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北大工学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兼论优势资源院校的人才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学领 《高教论坛》 2021年第1期27-31,88,共6页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刊发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学生体验的视角》(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本文按其行文顺序讨论“原文”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优势资源院校的人才培养。研究认为... 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刊发的《北京大学工学院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基于学生体验的视角》(以下简称“原文”)一文,本文按其行文顺序讨论“原文”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优势资源院校的人才培养。研究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定时空范围内为达成培养目标而对培养要素进行的合理统筹和简约概括。达成培养目标是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核心要素。“原文”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不清、调查问题的设置不合理,其所提出的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培养环境过于宽泛,“原文”所述的新工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大改进空间。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应明确概念和内涵的界定、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改善高校自主权。优势资源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可在打破专业和学分界限、倡导自学模式、构建新型师徒制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培养模式 北京大学 一流大学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显矿业工程特色的流体力学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军发 李海军 +1 位作者 金志远 杜学领 《高教学刊》 2018年第13期136-138,共3页
针对目前矿业工程学科中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专业特色不突出以及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流体力学畏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从贵州理工学院的学情出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通过构建突出矿业工程特色的流体力学工程体... 针对目前矿业工程学科中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专业特色不突出以及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流体力学畏惧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从贵州理工学院的学情出发,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通过构建突出矿业工程特色的流体力学工程体系,以"问题一调研一分享一研讨"案例式教学法组织设计为突破口,根据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反馈体系动态调整教学组织设计,强调对每章知识提炼出一系列关键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在课后自主多渠道调研,制作图文并茂的多煤体材料用于课堂知识分享与研讨,使课堂教学和矿业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探索类似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流体力学 案例教学 应用型人才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贵州能源研究组建贵州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协同研究中心的思考
3
作者 马启雄 冯富寿 +1 位作者 詹凤合 杨声鹏 《绿色科技》 2017年第8期183-187,共5页
简单介绍了贵州的发展史、能源优势及其研究背景,指出了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资源及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其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组建贵州高核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协同研究中心的方案,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贵州 煤层气页岩气 协同研究中心 清洁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泽 徐佑林 +2 位作者 许猛堂 李可 金志远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9期157-160,共4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业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及学习难点,然后论述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弱化深奥系统逻辑及数学公式推导,增加计算机应用模块;积极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矿业系统工程案例库;... 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业系统工程课程的特点及学习难点,然后论述了基于OBE教学理念的矿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弱化深奥系统逻辑及数学公式推导,增加计算机应用模块;积极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矿业系统工程案例库;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系统工程课程 OBE教学理念 模块化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巷道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佑林 吴旭坤 +5 位作者 周波 郑伟 吴少康 周泽 陈志松 张际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8,共15页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 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可锚性差、受强动压和强构造应力影响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现场调研并归纳分析了3种典型煤矿巷道围岩大变形和围岩控制难题;在分析现有支护技术和理论基础上,提出再造高强度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思路和再造方法。以贵州龙宝煤矿11205运输下山为工程背景,分析其变形破坏原因,结合实际设计出对破碎围岩进行置换加卸压的联合支护方法,理论上建立巷旁充填墙承载力学模型,分析了巷旁充填墙的承载强度,确定了巷旁充填墙的强度与巷道围岩的可适性及有效性。结合FLAC^(3D)数值模拟与Python脚本编程语言,实现飞蛾火焰优化算法,确定最优的破碎围岩巷道的置换参数(墙体厚度和卸压区宽度)。研发了高强度高韧性充填支护新材料。通过对软弱墙体进行置换再造,让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重新构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井下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巷道软弱岩体进行置换再造后,巷道顶板、充填体和底板所构成的新结构可实现整体承载,充分发挥了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和抵抗变形能力,围岩变形趋于平稳,收敛速率基本都小于0.2 mm/d,无明显变形,且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工程实践监测较为吻合,表明巷旁充填置换支护方案对松软破碎围岩巷道控制有较好的效果。