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与尿毒症脑病的关系
1
作者 李雅琦 邓晓风 杨卫民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的相关性及影响UE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与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的相关性及影响UE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就诊的UE患者73例(观察组)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78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是否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及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PTH)水平等资料,通过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L-6、IL-2、TNF-α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UE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2、TNF-α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Scr与IL-6、IL-2、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r、Hb≤90 g/L、ALB≤30 g/L、PTH、代谢性酸中毒、IL-6、IL-2、TNF-α是CKD患者发生U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IL-6、IL-2和TNF-α的高表达、血Scr、Hb≤90 g/L、ALB≤30 g/L、PTH及代谢性酸中毒均是CKD患者发生U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脑病 微炎症状态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许俊 冯志鹏 +4 位作者 马燕 腾绍桦 王荫琪 龙晓娜 彭红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4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符合2010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符合2010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分类标准的RA患者45例,同期选择至少一个滑膜炎表现,但不符合2010 ACR/EULAR分类标准的非RA患者45例作为对照。高频超声观察两组患者28个关节的关节积液、滑膜厚度、滑膜内血流信号和骨侵蚀,并对上述4项指标进行半定量评分(0~3分),28个关节评分的总和即为超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评分差异。同时检测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超声评分与上述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与非RA组比较,RA组超声评分的4项指标关节积液、滑膜厚度、血流信号、骨侵蚀评分以及超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2)与非RA组比较,RA组的RF值、抗CCP值、CRP和ESR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RA组的超声评分与RF、抗CCP、CRP和ESR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RA组的超声评分与RF、抗CCP和ESR成正相关(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观察到RA患者的早期病变,并与RF、抗CCP、CRP和ESR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可作为诊断早期RA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诊断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K2/STAT3/VEGFA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总黄酮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仙娥 李星一 +3 位作者 敖琴 胡欢 邓晓风 李龙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21-3126,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细胞功能、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黄芪总黄酮体外干预RA-FLS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RA-FLS)细胞功能、血管生成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黄芪总黄酮体外干预RA-FLS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L-6、IL-10、Bax、Bcl-2及JAK2/STAT3/VEGFA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总黄酮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迁移率及Bcl-2、IL-6、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及Bax、IL-1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01)。与甲氨蝶呤组比较,黄芪总黄酮高浓度组细胞迁移率、STAT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及Bax、IL-10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AG490抑制剂组比较,黄芪总黄酮+AG490抑制剂组JAK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黄芪总黄酮高浓度组比较,黄芪总黄酮+AG490抑制剂组VEGF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01)。结论:黄芪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VEGFA信号通路抑制RA-FLS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调节炎症细胞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生成 JAK2/STAT3/VEGFA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关节多普勒超声评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许俊 付晓雅 +5 位作者 杨玲 冯志鹏 滕绍桦 徐翔 马燕 彭红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3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28关节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并符合2010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分类标... 目的探讨28关节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并符合2010美国风湿病协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分类标准的R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氨蝶呤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组(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益赛普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联合甲氨蝶呤),每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对三组患者的28个关节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和骨侵蚀。同时记录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及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不同DMARDs方案治疗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组间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和骨侵蚀、DAS28及实验室检查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6个月,三组患者的关节积液、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和骨侵蚀、DAS28及实验室检查(RF、CCP、CRP、ESR)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除骨侵蚀指标外,其余指标在三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赛普组的超声评分、DAS28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最低,明显低于来氟米特组和甲氨蝶呤组(P<0.05),而来氟米特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8关节多普勒超声可为评价不同DMARDs方案治疗RA的临床效果提供可靠依据,并且益赛普的药物效果明显优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或单纯应用甲氨蝶呤,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检查 临床疗效 抗风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抑制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友羊 刘俊 +2 位作者 周海燕 曾家顺 李龙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997-1003,共7页
