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与相关疾病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帝 辛林明 +2 位作者 冉利梅 聂四平 金鹰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特征,探究体质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3—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 目的了解贵州地区汉族、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健康体检人群超重、肥胖流行特征,探究体质指数与血压、血脂、血糖等的关系,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7年3—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2203名进行研究,年龄(20~80)岁。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检测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少数民族超重、肥胖率(41.96%、14.81%)高于汉族(39.02%、12.42%)。汉族男性超重肥胖率以50~59岁组居高,少数民族以40~49岁组居高;汉族、少数民族女性均以70~80岁组居高;女性超重肥胖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超重者中,少数民族的DBP、LDL-C均值水平高于汉族(P<0.05);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肥胖者中,少数民族的SBP、DBP、LDL-C均值水平高于汉族(P<0.05);高血压、低HDL-C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汉族(P<0.05)。结论少数民族超重、肥胖率高于汉族,且超重、肥胖与慢性疾病关系密切,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健康宣教,制定体重管理方案,降低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健康体检人群 超重 肥胖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帝 冉利梅 +3 位作者 聂四平 吴春维 辛林明 金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60岁少数民族(苗族、布衣族、侗族等)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良Kupper...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0~60岁少数民族(苗族、布衣族、侗族等)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评估;按年龄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的差异性;并进行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415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34±3.98)岁。民族、居住地、月经情况、文化程度、睡眠质量、吸烟、运动情况均与Kupperman评分有关(P<0.05)。发生率前五位的围绝经期症状依次是眩晕、失眠、疲倦乏力、情绪波动、头痛;至少有1项围绝经期症状者占比86.75%。围绝经期综合征轻度者163例(39.28%),中度者58例(13.98%),重度者5例(1.20%)。年龄40~49岁者围绝经期症状以疲倦乏力为主、45~49岁者以失眠为主、50~60岁者以眩晕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初中及以下学历、睡眠质量一般或差、绝经、缺乏运动、饮酒为少数民族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应重视少数民族围绝经期的妇女保健工作;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地区部分围绝经期体检女性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帝 辛林明 +2 位作者 冉利梅 聂四平 金鹰 《贵州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95-797,共3页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6至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786名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6至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786名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围绝经期女性超重率占比27.99%、肥胖率占比6.49%。农村超重、肥胖率(39.68%、14.29%)高于城市的(26.97%、5.81%)。既往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者BMI均值高于无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均值随对食盐口味及腌熏、油炸、肥肉制品喜好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3.3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口味偏咸,喜食腌熏、油炸/肥肉制品为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经常食用油炸/肥肉制品者是无食用者的2倍。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超重 肥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地区苗族和汉族围绝经期女性睡眠情况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奕滔 金鹰 +3 位作者 冉利梅 安苗苗 罗钰 陈路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部分苗族和汉族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症状及睡眠状况,分析其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40~60岁的贵州农村地区苗族和汉族女性847名进行问卷调查,按民族、睡眠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围绝...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部分苗族和汉族围绝经期女性更年期症状及睡眠状况,分析其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40~60岁的贵州农村地区苗族和汉族女性847名进行问卷调查,按民族、睡眠情况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围绝经期症状、睡眠障碍、睡眠成分差异。结果贵州农村地区苗族、汉族围绝经期有症状的女性人数分别为231(50.82%)人和256(61.10%)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苗族与汉族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比例前5位依次为头痛、疲乏、失眠、眩晕、骨关节痛。苗族、汉族围绝经期有症状女性患睡眠障碍的人数分别为129(59.91%)人和158(61.72%)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量表中7个成分得分情况比较,汉族围绝经期女性在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主观感受及总得分上,分数均高于苗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有睡眠障碍调查对象的感觉障碍(OR=2.00)、易激动(OR=1.83)、疲乏(OR=1.54)、心悸(OR=1.97)、性生活障碍(OR=1.51)是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结论贵州农村地区苗族和汉族围绝经期女性睡眠障碍问题突出,更年期症状中,感觉障碍、易激动、疲乏、心悸、性生活障碍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睡眠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民族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苗族、汉族 围绝经期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体检中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5
作者 刘敏 李恒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108-111,共4页
