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2015年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试点地区运行效果评估
1
作者 冯军 张大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9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Immunization Program,IPIMS)在试点地区运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市州为IPIMS试点地区... 目的评估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Immunization Program,IPIMS)在试点地区运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贵州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个市州为IPIMS试点地区,分析对比试运行和正式运行期间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试点地区通过IPIMS共收集到儿童个案2 997 550例;2014—2015年试点地区的重复个案数分别为155 670和69 627例,重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31,P<0.05)分别为5.71%和2.32%;2014—2015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累计应种分别为6 443 373和6 444 238剂次,实际接种4 703 265和4 742 367剂次,总接种率72.99%和73.59%。2014—2015年试点地区的723个接种单位有618个和707个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向IPIMS上传数据,上传率分别为85.48%和97.78%,有317个和687个通过IPIMS进行了数据异地交换,分别为43.85%、95.02%。结论通过IPIMS试点地区运行,能实现局部区域内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上传下载、数据共享和异地预防接种,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数据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规划 信息管理系统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可及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冯军 郭豫 +2 位作者 杨燕妮 张大勇 张丽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可及性,为合理规划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平均最邻近方法分析区域内门诊空间分布模式,利用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以疫苗接种量为权重区域内接...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可及性,为合理规划预防接种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平均最邻近方法分析区域内门诊空间分布模式,利用热点分析方法分析以疫苗接种量为权重区域内接种人员、接种周期冷链设备和门诊面积的配置和设置情况,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范围。结果:此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格局呈离散性,门诊接种人员、接种服务时间、冷链设备、门诊服务面积在空间上配置具有差异,并鉴别出资源配置充足的热点区域58个和资源配置薄弱的冷点区域15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可及范围为28 666km2。结论:利用距离分析、空间热点分析、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的空间分布格局、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服务可及范围,可为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平均最邻近 热点分析 缓冲区分析 卫生服务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地区1~6岁儿童乙肝免疫水平调查
3
作者 赵苏晔 张丽 +4 位作者 叶绪芳 唐小敏 王寅寅 苏飞 张德著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0期13-15,共3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2015年1~6岁儿童乙肝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九市(州)两直管县各选择一个县采集1~6岁儿童血标本共1441人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 目的:了解贵州省农村地区2015年1~6岁儿童乙肝免疫效果,为乙肝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省九市(州)两直管县各选择一个县采集1~6岁儿童血标本共1441人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1441名调查对象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28%,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74.74%;不同性别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140,P<0.001);不同地区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52,P<0.001);不同年龄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9.312,P<0.001),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1岁年龄组,最低为5~6岁年龄组。结论贵州省农村地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上升,免疫效果成绩显著。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应加强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1~6岁 乙肝 免疫水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村地区健康人群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小敏 朱青 +2 位作者 叶绪芳 任刚 徐飞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人类普遍易感,常见于4~10岁儿童,一般感染后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但如果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则容易引起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后出现以多器官严重损伤为主要表现...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人类普遍易感,常见于4~10岁儿童,一般感染后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但如果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则容易引起流产,死胎或婴儿出生后出现以多器官严重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给患儿及其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因此CRS是风疹病毒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抗体水平调查 健康人群 农村地区 贵州省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急性传染病 全身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贵州省风疹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小敏 朱贞 +3 位作者 任刚 朱青 张丽 叶绪芳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49-3851,3855,共4页
