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秦利军 赵德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40期142-144,共3页
从《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必要性以及教学任务和目标探讨出发,研究我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生命科学导论》授课的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 从《生命科学导论》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必要性以及教学任务和目标探讨出发,研究我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生命科学导论》授课的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生生物学及相关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知,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联系,进而真正实现对我校非生物学本科生生命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导论 通识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黄小贞 赵德刚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6-20,共5页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 4.3.1.5)是苯丙烷类化合物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在次生代谢物合成及抗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从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基本特性、蛋白定位、基因特点以及组织表达模式等方面,对近几年PAL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EC 4.3.1.5)是苯丙烷类化合物代谢的关键限速酶,在次生代谢物合成及抗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从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基本特性、蛋白定位、基因特点以及组织表达模式等方面,对近几年PAL在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调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苯丙烷合成途径中重要关键酶基因的多样性、表达调控机制复杂性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分子机理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利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解氨酶 苯丙烷类代谢物 基因表达调控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McCHIT1基因遗传转化水稻茎尖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笑寒 仇志浪 赵德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7期114-120,共7页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笔者以贵州特有的地方水稻品种‘平塘黑糯’茎尖为材料,以含有Ubiqutin启动子驱动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UbiMcCHIT1为转化载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菌... 为了提高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笔者以贵州特有的地方水稻品种‘平塘黑糯’茎尖为材料,以含有Ubiqutin启动子驱动苦瓜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UbiMcCHIT1为转化载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菌液OD600值、真空处理时间和真空渗透压强对水稻茎尖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因素中,真空处理时间是影响水稻转化效率和死亡率的最关键因素。农杆菌介导‘平塘黑糯’茎尖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为1.0、真空处理时间为7 min、真空渗透压强为15 k Pa。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分子鉴定表明,通过本研究优化的农杆菌介导水稻茎尖遗传转化体系,已将苦瓜的几丁质酶基因McCHIT1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获得转McCHIT1基因‘平塘黑糯’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茎尖 遗传转化 McCHIT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处理对NtQPT干涉表达烟草种子萌发及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利军 冯所鸿 +1 位作者 杜致辉 赵德刚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22,共7页
以超量表达和干涉表达QPT转基因烟草种子及烟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处理,探讨激素与QPT协同调节种子萌发、形态生长及激素应答理化指标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植株(WT)和超量表达植株(QPT)相比,低浓度(5mg/L)6-BA能显著提高干涉... 以超量表达和干涉表达QPT转基因烟草种子及烟苗为材料,通过不同激素处理,探讨激素与QPT协同调节种子萌发、形态生长及激素应答理化指标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植株(WT)和超量表达植株(QPT)相比,低浓度(5mg/L)6-BA能显著提高干涉植株(QPTi)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等种子萌发相关指标;而低浓度(5mg/L)ABA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与QPTi植株相比,ABA处理对WT和QPT烟株种子萌发抑制率较高。另外,以高浓度(40mg/L)6-BA或20mg/L ABA处理烟苗均能抑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株高、叶宽、叶长、茎围等形态指标的生长,6-BA对QPT和WT的叶长指标抑制最为显著,分别为15.59%和33.34%,ABA则对WT和QPTi的株高指标抑制最为明显。此外,高浓度的激素处理也同样会引起3种烟草植株SOD酶活及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QPT基因 种子萌发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都红香椿外植体快繁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娟 秦利军 苏跃 《种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92,共4页
以贵州凉都红香椿成熟叶片和无菌苗叶片为材料,筛选可用于诱导叶片再生形成植株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分别为:MS+0.15 mg/L TDZ+0.3 mg/L NAA+1.0mg/L KT+3%蔗糖+7g/L琼脂和MS+0.1mg/L 6-BA+0.5mg/L KT+0.1mg/L NAA+3%蔗糖+7g/L... 以贵州凉都红香椿成熟叶片和无菌苗叶片为材料,筛选可用于诱导叶片再生形成植株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培养基分别为:MS+0.15 mg/L TDZ+0.3 mg/L NAA+1.0mg/L KT+3%蔗糖+7g/L琼脂和MS+0.1mg/L 6-BA+0.5mg/L KT+0.1mg/L NAA+3%蔗糖+7g/L琼脂;同时筛选到以成熟香椿枝条为材料诱导腋芽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0.2mg/L GA3+0.02mg/L+3%蔗糖+7g/L琼脂。另外,研究还确定了香椿成熟叶片和枝条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条件为:75%酒精处理45s,0.1%升汞灭菌6~8min后,用无菌水冲洗4~6次可降低外植体的污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香椿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EuCHIT1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董旋 丁延庆 +1 位作者 冉昕 赵德刚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5期9-12,共4页