探析及评估在体检中心脑血管疾病当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体检中心执行常规护理阶段接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1例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执行优质护理期间接收的脑血管... 探析及评估在体检中心脑血管疾病当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体检中心执行常规护理阶段接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1例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执行优质护理期间接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51例作为实验组。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等评分。结果:①分析其干预前后生活质量2组分别的变化情况,干预前的实验组与参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社会关系、睡眠状态、生理需求等评分结果全部高于参照组,代入统计学结果为P0.05;②统计干预前后2组自理能力情况的改善,2组干预前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代入P0.05;③统计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2组干预前心理状态水平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与SAS评分全部低于参照组,统计学代入结果为P0.05;④分析2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实验组的护理时间、护理内容、护理需求以及护理水平等各项满意度评分,其明显高于参照组结果,代入统计学P0.05。结论:针对其体检中心脑血管疾病当中执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也尤为重要,还可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整体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中心 脑血管疾病 整体效果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方式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
6
作者 卢然 赖俊 +1 位作者 李丹 刘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12期00173-00173,共1页
慢性疾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包含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由于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隐匿、病因复杂等特点,当患者发现到医院治疗时病情已进展为中期或晚期,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存周期... 慢性疾病又称为慢性非传染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包含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由于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隐匿、病因复杂等特点,当患者发现到医院治疗时病情已进展为中期或晚期,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存周期。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不健康饮食、生活不规律、过于劳累等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因此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控制行为风险是延缓慢性疾病进展速度和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 慢性病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的阈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卢然 吴春艳 +4 位作者 许海娜 安苗苗 吴宝勤 赖俊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0-1325,共6页
背景颈动脉斑块是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早期预测信号,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对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尚无明确的定论。目的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在参考范围对颈动脉斑块发... 背景颈动脉斑块是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早期预测信号,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对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尚无明确的定论。目的分析绝经后中老年女性Hcy在参考范围对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影响,确定其风险阈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1465例(Hcy<15μmol/L)。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和颈动脉超声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cy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利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确定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的Hcy截断值。结果1465例研究对象中有颈动脉斑块644例(43.96%)。斑块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cy均高于非斑块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非斑块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0,95%CI=1.070~1.130)、收缩压(OR=1.021,95%CI=1.012~1.03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232,95%CI=1.077~1.4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568,95%CI=0.387~0.835)和Hcy(OR=1.142,95%CI=1.080~1.207)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11.87μmol/L是预测正常Hcy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颈动脉斑块的最佳截断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605,特异度为75.8%,灵敏度为40.4%。结论Hcy是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且Hcy≥11.87μmol/L是预测绝经后中老年女性在Hcy正常水平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最佳截断值。这一阈值可为临床评估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颈动脉斑块风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绝经后女性 同型半胱氨酸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绝经期体检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海娜 安苗苗 +2 位作者 朱焱 吴春艳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626-2631,共6页
