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知识-态度-行为研究
1
作者 赵文文 任小玉 +2 位作者 杨涵琳 朱焱 訾聃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29-32,共4页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于2023年8月调查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自制问卷于2023年8月调查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识-态度-行为的作用路径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识得分率最低(68.91%),态度得分率最高(86.18%);仅45.78%的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信行得分为优秀。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路径分析显示知识对态度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77,态度对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为0.436,态度在知识对行为的作用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49.81%。结论贵州省妇科医护人员ERAS知信行得分率较低,结构方程模型提示ERAS态度在知识对行为的作用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ERAS行为不仅受ERAS知识和态度直接影响,还可能受其他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结构方程模型 妇科 知识 态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苗、侗族妇女下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高燕 梁文通 +3 位作者 王萍玲 张志军 孙贵豫 邹丽丹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黎平县及黄平县侗族、苗族常住人口中妇女下生殖道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贵州省黎平县及黄平县侗族、苗族常住人口中16-65岁妇女及同期我院门诊因非宫颈疾病进行机会性筛查的侗族、... 目的调查贵州省黎平县及黄平县侗族、苗族常住人口中妇女下生殖道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型别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贵州省黎平县及黄平县侗族、苗族常住人口中16-65岁妇女及同期我院门诊因非宫颈疾病进行机会性筛查的侗族、苗族妇女836名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及下生殖道HPV-DNA检测,并对HPV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HPV阳性者共124(14.83%)。在HPV感染型别构成中,高危型别中HPV16(16.47%)最常见,其次为HPV52(14.64%)、HPV58(9.76%)。低危型别中HPV6(9.76%)最常见,其次为HPV11(6.71%)。侗族HPV感染率高于苗族。单因素分析显示:民族、初次性生活年龄、文化、年收入、吸烟和孕次为影响HPV感染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民族和吸烟为影响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及黄平县苗族妇女宫颈HPV感染率(高危,低危)与各类国内HPV感染率报道平均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侗族HPV感染率高于苗族;影响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民族、初次性生活年龄、年收入、吸烟和孕次,其中民族和吸烟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侗族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下生殖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毕节地区高危型HPV感染妇女不同TCT结果的病理结局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姚雪芹 叶世敏 +2 位作者 何书昱 刘彬 吴友凤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HR-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结合TCT结果分析患病概率,为该地区HR-HPV流行病学研究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及TCT联合筛查,HR-HPV阳性者均行宫颈活检,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目的了解贵州省毕节地区HR-HP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结合TCT结果分析患病概率,为该地区HR-HPV流行病学研究及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该院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及TCT联合筛查,HR-HPV阳性者均行宫颈活检,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371例HR-HPV阳性者排前7位的基因型分别是16、52、58、18、33、31、51。16型最为常见(占25.61%),其次为52型(占23.45%)。16型导致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型,尤其是CINⅢ和宫颈癌;细胞学高度异常组(ASC-H、HSIL)的CINⅡ以上病变发生率高于细胞学正常或炎症组及细胞学轻度异常组(ASCUS、LSIL)。结论该地区HR-HPV基因型分布有其特点,HR-HPV感染妇女的基因型、细胞学异常程度与宫颈组织病理结局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TCT 宫颈组织病理结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现状及讲座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文文 杨涵琳 +2 位作者 任小玉 朱焱 訾聃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 了解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现状,探讨讲座在改善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知信行中的效果。方法 以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146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计算问卷各维度得分评价调查... 目的 了解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ERAS)知信行现状,探讨讲座在改善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知信行中的效果。方法 以贵阳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146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计算问卷各维度得分评价调查对象ERAS知信行状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妇产科医护人员ERAS知信行得分;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1次讲座形式的知识宣教,比较讲座前后妇产科医护人员ERAS知信行得分变化情况。结果 讲座前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知识得分较低,得分率仅为65.74%;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研究对象知信行得分在学历、年龄、科室、职称、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讲座后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知信行整体得分及知识、态度、行为各项单独得分均较讲座前提高(P<0.05)。结论 妇产科医护人员加速康复外科知识得分较低,对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讲座形式的培训后,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知信行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妇产科 知识 态度 行为 讲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C2表达调控铁死亡参与宫颈癌发生的作用及机制
5
