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历史发展述略 被引量:1
1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9-54,共6页
贵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活动;贵州虽然地处偏远,又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但自古以来就与中原 地区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明初建省在贵州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49年贵州解放,更是把贵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联 系推进到一个新的... 贵州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活动;贵州虽然地处偏远,又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但自古以来就与中原 地区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明初建省在贵州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949年贵州解放,更是把贵州与国内其他地区的联 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历史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史研究(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永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由于原始的游群时代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因而在人们意识中产生了一种幻觉,这种幻觉逐渐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反过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才产生了原始宗教。贵州少数民族解放前普遍存在着氏族组织的遗迹和较多的婚姻习俗中的原... 由于原始的游群时代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因而在人们意识中产生了一种幻觉,这种幻觉逐渐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反过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才产生了原始宗教。贵州少数民族解放前普遍存在着氏族组织的遗迹和较多的婚姻习俗中的原始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史研究(四)
3
作者 张永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4-45,共2页
从旧石器早期起,即从猿人阶段开始,贵州地区就有了人类活动,而这些最早的猿人,就是我们少数民族的祖先。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民族史研究(八)
4
作者 张永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2-45,共4页
人类社会从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封建制一般又分为领主制与地主制两个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但这决不是说每个民族都要经过封建领主制,这正如每个民族都不一定经过奴隶制一样,这仍然是一般矛盾与特殊矛盾 的关系。
关键词 贵州 少数民族 封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贵州旅游经济之我见
5
作者 何世洁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历史条件 民族文化 贵州 文化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 自然景观 地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培训与思想引导途径创新探究
6
作者 陈晓红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8-32,共5页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他们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同时他们未来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能量和作用。在网络高速发达、舆论环境纷繁复杂的当下,如何对数量庞大、分散性强、...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他们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同时他们未来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巨大的能量和作用。在网络高速发达、舆论环境纷繁复杂的当下,如何对数量庞大、分散性强、流动性强却又参政意愿强烈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进行正确的政治培训和思想引导,坚定他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是当前统战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破解这一难题,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从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等角度出发,探索新的政治培训与思想引导途径,进而推进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统一战线 政治培训 思想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状况、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研究
7
作者 陈晓红 贺函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2-26,共5页
新社会阶层的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正确认识并团结新社会阶层人士显得尤为重要。新社会阶层人士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对自身阶层认同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思想上积... 新社会阶层的规模日益扩大,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正确认识并团结新社会阶层人士显得尤为重要。新社会阶层人士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对自身阶层认同高于社会平均水平,思想上积极向上;在行为方式上,对国家治理和政治参与的意愿较高,参与方式多样,能量不容小觑;价值取向多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思想状况 行为方式 价值取向 团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贵州旅游经济之我见
8
作者 何世洁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6-48,共3页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贵州地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尤其是民族文化更是异彩纷 纷。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科学地保持好和运用好贵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将对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巨 大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病防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阚道远 杨建平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6-49,共4页
从疫病防治的角度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迁现象是一个崭新的视角。疾病意识形态解释的消解,国家结构功能的转型与扩张,疫病防治之中的公共政治参与扩大,人道主义政治文化的兴起,均标志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和国家的现代化。当代的疫病防治... 从疫病防治的角度考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变迁现象是一个崭新的视角。疾病意识形态解释的消解,国家结构功能的转型与扩张,疫病防治之中的公共政治参与扩大,人道主义政治文化的兴起,均标志着中国政治的转型和国家的现代化。当代的疫病防治则具有国际政治竞争和国家安全的内涵,成为中国政治与全球政治密切关联的重要象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政治变迁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举制度废除百年后的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5-30,共6页
科举制度是盛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官吏选任制度。科举以其相对开放和公正的考试取才的方式,突破了古代宗法制度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科举集政治、教育及文化于一体,不仅是一个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文... 科举制度是盛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官吏选任制度。科举以其相对开放和公正的考试取才的方式,突破了古代宗法制度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科举集政治、教育及文化于一体,不仅是一个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科举开世界职业文官治理之先河,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进入近代,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走进了死胡同,尤其是科举制度与科举考试的规范化与程式化,促使其走向极端封闭与衰亡。不过,作为一种曾经行之有效的教育考试制度,科举并没有因为被废除而丧失其内在的合理成份。科举制度为选拔人才奠定的可以操作的制度体系,从整体上保证了选拔工作的进行。这些合理内涵后来为西方所引进,融合进入它们的文官考试制度之中,成为西方官员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华民族是一个民族实体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平 周鹏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0-44,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话语体系下,民族具有历史性、特征性和发展性,奠定了民族实体理论的基础。