目的对2012年贵州省流行的风疹病毒进行鉴定,确定其基因型,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2012年贵州省风疹爆发和散发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风疹病毒分离株,使用RT—PCR方... 目的对2012年贵州省流行的风疹病毒进行鉴定,确定其基因型,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2012年贵州省风疹爆发和散发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经RT-PCR方法鉴定为阳性的风疹病毒分离株,使用RT—PCR方法扩增风疹病毒E1基因944个核苷酸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与wHO13个基因型的32个参考风疹病毒株的序列基于1E基因的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贵州省首次成功分离到5株风疹病毒株,基因亲缘性关系树显示,该5株风疹病毒分离株均属1E基因型。5株风疹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0%和100.0%;与WHO1E基因型参考株中国株(T14-CH-02)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98.9%和100.0%;与WHO1E基因型参考株马来西亚株(M1-MAL-0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5%~97.6%和99.5%。结论2012年贵州省分离的风疹病毒是1E基因型,与目前我国其他省份流行的风疹病毒基因型-致。本研究为贵州省积累了风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疹病毒 序列分析 1E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涛 蒋凤 +1 位作者 张丽 刘铭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方法: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07-2011年5年AFP病例数据,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评价...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7-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防范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方法:整理贵州省AFP监测系统2007-2011年5年AFP病例数据,分析AFP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评价AFP监测系统质量及监测效果。结果:1 068例AFP病例报告覆盖全省9个市(州),AFP发病时间无明显的季节性,以4岁及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83∶1。AFP病例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为主,占35.7%。以省为单位,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1/10万,各项及时性指标均>80%。病例就诊2次时,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18.0%,≥3次时,不合格率达到52.4%。结论:贵州省2007-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较高,病例就诊次数越多标本采集不合格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格林-巴利综合征 贵州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入托入学儿童2020—2022年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乔莎 唐宁 +2 位作者 杜雯 戴丽芳 丁玲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592,共4页
目的评价贵州省预防接种证2020—2022年查验效果,为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贵州省各市州上报的2020—2022年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报表。贵州省2021年7月开始实行卫生、教育部门密切协... 目的评价贵州省预防接种证2020—2022年查验效果,为提高预防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工作效率提供参考。方法资料来源于贵州省各市州上报的2020—2022年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报表。贵州省2021年7月开始实行卫生、教育部门密切协作,关口前移,家长可利用“贵州疾控”微信公众号自助查验且具有长效督导考核机制的查验新方案,对比分析新方案实施前(2020年)和新方案实施后(2021和2022年)预防接种证查验率、预防接种证持证率、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全程接种率、NIP疫苗全程补种率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贵州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从2020年的99.85%上升到2022年的100%,持证率从2020年的99.55%上升到2022年的99.91%,入托入学儿童NIP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从2020年的78.95%上升到2022年的96.59%,NIP疫苗全程补种率从2020年的42.40%上升到2022年的79.19%(χ^(2)值分别为2203.19,3651.67,291896.31,103938.76,P值均<0.01)。结论2020—2022年贵州省入托入学儿童NIP疫苗的全程接种率和全程补种率逐年上升。各地应充分利用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有效的查验工作思路,确保适龄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接种 方案评价 儿童
原文传递
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规免疫首剂接种率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芮莉萍 张丽 +1 位作者 唐宁 王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目的:对贵州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常规免疫首剂(MCV1)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得接种率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8月龄至6岁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常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麻疹... 目的:对贵州省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常规免疫首剂(MCV1)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得接种率评价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8月龄至6岁未患过麻疹的健康常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金标准,麻疹发病数据作为参考,评价调查接种率(inves-tig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IIR)和估算接种率(estim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EIR)。