背景 围绝经期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间的关系已有研究,但存在部位分布差异,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对BMD的影响及作用部位仍未明确。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关系,为提高中老年人生... 背景 围绝经期女性肌肉和脂肪组织与各部位骨密度(BMD)间的关系已有研究,但存在部位分布差异,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对BMD的影响及作用部位仍未明确。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与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关系,为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防治骨质疏松症(O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 355例40~60岁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绝经将体检女性分为绝经前女性(n=1 261)和绝经后女性(n=1 094),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和生物电阻抗体成分分析仪(BIA)测量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和脂肪、肌肉组织。采用Pearson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脂肪和肌肉组织与体检女性各部位BMD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四肢骨骼肌肉量(ALM)对绝经后女性OP的预测价值。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脂肪量、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和ALM与绝经前、绝经后、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肌肉量、躯干肌肉量是总体检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051,0.099;P<0.05);ALM是总体检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44,0.199,0.199;P<0.05);全身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125,-0.075;P<0.05);躯干肌肉量是绝经后女性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β=0.150,P<0.05);ALM是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全髋BMD的影响因素(β=0.226,0.216,0.188;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LM预测绝经后女性全髋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0.742,0.908)],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76.59%,最佳截断值为16.24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OP的AUC为0.760[95%CI(0.692,0.829)],灵敏度为75.61%,特异度为61.89%,最佳截断值为16.68 kg;ALM预测绝经后女性腰椎OP的AUC为0.641[95%CI(0.603,0.679)],灵敏度为60.85%,特异度为60.17%,最佳截断值为17.20 kg,其中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的最佳部位是全髋(Z股骨颈=-9.89,P<0.05)。结论 ALM与绝经后女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BMD呈正相关;ALM可预测绝经后女性各部位OP的发生,ALM预测绝经后女性OP最佳部位是全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 骨密度 脂肪组织 肌肉组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含量指标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的预 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海娜 莫国应 +4 位作者 朱焱 安苗苗 吴春艳 方月 冉利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评价肌肉含量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筛选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风险的最佳部位肌肉指标及其截止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366名绝经后女... 目的评价肌肉含量指标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筛选预测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生风险的最佳部位肌肉指标及其截止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366名绝经后女性,采用DXA和BIA测量BMD和四肢骨骼肌含量(ASM),以ASM算出各肌肉含量指标:ASMI、ASM BMI及SMI。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肌肉指标对OP风险的预测能力及评估关联强度。结果OP组的肌肉含量低于非OP组,除腰椎BMD间的SMI和股骨颈、腰椎BMD间的内脏脂肪面积及大粗隆、全髋BMD间的ASM 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不同BMD间脂肪、肌肉含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SMI呈负相关(r=-0.095、-0.122、-0.195、-0.177);与ASM、ASM、ASM BMI呈正相关(r=0.369、0.298、0.085;0.366、0.297、0.066;0.366、0.369;0.362、0.360,P<0.05)。ROC曲线及Logistic分析显示ASM<17.2 kg(OR=3.699)和ASM BMI<0.74(OR=2.235)是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和腰椎OP发生风险关联强度最高的肌肉含量指标及截止点。结论ASM<17.2 kg和ASM BMI<0.74是OP的独立风险因素及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和腰椎部位发生OP风险的肌肉量指标及截止点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质量指标 骨质疏松 临界值 预测 绝经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1377例中青年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受损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钰 聂四平 +1 位作者 冉利梅 刘帝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贵阳市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 37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68名,女609名,年龄20~59岁。获取其空腹血糖、血脂(TG、TC、HDL-C和LDL-C)、血压、体质量指... 目的探讨贵阳市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1 377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其中男768名,女609名,年龄20~59岁。获取其空腹血糖、血脂(TG、TC、HDL-C和LDL-C)、血压、体质量指数(BMI)、一般情况和既往病史,并分析空腹血糖与相关生化和体格指标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异常共170例(12.3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105例(7.63%),血糖升高检出65例(4.72%)。对各生化指标和体格指标与空腹血糖比较发现,除HDL-C外,空腹血糖、BMI、TG、TC和LDL-C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不同性别、年龄、BMI、血脂、血压均影响空腹血糖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男性、超重和肥胖、高TG、高TC、HDLC降低及血压异常为IFG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关注空腹血糖受损相关因素并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IFG和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体质指数 血脂 血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70岁中老年体检人群体脂指标变化对血尿酸与骨密度关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安苗苗 金鹰 +4 位作者 朱焱 刘敏 李丹 许海娜 冉利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3444-3450,共7页