作者 姚雪芹 肖雪莲 +2 位作者 罗其英 常德萍 高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究黏结蛋白聚糖2(SDC2)是否可通过调控铁死亡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宫颈鳞状癌细胞C33A,分为H8组与C33A组。培养C33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表达SDC2组、低表达SDC2+铁死... 目的探究黏结蛋白聚糖2(SDC2)是否可通过调控铁死亡影响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宫颈鳞状癌细胞C33A,分为H8组与C33A组。培养C33A细胞,分为对照组、低表达SDC2组、低表达SDC2+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on-1)组与低表达SDC2+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DC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蛋白。RT-qPCR检测C33A细胞中SDC2 mRNA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C33A细胞中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亚铁离子(Fe^(2+))水平。平板克隆检测C33A细胞克隆能力。划痕实验检测C33A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C33A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H8组比较,C33A组细胞中SDC2、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表达SDC2组C33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P<0.05),C33A细胞中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P<0.05),GSH水平减少,ROS及Fe^(2+)水平增加(P<0.05)。与低表达SDC2组比较,低表达SDC2+ferrostation-1组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GSH水平增加,ROS及Fe^(2+)水平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表达SDC2+erastin组C33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P<0.05)。结论SDC2在C33A宫颈癌细胞中表达增加,低表达SDC2可激活SLC7A11/GPX4通路介导的铁死亡,从而降低C33A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SDC2 铁死亡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王玉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44-445,447,共3页
关键词 不育症 女性 输卵管疾病 腹腔镜检查 输卵管性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辅助清宫术在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文琴 田茂琴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辅助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习水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CS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观察组行...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辅助清宫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习水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CSP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辅助清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卵巢储备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 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雌二醇、抗米勒管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辅助清宫术治疗CSP效果更佳,可促进术后恢复,对卵巢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 聚桂醇注射 清宫术 卵巢储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和端粒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曾范华 赵建武 梁文通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全球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2009年,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三人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为推动... 端粒和端粒酶是近年来全球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2009年,美国科学家Elizabeth H.Black-burn、Carol W.Greider和Jack W.Szostak三人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为推动人类衰老和肿瘤等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端粒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9年 美国科学家 JACK 人类衰老 医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在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9
作者 张倩影 郑洁 +2 位作者 杜洪兰 韩怡宁(综述) 高燕(综述)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875-1878,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部分患者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治疗效果差。由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选择性高,副作用小,其安全性及疗效均优于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且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恶性表型和基因突变以及基因异常表达密...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但部分患者对放疗不敏感,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治疗效果差。由于分子靶向治疗药物选择性高,副作用小,其安全性及疗效均优于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且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恶性表型和基因突变以及基因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需要从基因水平上探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近年来,LncRNA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关注的热点,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肿瘤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分化等,有望作为一种早期的诊断标记物及新型的治疗靶点用于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及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LncRNA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低剂量序贯递增与恒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10
作者 李鸿婧 罗云辽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2期63-66,共4页
