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石漠化区农业土地利用对浅层地下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方 罗海波 +3 位作者 刘元生 刘鸿雁 何腾兵 龙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 【目的】探讨农业土地利用过程中喀斯特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及农业种植活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贵州中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对不同生态区(阔叶林区、农林交错区、旱作农业区、复合农业区)进行植被和土壤调查及浅层地下水和地表径流水的采样分析。【结果】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模式从阔叶林生态系统-农林生态系统-旱作农业生态系统-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方向的演替过程中,其浅层地下水的HCO3-、SO42-、Ca2+、Mg2+、Na+、K+、NH4+、Cl-、PO43-、NO3-、Pb的含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以种植玉米为主的低复种指数地区表现为NH4+及Pb、Cd含量的增加,而在以种指玉米或水稻、疏菜或油菜的高复种指数地区则表现在NO3-、SO42-、NH4+及Pb、Cr和Cd含量的增加。【结论】高复种指数农业区地下水的化学组成发生了明显地变化,浅层地下水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作物种植结构和施肥水平是影响地下水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喀斯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兼顾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农业土地利用 浅层地下水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筑路集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小龙 鄢贵权 +2 位作者 蒙永辉 于得芹 郭明 《贵州科学》 2009年第2期86-89,共4页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岩石资源作为筑路集料,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性、坚固性、耐久性和适用性。选取贵州省已建、在建干线公路,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各种岩类的分布调查,根据公路工程石料技术标准,针对岩石种类进行筛选及研究,建... 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岩石资源作为筑路集料,将直接影响公路工程的经济性、坚固性、耐久性和适用性。选取贵州省已建、在建干线公路,本文通过对岩溶地区各种岩类的分布调查,根据公路工程石料技术标准,针对岩石种类进行筛选及研究,建立岩溶地区筑路集料等级分类原则。在性能试验的基础,对岩溶地区的集料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合理利用碳酸盐岩在岩溶地区公路建设中作为筑路集料,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路 集料 性能试验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煤层采空区上覆山体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玉川 巨能攀 +1 位作者 赵建军 向喜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8,共8页
下伏采空区的缓倾斜坡,由于采空区大小、方位不同和斜坡结构特征的差异,多存在地表沉陷、拉裂、局部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马达岭滑坡发育于存在软弱夹层和煤层采空区的缓倾斜坡中,由采空区的破坏和降... 下伏采空区的缓倾斜坡,由于采空区大小、方位不同和斜坡结构特征的差异,多存在地表沉陷、拉裂、局部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马达岭滑坡发育于存在软弱夹层和煤层采空区的缓倾斜坡中,由采空区的破坏和降雨诱发形成,体积达190×104m3。调查和分析表明,脆弱的地质结构和坡体下伏采空区的破坏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降雨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发生;马达岭滑坡的破坏模式为"塌落-拉裂-剪切滑移",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斜坡后缘拉裂阶段,滑面贯通阶段和滑坡整体破坏阶段。崩滑体崩解后顺着沟谷向下游流动,形成长1.5km的泥石流碎屑堆积区,淹没大量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采空区 变形 破坏机制 MIDAS G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探讨 被引量:21
4
作者 廖义玲 毕庆涛 +1 位作者 席先武 赵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31-1934,共4页
土力学传统理论认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受控于应力历史,与曾经受到的压力有关。然而,通过室内试验发现,红黏土这类区域性特殊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所表现出的规律与传统理论相悖。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主要受土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制... 土力学传统理论认为,土的先期固结压力受控于应力历史,与曾经受到的压力有关。然而,通过室内试验发现,红黏土这类区域性特殊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所表现出的规律与传统理论相悖。研究表明,红黏土的先期固结压力主要受土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制约,上覆压力对其影响甚微。笔者分析了土力学传统观点在解释红黏土特性时存在的缺陷,探讨了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真正含义,提出了对红黏土先期固结压力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土力学 先期固结压力 压缩曲线 结构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平缓采动斜坡裂缝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史文兵 黄润秋 +2 位作者 赵建军 巨能攀 向喜琼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8-774,共7页
西南山区采动斜坡多具有高陡临空地形、"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岩层平缓、陡倾节理面发育、开采活动强烈等特点,往往发育与采空区边界对应的宽大裂缝,未见明显的移动盆地,形成机制复杂。本文以贵州都匀市接娘坪变形体为例,通过... 西南山区采动斜坡多具有高陡临空地形、"上硬下软"坡体结构、岩层平缓、陡倾节理面发育、开采活动强烈等特点,往往发育与采空区边界对应的宽大裂缝,未见明显的移动盆地,形成机制复杂。本文以贵州都匀市接娘坪变形体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采动斜坡裂缝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受坡体内煤层采空及高陡临空地形影响,斜坡覆岩沿陡倾节理开裂并一直向上延伸到地表,随着重复采动的进行,裂缝开裂程度增大,有向临空面倾倒破坏的趋势,斜坡未形成明显的沉陷盆地。斜坡裂缝形成演化过程包括开采扰动-坡顶拉裂-裂缝加剧等3个阶段,斜坡在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裂缝变形经历4个阶段,即初始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缓斜坡 重复采动 采动裂缝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霾天气PM_(10)的微观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娟 邵龙义 +2 位作者 李慧 孙珍全 李卫军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图像分析技术(IA),对北京市2004年12月一次严重的阴霾天气条件下采集的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主要颗粒物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质粒DNA评价法对阴霾和非...