最后,对深入研究再造承载结构快速支护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围岩 难支护巷道 高强度承载结构 承载强度 飞蛾火焰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软煤层分层切削细化钻屑防堵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永龙 麻登辉 +3 位作者 余在江 王振锋 赵澳琪 张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为探究分层切削钻进钻屑运移防堵功能,采用理论分析、钻进试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钻屑运移数学模型,分析钻屑粒径、排渣空间对钻孔排渣影响规律,验证分层切削钻具细化钻屑的功能及其排渣效果,并开展现场钻进对比性工业试验。研究结... 为探究分层切削钻进钻屑运移防堵功能,采用理论分析、钻进试验、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钻屑运移数学模型,分析钻屑粒径、排渣空间对钻孔排渣影响规律,验证分层切削钻具细化钻屑的功能及其排渣效果,并开展现场钻进对比性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钻屑粒径越小、排渣空间越大,钻屑的启动风压越小,钻孔堵塞风险越小,综合考虑钻具尺寸与强度,建议优先选择终孔直径113 mm的钻头和73 mm的钻杆;钻进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层切削钻具能够细化钻屑,其排渣效果优于常规钻具;工业性试验表明,分层切削钻具使得钻孔出渣更均匀连续,钻屑基本呈粉末状,钻进深度提升了13.89%,钻进速度提升了16.04%。研究结果可有效促进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并为瓦斯抽采钻孔钻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煤层 钻孔排渣 分层切削 煤渣细化 助排防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药不耦合系数对台阶爆破破碎块体抛掷运动规律影响研究
7
作者 黄永辉 阮迅 +3 位作者 雷振 毛泽凌 张智宇 周继国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露天台阶爆破中破碎块体时空运动规律及能耗是衡量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不耦合系数改变情况下破碎块体运动速度和能耗问题,采用基础理论方法,通过破碎块体运动轨迹构建能耗计算公式,并结合模型试验,对不同不耦合系数情况下的爆... 露天台阶爆破中破碎块体时空运动规律及能耗是衡量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不耦合系数改变情况下破碎块体运动速度和能耗问题,采用基础理论方法,通过破碎块体运动轨迹构建能耗计算公式,并结合模型试验,对不同不耦合系数情况下的爆破破碎块体运动速度变化规律及能耗情况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起爆后,岩体在约2 ms时初步产生裂隙,约20 ms时加速完成;岩体自由表面呈现上下两侧低、中间高的鼓包形态;破碎块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呈现加速—动态匀速—抛掷减速3个过程,并且在18 ms左右达到初始抛掷速度和抛掷动能,此后破碎块体基本不受爆生产物的作用;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不耦合系数条件下的抛掷动能值,其占炸药总能量的比例为5%~16%;抛掷动能及其占比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不耦合系数从1.250增至3.375时,抛掷动能从3.06 kJ减小到1.12 kJ,抛掷动能占比从15.3%减小到5.6%。研究成果对露天台阶爆破不耦合装药条件下的岩体破碎、破碎块体运动规律及能耗分布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耦合系数 台阶爆破 运动速度 抛掷动能 高速摄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及影响范围预测——以贵州某磷矿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林 芦庆和 +3 位作者 梁维 申业兴 刘鹏泽 赵世毫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59-65,共7页
为进一步揭示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以贵州A磷矿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向分段充填开采后地表变形及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B、C、D磷矿)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a、b矿层整体开采后的... 为进一步揭示上向分段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规律,以贵州A磷矿为例,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向分段充填开采后地表变形及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B、C、D磷矿)的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预测,结果表明:a、b矿层整体开采后的最大地表倾斜、水平变形和曲率值均未达到标准规定的地表变形临界值;各分段依次开采后的地表总体最大位移量约为84 mm、地表最大倾斜变形值为0.12 mm/m、最大水平变形值为0.0193 mm/m,现阶段A磷矿开采后地表整体上不会产生较大的移动变形;随着+900 m、+920 m、+937 m、+951 m分段的逐步上向开采,岩体移动对相邻矿山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对C磷矿影响范围最大、B磷矿次之、D磷矿相对较小。建议矿山在今后开采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因A磷矿开采岩体移动对C磷矿影响的预测预警及矿山压力管理工作,同时加强A磷矿对矿区范围矿层露头一带高陡边坡的巡查及地表变形监测工作,以确保矿山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向分段充填开采 岩体移动 概率积分法 地表变形 影响范围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初支合理支护时机确定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鹏 高永涛 +1 位作者 周喻 邓代强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5-276,共12页
将岩体破坏接近度指标(FAI)引入隧道支护设计,明确了围岩临界支护时机判别准则.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合理考虑岩体峰后应变软化特性,建立了一种隧道最优支护时机确定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定量探讨了表征支护时机的重要参数,从工程角... 将岩体破坏接近度指标(FAI)引入隧道支护设计,明确了围岩临界支护时机判别准则.基于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程序,合理考虑岩体峰后应变软化特性,建立了一种隧道最优支护时机确定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定量探讨了表征支护时机的重要参数,从工程角度阐释了支护时机的本质意义.结果表明:岩体地质强度指标GSI由75减小至25时,支护时机提前8.32 m;岩石材料常数mi由20减小至10时,支护时机提前5.85 m;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由80 MPa减小至40 MPa时,支护时机提前3.74 m;工程扰动参数D由0增加至0.8时,支护时机提前7.44 m.将建立方法在玉渡山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计算出研究区段的支护时机为3.3 m,经现场监测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该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支护体系的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支护时机 破坏接近度 应变软化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盛煤业9~#煤层坚硬顶板岩层RQD工程分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波 郑伟 +2 位作者 牛军平 韩威海 张辉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2,共3页
以盈盛煤业9~#煤层坚硬顶板为研究背景,进行现场岩芯取样,对符合规范要求的岩样进行统计、计算处理,对岩芯RQD指标值进行工程分级。根据测试结果可知,9~#煤层顶板主要以砂岩和泥岩层分布为主,为典型的坚硬顶板,在进行水力压裂强度放顶... 以盈盛煤业9~#煤层坚硬顶板为研究背景,进行现场岩芯取样,对符合规范要求的岩样进行统计、计算处理,对岩芯RQD指标值进行工程分级。根据测试结果可知,9~#煤层顶板主要以砂岩和泥岩层分布为主,为典型的坚硬顶板,在进行水力压裂强度放顶设计时,确定RQD在50%以上段为分割水力压裂段,为盈盛煤矿坚硬顶板水力压裂强制放顶技术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QD 工程分级 坚硬顶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发育岩体巷道围岩工程特征与变形控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余伟健 李可 +2 位作者 芦庆和 郭涵潇 杜少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08-3418,共11页