结果:8月龄至1岁、2~3岁和4~6岁MCV1的调查接种率分别为86.0%、90.1%和90.2%;调整后的调查接种率(adjusted investi-gation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AIIR)分别为89.8%、94.8%和95.3%,当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VE)取82.9%时,疫苗效力法计算的估算接种率(EIR1)分别为59.8%、71.6%和77.9%,调整后的估算接种率(adjustedestimated immunization coverage rate,AEIR1)分别为68.2%、79.7%和86.8%;VE为95%时,EIR1分别为84.3%、90.1%和92.7%,AEIR1分别为88.6%、93.4%和96.0%;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法计算的估算接种率(EIR2)分别为97.9%、94.5%和91.4%。各年龄组AIIR和VE=95%时的AEIR1估算的抗体阳性率与实测抗体阳性率相差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AIIR、AEIR1(VE为95%)和EIR2估算的抗体阳性率与未发病人群率的相对误差较低,为7.0%~15.8%。结论:AIIR和疫苗效力法AEIR1(VE=95%)与实测基本相符,建议建立一套以AIIR和AEIR1为基础评价指标的接种率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疫苗 接种 评价研究 儿童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最邻近和缓冲区分析方法的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天义 汪俊华 +2 位作者 冯磊 张大勇 冯军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4期8-10,共3页
目的从空间角度分析黔南州预防接种门诊分布特征情况,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均最邻近和缓存区分析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服务范围。结果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预防接种... 目的从空间角度分析黔南州预防接种门诊分布特征情况,为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均最邻近和缓存区分析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服务范围。结果研究区域内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预防接种服务最大服务范围未覆盖所有区域,其中预防接种门诊服务覆盖面积占比,长顺县最高为99.95%,独山县最低为83.12%。结论平均最邻近和缓冲区分析方法能直观地展示预防接种门诊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测量服务范围,为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接种 门诊 室间分布 平均最邻近分析 缓冲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铭 朱青 +2 位作者 张丽 刘航 蒋凤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疫情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活动接种成果、调查数据和活动前后的疫情资料。结果贵州省报告实际接种1503052人,报告接种率96.7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疫情防控效果,为制定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活动接种成果、调查数据和活动前后的疫情资料。结果贵州省报告实际接种1503052人,报告接种率96.72%,用人口资料估算全省接种率91.82%。2008年全省乙脑发病率0.85/10万,较2007年下降44.08%,各地区、各类县强化免疫目标人群发病率均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高于非目标人群。2008年全省各年龄组发病率均较2007年有所下降,仍以8月龄至6岁组发病率最高。安顺市、黔西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该组人群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安顺市的发病率较2007年上升111.59%;安顺市、黔西南州7~10岁组发病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较2007年分别上升117.83%和66.32%。结论此次乙脑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低龄儿童尤其是8月龄至6岁学龄前儿童仍是贵州省乙脑防控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安顺市、黔西南州等重点地区的乙脑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 接种率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011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监测与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小敏 张丽 +3 位作者 徐飞 戴丽芳 叶绪芳 朱青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 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州省2011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结果 2011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本670份,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确诊麻疹病例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占麻疹病例的91.8%;实验室血清学结果 7 d及时报告率为87.5%。1起麻疹暴发得到确诊。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质量控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Measles Laboratory,NML)要求。结论 2011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良好,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监测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贵州省巴马森林病毒和罗斯河病毒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叶绪芳 付士红 +5 位作者 高晓艳 赵苏晔 刘淳婷 王环宇 吴升伟 梁国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虫媒病毒中巴马森林病毒(BFV)、罗斯河病毒(RRV)的感染现状,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8年在贵州省采集不明原因发热和病毒性脑炎病例检测BFV、RRV IgM抗体,并对2007年健康人群进行BFV、RR... 目的了解贵州省虫媒病毒中巴马森林病毒(BFV)、罗斯河病毒(RRV)的感染现状,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08年在贵州省采集不明原因发热和病毒性脑炎病例检测BFV、RRV IgM抗体,并对2007年健康人群进行BFV、RRV IgG抗体检测。结果①共检测204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BFV和RRV IgM抗体,BFV IgM抗体阳性4例,阳性率1.96%,RRV阳性6例,阳性率2.94%;②共检测426例病毒性脑炎病例BFV和RRV IgM抗体,BFV IgM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2.82%,RRV阳性15例,阳性率3.52%;③共检测870份健康人群BFV、RRV IgG抗体,BFV IgG抗体阳性率1.49%,RRV IgG抗体阳性率1.15%;④地区分布显示,2005-2008年BFV、RRV IgM抗体阳性病例数和分布县数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贵州省可能存在由BFV和RRV感染引起的疾病,应加强对这两种病毒引起的相关疾病监测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森林病毒 罗斯河病毒 IGM抗体 IGG抗体
原文传递