背景血尿酸(SUA)水平与骨密度(BMD)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关于体脂指标对SUA和BMD关系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目的探究45~70岁中老年人群体脂指标变化对SUA与腰椎、股骨颈BMD关系的影响,可为进一步预防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提供帮助。... 背景血尿酸(SUA)水平与骨密度(BMD)之间的联系已被公认,但目前关于体脂指标对SUA和BMD关系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目的探究45~70岁中老年人群体脂指标变化对SUA与腰椎、股骨颈BMD关系的影响,可为进一步预防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发放《骨质疏松健康因素调查表》进行基本资料的调查,测量体脂指标、BMD,并检测SUA。比较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基本资料、体脂分布、BMD、SUA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分析中老年人群SUA与BMD的相关关系,并探究体脂指标变化对SUA与BMD的影响。结果共回收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0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7%。707例研究对象中女314例、男393例,平均年龄(55.3±6.6)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4.6±6.4)kg/m^(2),平均腰围(84.0±9.0)cm,平均臀围(94.1±6.0)cm,平均腰臀比(WHR)(0.9±0.1)。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主动吸烟情况、被动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喝牛奶情况、服用维生素D情况、服用钙片情况、BMI、腰围、臀围、WHR、腰椎BMD、股骨颈BMD、SUA、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UA与腰椎BMD、股骨颈BMD均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2、0.164,P<0.05)。控制部分基本资料为协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中老年人群腰椎、股骨颈BMD(β值分别为0.160、0.035)的影响因素(P<0.05)。控制部分基本资料及腰围为协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UA是中老年人群腰椎、股骨颈BMD(β值分别为0.103、0.095)的影响因素(P<0.05)。依据腰围四分位数将中老年人群分为Ⅰ组(腰围<77 cm)、Ⅱ组(腰围77~85 cm)、Ⅲ组(腰围86~90 cm)、Ⅳ组(腰围91~113 cm)。Ⅰ、Ⅱ组中老年人群SUA与腰椎BM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3、0.199,P<0.05);Ⅰ组中老年人群SUA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0.173,P<0.05)。结论在45~70岁中老年人群中,血清SUA水平与腰椎、股骨颈BMD之间存在较强的单变量相关性,部分原因是肥胖指标的混杂作用,SUA对骨密度的有益作用更多表现在腰围≤85 cm的中老年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腹部 腰围 尿酸 骨密度 老年人 中年人 脂肪组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安苗苗 金鹰 +4 位作者 赖俊 双倩 朱焱 许海娜 冉利梅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贵阳市年龄≥50岁的男性(n=1209)和自然停经超过12个月(绝经后)女性(n=838)健康体检者,收集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 目的探讨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贵阳市年龄≥50岁的男性(n=1209)和自然停经超过12个月(绝经后)女性(n=838)健康体检者,收集年龄、性别、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情况;抽取被检者晨间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被检者的骨密度(BMD)并分级(正常BMD、骨量减少及OP);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中老年女性OP检出率高于中老年男性(χ^(2)=208.637,P<0.05),年龄≥70岁组健康体检者OP检出率高于年龄50~59岁组和60~69岁组(χ^(2)=63.698,P<0.05);骨量减少组和OP组被检者身高、体质量、BMI、舒张压、TC、TG、SUA、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OR=1.073、1.020,P<0.05)是被检者OP发生的危险因素,体质量和SUA(OR=0.728、0.998,P<0.05)是OP的保护因素。结论贵阳市5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中绝经后女性OP检出率高于男性,年龄及舒张压是该人群OP发生的危险因素,尿酸水平及体质量是OP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尿酸 绝经后女性 中老年男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一般代谢指标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小雨 冉利梅 +2 位作者 谭玉洁 徐殿琴 黄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中心人群中符合中老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中心人群中符合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的患者67人作为高血压组,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台式血压计测量2组研究对象安静状态下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同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5 mL,采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25(OH)D、UREA、CREA、UA、GLU、TC、HDL-C及LDL-C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研究对象血清CREA、UA、GLU、TC、LDL-C、HDL-C及SBP、DBP均值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UA和LDL-C是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10和3.322,95%CI分别为1.002~1.017和1.532~7.247)。结论血清UA、GLU、LDL-C及TC等一般代谢指标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其中UA和LDL-C是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血清 危险因素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脂蛋白 收缩压 舒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高危个体的危险因素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帝 冉利梅 +2 位作者 聂四平 辛林明 金鹰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卒中的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7年1—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脑血管功能检测者9690名,纳入其中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脑功分)<75分的体检者1472名,年龄23...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危个体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及分布特征,为卒中的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17年1—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脑血管功能检测者9690名,纳入其中脑血管功能积分值(脑功分)<75分的体检者1472名,年龄23~89岁。测量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按年龄分组,比较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及各指标的分布特征;询问既往病史,分析不同程度卒中风险者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结果脑卒中高危个体检出率为15.19%。脑功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且各年龄组脑功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中,超重居于首位。