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抗战时期皖籍进步报人的抗日宣传研究
1
作者 凌富亚 《传媒论坛》 2024年第3期26-28,63,共4页
全面抗战时期,许多安徽籍知识分子投身新闻事业。他们以笔为枪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揭露日军侵略罪行、报道各地抗日事迹、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等多种方式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抗日宣传中,皖籍进步报人恪守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理念,... 全面抗战时期,许多安徽籍知识分子投身新闻事业。他们以笔为枪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通过揭露日军侵略罪行、报道各地抗日事迹、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等多种方式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抗日宣传中,皖籍进步报人恪守实事求是的新闻报道理念,坚持抗战到底的新闻宣传立场,遵循为民喉舌的新闻宣传宗旨,有力地推动了抗战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抗战形象的传播做出了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皖籍报人 新闻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源流、关键路径及“共同”价值意蕴
2
作者 张颖 《北方论丛》 2025年第2期5-1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根植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代表中国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其创新思维和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生...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根植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代表中国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其创新思维和努力实现社会生产力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重大贡献。新质生产力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不断挖掘生产要素潜力为重要抓手,以强大工业化基础进而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全体共同发展、物质精神共同发展、人与自然共同发展、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不断走向深入,夯实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生产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创新 现代产业融合 数字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同频共振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鑫权 禹辉映 《当代贵州》 2021年第21期60-61,共2页
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应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砥砺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继承和发扬好我们党长期探索立德树人实践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肓和学生的新特点,把立德树人... 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应该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砥砺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继承和发扬好我们党长期探索立德树人实践的基本经验,并结合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肓和学生的新特点,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衡量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党史学习 同频共振 党的历史 根本任务 继承和发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黄鑫权 禹辉映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8-117,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内政治生态概念之后,党内政治生态随之成为了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Cite Space图谱量化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20篇研究党内政治生态期刊文献的时间序列分布、期刊来源分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内政治生态概念之后,党内政治生态随之成为了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利用Cite Space图谱量化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20篇研究党内政治生态期刊文献的时间序列分布、期刊来源分布、作者共引现状、关键词热点等进行计量分析,可视化展现了国内学界关于党内政治生态主题研究现状的知识图谱。分析表明,“党内政治生态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协同治理”“建党百年”等主题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党内政治生态主题的核心关注点。未来应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生态研究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强业界学者、科研机构之间的集体合作,注重从理论、历史和制度三个层面继续探寻党内政治生态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生态 文献计量 Cite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地方响应观察--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5
作者 赵彦风 何鑫颖 《榆林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是党中央、毛主席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口号的号召下,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的地方人民纷纷做出积极响应,以游击战、参军、支援前线等实际行动来策应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转战。《人民日报》对... 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是党中央、毛主席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在“保卫延安、保卫毛主席”口号的号召下,包括陕甘宁边区在内的地方人民纷纷做出积极响应,以游击战、参军、支援前线等实际行动来策应中共中央在陕北的转战。《人民日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内容丰富的宣传报道,这些报道安定了民心,鼓舞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战陕北 《人民日报》 地方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安徽进步报刊抗战动员研究
6
作者 李琼 凌富亚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44-48,共5页
在全面抗战时期,安徽进步报刊积极开展抗战动员,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安徽进步报刊开展抗战动员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其一,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号召民众抵御外侮;其二,批判国民党消极抗日,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其三,宣传... 在全面抗战时期,安徽进步报刊积极开展抗战动员,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安徽进步报刊开展抗战动员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其一,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号召民众抵御外侮;其二,批判国民党消极抗日,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其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指明抗战的正确方向;其四,报道中国军民抗战的事迹,激励民众坚持抗战。安徽进步报刊开展抗战动员的策略主要有三个:一是根据报道内容选择适当的体裁,二是通过合理设置议题进行舆论引导,三是以坚定有力的新闻语言感染读者。安徽进步报刊开展抗战动员的意义主要有三个:一是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二是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是增进了民众的政治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 安徽 进步报刊 抗战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深邃文化价值意蕴论析
7
作者 张颖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现代化是一个历时性的客观过程,在价值、理念、思想、理论等上可建构,对其理解和阐释充满主观目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在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历时性的客观过程,在价值、理念、思想、理论等上可建构,对其理解和阐释充满主观目的性。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在于其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文化内涵,强化了民族文化自立自强的底气,增强了民族文化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现代化民族文化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必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打破了西方强则称霸的定律,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文化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人为本 全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琼 凌富亚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1-93,共3页
