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定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9-22,共4页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是在特色上,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居所、文化、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建设等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存在新旧建筑格格不入、民居逐渐失去了原始材料的供给源、母语危机日益加剧、民族文物损毁和流失严...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是在特色上,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居所、文化、经济的发展、民族关系建设等方面。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存在新旧建筑格格不入、民居逐渐失去了原始材料的供给源、母语危机日益加剧、民族文物损毁和流失严重、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民族团结仍然面临各种考验等问题,只有科学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规划、将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抢救工作纳入重中之重、努力做到民族文化常态化、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少数民族 特色村寨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的赞歌:藏彝民族《祝酒辞》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2
作者 文翠 《今古文创》 2025年第3期77-79,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栖息于祖国的广袤大地之上,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与融合。西南地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众多古老民族于此相互往来、沟通、交汇,从而造就了彝族、藏族等众多独具自身特色的民族,璀璨多彩的民族发展史也由此徐徐铺展。西... 中华民族共同栖息于祖国的广袤大地之上,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地相互交流与融合。西南地区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众多古老民族于此相互往来、沟通、交汇,从而造就了彝族、藏族等众多独具自身特色的民族,璀璨多彩的民族发展史也由此徐徐铺展。西南地区的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各类自然资源充裕,聚居着藏、彝、羌等少数民族群体。川西高原地带在历史上是羌、氐、戎等民族活动频繁之所。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藏族、彝族于我国的广袤土地生生不息。相似的地理环境与文化氛围孕育出了相近的民族祝酒文化,本文以此探寻藏、彝民族《祝酒辞》文化的起源、传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彝族 藏族 文化交融 《祝酒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3
作者 谢定国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86-188,共3页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只有构建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保障系统,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人文素质 问题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与民族语—共时与历时—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三结合研究之践行者——西南边疆语言与文化专家访谈录之石林专访
4
作者 谭厚锋 石林 《百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8-34,共7页
石林教授几十年潜心侗语研究,循著名侗台语专家邢公畹教授的汉语研究与民族语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与现代理论研究三结合研究之路,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石林教授重视田野调查,熟知侗族语... 石林教授几十年潜心侗语研究,循著名侗台语专家邢公畹教授的汉语研究与民族语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与现代理论研究三结合研究之路,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石林教授重视田野调查,熟知侗族语言文化,对"三结合"方法把握精到,对侗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往往独辟蹊径,能捕捉到侗语和侗族文化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脉络。石林教授的治学经验对学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语言文化 三结合研究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与民族语—共时与历时—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三结合研究之践行者——侗族语言与文化专家石林专访
5
作者 谭厚锋 《教育文化论坛》 2015年第6期6-12,共7页
石林教授几十年潜心侗语研究,循着海内侗台语研究最负盛名的邢公畹教授的汉语研究与民族语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与现代理论研究三结合研究之路,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侗族语言文化... 石林教授几十年潜心侗语研究,循着海内侗台语研究最负盛名的邢公畹教授的汉语研究与民族语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传统理论研究与现代理论研究三结合研究之路,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对侗族语言文化的研究,其往往独辟蹊径,慧眼独具,总能捕捉到侗语和侗族文化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脉络,原因就在于他熟知侗族语言文化及具有母语侗语的语感,以及对语言文化资料价值的良好悟性、对语言理论及语言文化资料的经年积累、对"三结合"方法的精到把握。其锲而不舍,博采众长,中西合璧,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风范和丰厚的田野调查经验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学界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语言文化 三结合研究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聚焦“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4
6
作者 谭厚锋 罗安杰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21,共21页
新时代新征程上聚焦“五个认同”引领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 新时代新征程上聚焦“五个认同”引领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根本前提,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是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充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解决民生与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政策,在百年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各民族人民主观与客观的集体能动认同体系。深刻把握“五个认同”的科学内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认同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城镇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定国 唐顺鸿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41-144,共4页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是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贵州城镇化面临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综合承载力低、城镇化体制矛盾... 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的过程,是这一过程中经济社会结构发展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贵州城镇化面临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综合承载力低、城镇化体制矛盾突出等问题。