目的: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6~8周龄近交系雄性DBA/l小鼠19只,分为正常组(n=5)、模型组(n=7)及治疗组(n=7),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制... 目的:观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与树突状细胞(DC)亚群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取6~8周龄近交系雄性DBA/l小鼠19只,分为正常组(n=5)、模型组(n=7)及治疗组(n=7),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制作CIA模型,治疗组小鼠于造模后第22天开始每天予GSK-3β抑制剂(TDZD-8)5 mg/kg,模型组与正常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周;观察和比较各组小鼠足趾肿胀程度及关节炎指数(AI)评分;第46天脱颈处死各组小鼠后切取右后肢踝关节,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关节的组织学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关节滑膜组织GSK-3β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中淋巴组织驻留型DC(cDC)及其CD8^+cDC、CD4^+CD8^-cDC、CD4^-CD8^-cDC各亚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踝关节处红肿、出血点等现象明显好转;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AI评分在初次免疫后第33天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为关节腔炎症状态明显改善;治疗组小鼠踝关节GSK-3β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鼠脾脏总cDC、CD4^+cDC比例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小鼠脾脏CD4^-CD8c^-cDC比例低于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K-3β抑制剂可通过调节CIA小鼠脾脏cDC数量及各亚群的比例,缓解其关节病变及其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小鼠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树突状细胞 脾脏 诱导型关节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鎛江 周海燕 +3 位作者 胡柏龙 刘俊 范友羊 李龙 《医学综述》 2017年第21期4166-4172,共7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不可治愈、病因不明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损伤,它包括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Tm细胞)等多种亚群。Tfh细胞和Tm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不可治愈、病因不明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T淋巴细胞介导免疫损伤,它包括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细胞)和记忆T淋巴细胞(Tm细胞)等多种亚群。Tfh细胞和Tm细胞的生成和分化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表达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可诱导共刺激分子、CXC趋化因子受体5等诸多因子是机体发挥正常免疫反应的关键细胞。RA患者体内存在Tfh细胞和Tm细胞的调节异常,这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对Tfh细胞和Tm细胞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RA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滤泡辅助性T细胞 记忆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ra-HFR(血滤吸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7
作者 许俊 徐翔 +2 位作者 龙晓娜 吴灵培 彭红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6-0080,共5页
观察Supra-HFR(血滤吸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的60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 观察Supra-HFR(血滤吸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的60例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给以血液透析(2次/周),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标准的血液滤过治疗(HDF),另一组采用Supra-HFR方法,两者均为每周一次。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在治疗12周后,对比两种方法在降低皮肤瘙痒评分、改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方面的效果。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都有所下降,但是采用Supra-HFR治疗的患者相比于接受HDF治疗的患者,皮肤瘙痒的程度更低,这一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Supra-HFR组在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血清中的Hs-CRP和IL-6水平明显下降,同样低于HDF治疗组,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 < 0.01)。同样,在β2-MG、iPTH和FGF-23水平方面,采用Supra-HFR治疗的患者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优于HDF治疗组,差异也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性(P < 0.01)。结论 Supra-HFR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能更有效地降低皮肤瘙痒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提升Hs-CRP和IL-6的清除率,并有效去除β2-MG、iPTH等中大分子毒素,改善FGF-23水平。这些发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ra-HFR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烨 朱春玲 +2 位作者 严瑞 刘晓霞 宋文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57-1961,共5页
为评价山茱萸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36只5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U组)、山茱萸(300 mg/Kg)干预组(D组)。分别于术后第7 d、第14 d处死三组中的6只SD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肾间... 为评价山茱萸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36只5周龄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U组)、山茱萸(300 mg/Kg)干预组(D组)。分别于术后第7 d、第14 d处死三组中的6只SD大鼠。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YKL-40、β-catenin、Wnt4蛋白表达。结果显示D组各时间点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肾间质纤维化指数、YKL-40、β-catenin均低于同期U组,D14组高于D7组(P<0.05﹚。而D组Wnt4和β-catenin、YKL-40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与U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山茱萸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KL-40 UUO模型大鼠 肾间质纤维化 山茱萸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EB病毒感染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琳琳 王欲舟 +2 位作者 刘俊 安坤 蒋红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Ig G抗体、早期抗原(EA)Ig G抗体、衣壳抗原(VCA)Ig G和Ig M抗体、VCA Ig G亲和力5个指标,分析不同EBV感染类型下抗核抗...