有效执行、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提出构建... 本文深入探讨企业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内涵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详细阐述,分析安全文化在为标准化提供内在动力、保障制度有效执行、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以及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提出构建与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以助力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推进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企业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管理 培育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概述及其在白酒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黄魏 程平言 +2 位作者 尤小龙 胡峰 胡建锋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117-121,137,共6页
电子鼻是基于仿生学的混合气体检测设备,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环境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定义及工作程序,阐述了电子鼻核心部件传感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综述了电子鼻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并对电子... 电子鼻是基于仿生学的混合气体检测设备,具有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环境等领域。本文介绍了电子鼻的定义及工作程序,阐述了电子鼻核心部件传感器的分类及适用范围,综述了电子鼻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并对电子鼻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白酒风味成分解析及品质把控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传感器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制曲麦料水分自动检测调控仪的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杨小凤 杨刚仁 王佳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84-87,90,共5页
高温大曲传统制作过程中加水拌料往往通过感官评判手动加水,不仅料的配比不稳定,且容易干湿不均。为了准确检测高温制曲混合料加水搅拌后的水分值,实现高温制曲麦料自动加水的稳定控制,并保证混合料水分含量的稳定,对智能加水系统进行... 高温大曲传统制作过程中加水拌料往往通过感官评判手动加水,不仅料的配比不稳定,且容易干湿不均。为了准确检测高温制曲混合料加水搅拌后的水分值,实现高温制曲麦料自动加水的稳定控制,并保证混合料水分含量的稳定,对智能加水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开发,实现了高温制曲麦料的智能化控制。将麦料、母曲、水分三者按既定比例精确混合的配比方法,能根据麦料的流量、含水量变化及工艺需求,自动适时调节母曲、水的配比量,并达到实时跟踪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制曲 自动检测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污水处理站废水除钙镁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刘凯华 钟星 +3 位作者 陈绪周 蒋松祝 潘广帅 晏经纬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69-71,共3页
对某酱香型白酒污水站厌氧单元出水通过NaOH—Na_(2)CO_(3)法、NaOH法、Na_(2)CO_(3)法的实验方式对比除钙镁的效果,并探讨了最优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NaOH—Na_(2)CO_(3)法去除钙镁效果最佳,NaOH和Na_(2)CO_(3)混合药剂... 对某酱香型白酒污水站厌氧单元出水通过NaOH—Na_(2)CO_(3)法、NaOH法、Na_(2)CO_(3)法的实验方式对比除钙镁的效果,并探讨了最优处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三种方法中,NaOH—Na_(2)CO_(3)法去除钙镁效果最佳,NaOH和Na_(2)CO_(3)混合药剂配比为10 g/L+20 g/L,pH值为8.5、9.0时,均可获得较好的除硬效果,去除率均在50%以上,pH9.0时,去除率可达65%以上;实验周期内,是否加石榴石砂/方解石等晶种,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废水 除钙镁 最优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酒精活性干酵母在酱香型白酒习酒生产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星国 钟方达 陈宗雄 《酿酒科技》 1995年第5期43-45,共3页
1994年6~9月,我们针对大曲酱香型白酒习酒随着生产轮次的增加,糟醅中酸度不断积累,糖化发酵越来越困难,且高温大曲糖化发酵力低,在第六、第七轮次生产中虽每瓶用曲量高达70kg、40kg,仍糖化发酵不好,出酒率低,酒... 1994年6~9月,我们针对大曲酱香型白酒习酒随着生产轮次的增加,糟醅中酸度不断积累,糖化发酵越来越困难,且高温大曲糖化发酵力低,在第六、第七轮次生产中虽每瓶用曲量高达70kg、40kg,仍糖化发酵不好,出酒率低,酒质差,残余淀粉高。因此,在习酒第六、第七轮次生产中进行应用TH-AADY、糖化酶、复合酶制剂的试验。试验表明,在酱香型习酒第六、第七轮次生产中应用TH-AADY、糖化酶、复合酶制剂,能减少用曲量1750kg/窖(降低用曲量63.6%),多产酒1375kg/窖(提高出酒率7.3%).且酒质有所提高。在本公司习酒生产中全面推广,年节约用曲933吨,多产酒628.28吨,创经济效益987.116万元。本试验在国内未见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酱香型 习酒 活性干酵母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及应用研究
18
作者 姚尚杰 金垚 +2 位作者 黄钧 周荣清 吴重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0,共9页
大多数乳酸菌作为益生菌被人们熟知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生物膜是细菌应对不利环境的自然生长状态。而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乳酸菌生物膜的成膜规律和优良特性,也初步探究了乳酸菌生物膜在生产中的应用。为进一步调控和利用乳酸菌... 大多数乳酸菌作为益生菌被人们熟知并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生物膜是细菌应对不利环境的自然生长状态。而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乳酸菌生物膜的成膜规律和优良特性,也初步探究了乳酸菌生物膜在生产中的应用。为进一步调控和利用乳酸菌生物膜,对乳酸菌生物膜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胞黏附胞外聚合物在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与酵母菌的混菌生物膜形成和酵母-乳酸菌相互作用,介绍了乳酸菌生物膜在抗逆、抑菌、食品生产、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人们了解乳酸菌生物膜和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混菌生物膜 抗逆 抗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量等级酱香白酒中风味物质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金龙 尹延顺 +2 位作者 田栋伟 胡建锋 程平言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利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鉴定不同等级质量酱香型白酒间的关键差异风味成分。结果表... 利用气相色谱(GC)、气质联用(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不同质量等级酱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鉴定不同等级质量酱香型白酒间的关键差异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等级的白酒中共鉴定出103种风味物质,包括酸类10种,酯类34种,醇类21种,醛类9种,酮类9种,吡嗪类10种,酚类6种,其他类4种。通过香气活性值(OAV>1)筛选获得关键风味化合物38种。通过PCA和PLS-DA能有效区分不同质量等级的酱香型白酒。基于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出14种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VIP>1),分别为丁醇、乙醛、乙酸乙酯、苯乙醛、丙醛、丁酸、丙酸、戊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戊酸、辛酸乙酯、乙酸、己醇和异丁醛,这些关键差异风味化合物含量在不同质量等级的酱香型白酒中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风味物质 化学计量学方法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类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尹艳艳 张健 +2 位作者 陆伦维 黎露露 张德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40,共7页
刺梨有“三王水果”之称,是一种药食两用型水果。多酚类化合物是刺梨中第二大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抑菌、解酒护肝等药理和保健功能,具有极大的食品开发潜质。研究对近年来关于刺梨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提取、... 刺梨有“三王水果”之称,是一种药食两用型水果。多酚类化合物是刺梨中第二大主要功能成分,具有抗氧化、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抑菌、解酒护肝等药理和保健功能,具有极大的食品开发潜质。研究对近年来关于刺梨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类、提取、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 多酚 提取 定性定量分析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