通过加强规划的引领,促进城市群发展,实施"五个100工程"等举措,贵州城镇化建设一定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城镇化 问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发微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厚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基督(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填补了宗教学研究的空白。文章不仅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意义,还从基督教传入贵州及其活动、民国... 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基督(新)教传播的主要地区之一。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基督教史研究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趋势,因此本研究填补了宗教学研究的空白。文章不仅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意义,还从基督教传入贵州及其活动、民国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发展状况、贵州"自立运动"和"本色教会运动"以及基督教在当代贵州的传播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贵州基督教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基督教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学术界海外苗学文献整理研究的近年发展——基于主题内容、语种格局和研究方法的观察
9
作者 谭厚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8期3-8,共6页
从研究成果上的主题内容、研究对象上的语种格局和研究方法上的基本取向等方面入手,考察近五年来贵州学术界以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教师为主力军的一批学者在海外苗学文献整理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进展,特别是其具体学术内涵和特点,并反... 从研究成果上的主题内容、研究对象上的语种格局和研究方法上的基本取向等方面入手,考察近五年来贵州学术界以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教师为主力军的一批学者在海外苗学文献整理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学术进展,特别是其具体学术内涵和特点,并反思其不足之处和展望其未来发展动向,以期为学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学术界 海外苗学研究 世界苗学文献 近期发展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发展对策浅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桂香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深处内陆、偏远地理区位、气候湿润、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形成了自己传统的饮食文化风格,即苗族在食物原料、食器、食物加工方法和味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应大力挖掘、发展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为弘扬民族餐饮文化... 在深处内陆、偏远地理区位、气候湿润、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形成了自己传统的饮食文化风格,即苗族在食物原料、食器、食物加工方法和味型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应大力挖掘、发展苗族传统饮食文化,为弘扬民族餐饮文化、繁荣地方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发展对策 苗族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林业谚语的生态文明及其继承、发扬对策和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桂香 许桂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9-54,共6页
根据人地关系相适应原理,在探讨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基础上,阐述了贵州林业谚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内容、特点、价值,提出继承和发展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的对策和措施,为弘扬贵州生态文明谚语所蕴含绿色文化和建立生态贵... 根据人地关系相适应原理,在探讨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基础上,阐述了贵州林业谚语所包含的生态文明内容、特点、价值,提出继承和发展贵州林业谚语生态文明的对策和措施,为弘扬贵州生态文明谚语所蕴含绿色文化和建立生态贵州提供文化软实力支持,对改善贵州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谚语 生态文明 对策和措施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农民市民化问题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定国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农民市民化存在融入难、就业难、教育缺失、社会保障不力等问题。只有在实现户籍与福利脱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影响城乡平等就业的一切障碍、高度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多渠道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城镇化背景下贵州农民市民化存在融入难、就业难、教育缺失、社会保障不力等问题。只有在实现户籍与福利脱钩、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影响城乡平等就业的一切障碍、高度重视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多渠道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加大中央的支持力度后,贵州农民市民化才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贵州农民 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文化的特质及其资源优势探析
13
作者 许桂香 许桂灵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在贵州大山地理环境基础上产生的贵州文化,主要特质是其山地性、原生性和多元性。这些文化特质具有其合理性,它们的整合,形成贵州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拥有重要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贵广高铁开通的机... 在贵州大山地理环境基础上产生的贵州文化,主要特质是其山地性、原生性和多元性。这些文化特质具有其合理性,它们的整合,形成贵州文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拥有重要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贵广高铁开通的机遇,使贵州文化走出大山,赢得新发展空间,并加快自己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文化 文化特质 资源优势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与李蕙仙婚姻关系研究
14
作者 许桂灵 许桂香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3-26,92,共5页
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婚姻是基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和制度的一种政治行为,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则在于促成这一姻缘的李端棻与梁氏有着共同的“强国富民”的政治理念和经世志向;梁李的婚姻是基于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互补与融合。由此产生的效... 梁启超和李蕙仙的婚姻是基于中国传统婚姻家庭伦理和制度的一种政治行为,其背后的深层根源则在于促成这一姻缘的李端棻与梁氏有着共同的“强国富民”的政治理念和经世志向;梁李的婚姻是基于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互补与融合。由此产生的效应,不仅密切了梁李的伴侣关系,而且使李蕙仙发展为一个助力维新变法的女性,为维新变法作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李蕙仙 婚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寨寨老组织变迁研究--以桂北三江侗族自治县岑旁侗寨为例
15