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Ig G抗体、早期抗原(EA)Ig G抗体、衣壳抗原(VCA)Ig G和Ig M抗体、VCA Ig G亲和力5个指标,分析不同EBV感染类型下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血清EA Ig G抗体、EBNA Ig G抗体、VCA Ig G和Ig M抗体相对滴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两组间VCA Ig G抗体亲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37.8%vs 0.02%,χ2=17.78,P<0.01);既往感染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者(57.8%vs 75.6%,χ2=10.33,P<0.01),两组均未检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原发感染患者。SLE患者中血清抗Sm阳性组与抗Sm阴性组间EBNA Ig G抗体相对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时抗Sm抗体、抗ds DNA阳性率及SLED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EBV的新近感染或有既往感染的病毒活动;EBV感染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感染类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友羊 刘俊 +2 位作者 周海燕 曾家顺 李龙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993-996,1019,共5页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比例及变化规律。方法:将6~8周龄近交系雄性DBA/l小鼠12只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模型组小鼠参照经典的CIA模型方法制备CIA模型,正常组小鼠同剂量尾根部注射0...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病程中脾脏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比例及变化规律。方法:将6~8周龄近交系雄性DBA/l小鼠12只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6),模型组小鼠参照经典的CIA模型方法制备CIA模型,正常组小鼠同剂量尾根部注射0.9%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小鼠关节情况,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衡量关节病变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关节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经典DC(cDC)及CD8^+cDC、CD4^+CD8^-cDC、CD4^-CD8^-DC各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关节红肿、行动迟缓等表现,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踝关节结构被破坏,关节软骨可见明显坏死脱落、纤维化,并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且A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脾脏cDC及CD4^+CD8^-cDC比例降低(P<0.05),CD4^-CD8^-cDC比例升高(P<0.05)。结论:CIA小鼠脾脏DC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与RA病情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小鼠 树突状细胞亚群 脾脏 诱导型关节炎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并血小板减少症1例
11
作者 吴灵培 彭红英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12-514,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中枢神经及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国外SLE患者男女比例约1∶6.1~1∶29.0,国内男女比例约1∶8.7~1∶12.2,女性发病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弥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黏膜、骨骼肌肉、肾脏、中枢神经及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国外SLE患者男女比例约1∶6.1~1∶29.0,国内男女比例约1∶8.7~1∶12.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种族、基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减少症 西罗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刘晓霞 朱春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取2013-2018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预后°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以及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取2013-2018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预后°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确诊病程长,为2.5周,3例患者均有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病史,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易感因素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颅内高压症状,治疗上予两性霉素+氟康醴联合抗真菌感染,本组3例患者1例治愈,1例死亡,1例放弃。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治疗疗程长,注意同狼疮性脑病鉴别,尽早行腰椎穿刺术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或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隐球菌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罕见并发症乳糜腹水并脾梗死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鎛江 曾家顺 李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1-672,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弥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皮肤黏膜、心脏、肾脏、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出现多浆膜腔积液,临床表现多样,但合并乳糜性腹水及脾梗死罕见。现报道1例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提高临床诊治。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乳糜性腹水 脾梗死
原文传递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Obestatin水平与营养、炎症状况的关系
14
作者 许俊 吴灵培 +2 位作者 龙晓娜 徐翔 彭红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91-94,共4页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与营养、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O...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与营养、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0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Obestatin、瘦素(leptin)、白介素-I(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测定血红蛋白(HB)、肾功能、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脂、C反应蛋白(CRP),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改良的主观全面营养评价(SGA)。结果 血透组HB、ALB、PA、肾小球滤过率(GFR)、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CRP、IL-1、IL-6、TNF-α、Leptin、Obesta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尿素氮(BUN)、肌酐(S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透组的血浆Obestatin水平与年龄、TG、总胆固醇(TC)、IL-1、TNF-α 和Leptin均呈正相关(P < 0.05);健康对照组的血浆Obestatin水平与CRP、Leptin呈正相关(P < 0.05);两组血浆Obestatin水平与年龄、BUN、SCR、TG、TC、CRP、IL-1、IL-6、TNF-α、Leptin均呈正相关,与HB、ALB、PA和GFR均呈负相关(P < 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Obestatin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营养、炎症状况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OBESTATIN 瘦素 营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