目的 比较来曲唑低剂量序贯递增与恒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18例)。... 目的 比较来曲唑低剂量序贯递增与恒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10月赫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PCOS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来曲唑低剂量序贯递增治疗,对照组采用来曲唑恒量治疗,比较两组卵泡成熟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量、HCG日≥18mm卵泡数及生化妊娠、临床妊娠、自然流产发生率。结果 两组卵泡成熟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CG日≥18 mm卵泡数和优势卵泡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低剂量序贯递增治疗PCOS不孕症,能够降低HCG日≥18 mm卵泡数和优势卵泡数量,是一种更可行的诱导排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来曲唑 序贯递增 诱导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珺 芶飞飞 +4 位作者 龚芫 张惠民 江恩利 梁文通 李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322-2324,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术后...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结局。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的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特征、术中情况、术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方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型是决定CSP行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肿块大小和血β-h CG水平;行病灶切除可能对于妊娠物的清除更彻底。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组术中出血量与未行UAE组比较明显减少。子宫病灶切除者住院时间要短,清宫患者阴道流血时间相对比较长。结论阴道彩超和MRI对CSP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CSP治疗中应该根据分型、包块大小和β-h CG水平综合考虑选择最佳个体化治疗方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CSP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早期妊娠并发症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外阴白色病变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建武 杨芃 +2 位作者 王智彪 熊正爱 李成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外阴白色病变病人超声治疗前后外阴组织中VEGF和NGF蛋白表达。结果一定剂量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一段时期以后,外阴组织中VEGF和NGF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超...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研究外阴白色病变病人超声治疗前后外阴组织中VEGF和NGF蛋白表达。结果一定剂量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一段时期以后,外阴组织中VEGF和NGF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超声治疗后病变皮肤基本恢复正常,组织所受刺激减少,导致VEGF、NGF产生减少,表达相对较低。说明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外阴白色病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yclin D1、p16和CD34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cAMP和cGMP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雪莲 赵建武 +1 位作者 梁文通 吴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yclin D1、p16和CD34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c AMP和c GMP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阴病变... 目的分析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yclin D1、p16和CD34表达情况及其与血清c AMP和c GMP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对象,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外阴病变组织及非病变组织中cyclin D1、p16和CD34的表达情况,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血清c AMP和c GMP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变组织皮肤的cyclin D1和CD34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16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 AMP含量及c AMP/c GMP低于对照组、c GM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 AMP含量与病变组织cyclin D1和CD34表达呈负相关,与p16表达呈正相关;血清c GMP含量与病变组织cyclin D1和CD34表达呈正相关,与p16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cyclin D1和CD34表达增高,p16表达降低,同时患者血清c AMP和c GMP含量变化与病变组织中的各调控因子表达呈直接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白色病变 cyclin D1 P16 CD34 cAMP CG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兔外阴皮肤的病理学转归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建武 杨芃 +2 位作者 王智彪 熊正爱 李成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实验兔随机分成辐照组4组(每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辐照组以CZF-1超声治疗仪样机对兔外阴皮肤真皮层进行连续直线辐照,功率4W,4组分别于辐照后1、4、7和14天取材,对照组不辐照立即取材。...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实验兔随机分成辐照组4组(每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辐照组以CZF-1超声治疗仪样机对兔外阴皮肤真皮层进行连续直线辐照,功率4W,4组分别于辐照后1、4、7和14天取材,对照组不辐照立即取材。作光镜、电镜检查。结果:超声辐照后第1天外阴充血水肿,皮肤完整,稍硬,增厚感,皮温升高。第4天外阴充血水肿消失,仍然稍硬,皮温正常。第7天后外阴外观正常,皮肤色泽及质地同辐照前。组织学变化:超声辐照后第1天,表皮完好,真皮乳头层水肿,轻度充血。第4天充血水肿消退,可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第7天后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增生。第14天与正常外阴皮肤一致。超微结构变化:第1、4、7天可见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微吞饮小泡数量多,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神经纤维内线粒体肿胀。结论:提示超声有利于微血管、胶原纤维和神经末梢的增生与修复。推测超声用于外阴白色病变临床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外阴白色病变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宫颈癌组织中人类白细胞抗原-E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恩利 谭寒星 +2 位作者 冉光伟 方堃 付俊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779-3781,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在老年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为Ⅰ~Ⅱ期的原发性老年子宫颈癌组织标本92例,其中子宫颈鳞癌60例,宫颈腺癌32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E在老年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为Ⅰ~Ⅱ期的原发性老年子宫颈癌组织标本92例,其中子宫颈鳞癌60例,宫颈腺癌32例。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LA-E的表达,并用平均光密度值(IOD)表示其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分析HLA-E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LA-E在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1),而宫颈鳞癌和宫颈腺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宫颈鳞癌组织HLA-E的表达与FIGO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系(P<0.05),宫颈腺癌组织HLA-E的表达与患者的FIGO分期及浸润深度有关系(P<0.05)。结论 HLA-E在老年宫颈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与患者FIGO分期的进展、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提示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宫颈癌的标志物之一,同时为临床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E 宫颈鳞癌 宫颈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君生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0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玲 孙辉 张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024-3025,共2页