贵州省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子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小敏 朱青 +4 位作者 张丽 任刚 叶绪芳 吴升伟 戴丽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年首次发现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子特征。方法采集咽拭子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筛查麻疹病毒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核酸筛查阳性咽拭子,对麻疹病毒N基因...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年首次发现B3基因型麻疹病毒分子特征。方法采集咽拭子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筛查麻疹病毒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麻疹病毒核酸筛查阳性咽拭子,对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 Guizhou14-06(MVs/Guizhou.CHN/11.14/01)在亲缘关系上与WHO B3基因型参考株MVi/Ibadan.NGA/0.97/1(AJ232203)同属一个分支,与MVi/Ibadan.NGA/0.97/1(AJ232203)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00%和2.67%;与中国目前的优势流行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10.8%和12.0%;与其他WHO 22个基因型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4.40%-11.0%和4.67%-12.0%。结论 B3基因型麻疹病毒是贵州省首次发现的新基因型麻疹病毒,丰富贵州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基线数据,并有助于麻疹病毒的控制和消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B3基因型 序列分析 贵州
原文传递
贵州省2013年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小敏 张丽 +2 位作者 叶绪芳 任刚 左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2013年贵州省流行的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临床标本(咽拭子、尿液和血清),从临床标本或Vero/SLAM细胞分离出的阳性培养物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634个核苷... 目的分析2013年贵州省流行的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方法采集疑似麻疹病例临床标本(咽拭子、尿液和血清),从临床标本或Vero/SLAM细胞分离出的阳性培养物中提取病毒RNA,采用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羧基末端编码的634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74例疑似麻疹病例中检测到41株麻疹核酸。基因亲缘关系显示39株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并且有2个明显分支;2株为麻疹疫苗株(A基因型)。39株麻疹病毒株与H1基因型参考株MVi/Hunan.CHN/0.93/7(AF0452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0%~2.9%和2.0%~4.7%;与H1a基因亚型参考株Chin932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0.9%~1.8%和0.7%~3.4%;39株H1a基因亚型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3%~100%和96.6%~100%。2株麻疹疫苗株与MV沪191(S191)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8%~100%和99.3%~100%。结论 H1a基因亚型是贵州省2013年本土麻疹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同一年份存在着不同的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核蛋白 基因型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1971-2010年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芮莉萍 张丽 +2 位作者 刘铭 蒋凤 王涛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66-968,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197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10年的乙脑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1971-2010年乙脑报告发病率0.61/10万~18.96/10万,呈下降趋势,2004-201... 目的分析贵州省1971-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脑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71-2010年的乙脑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1971-2010年乙脑报告发病率0.61/10万~18.96/10万,呈下降趋势,2004-2010年下降较为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脑发病季节性明显,8月达到高峰;仍以小年龄发病为主,1990-2010年15岁以下儿童病例占89.9%~97.8%;1971-2003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安顺市、铜仁地区、遵义市,2004-2010年发病率前3位的是黔西南州、毕节地区和遵义市。2007-2010年目标儿童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比例分别为89.7%、80.0%、81.7%和72.3%。结论贵州省2004-2010年乙脑防控效果明显;免疫接种未改变乙脑发病的季节性和年龄分布。应进一步加强乙脑监测,提高乙脑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考虑通过强化免疫来提高目标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率和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贵州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分析和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绪芳 赵苏晔 +8 位作者 刘淳婷 付士红 高晓艳 王环宇 翟友刚 蒋凤 芮莉萍 刘铭 梁国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3,共2页
贵州省是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宵份之一,2004—2006年乙脑发病率均排名全国第一,为此于2006年1月1日起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并从2006年起连续在乙脑防治重点县或全省开展多轮次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同时在全省范围内... 贵州省是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宵份之一,2004—2006年乙脑发病率均排名全国第一,为此于2006年1月1日起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免疫规划,并从2006年起连续在乙脑防治重点县或全省开展多轮次乙脑疫苗强化免疫,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规范开展了乙脑病例临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监测 实验室网络
原文传递