其次,在男性中依次为肥胖、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和心脏病(36.44%、35.44%、17.91%、17.28%、10.59%、10.47%、5.93%、1.01%);女性中依次为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卒中家族史、心脏病和饮酒(35.79%、25.18%、9.57%、6.63%、3.83%、0.44%、0.19%)。单因素分析中,不同年龄组SBP、DBP、BMI、血糖、TG、TC、HDL-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个体中,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者居多;年龄50~59岁者为脑血管功能受损的集中人群;控制体重,加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定期行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卒中的早期预防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脑血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东南州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鑫 陈妮 《中国农村卫生》 2022年第11期68-69,共2页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2021年10—12月该院参加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体检者1893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生活方式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情况。结果1893例黔东南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3.1%...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2021年10—12月该院参加碳-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体检者1893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生活方式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情况。结果1893例黔东南州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3.1%,其中男性感染率43.9%,女性感染率41.9%。不同民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汉族(37.6%)<侗族(45.2%)<苗族(45.4%)<其他民族(45.8%)。不同年龄HP感染率:31~40岁(37.1%)<21~30岁(37.5%)<41~50岁(46.9%)<51~60岁(48.3%)。不同吸烟状态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吸烟组(23.3%)<偶尔吸烟组(47.5%)<经常吸烟组(67.6%)。不同饮酒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不喝酒组(41.7%)<偶尔喝酒组(41.9%)<经常喝酒组(45.0%)。不同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口味清淡组(23.5%)<口味偏重组(62.6%)。结论黔东南州体检人群不同性别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少数民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于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大致呈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吸烟和饮食口味偏重的不良生活习惯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州地区 少数民族 幽门螺杆菌 健康体检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及骨密度的体检数据分析
16
作者 金鹰 冉利梅 +1 位作者 聂四平 安苗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2-95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定量CT检测的40~60岁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组,肥胖的评价采用BMI(≥28 kg/m^(2))及腹内脂肪(≥120 cm^(...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定量CT检测的40~60岁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组,肥胖的评价采用BMI(≥28 kg/m^(2))及腹内脂肪(≥120 cm^(2)),将样本分为无肥胖、BMI肥胖,腹内脂肪肥胖、BMI肥胖合并腹内脂肪肥胖共4组。采用QCT Pro Model 4测量骨密度及腹内脂肪。比较不同肥胖类型的骨密度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差异。结果670名体检者,总的BMI肥胖率为9.7%,总的腹内脂肪肥胖检出率为48.51%。在肥胖组合中,BMI正常而腹内脂肪异常39.25%。腹内脂肪正常而BMI异常者为0.45%。腹内脂肪及BMI均正常者为51.05%。腹内脂肪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13,P=0.001)。相对于BMI正常者,BMI肥胖者骨密度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3,P=0.402),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低(χ^(2)=26.917,P<0.05)。相对于腹内脂肪正常者,肥胖者骨密度较低(F=11.439,P<0.05),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较高(χ^(2)=22.610,P<0.05)。合并BMI及腹内脂肪两个指标进行细分后发现,单纯中心性肥胖者较非肥胖者、BMI合并腹内脂肪肥胖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腹内脂肪异常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肥胖 骨密度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的研究
17
作者 汪霞 卢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234-234,237,共2页
感染防控是医疗卫生的重点之一,医护人员手卫生已成为现阶段院内感染预防中的首要任务,院内感染中有部分感染跟手卫生有着间接或直接关系。体检中心部分医务人员、保洁等手卫生缺乏都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体检中心... 感染防控是医疗卫生的重点之一,医护人员手卫生已成为现阶段院内感染预防中的首要任务,院内感染中有部分感染跟手卫生有着间接或直接关系。体检中心部分医务人员、保洁等手卫生缺乏都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体检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现状以及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干预措施,进而将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依从性进行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中心 工作人员 手卫生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2018—2019年入组人群基线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凯平 翟建 +22 位作者 冉利梅 李永丽 陈爽 吴艳 洪国斌 陆勇 张玉琴 马骁 陆靖 肖喜刚 龚向阳 杨泽宏 陈伟 吕英茹 高剑波 李绍林 李跃华 查晓娟 郭智萍 曾强 李真林 吴静 程晓光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596-603,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健康定量CT(QCT)大数据项目2018—2019年入组人群的基线特征。方法以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标准的入组人群为研究对象, 骨密度和腹内脂肪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 Pro Model 4系统。描述性... 目的了解中国健康定量CT(QCT)大数据项目2018—2019年入组人群的基线特征。方法以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标准的入组人群为研究对象, 骨密度和腹内脂肪的测量采用Mindways的定量CT Pro Model 4系统。描述性分析入组人群的年龄、性别、地区分布以及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血常规及血生化等健康指标的基线情况, 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性别对骨密度和腹内脂肪年龄变化趋势进行趋势检验。