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民族实体理论,包括民族属性、民族特征、民族结构、民族意识等相关概念。目前来说,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共同...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话语体系下,民族具有历史性、特征性和发展性,奠定了民族实体理论的基础。我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民族实体理论,包括民族属性、民族特征、民族结构、民族意识等相关概念。目前来说,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一个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经济生活等自然属性的社会主义民族实体,并发展出了鲜明的和合和大一统心理特征。同时,中华民族又是有着强烈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多元一体结构的民族实体。在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单元都为民族实体的现实语境下,因国家发展目标的确立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需要,更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的实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民族实体理论 中华民族 实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又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又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引起的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上扬和激荡,正在走向平稳,虽然个别地区、个别国家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但要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种民族主义上扬和宗教政治化浪潮基本上不可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社会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方式将更加理性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民族 世界宗教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民族、宗教问题的几点看法
13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 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是人类社会常见的两种社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既是反映人们社会身份的重要符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作为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是一定社会诸多矛盾的结合产物;在社会急剧变迁的今天,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宗教 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热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
14
作者 杨建平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着重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基本标准、直接途径、制度保证、现实土壤,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键词 物质利益 "四有"公民 人的全面发展 制度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上)
15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4-48,共5页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引起... 本文以民族宗教是两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互为前提,民族宗教问题的激化与社会大变革同步、理性的解决方式与极端行为的扩散长期并存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走向。指出,由冷战结束引起的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上扬和激荡,正在走向平稳,虽然个别地区、个别国家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但要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种民族主义上扬和宗教政治浪潮基本上不可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国际社会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方式将更加理性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民族 世界宗教 社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6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26,共5页
多党合作是政党产生之后,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一种政治形态。在中国,由于特殊国情之使然,多党不同形式的合作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在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 多党合作是政党产生之后,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一种政治形态。在中国,由于特殊国情之使然,多党不同形式的合作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常态。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密切合作,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在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确立那一天起已成功运行50多年,实践证明它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 民主党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非公有制经济、私有财产权和市场准入范围
17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33,48,共4页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并存,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应对这一变化,为不同的所有制经济形式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财产权的确立和市场准入范围的相应放开。
关键词 非公有经济 私有财产权 市场准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真正的民族平等思想对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意义
18
作者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0-22,共3页
邓小平同志关于"真正的民族平等"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关键是加快发展步伐。... 邓小平同志关于"真正的民族平等"的论述,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指导意义。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关键是加快发展步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民族工作 民族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昔巴蜀、黔:密切互动仍是共同发展的主旋律
19
作者 骆凯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8-62,共5页
古往今来,巴蜀与黔,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互通有无、财货相济。尤其是当下,三地之间交通便捷、信息灵通,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等交往更加频繁,并且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互补性、融合性,加之国家提出的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使得三地交... 古往今来,巴蜀与黔,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互通有无、财货相济。尤其是当下,三地之间交通便捷、信息灵通,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等交往更加频繁,并且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较大的互补性、融合性,加之国家提出的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使得三地交往互动更加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认识“自己人”定位正确引导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自觉履行责任担当
20
作者 骆凯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1-27,共7页
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作为我们“内在要素”和“自己人”,必然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担责任。新时代民营企业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环境责任。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 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作为我们“内在要素”和“自己人”,必然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担责任。新时代民营企业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以及环境责任。发挥统战工作优势,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就能引导民营经济人士自觉履行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民营经济人士 企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