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区县域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焱 魏世强 +1 位作者 蔡学成 刘纪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91-396,共6页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了清镇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结果表明:(1)清镇土地利用动态体现为6种利用类型,但土地利用总体上仍以农业景观为主,没有形成城郊混合景观。驱动这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演进及土地不同用途下比较效益的差异;(2)5年间,清镇各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但增幅均已放缓,即清镇区域经济发展朝极化方向偏移。几个经济发达地区,如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和新店镇等,对于全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3)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在满足当地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生活的需要的同时,又协调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但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证又未有碍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4)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 岩溶区 清镇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肖玖军 周焱 +2 位作者 蔡学成 严飞 杨宇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0年第1期21-27,共7页
从贵州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选取代表样区,研究贵州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5个代表样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分值除小河区达到0.9267外,其余地区均低于0.5;土地... 从贵州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选取代表样区,研究贵州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判法对5个代表样区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贵州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分值除小河区达到0.9267外,其余地区均低于0.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综合分值最高的小河区和最低的沿河县相比,达5.73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在指标体系中权重值达0.4626,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土地集约用地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 土地利用 经济发展水平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条件下的农业土地利用分区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凯 周焱 +2 位作者 蔡学成 肖玖军 田丹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9-72,79,共5页
基于地质条件的清镇市农业土地利用分区是依据农业资源优势,以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用途为基础划分的,它着重体现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布局与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文章主要根据清镇市地质条件等的分异规律,选取了11个评价... 基于地质条件的清镇市农业土地利用分区是依据农业资源优势,以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用途为基础划分的,它着重体现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布局与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文章主要根据清镇市地质条件等的分异规律,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清镇市划分为5个农业土地利用区。从而根据各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初步提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实施对策,希望能为其他同类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条件 喀斯特区 农业分区 清镇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镇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焱 吴凯 +1 位作者 杨扬 肖玖军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8年第3期23-25,共3页
对清镇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况、执行情况和实施效益等进行评价分析,旨在为清镇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清镇市 实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区兴义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凯 杨扬 +2 位作者 张月涵 肖玖军 周焱 《贵州科学》 2013年第4期70-75,共6页
兴义市土地利用分区是在综合研究区域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域分异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用途、着重体现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布局与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文章主要根据兴义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经济社... 兴义市土地利用分区是在综合研究区域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域分异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土地适宜用途、着重体现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布局与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文章主要根据兴义市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选取了10个评价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兴义市土地利用进行分区。同时,结合兴义市最新相关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对聚类定量分析结果进行分区校正,确保这轮分区的客观实用性,以期为兴义市的土地利用方向和产业结构布局,以及其他同类地区的土地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兴义市 土地利用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下的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布局规划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作为 杨迤然 +3 位作者 胡伟 卢传刚 禹龙 周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4年第1期45-48,64,共5页
为更好地利用修文县丰富的猕猴桃资源优势,优化其产业布局,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采用栅格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年降雨量、坡度、≥10℃积温等7个评价指标评价了修文县规划布局区域的猕猴桃生长适宜性。结果表明:全县55 407 hm2规划区... 为更好地利用修文县丰富的猕猴桃资源优势,优化其产业布局,在GIS平台的支持下,采用栅格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年降雨量、坡度、≥10℃积温等7个评价指标评价了修文县规划布局区域的猕猴桃生长适宜性。结果表明:全县55 407 hm2规划区域面积中,高度适宜区(S1)19 257 hm2,占34.76%;中度适宜区(S2)20 511 hm2,占37.02%,勉强适宜区(S3)7 708 hm2,占13.91%;不适宜区(N)7931 hm2,占1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猕猴桃 适宜性评价 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玖军 邢丹 +2 位作者 谢元贵 廖小锋 周焱 《贵州科学》 2016年第3期46-52,共7页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 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研究其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对该区域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1995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和空间变化两方面对贵阳市城市化进程中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剧烈,主要有持续增加型,先增后减型,先减后增型。在整个研究期内,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重心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除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加外,各郊区城镇建设亦得到较大发展。城区与郊区间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 城市化 喀斯特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南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8
