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6至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786名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6至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786名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围绝经期女性超重率占比27.99%、肥胖率占比6.49%。农村超重、肥胖率(39.68%、14.29%)高于城市的(26.97%、5.81%)。既往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者BMI均值高于无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均值随对食盐口味及腌熏、油炸、肥肉制品喜好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3.3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口味偏咸,喜食腌熏、油炸/肥肉制品为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经常食用油炸/肥肉制品者是无食用者的2倍。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定量CT检测的40~60岁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组,肥胖的评价采用BMI(≥28 kg/m^(2))及腹内脂肪(≥120 cm^(...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定量CT检测的40~60岁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组,肥胖的评价采用BMI(≥28 kg/m^(2))及腹内脂肪(≥120 cm^(2)),将样本分为无肥胖、BMI肥胖,腹内脂肪肥胖、BMI肥胖合并腹内脂肪肥胖共4组。采用QCT Pro Model 4测量骨密度及腹内脂肪。比较不同肥胖类型的骨密度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差异。结果670名体检者,总的BMI肥胖率为9.7%,总的腹内脂肪肥胖检出率为48.51%。在肥胖组合中,BMI正常而腹内脂肪异常39.25%。腹内脂肪正常而BMI异常者为0.45%。腹内脂肪及BMI均正常者为51.05%。腹内脂肪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13,P=0.001)。相对于BMI正常者,BMI肥胖者骨密度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3,P=0.402),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低(χ^(2)=26.917,P<0.05)。相对于腹内脂肪正常者,肥胖者骨密度较低(F=11.439,P<0.05),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较高(χ^(2)=22.610,P<0.05)。合并BMI及腹内脂肪两个指标进行细分后发现,单纯中心性肥胖者较非肥胖者、BMI合并腹内脂肪肥胖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腹内脂肪异常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18年6至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786名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进行研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完成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围绝经期女性超重率占比27.99%、肥胖率占比6.49%。农村超重、肥胖率(39.68%、14.29%)高于城市的(26.97%、5.81%)。既往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史者BMI均值高于无病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均值随对食盐口味及腌熏、油炸、肥肉制品喜好程度的加重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23.36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在农村,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口味偏咸,喜食腌熏、油炸/肥肉制品为危险因素。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超重及肥胖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经常食用油炸/肥肉制品者是无食用者的2倍。应加强健康教育,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尽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肥胖类型对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定量CT检测的40~60岁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肥胖类型分组,肥胖的评价采用BMI(≥28 kg/m^(2))及腹内脂肪(≥120 cm^(2)),将样本分为无肥胖、BMI肥胖,腹内脂肪肥胖、BMI肥胖合并腹内脂肪肥胖共4组。采用QCT Pro Model 4测量骨密度及腹内脂肪。比较不同肥胖类型的骨密度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的差异。结果670名体检者,总的BMI肥胖率为9.7%,总的腹内脂肪肥胖检出率为48.51%。在肥胖组合中,BMI正常而腹内脂肪异常39.25%。腹内脂肪正常而BMI异常者为0.45%。腹内脂肪及BMI均正常者为51.05%。腹内脂肪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13,P=0.001)。相对于BMI正常者,BMI肥胖者骨密度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3,P=0.402),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低(χ^(2)=26.917,P<0.05)。相对于腹内脂肪正常者,肥胖者骨密度较低(F=11.439,P<0.05),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较高(χ^(2)=22.610,P<0.05)。合并BMI及腹内脂肪两个指标进行细分后发现,单纯中心性肥胖者较非肥胖者、BMI合并腹内脂肪肥胖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腹内脂肪异常者,骨密度较低,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