贵州省2004-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芮莉萍 张丽 +2 位作者 詹伟 蒋凤 刘铭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524-1526,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012年报告的乙脑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12年乙脑报告死亡率为0.02/10万~0.2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死亡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制定乙脑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4-012年报告的乙脑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12年乙脑报告死亡率为0.02/10万~0.22/10万,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P〈0.05);病死率为3.7%~7.8%,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后15日内死亡的病例占总死亡病例数的75.0%以上。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及毕节死亡率多数年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黔东南、黔南病死率较高,各地区的总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004年和2005年0~组报告死亡率最高,2006-012年4~组最高。结论贵州省乙脑死亡率逐年下降。提示乙脑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乙脑死亡病例分布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应加强对高死亡率地区人群的乙脑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死亡病例 分析
原文传递
贵州省2011-2013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凤 张丽 +4 位作者 詹玮 王寅寅 吴升伟 刘铭 朱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 目的了解贵州省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3年贵州省流脑的发病资料,并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省2011-2013年共报告流脑病例31例,死亡5例,发病率0.025 9/10万~0.034 4/10万。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数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黔西南州、毕节市和遵义市;发病年龄为5月龄~16岁,发病年龄中位数9岁;学生占61.29%,散居儿童占35.48%,农民占3.23%;未完成脑膜炎球菌疫苗基础免疫、否认免疫史及免疫史不详的占93.55%。实验室病原分群C群占66.67%,A群占33.33%。全省2011-2012年未发生流脑聚集性疫情,2013年发生2起聚集性疫情。结论贵州省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显著,A群、C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全省流脑主要的致病菌群,应重点提高学生和散居儿童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特征 脑膜炎奈瑟菌
原文传递
贵州省2006-2010年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凤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6-2010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V)接种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评估报告数据,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贵州省2006-2010年共报告接种A群MenV第1针227.2万剂次,第2针144.8万剂...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6-2010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V)接种情况,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制定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评估报告数据,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贵州省2006-2010年共报告接种A群MenV第1针227.2万剂次,第2针144.8万剂次,第1针与第2针的估算接种率分为41.3%~130.1%和23.1%~107.4%。全省报告接种A+C群MenV第1针119.6万剂次,第2针42.7万剂次,第1针与第2针的估算接种率分为47.5%~101.2%和11.2%~34.9%。2008-2010年流脑病例107例,有A群MenV免疫史的12例,有A+C群MenV免疫史的仅1例。结论贵州省MenV接种率不断提高,但是A+C群MenV接种情况不理想,应加强A+C群MenV的接种,提高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球菌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接种率 免疫规划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统计学的贵州省甲型肝炎时空分布模式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太好 汪俊华 +4 位作者 张江萍 叶新贵 石柱 赵鹏 冯军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22-1026,共5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模式,为贵州省制定有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各县甲肝病例报告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时空扫描统计量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甲肝的... 目的分析贵州省甲型肝炎(甲肝)时空分布模式,为贵州省制定有针对性的甲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各县甲肝病例报告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时空扫描统计量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甲肝的时空分布模式。结果2009—2018年贵州省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047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4/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趋势χ2=8280.97,P<0.001);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整体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值介于0.055~0.310,除2011年,其余年份甲肝发病有空间自相关(P<0.05),共探测到甲肝高–高聚集区44个,主要集中在黔中地区,低–低聚集区54个,主要集中黔东南地区;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存在6个时空聚集区,每个聚集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聚集区大部分位于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遵义市、铜仁市和毕节市的部分区(县)。结论2009—2018年贵州省甲肝发病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全省整体存在时空聚集性,聚集区主要集中在黔南州和黔东南州的大部分区(县),提示研究区域应重点加强聚集区域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肝炎 空间自相关 时空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