作者 杨宇飞 周焱 +1 位作者 蔡学成 孔祥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1年第2期165-168,173,共5页
选取贵阳市南明区2001-2008年6个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用客观赋值法计算权重,综合评分法计算综合得分。结果表明,2001-2008年间研究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综合得分由7.61上升到31.47;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在西南4个城市中属于中等水平。
关键词 贵阳市南明区 土地 集约利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焱 蔡学成 +2 位作者 谢元贵 吴凯 田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1,62,共5页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岩溶地区 生态用地 清镇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以清镇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焱 吴凯 +2 位作者 田丹 蔡学成 谢元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09-3813,共5页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清镇市为研究区,讨论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从2000-2004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建设用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清镇市二级地类综合土地动态度为0.53%;从2010-2020年耕地面...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清镇市为研究区,讨论其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从2000-2004年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建设用地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发现:清镇市二级地类综合土地动态度为0.53%;从2010-2020年耕地面积年均递减率为1.12%,高于2000-2004年的年均递减率1.02%;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为5.36‰,与2000-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2.66‰相比增长1倍多,如建设用地以2.66‰的速度发展,与清镇市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应加大其建设用地的配置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预测 清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覆盖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玖军 邢丹 +3 位作者 胡伟 田丹 蔡学成 周焱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91-194,共4页
为给喀斯特地区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处理、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年、1995年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4期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选取分维度指数、斑块数、土地利用多样性... 为给喀斯特地区城市发展中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处理、政府决策等提供参考,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86年、1995年和2000年三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4期土地利用/覆盖现状。选取分维度指数、斑块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和景观分离度等具有典型生态意义的景观格局指数,对贵阳市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探索其演变机制。结果表明:1)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趋势不同,有增–增–减型(景观分离度和土地利用破碎度指数)、减–增–减型(分维度指数、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均匀度指数)和增–减–增型(土地利用优势度)。2)各时段景观格局变化不同。1986—1995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团聚程度均增加;1995—2000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团聚程度减弱;2000—2006年,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团聚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与覆盖 喀斯特 贵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标权重方法比较研究——以湄潭县基本农田划定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爱平 周焱 +3 位作者 李枋燕 龙剑峰 陈洋 张慧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对比研究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极差最大化法、均方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6种指标赋权方法,分析各赋权方法的优劣。以湄潭县基本农田划定为例,选取农用地自然等、坡度值、交通条件、水利条件、与居民点距离和集中连片程度构建评... 对比研究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极差最大化法、均方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6种指标赋权方法,分析各赋权方法的优劣。以湄潭县基本农田划定为例,选取农用地自然等、坡度值、交通条件、水利条件、与居民点距离和集中连片程度构建评价体系,指标标准化处理后分别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极差最大化法、均方差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赋权,通过减少指标个数来探讨不同方法赋权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要求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熵权法具有区分指标差异的优越性,确定为最优。因此,当不同方法区分各评价指标间差异性不大时,即不同方法的赋权结果相近时,可任意选取一种赋权方法;但当不同方法对指标差异的区分度相差大时,应选用区分度大的赋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 权重 基本农田 湄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预测——以贵阳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玖军 邢丹 +1 位作者 蔡学成 周焱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95和2000年二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建设用地面积将—直增加,由2005年...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1995和2000年二期TM影像以及2006年CBERS-01影像,得到贵阳市三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Markov模型对贵阳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5年建设用地面积将—直增加,由2005年的18 458.536 6 hm2增加至2020年的26 467.820 8 hm2,增加了43.39%;林地和水域面积将一直减少,分别由2005年的72 084.1022、1 991.010 9 hm2减少至65 241.6227、1 722.477 6 hm2,减少9.49%、13.49%;耕地和草地均为先增后减,耕地由2005年的131644.716 1 hm2增加至2010年的132 094.802 3 hm2,再逐渐减少到2020年的131 442 264 3 hm2.耕地与袜地间相互转移较为频繁,1995~2000年间,有14.44%的耕地流向了林地,35.17%的林地流向了耕地;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为耕地,其转入率为85.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预测 MARKOV 喀斯特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丹 周运超 +2 位作者 周焱 蔡学成 吴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3-176,共4页