构建了T7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uCHIT1和pMCSG-EuCHIT1,其表达产物分别含6个组氨酸(6His)标签和6个组氨酸连接的麦芽糖结合蛋白(his6-tag–maltose-binding pro-tein, MBP)标签,分别将重组载体遗传... 构建了T7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的原核表达载体pET-EuCHIT1和pMCSG-EuCHIT1,其表达产物分别含6个组氨酸(6His)标签和6个组氨酸连接的麦芽糖结合蛋白(his6-tag–maltose-binding pro-tein, MBP)标签,分别将重组载体遗传转化大肠杆菌细胞BL21(DE3),在37℃、150 rpm条件下培养至菌液OD值为0.4~0.8后,转到16℃、150 rpm条件下以1 mM IPTG诱导培养12 h,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pET-Eu-CHIT1/BL21( DE3)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36.03 kD融合蛋白,pMCSG-EuCHIT1/ BL21( DE3)成功表达可溶形式存在的77.21 kD融合蛋白。故可以使用pMCSG-EuCHIT1/ BL21( DE3)获得可溶的融合蛋白,为之后的EuCH-IT1的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几丁质酶基因( EuCHIT1) 原核表达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GmAP1.2转基因大豆的遗传转化及植株发育特性
7
作者 周航 陈福禄 +2 位作者 傅永福 宋莉 张晓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为研究大豆GmAP1.2(Glyma.08G269800)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法将GmAP1.2基因遗传转化至大豆天隆1号,获得过表达GmAP1.2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大豆的株高、花器官、叶片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mAP1.2过表... 为研究大豆GmAP1.2(Glyma.08G269800)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法将GmAP1.2基因遗传转化至大豆天隆1号,获得过表达GmAP1.2转基因植株;并对转基因大豆的株高、花器官、叶片等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mAP1.2过表达使转基因大豆比野生型(WT)早花31d,株高明显降低,且与野生型相比,GmAP1.2转基因大豆叶片变小,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43、1.52和1.57倍,但未影响花器官结构。表明GmAP1.2不仅能够影响大豆的株型,还能影响叶片的大小和叶绿素的含量。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大豆AP1基因在大豆中的功能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AP1.2 转基因 开花时间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COBR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艾安涛 李燕丽 +1 位作者 章文益 吕立堂 《茶叶学报》 2021年第3期95-104,共10页
COBRA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是次生壁加厚和纤维素含量的调节因子,对植物生长、纤维素含量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成功的从中鉴定到COBRA基因,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 COBRA基因编码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是次生壁加厚和纤维素含量的调节因子,对植物生长、纤维素含量等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茶树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成功的从中鉴定到COBRA基因,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染色体定位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分析了茶树COBRA成员在PEG诱导的干旱胁迫、茉莉酸甲酯处理、盐胁迫、冷胁迫处理中的转录组数据,最后对茶树进行茉莉酸甲酯处理,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的表达水平验证。结果表明:茶树COBRA基因有16个家族成员,相对分子质量24807.70~74813.12,等电点5.43~9.14,亚细胞定位显示在细胞膜和细胞外;根据系统进化树将茶树COBRA基因家族分为5类;保守结构域和motif分析发现相同亚家族的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都属于COBRA基因家族;基因表达分析显示COBRA基因在不同茶树部位和胁迫的表达量有不同差异,说明茶树COBRA基因广泛参与茶树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经茉莉酸甲酯处理后,3个CsCOBRA基因表达量趋势大致与转录组数据一致,本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展茶树COBRA基因家族的功能验证和抗逆作用机理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COBRA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Dirigent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维东 赵德刚 赵懿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93-1301,共9页
分别以杜仲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克隆D/Rs基因,并分析其序列及其蛋白的遗传特性。以杜仲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获得杜仲DIRs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DIRs的序列进行深入分... 分别以杜仲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克隆D/Rs基因,并分析其序列及其蛋白的遗传特性。以杜仲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获得杜仲DIRs序列,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杜仲DIRs的序列进行深入分析。从杜仲中克隆D/Rs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手段分析DIRs基因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结构域、功能域、蛋白质理化特性、蛋白质序列跨膜区、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以及编码蛋白二级结构等进行分析。克隆的杜仲DIRs片段序列有468bp,不含内含子,编码155个氨基酸。推测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芝麻、五味子同源性最高,分别达71%和70%,具有的5个保守基序,第1~148位之间是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Dirigent,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7kD,理论等电点为4.91,不具有跨膜区;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中,不属于分泌蛋白;序列预测具有13个磷酸化位点,未预测到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结构组成。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讨DIRs基因在木脂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顶坛花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建容 曾晓芳 赵德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64-668,共5页