目的:探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每年发作≥4次的RVVC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阴道深部放置定君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对照组阴道放置达克宁栓,每... 目的:探寻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每年发作≥4次的RVVC患者108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阴道深部放置定君生(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对照组阴道放置达克宁栓,每晚1粒,均连续10天。两组同时口服氟康唑150mg,3天服1次,连续4次。疗程结束后3.7天、30天、60天、90天时分别复诊,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及3个月的总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3.33%、对照组治愈率75.00%;3个月总复发率观察组3.33%,对照组22.9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君生局部用药联合氟康唑口服可有效的治愈RVVC,降低其复发率,是一种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定君生 氟康唑 达克宁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琳 赵建武 梁文通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269-272,共4页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而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早期卵巢癌几乎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5%~30%,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明显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 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而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早期卵巢癌几乎无明显自觉症状,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其5年生存率仅为25%~30%,常规的治疗方法难以明显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化疗 早期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妇科恶性肿瘤 晚期卵巢癌 细胞生长 上皮性卵巢癌 腹腔化疗 进展期卵巢癌 耐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射兔外阴皮肤后组织中bFGF蛋白和mRNA的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建武 王智彪 +1 位作者 熊正爱 李成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05-40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超声辐射兔外阴皮肤后组织中bFGF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辐射后第4天和第7天bFGF蛋白和mRNA较辐射前明显升高(P<0.01),2周时已恢复正常。结论:通过... 目的:探讨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技术研究超声辐射兔外阴皮肤后组织中bFGF蛋白和mRNA的变化。结果:辐射后第4天和第7天bFGF蛋白和mRNA较辐射前明显升高(P<0.01),2周时已恢复正常。结论:通过超声的生物学效应可使组织发生可逆性损伤,细胞膜微小破裂增加,细胞膜通透性提高,同时细胞bFGF产生增加,最后bFGF分泌增加,促进局部微血管的形成,改善微血管和神经末梢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外阴白色病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雪 方堃 +3 位作者 王红静 王晓茜 贾西标 杨凌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 mg/(kg.d)]、青蒿素低...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 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显著减少,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 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3个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丹那唑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凯贤 李维丽 +10 位作者 陈春林 刘萍 李东林 陆安伟 赵卫东 凌斌 段慧 王莉伶 莫可欣 张伟峰 刘云鹭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41-164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探寻影响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高危临床病理因素。方法调取5家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2 9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纳入符合研究... 目的调查分析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情况,探寻影响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高危临床病理因素。方法调取5家医院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宫颈癌行手术治疗患者2 98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855例,主韧带浸润20例(2.3%)。ⅠA2期无主韧带浸润发生,ⅠB1期主韧带浸润率1.7%、ⅠB2期1.2%、ⅡA1期5.7%、ⅡA2期2.9%,随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增加,主韧带浸润率无明显增加(P=0.269)。(2)ⅠA2~ⅡA2期宫颈癌左、右侧主韧带浸润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FIGO分期不同的左侧主韧带浸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而右侧主韧带浸润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中ⅡA1期最高(4.3%)。(3)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脉管浸润、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宫体浸润、阴道穹窿浸润是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1);多因素分析确定宫体浸润(OR=11.858)、盆腔淋巴结转移(OR=6.359)及阴道穹窿浸润(OR=6.012)为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发生率低,宫体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穹窿浸润是影响ⅠA2~ⅡA2期宫颈癌主韧带浸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主韧带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