以沿河县为例,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研究耕地生产潜力,并运用灰色模型对耕地、粮食产量、人口进行预测,进而对该县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仍有46.27%可供利用,潜力较大;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及富裕型... 以沿河县为例,运用逆向因子修正法研究耕地生产潜力,并运用灰色模型对耕地、粮食产量、人口进行预测,进而对该县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沿河县耕地生产潜力仍有46.27%可供利用,潜力较大;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及富裕型这4种生活类型所需的营养结构,通过承载率比的计算,2010年、2020年沿河县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达到小康型水平,富裕型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较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潜力 耕地人口承载力 沿河县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tial Pattern an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Karst Area——A Case Study in Guiyang City 被引量:1
15
作者 邢丹 肖玖军 周焱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1026-1031,共6页
ObjectiveKarst area is one of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s in China, whe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lagged heavi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a... ObjectiveKarst area is one of ecological fragile regions in China, wher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lagged heavi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are developed rapidly and urbanization speed is accelerated.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karst area of Guiyang City,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land management and urban planning in karst area. Method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ies, TM satellite images in 1986, 1995 and 2000 and CBERS-01 satellite image in 2006 were adopted to obtain the data of urban land utilization in Guiyang City in the four years.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Guiyang Cit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urbanization proportion index (UPI), urbanization intensity index (UII) and absolute expansion intensity (AEI). Result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Guiyang City was significant, exhibiting polygon-urbanization, line-urbanization and point-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pattern, the urbanization in Guiyang City displayed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urbanization speed in some secondary central area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entral areas. ConclusionThe spatial pattern and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karst area were unique and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errain, transportation, economy, society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pattern PROCESS URBANIZATION KARST Guiyang 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兵 周运超 +4 位作者 张皓 李可相 郭广正 周焱 高安勤 《耕作与栽培》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为探索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特征。采用筛分法,将干筛后的团聚体逐级单独湿筛,得出不同粒级干筛后团聚体的分级特征。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灌木、乔木)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特征、干筛后平均重量直径、不同粒级干筛后团聚体经... 为探索石灰岩发育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特征。采用筛分法,将干筛后的团聚体逐级单独湿筛,得出不同粒级干筛后团聚体的分级特征。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灌木、乔木)土壤团聚体的分级特征、干筛后平均重量直径、不同粒级干筛后团聚体经湿筛后的本级保留量、平均重量直径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0.5mm的团聚体是土壤团聚体存在的主要形式;土壤各粒级团聚体经湿筛后以本级水稳性团聚体为主,团聚体的量随着粒级变小而不断减少;三种植被类型下干筛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草本>灌木>乔木;湿筛后各粒级的平均重量直径均表现为:随着粒级的减小,平均重量直径递级依次减少,团聚体抗蚀性降低;土壤各粒级干筛后团聚体湿筛后各级的保留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均呈现出:灌木>乔木>草本。三种植被类型中,草本土壤的干筛后团聚体含量最高,灌木土壤的抗蚀性最强。在以后的水土保持措施当中,应以营造植被类型多样的群落为主,更好地形成土壤-植物系统的良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植被类型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下桐梓县方竹生长的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作为 周焱 +3 位作者 蔡学成 罗峻洪 孔祥亮 郑均宁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161,共3页
为充分利用桐梓县丰富的方竹资源优势,利用GIS平台,采用栅格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3个层次上选择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对桐梓县方竹生长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桐梓... 为充分利用桐梓县丰富的方竹资源优势,利用GIS平台,采用栅格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3个层次上选择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和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对桐梓县方竹生长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桐梓县土地面积(319 392hm2)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高度适宜区(S1)14 542hm2,占4.55%;中等适宜区(S2)39 588hm2,占12.39%;勉强适宜区(S3)68 519hm2,占21.46%;不适宜区(N)196 743hm2,占61.60%。桐梓县方竹的潜在种植适宜区面积达122 649hm2,较现有方竹林面积(27 000hm2)增加95 649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方竹 适宜性评价 桐梓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SA模型的长顺县夏季NPP时空格局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可相 周焱 +1 位作者 周运超 张春来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4期85-90,共6页
基于CASA模型估算了长顺县夏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2000~2011年期间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1年期间,长顺县夏季NPP平均为34.51 g C/m^2·m,全县91.65%的区域,NPP值在20~50 g C/m^2·m之间。多年平均夏季... 基于CASA模型估算了长顺县夏季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分析了2000~2011年期间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1年期间,长顺县夏季NPP平均为34.51 g C/m^2·m,全县91.65%的区域,NPP值在20~50 g C/m^2·m之间。多年平均夏季NPP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总体呈现出由中部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及灌木林等植被茂盛的区域逐渐向东西两侧耕地及建设用地区域减少的分布规律;夏季NPP在12年间,其变化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耕地及草地区域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77、2.32、2.34、0.99、1.05。地区植被在夏季的固碳量在逐年增加;各乡镇夏季平均NPP在12年内的变化一致。长寨镇、广顺镇、摆所镇、鼓扬镇、代化镇、改尧镇、敦操乡分别以2.16、1.88、2.10、2.17、2.29、2.12、2.51 g C/m2·m的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顺县 NPP CASA模型 时空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