随着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高,极大的影响了围岩空间的稳定性,造成大量巷道难于维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裂隙岩体巷道工程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基于现场调研与理论研究分析了裂隙发育岩体巷道及典型支护结构体的... 随着开采条件的复杂化,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较高,极大的影响了围岩空间的稳定性,造成大量巷道难于维护。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裂隙岩体巷道工程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基于现场调研与理论研究分析了裂隙发育岩体巷道及典型支护结构体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三测线不连续面量测方法对煤矿现场的裂隙发育情况作了调查统计,利用离散裂隙网络(DFN)在FLAC^(3D)软件中对矿山现场调查得到的裂隙进行了重构还原,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后认为,裂隙重构模型能作为支护设计时不同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效果对比的定性参考;分析了我国南方地区部分矿区常规支护方式下典型裂隙巷道围岩变形破裂特征;提出了提高支护系统的初期支护刚度与强度、充分利用深层稳固岩体的承载功能、扩大支护系统的承载面积、准确把握支护系统,尤其是被动支护与主动支护的临界支护刚度、有效提高裂隙岩体的完整性及承载强度等5个裂隙岩体控制要点;运用叠加压缩拱承载理论,提出了以“长、短”锚杆(锚索)承载体系和可控注浆加固“内、外”结构承载为基础的联合控制技术,基于数值计算验证认为,该方案能消除或减小巷道围岩拉应力区,有效阻止裂隙围岩体的拉剪破坏形成松动变形。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在4个月的观测期间内,巷道两帮移近量0.1 m,顶底板移近量0.12 m,最终变形速率低于0.2 mm/d,说明以“长、短”锚杆(锚索)并结合注浆加固的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裂隙岩体巷道的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调查 裂隙重构 可控注浆 协调承载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构造软岩工作面冒顶治理工程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148,共4页
为解决软岩回采工作面前方构造多容易冒顶的技术难题,以文家坝煤矿110603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的研究手段,得出工作面发生冒顶主要原因:一是工作面前方出现大量断层构造导致煤体整体较为破碎,不易稳定;二是岩层... 为解决软岩回采工作面前方构造多容易冒顶的技术难题,以文家坝煤矿110603回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及资料分析的研究手段,得出工作面发生冒顶主要原因:一是工作面前方出现大量断层构造导致煤体整体较为破碎,不易稳定;二是岩层主要是泥化程度较高的软岩,遇水膨胀,导致支架钻底,不能与顶板接触,其支撑阻力不能有效发挥;三是工作面2条煤巷在掘进期间的支护强度不够使得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不能有效发挥;四是工作面推进速度慢,"三带"受影响高度也会相应增大,导致工作面围岩整体破坏速度加快。针对以上冒顶原因提出采用工作面超前注浆、煤壁注浆和架前高冒区注浆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方法对煤岩体进行注浆加固,增强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然后对运回两巷现有支护进行局部锚索补强支护能保证工作面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构造软岩 回采工作面 高冒区 注浆支护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采矿工程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学领 《大学教育》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确立了我国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该文以国标中矿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其类目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在考虑教育部规定、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确立了我国本科专业教学的基本标准,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该文以国标中矿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其类目下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在考虑教育部规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基础上探讨国标背景下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论文首先指出国标中存在表述不清、表述有争议等问题,然后以国标为基础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兜底课程进行核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该课程体系提出改进建议。该文对国标中部分表述不清、依据不明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调研,对国标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质量 国家标准 采矿工程 课程体系 工程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与实践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佑林 冯军发 李海军 《高教学刊》 2019年第13期123-125,共3页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作者调研了部分煤炭院校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得出了工程流体力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以验证式或演示式为主、实验考试制度不完善、实验设备...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作者调研了部分煤炭院校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现状,得出了工程流体力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以验证式或演示式为主、实验考试制度不完善、实验设备配备不合理、实验教材过于简单、实验项目未真正实现与专业知识衔接的弊端,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类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工程流体力学 实验教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六盘水地区煤系地层地质特征的统计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杜学领 《煤炭与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33-42,共10页
