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对比研究——兼谈高职教师发展中心的高质量建设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华君 雷建海 +1 位作者 张玉杰 何聚厚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2期60-69,共10页
加快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国内20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发展水平、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上的系统调研,客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 加快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打造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国内20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在发展水平、组织架构与职能定位上的系统调研,客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现状与特征差异,提出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路径:聚焦顶层设计,合理设置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体系;聚焦系统规划,构建“双师双能”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师发展体系;聚焦教学规律,科学化、精准化设计教师培训模式;聚焦教改研究,研训融通驱动高职教育“三教”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课堂中的教学互动行为研究——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作品的视频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华君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基于2019—2021年32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获奖作品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分析,探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模式及特征。结果表明,高职课堂教学互动以教师讲授、师生问答和资源演示行为为主,教师课堂活动率高... 基于2019—2021年32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获奖作品的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分析,探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模式及特征。结果表明,高职课堂教学互动以教师讲授、师生问答和资源演示行为为主,教师课堂活动率高于学生;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互动形式存在差别,文科类课程注重课堂提问与知识讲解,理工类课程以小组讨论与操作练习为主;教学风格上,教师倾向于言语直接控制教学过程,通过情感接纳、评价反馈与意见采纳等行为实现师生情感互动;教学结构上,公共基础类课程通过观点阐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专业类课程重视通过操作讲解促进学生技能习得与知识建构;技术使用上,教师以资源演示与作品分享为主,学生以学习成果展示为主,教师信息技术使用率低于学生。最后,总结了高职教学能力比赛成果回归课堂的启示,以期促进高职信息化课堂教学重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优质课堂 信息化教学 教学互动 教学能力比赛 视频分析 OOTI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教材可用性研究——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视角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华君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第2期8-17,共10页
推进数字教材应用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措施。基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近十年收录的34项高质量实证研究文献的系统综述发现:数字教材可用性研究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周期性回落、波动性变化特点;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教育学和图... 推进数字教材应用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措施。基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近十年收录的34项高质量实证研究文献的系统综述发现:数字教材可用性研究在时空分布上呈现周期性回落、波动性变化特点;相关研究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教育学和图书情报类期刊上,中国学者是研究的主要群体;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为主,研究情境涉及设备相关性和设备无关性两方面;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较少采用实验研究法和混合研究法;研究内容聚焦于数字教材应用研究和评价研究,国内在设计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欠缺。研究基于数字教材可用性要素分析,归纳出效率、满意度、有效性、可学习性和可访问性5种可用性因素及13种可用性属性,并建构出包含功能层、感知层和特征层的数字教材可用性体系框架,为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可用性因素与属性 系统性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模式与知识建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华君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4年第1期42-50,共9页
基于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框架,对20门高职优质课程编码分析,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和描述统计归纳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模式与课程知识建构特征,发现高职课堂主要存在讲解4种教学互动行为模式及15种互动结构,高职课堂教学中... 基于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分析框架,对20门高职优质课程编码分析,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相关分析和描述统计归纳高职课堂教学互动行为模式与课程知识建构特征,发现高职课堂主要存在讲解4种教学互动行为模式及15种互动结构,高职课堂教学中讲解示范模式和问答—反馈模式较多,促进元认知和高阶思维发展的协作—讨论模式较少。课堂知识建构方面,记忆型问题和理解型问题促进学生回顾旧知、强化知识结构,生成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有助于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系统建构与应用迁移,通过教学反馈调整学生认知策略、激发课程参与;问题类型显著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但高职课堂仍以认知理解型问题为主,对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与应用迁移的生成型问题与评价型问题较少,教师提问及反馈引发的教学互动对学生知识建构有促进作用。未来高职课堂应重点基于融合式教学设计重构高职课堂教学互动,优化课堂教学互动策略促进师生协同知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课堂教学互动 知识建构 教学视频 教学能力比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执行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华君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年第3期71-80,共10页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构建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执行力影响模型,以771名高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组织文化量表、混合式教学信念量表、混合式教学胜任力量表和混合式教学执行力量表测量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水平,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和调...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构建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执行力影响模型,以771名高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组织文化量表、混合式教学信念量表、混合式教学胜任力量表和混合式教学执行力量表测量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水平,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确定变量水平及相互关系。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组织文化、教师混合式教学信念、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和混合式教学执行力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院校组织文化对教师混合式教学信念、混合式教学胜任力有显著影响,混合式教学信念、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对混合式教学执行力有显著影响,混合式教学信念、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在组织文化对混合式教学执行力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教师性别、学历、发展阶段和学科属性在组织文化对个体因素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构筑支撑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发展的组织文化生态,强化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信念,重视高职教师混合式教学胜任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高职教师 混合式教学 执行力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