作者 谭厚锋 吴云彦 +2 位作者 罗安杰 夏金莲 禄颖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交汇处及鄂西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和平与稳定,其中“寨老”组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已进驻侗寨,“寨老”的功能、权威等在... 侗族主要分布在湘、黔、桂三省(区)交汇处及鄂西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和平与稳定,其中“寨老”组织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已进驻侗寨,“寨老”的功能、权威等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旁侗寨 寨老组织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16
作者 谢定国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12期46-47,共2页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包括法律知识、法律情感、法律理念、用法的能力等方面,大学生存在法律思想与法律行为相脱节等问题,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充实课堂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等手段可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素质 存在问题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以贵州智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为例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伟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3-93,共11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康养旅游逐渐成为民众出行消费的新常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日益常态化生活化的情势,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建设“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康养旅游逐渐成为民众出行消费的新常态。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防疫日益常态化生活化的情势,急需利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5G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赋能康养旅游产品设计,发展探索人体康养“旅游处方”的“智慧康养旅游产业”。贵州省素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近年来通过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智慧度不断提升。然而智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着“数字鸿沟”、智慧化程度较低、人机主体博弈、产业链融合程度不高、产业信息化平台泛滥等挑战,亟须完善跨业态无边界康养旅游场景设计,打破智慧化建设圈层壁垒,践行“人体机用”的实践准则并建立健全智慧康养旅游行业标准,以实现“医养旅游”“动养旅游”“怡养旅游”“食养旅游”“天地养旅游”的智慧化建设,助推贵州智慧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借鉴为其在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康养旅游 贵州 高质量发展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侗族大歌研究八百年史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谭厚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109,共109页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自古以来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要数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无指挥、无伴奏、...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之一。侗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侗乡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自古以来流传着“饭养身,歌养心”。在众多的侗族民歌中,要数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一人领唱众人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嘎老,即侗族大歌最具特色。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是在中国境内被发现的第一个多声部民歌品种。彻底否定了西方音乐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合唱歌曲的偏见。1986年侗族大歌唱响法国巴黎著名的国立夏乐宫剧院。1994年侗族大歌荣登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申报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大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可见,侗族大歌不仅仅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音乐史中也有其应有的位置。多少年来,众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侗族大歌研究。从宋代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中对侗族民间音乐活动的描述算起,至今已有800余年的研究历史。在中国知网篇名为“侗族大歌”“嘎老”“侗族民间合唱”数百篇文章和已公开出版的10余部侗族大歌著作则为素材,分别从侗族大歌研究的开创期、形成期、恢复期、发展期和繁荣期等五个阶段的研究进行概述。这些研究分别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学、历史学、音乐理论、民俗学、人类学、传播学、旅游开发等视角展开,推动了对侗族大歌研究的深入。这些研究提升了侗族大歌在国内外的影响,预示了侗族大歌研究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侗族大歌 民间音乐史 民族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厚锋 罗丽娜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第6期50-57,共8页
婚姻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婚姻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众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文化之一。毫无疑问,婚姻文化也是布依族众多文化事项中极其重要的因子之一。布依族发源于中国,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云... 婚姻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婚姻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众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文化之一。毫无疑问,婚姻文化也是布依族众多文化事项中极其重要的因子之一。布依族发源于中国,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以及越南北部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跨国民族。鉴于搜集资料与篇幅的局限,本文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布依族恋爱习俗、婚姻习俗及其变迁、婚姻与女性、婚姻习惯法和族际通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拓展作些基础性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文化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彝族古歌数字化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勰 胡建设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3-50,共8页
彝族古歌是广泛流传于西南彝族地区的活态史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彝族古歌内容涉及广泛,传唱彝族的起源、歌颂人间真情、描绘人生“旅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宗教信... 彝族古歌是广泛流传于西南彝族地区的活态史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分布广泛,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彝族古歌内容涉及广泛,传唱彝族的起源、歌颂人间真情、描绘人生“旅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研究彝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古歌 版本分类 数字化传承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