为建立顶坛花椒组培再生体系,以贵州地方品种顶坛花椒的未成熟果实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2,4-D)组合对珠心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其再生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 2.0 mg/L+2,4-D 0.4 mg/L为珠心组... 为建立顶坛花椒组培再生体系,以贵州地方品种顶坛花椒的未成熟果实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和生长素(2,4-D)组合对珠心组织诱导的影响,并对其再生培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6-BA 2.0 mg/L+2,4-D 0.4 mg/L为珠心组织初期培养和胚状体诱导的最佳培养基,WPM+6-BA 0.5 mg/L+IBA 0.1 mg/L为最佳分化培养基,1/2WPM+IBA 0.2 mg/L为生根培养基。以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珠心组织再生植株与母株染色体倍性一致,均为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珠心胚 组织培养 再生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本科《茶树病虫害防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秦利军 赵德刚 《才智》 2018年第28期156-157,共2页
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出发,研究我校茶学专业开设"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授课的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生在植物病理学、微生物... 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出发,研究我校茶学专业开设"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授课的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生在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茶树病虫害的认识,利用合理有效地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控,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专业课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超量表达NtHAK1基因提高烟草干旱胁迫能力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祎 秦利军 +1 位作者 赵丹 赵德刚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44-1452,共9页
高亲和钾离子通道蛋白(high-affinity potassium transporter protein,HAK)在植物干旱胁迫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超量表达NtHAK1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T4代种子为材料,分析干旱胁迫后种子发芽相关生理指标以及烟草抗性... 高亲和钾离子通道蛋白(high-affinity potassium transporter protein,HAK)在植物干旱胁迫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超量表达NtHAK1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T4代种子为材料,分析干旱胁迫后种子发芽相关生理指标以及烟草抗性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干旱处理后,转基因烟草种子的平均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高于野生型烟草种子。随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野生型烟草3 d即出现叶片萎蔫并停止生长,而转基因烟草到10 d出现叶片萎蔫现象,野生型烟草叶片相对含水量降幅更大。同时,干旱胁迫3 d时,转基因烟草植株体内MDA积累量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转基因和野生型烟草植株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CA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转基因烟草植株的涨幅高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干旱胁迫引起转基因烟草植株钾吸收相关基因VAG1和HAK1表达上调。干旱胁迫3 d时,超量表达NtHAK1基因极显著提高了植株钾含量。综上所述,超量表达NtHAK1基因增强了烟草在干旱逆境中的耐受力。本研究为后续培育耐旱烟草新种质和进一步研究超量表达NtHAK1烟草对干旱胁迫耐受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HAK1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烟草
原文传递
朝仓花椒几丁质酶类似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雪薇 赵懿琛 赵德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2-1569,共8页
根据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朝仓花椒转录组数据库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朝仓花椒嫩芽为材料提取总m RNA,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朝仓花椒几丁质酶基因5’端1 080 bp和3’端896 bp c DNA片段,连接至p UC19载体,经测序拼接后获得全长1 373 bp的... 根据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朝仓花椒转录组数据库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朝仓花椒嫩芽为材料提取总m RNA,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朝仓花椒几丁质酶基因5’端1 080 bp和3’端896 bp c DNA片段,连接至p UC19载体,经测序拼接后获得全长1 373 bp的(Zanthoxylum piperitum DC.var.inerme Makino Chitnase 1,Za CHI 1)c DNA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969 bp,共编码322个氨基酸残基。在NCBI中BLASTp比对,Za CHIT 1与c克莱门柚、土瓶草CHIT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8%和81%;预测的蛋白质Za CHIT 1氨基酸序列经BLAST比对,显示该预测蛋白质序列属于lysozyme-like超家族。对Za CHIT 1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后发现,该基因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异,在器官中具体表现为在茎中最高,其次是果实,最后是叶片。此外,该基因的表达量与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仓花椒 几丁质酶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杜仲胶合成相关基因EuREF 1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宇 董旋 赵德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7-925,共9页