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图像分析技术(IA),对北京市2004年12月一次严重的阴霾天气条件下采集的PM10(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粒度分布、主要颗粒物类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质粒DNA评价法对阴霾和非阴霾天气条件下的PM10样品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阴霾天气时PM10样品中以粒度较小的烟尘及其集合体为主,且多呈湿状,含有较多的二次颗粒物,并发现了残余的有机液滴颗粒。质粒DNA实验的结果显示,阴霾天气PM10样品的水溶和全样样品的TD20值(造成20%DNA破坏时所需要的样品剂量)分别为93μg.ml-1和50μg.ml-1,而同一月份非阴霾天气条件下PM10样品的水溶和全样样品的TD20值分别为200μg.ml-1和160μg.ml-1,表明阴霾天气PM10样品比非阴霾天气样品具较强的生物活性,即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且无论是阴霾还是非阴霾天气条件下的PM10的全样样品均较水溶样品具更大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霾 PM10 微观特征 质粒DNA评价法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HD/APP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与阻燃性能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杰 徐定红 +2 位作者 秦军 金翠霞 谢普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1,共5页
采用聚磷酸铵(APP)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改性,制备出不同APP含量的PE-HD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材料的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实验与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OSE)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了材料... 采用聚磷酸铵(APP)对高密度聚乙烯(PE-HD)进行改性,制备出不同APP含量的PE-HD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材料的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实验与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OSE)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了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与阻燃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OSE能较好地衡量添加剂用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影响情况,增加APP添加量有利于提高PE-HD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提高PE-HD复合材料的总体热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其阻燃性能,APP用量为30%时,体系的最后残炭量提高至5.7%,氧指数提高至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高密度聚乙烯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PA6/MRP共混物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建兵 徐定红 +2 位作者 秦军 秦舒浩 黄旭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1,共3页
用微胶囊化红磷(MRP)作为阻燃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HDPE/MRP共混物,并首次使用点燃氧指数和燃烧氧指数来表征它们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PA6可提高HDPE/MRP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固定PA6与MRP的添加总量为15%,且在HDPE... 用微胶囊化红磷(MRP)作为阻燃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HDPE/MRP共混物,并首次使用点燃氧指数和燃烧氧指数来表征它们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PA6可提高HDPE/MRP复合材料的阻燃效果,固定PA6与MRP的添加总量为15%,且在HDPE∶PA6∶MRP=85∶4∶11时,其极限氧指数最大,为22.1%;在固定MRP含量的情况下,随PA6含量的增加,HDPE/PA6/MRP复合材料的阻燃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DPE PA6 微胶囊化红磷 极限氧指数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度聚磷酸铵对HDPE阻燃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定红 秦军 +2 位作者 于杰 罗筑 田瑶珠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68-70,77,共4页
采用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出不同HDPE/APP复合材料。利用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PP的添加量对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有利,在APP添加量相同的情况... 采用不同聚合度的聚磷酸铵(APP)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填充改性,制备出不同HDPE/APP复合材料。利用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APP的添加量对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有利,在APP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聚合度较大的APP填充改性HDPE复合材料阻燃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高密度聚乙烯 阻燃性能 平均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博 韦韬 刘子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52-159,共8页
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在长期的岩溶作用下,该地区二叠系煤层顶板的吴家坪组、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段等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溶洞、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弱具有明显... 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在长期的岩溶作用下,该地区二叠系煤层顶板的吴家坪组、长兴组、夜郎组玉龙山段等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溶洞、洼地、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形态,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弱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各向异性。煤层开采过程中,一旦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到达强富水区域,极易造成矿井突水灾害。根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赋存特征,在考虑因素对含水层富水性影响程度的基础上,从岩溶发育程度、含水层岩性组合、地质构造、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地形地貌5个方面,确定了12项评价指标,构建了较全面的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和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建立了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实现了典型煤矿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分区。