结果经对主要指标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异常值筛选后, 最终86 113例纳入本研究, 入组率为92.47%, 其中女性35 431例(41.1%), 男性50 682例(58.9%), 男女比值为1.43。总体年龄为(50.3±12.7)岁, 男性为(50.2±12.8)岁, 女性为(50.4±12.5)岁, 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地区划分, 华东地区入组最多, 共43 833例(50.90%), 其次为华中地区16 434例(19.08%), 东北地区最低2 914例(3.38%)。与主要研究结局相关的健康信息指标入组率基本在70%以上, 且两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骨密度为(139.33±46.76)mg/cm3, 男性为(135.90±36.48)mg/cm3, 不同性别骨密度整体表现为随年龄递减趋势(均P<0.001);女性腹内脂肪面积为(116.39±56.23)cm2, 男性为(191.67±77.07)cm2, 不同性别整体表现为随年龄递增趋势(均P<0.001)。结论基于QCT测量的基线骨密度和腹内脂肪均存在性别差异且年龄趋势不同, 健康信息指标也有性别差异;此外, 由于纳入数据的地区差异, 也需考虑地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状况 内脏脂肪组织 骨密度 定量CT 大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定量CT的中国健康成年女性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地区差异 被引量:5
19
作者 金鹰 赵凯平 +24 位作者 瞿建 杜霞 李永丽 陈爽 吴艳 吴春维 洪国斌 陆勇 张玉琴 马骁 陆靖 肖喜刚 龚向阳 杨泽宏 陈伟 安苗苗 王子云 聂四平 吕英茹 高剑波 李绍林 李跃华 曾强 程晓光 冉利梅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610-615,共6页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 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 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 取平... 目的建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定量CT(QCT)腰椎骨密度(BMD)正常参考值, 并探究其地区差异。方法收集中国健康定量CT大数据项目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女性人群35 431例。采用美国 Mindways 的定量CT系统, 测量L1、L2椎体中心层面BMD, 取平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女性腰椎BMD差异。按10岁年龄间隔, 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之间两两比较。结果中国健康成年女性人群峰值骨密度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东北(183.01±24.58)mg/cm^(3)、华北(188.93±24.80)mg/cm^(3)、华东(187.54±27.71)mg/cm^(3)、华南(186.22±33.72)mg/cm^(3)、华中(176.33±24.91)mg/cm^(3)、西南(182.25±28.00)mg/cm^(3)], 随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地区BMD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 70岁以前, 华中和西南地区BMD[(176.23±24.91)至(90.38±28.12)mg/cm^(3), (182.25±28.00)至(88.55±25.68)mg/cm^(3)]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低于东北[(183.01±24.58)至(99.69±27.85)mg/cm^(3))、华北(188.93±24.80)至(95.89±26.12)mg/cm^(3)]、华东[(187.54±27.71)至(95.65±27.86)mg/cm^(3)]地区(P<0.01);≥70岁各地区BMD趋于一致(P>0.05)。华中和西南地区在40~60岁年龄段BMD值接近(P>0.05), ≥60岁各地区BMD均低于骨量异常值(均P<0.05)。≥50岁女性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最高(25.65%), 华北地区最低(17.30%)。结论建立了中国健康女性人群的QCT骨密度参考值数据库, 西南地区BMD值最低, 华南地区BMD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健康成年女性 定量CT 骨密度
原文传递
贵州省部分少数民族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帝 石微微 +3 位作者 冉利梅 聂四平 吴春维 辛林明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人群脑卒中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少数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少数民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苗族)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的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人群脑卒中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少数民族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民族、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女性月经情况,测量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及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生化指标,进行CVHI和双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计算CVHI积分值,分为CVHI正常组(≥75分)和异常组(<75分),描述人群分布特征,分析CVH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少数民族人群1236名,年龄(52.0±9.0)岁,男性575名(46.52%)、女性661名(53.48%)。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为35.11%,各民族CVHI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布依族(38.22%)、苗族(37.93%)、侗族(32.70%)、土家族(3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CVHI异常率,女性(43.57%)高于男性(25.39%)、绝经者(47.48%)高于未绝经者(39.51%),既往有高血压(57.66%)、糖尿病(76.19%)、高血脂病史者(54.00%)高于正常者(32.30%、35.31%、34.74%),P均<0.05。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组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空腹血糖、三酰甘油、baPWV的水平高于正常组,身高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身高(r=0.309)与CVHI积分值正相关,收缩压(r=-0.239)、舒张压(r=-0.189)、baPWV(r=-0.184)与CVHI积分值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992(1.405~2.825)]、女性[OR(95%CI):2.240(1.750~2.866)]、高血压病史[OR(95%CI):3.363(1.665~6.791)]、绝经[OR(95%CI):1.384(1.016~1.885)]及收缩压[OR(95%CI):1.031(1.019~1.044)]、体质指数[OR(95%CI):1.091(1.048~1.135)]、空腹血糖[OR(95%CI):1.169(1.017~1.344)]和baPWV[OR(95%CI):1.002(1.001~1.002)]升高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危险因素,高身高[OR(95%CI):0.936(0.920~0.952)]为保护因素。结论少数民族人群CVHI异常率较高,高龄、女性、既往高血压病史以及绝经及收缩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baPWV升高是CVHI异常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健康管理,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水平,进行CVHI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女性 血流动力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