根据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杜仲转录组数据库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杜仲含胶组织叶和皮为材料提取总m RNA,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5'端700 bp和3'端600 bp c DNA片段,连接至p GEM-T载体,经测序拼接后获得全长1 075 bp的杜仲橡胶延长... 根据本实验室已建立的杜仲转录组数据库提供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以杜仲含胶组织叶和皮为材料提取总m RNA,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5'端700 bp和3'端600 bp c DNA片段,连接至p GEM-T载体,经测序拼接后获得全长1 075 bp的杜仲橡胶延长因子基因(Eucommia ulmoides rubber elongation factor 1,Eu REF 1)c DNA序列,其中开放阅读框678 bp,共编码225个氨基酸残基。在NCBI中blastp比对,Eu REF 1与葡萄、蓖麻REF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2%和41%;预测的蛋白质Eu REF 1氨基酸序列经blastp比对,显示该预测蛋白质序列属于REF超家族。本研究首次克隆杜仲的橡胶延长因子基因c DNA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p SH-35S-Eu REF 1,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烟草长脖黄进行遗传转化,经PCR检测和GUS组织染色,获得转基因烟草43株,移栽生长四个月的转基因烟草在表型上与野生型在叶片长宽比上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橡胶延长因子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百脉根原生质体制备酶解液优化及再生壁纤维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友燊 宋莉 赵德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74-2277,共4页
为了解百脉根细胞壁形成中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其成熟叶片为材料,筛选优化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酶解液组成和制备培养原生质体,并测定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过程中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酶解液配比为:1.00%纤维素酶+1.00%果胶酶+0.... 为了解百脉根细胞壁形成中纤维素含量的变化,以其成熟叶片为材料,筛选优化原生质体分离制备的酶解液组成和制备培养原生质体,并测定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过程中的纤维素含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酶解液配比为:1.00%纤维素酶+1.00%果胶酶+0.50%半纤维素酶,该酶液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12×106个/g·FW和68.7%。纤维素含量随着细胞壁的形成而逐渐增加,原生质体在培养1 d、3 d、5 d和7 d时,其纤维素含量分别占再生壁干重的1.13%、4.17%、8.08%和12.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脉根 原生质体 细胞壁 纤维素
原文传递
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小黄姜病毒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震 赵德刚 赵懿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417-2422,共6页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田间发病小黄姜进行病毒检测,分析小黄姜病毒种类。采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RNA数据库进行拼接组装,预测小黄姜病毒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反向PCR及分段克隆测序方法验证小黄姜病毒的存在。...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田间发病小黄姜进行病毒检测,分析小黄姜病毒种类。采用小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小RNA数据库进行拼接组装,预测小黄姜病毒种类。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反向PCR及分段克隆测序方法验证小黄姜病毒的存在。检测发现有3条拼接序列与DNA杆状病毒属(Badnavirus)中的薯蓣杆状病毒(Dioscorea bacillifrom virus,DBV)相似,氨基酸相似度均高于80%。并在小黄姜样品中扩增得到1 883 bp病毒序列。RT和RNase H基序核苷酸序列与来自古巴的Banana streak virus(Gen Bank登录号:KF386733)相似性最高,为74%。根据目前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病毒分类方案,Badnavirus病毒中RT和RNase H核苷酸基序相似度低于80%的可划为不同病毒种,该病毒可能是Badnavirus中的一种新病毒,暂命名为小黄姜杆状病毒(Zingiber bacilliform virus)。小黄姜杆状病毒在30个田间小黄姜样品中存在且存在多态性,该病毒可能是一个古老的病毒,在小黄姜进化过程中将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小黄姜基因组中来防御杆状病毒属病毒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RNA 小黄姜 杆状DNA病毒属 小黄姜杆状病毒
原文传递
转TfdA基因提高玉米抗除草剂2,4-D的能力
17
作者 王碧微 秦利军 赵德刚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9-996,共8页
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为材料,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茎尖转化法将对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降解的Tfd A基因转入玉米,筛选出对除草剂2,4-D具有高抗性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研究表明,喷施20 g·L^(-1)的... 本研究以玉米(Zea mays)为材料,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茎尖转化法将对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降解的Tfd A基因转入玉米,筛选出对除草剂2,4-D具有高抗性的转基因玉米植株。研究表明,喷施20 g·L^(-1)的2,4-D溶液7 d后,91%的野生型玉米植株出现根和茎肿胀畸形且横向生长、叶片枯黄脱落等现象,而转基因植株生长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受害症状。随2,4-D处理时间的推移,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渐下降,但后者的降幅极显著高于前者。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后发现,经2,4-D处理的野生型植株叶片H_2O_2积累显著高于转基因植株,且前者的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3.34和2.08μmol·g-1(蛋白)。在2,4-D处理3 d后,转基因植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峰值分别为34.88、4.10和31.56 U·mg-1(蛋白),是其野生型的1.65、1.4和1.7倍(差异极显著)。综上结果表明,转Tfd A基因玉米显著提高了对除草剂2,4-D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2 4-D TfdA基因 除草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