为获得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煤系地层的特征,采用文献调研和统计的方法,对六盘水地区15座高产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评价指标包括聚煤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层间距、顶底板条件、瓦斯特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研... 为获得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煤系地层的特征,采用文献调研和统计的方法,对六盘水地区15座高产矿井的地质条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评价指标包括聚煤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层间距、顶底板条件、瓦斯特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研究表明,六盘水地区煤系地层以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主,向斜构造是该地区的富煤地质构造;可采煤层以薄及中厚煤层、缓倾斜或倾斜煤层为主;大部分煤层层间距低于30 m,为近距离煤层赋存;煤的平均视密度为1.467 g/cm3,平均孔隙度为4.306%,煤质表现为特低全水分、低—中挥发分、灰分相对较高特点,但挥发分、灰分离散性较大;六盘水地区煤矿普遍为高瓦斯、突出矿井,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煤厚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但亦具有离散性,同一煤层的瓦斯压力与瓦斯含量具有相关性,掘进工作面的瓦斯问题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高瓦斯 煤与瓦斯突出 近距离煤层 六盘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煤炭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守强 郑伟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0期13-15,共3页
简述了贵州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讨论了机械化、智能化采面、大倾角煤层、难采矿床机械化开采及快速掘进等技术现状。分析了贵州煤炭开采存在地质勘探准确度低、矿井开拓及开采系统不合理、巷道掘进速度慢和矿井灾害等问题,并对贵州煤炭... 简述了贵州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讨论了机械化、智能化采面、大倾角煤层、难采矿床机械化开采及快速掘进等技术现状。分析了贵州煤炭开采存在地质勘探准确度低、矿井开拓及开采系统不合理、巷道掘进速度慢和矿井灾害等问题,并对贵州煤炭开采技术中短期及长期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成果对贵州地区煤矿技术的发展有建设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机械化 发展趋势 优质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显煤矿特色的井巷工程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志远 徐佑林 +1 位作者 许猛堂 赵小英 《高教学刊》 2022年第11期149-152,156,共5页
结合贵州理工学院“立足贵州、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贵州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学情和本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井巷工程课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大... 结合贵州理工学院“立足贵州、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贵州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学情和本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井巷工程课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结合贵州煤矿特点,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综合采用项目驱动+综合创新性项目设计+实践作品制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井巷工程设计和井巷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实际工程条件,运用井巷工程科学原理、技术方法,开展科学分析,解决涉及井巷工程的实际工程问题,使他们成为具有较强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井巷工程 项目驱动 综合创新性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紧迫性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辉 李梦珍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0期152-155,共4页
当前形势下,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开采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我国从事煤炭开采的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对采矿... 当前形势下,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改变,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开采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但我国从事煤炭开采的从业人员学历较低、素质较差,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对采矿工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巷道围岩控制是煤炭开采的前提,对巷道围岩控制方面的人才培养是煤炭资源高效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针对煤炭开采中对采矿工程本科教学巷道围岩控制课程设置问题,分析了采矿工程本科专业井巷工程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两门核心专业课程的缺陷,提出了开设煤矿巷道矿压理论及控制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开采提供了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本科专业 核心专业课程 巷道围岩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工程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猛堂 李海军 +1 位作者 金志远 赵维生 《高教学刊》 2019年第4期37-39,共3页
基于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的现状,结合多年来采矿力学课程的授课经验,提出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措施,通过基础力学课程采矿特色案例库的构建,将采矿问题案例融入力学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解... 基于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基础力学课程和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的现状,结合多年来采矿力学课程的授课经验,提出采矿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措施,通过基础力学课程采矿特色案例库的构建,将采矿问题案例融入力学基础课程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科研导师制"等科研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大学生申请和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项目,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双创"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力学课程 采矿特色案例库 科研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专业课思政元素切入点与切入时间研究——以井巷工程课程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志远 徐佑林 +2 位作者 许猛堂 李海军 赵小英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专业课思政元素的融入最为困难,其中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切入时间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作者结合贵州理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谈谈高校专业课...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专业课思政元素的融入最为困难,其中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切入时间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作者结合贵州理工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谈谈高校专业课思政元素切入点和切入时间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为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专业课 思政元素切入点 思政元素切入时间 井巷工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