同时进一步根据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和岩性组合的空间分布差异,制作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区计算图,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煤层开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典型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区计算结果。利用导水裂隙带高度与目标含水层底板标高进行比较判断突水发生的可能性,当导水裂隙带到达含水层,则根据含水层富水性的强弱判断突水危险性的大小,以此为原则,对典型煤矿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结合以往突水案例,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提出的西南地区煤层顶板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和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煤层顶板 岩溶含水层 富水性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TiCl_4有机物除钒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吉盼 刘佳 +1 位作者 陈天祥 章平 《化工时刊》 CAS 2008年第10期53-55,共3页
在粗TiCl4的几种主要除钒方法中,有机物除钒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除钒方法。介绍了粗TiCl4除钒的国内外现状,有机物除钒的基本原理,着重从热力学方面和动力学方面对有机物与VOCl3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有机物 TICL4 除钒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四氯化钛除钒工艺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静 陈天祥 章平 《贵州化工》 2007年第3期22-24,共3页
论述了海绵钛和钛白生产中四氯化钛精制除钒工艺生产现状和研究进展,从技术、经济和环保角度对几种主要的除钒方法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和探讨。
关键词 海绵钛 钛白 四氯化钛 精制除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敌火龙(Deflam)填充PP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与阻燃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定红 何敏 +2 位作者 秦军 田瑶珠 郭建兵 《现代机械》 2009年第4期67-69,81,共4页
采用敌火龙(Deflam)对聚丙烯(PP)进行填充改性,制备出Deflam不同含量的P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材料的阻燃性能,热重分析实验与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OSE)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材料总体热稳定... 采用敌火龙(Deflam)对聚丙烯(PP)进行填充改性,制备出Deflam不同含量的PP阻燃复合材料。通过水平-垂直燃烧仪与氧指数测定仪测试材料的阻燃性能,热重分析实验与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OSE)评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作用与阻燃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Deflam填充量有利于提高PP复合材料总体热稳定性与阻燃性能,提高PP复合材料的总体热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其阻燃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火龙 聚丙烯 阻燃性能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黔西北锌冶炼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谭川疆 潘忠图 +2 位作者 罗有发 付天岭 钱晓莉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5-585,共11页
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Cd、Cu、Pb、Zn)的修复效果,以黔西北锌冶炼区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将不同比例(1%、2%、5%)的海泡石(H)、石灰(S)和蚯蚓粪(Q)施加于锌冶炼区重金属(Cd、Cu、Pb、Zn)复合污染农用地土壤,稳定陈化75 d... 为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壤重金属(Cd、Cu、Pb、Zn)的修复效果,以黔西北锌冶炼区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将不同比例(1%、2%、5%)的海泡石(H)、石灰(S)和蚯蚓粪(Q)施加于锌冶炼区重金属(Cd、Cu、Pb、Zn)复合污染农用地土壤,稳定陈化75 d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pH、EC、含水率)、有机质、有效态养分(N、P、K)、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低添加量的海泡石处理(H1%)略微降低土壤pH外,海泡石和石灰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而添加蚯蚓粪处理则降低土壤pH。除石灰处理分别降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外,海泡石和蚯蚓粪均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蚯蚓粪和石灰处理分别对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分别增加了36.53%~72.34%和67.96%~144.01%。与对照相比,添加石灰明显降低了土壤中DTPA-Cd、DTPA-Pb和DTPA-Zn含量,分别降低了16.94%~29.87%、8.26%~20.46%、27.91%~51.02%。添加蚯蚓粪则总体上增加土壤中DTPA提取态重金属(Cd、Cu、Pb、Zn)含量,而海泡石添加可增加土壤中DTPA-Cd和DTPA-Cu含量,降低DTPA-Pb和DTPA-Zn含量。石灰和海泡石处理都不同程度降低土壤中TCLP提取态重金属(Cd、Cu、Pb、Zn)含量,然而,添加蚯蚓粪处理显著地增加TCLP提取态重金属(Cd、Cu、Pb、Zn)含量。综合分析表明,石灰对于复合污染土壤中Cd、Cu、Pb、Zn的固定效果最佳,其次为海泡石,而蚯蚓粪的添加对土壤重金属具有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区 土壤改良剂 重金属 养分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蓉遵高速仁怀—赤水段大石沟边坡破坏机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岩 杨根兰 +4 位作者 史文兵 向喜琼 姬同旭 姜思源 王小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蓉遵高速仁怀—赤水段大石沟边坡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贵州红层边坡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机理。该边坡为典型丹霞地貌区软硬互层结构的红层斜坡,砂岩与泥岩共分为13层。边坡坡表处软岩风化严重并有宽大裂隙与凹岩腔产生,从坡顶处时有碎石... 以蓉遵高速仁怀—赤水段大石沟边坡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贵州红层边坡的破坏过程与破坏机理。该边坡为典型丹霞地貌区软硬互层结构的红层斜坡,砂岩与泥岩共分为13层。边坡坡表处软岩风化严重并有宽大裂隙与凹岩腔产生,从坡顶处时有碎石滑落堆积在坡底。为了研究重力场条件下岩体的变形、破坏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岩体底摩擦模型试验结合PFC 2D数值模拟分析边坡岩体的变形、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得出边坡的变形演化过程为:坡脚处应力集中产生压致拉裂缝→坡缘、坡体中产生拉裂缝→裂隙贯通→发生倾倒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摩擦试验 PFC数值模拟 软硬相间 变形破坏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