《解放日报》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红色报刊之一。本文以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策略及历史意义。通过对新闻史料的... 《解放日报》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红色报刊之一。本文以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策略及历史意义。通过对新闻史料的梳理发现,《解放日报》在抗战期间刊发了大量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对于唤醒全民族抗战意识,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解放日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鑫权 王琴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24-32,共9页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志,为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理路,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演绎图景,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前提。从...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志,为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理路,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演绎图景,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前提。从理论逻辑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启迪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指导的理论成果。从历史逻辑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历史诉求、历史镜鉴和历史进程的精神呈现。从实践逻辑维度看,伟大建党精神是自我革命、精神塑造和民族复兴的实践指向。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逻辑,对于提升理论自信、历史自觉和实践自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建党精神 三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鑫权 于炎 《铜仁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53-60,共8页
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创新意识、锤炼高尚品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 遵义会议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创新意识、锤炼高尚品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将“遵义会议精神”有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价值引领、坚持知行合一、拓宽传播载体、营造浓厚氛围,真正做到“遵义会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让精神在青年一代的心中永葆青春活力,引领大学生立德明志、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会议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变”与“不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鑫权 《教育文化论坛》 2022年第5期95-101,共7页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确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劳动教育历时性演进的“变”,体现了从“政治”“经济”到“精神”的重心变迁轨迹,更凸显出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在指导理论、价值旨趣和最终目标等根本方面的“不变”。在...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确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劳动教育历时性演进的“变”,体现了从“政治”“经济”到“精神”的重心变迁轨迹,更凸显出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在指导理论、价值旨趣和最终目标等根本方面的“不变”。在“变”与“不变”中,“不变”是对底色的坚守,“变”是对时代价值的回应。学校劳动教育应在辩证把握“变”与“不变”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实践体验、完善保障体系等措施,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其在促进学生劳动素养提升中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学校劳动教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性消解与重塑:村民参与乡村社区治理的逻辑——以黔西S社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鑫权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42-48,共7页
村民参与是实现乡村社区有效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乡村社区公共性是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伴随着近年我国乡村社会的现代性转变,乡村社区公共性消解已成为制约村民社区参与的根源所在。通过对黔西S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因乡村社区公... 村民参与是实现乡村社区有效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而乡村社区公共性是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伴随着近年我国乡村社会的现代性转变,乡村社区公共性消解已成为制约村民社区参与的根源所在。通过对黔西S社区的田野调查发现:因乡村社区公共性不断消解,村民参与乡村社区治理时常会遭遇村民社区参与主体力量缺失、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以及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困境。在乡村社区治理实践中,从组织建设、目标设计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着手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性,对有效助推村民参与乡村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乡村社区 村民参与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扬弃私有财产理论的时代价值——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
13
作者 黄鑫权 于炎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支撑,深刻阐释了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私有财产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马克思扬弃私有财产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当前,我...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支撑,深刻阐释了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私有财产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必将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消亡。马克思扬弃私有财产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意义。当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的主要任务仍然是聚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私有财产的创造和对合法私有财产的保护,进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私有财产理论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红色报刊的妇女宣传动员——以《安徽妇女》为例
14
作者 凌富亚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2期22-24,共3页
《安徽妇女》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开展妇女动员工作的主要舆论阵地,通过宣传报道战场形势、动员妇女参加训练、宣扬男女平等思想等,将妇女自身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融合。在具体动员过程中,以... 《安徽妇女》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开展妇女动员工作的主要舆论阵地,通过宣传报道战场形势、动员妇女参加训练、宣扬男女平等思想等,将妇女自身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融合。在具体动员过程中,以专题动员、节日动员和场景动员为主要动员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有效开展,为抗日战争的胜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时期 《安徽妇女》 妇女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党外进步报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5
作者 黄鑫权 凌富亚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34,共6页
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党外进步报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报刊通过诠释中华民族内涵、记录民族伤痛、树立主权意识、宣传抗战爱国思想、唤醒国人历史记忆等方式,实现... 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党外进步报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报刊通过诠释中华民族内涵、记录民族伤痛、树立主权意识、宣传抗战爱国思想、唤醒国人历史记忆等方式,实现了中华民族身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全面建构,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号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党外进步报刊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对立统一规律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
16
作者 黄鑫权 程广丽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2年第3期77-82,128,共7页
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是矛盾运动规律。矛盾运动规律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把对立统一规律置于当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层面去思考会发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对立统一规律的本质是矛盾运动规律。矛盾运动规律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把对立统一规律置于当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层面去思考会发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效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需要正确把握和科学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法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认识国家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从而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统一规律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辩证思维 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