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味芍药汤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玉珍 曲莉莎 +3 位作者 曾万玲 宋杰云 谢达莎 张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四味芍药汤对青霉素G钾引发的大鼠三叉神经痛、热板等引发的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其对抗大鼠炎性足肿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关。
关键词 四味芍药汤 三叉神经痛 镇痛 抗炎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愈汤药理作用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方玉珍 宋杰云 +3 位作者 曲莉莎 曾万玲 谢达莎 张莉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4-36,共3页
圣愈汤5g/kg与10g/kg给小鼠ig,可使失血性血虚小鼠Hb和RBC明显增加;并且有调节血虚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连续给药15d,能明显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此外,还能降低大鼠肝、脑组织中的过氧化... 圣愈汤5g/kg与10g/kg给小鼠ig,可使失血性血虚小鼠Hb和RBC明显增加;并且有调节血虚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连续给药15d,能明显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此外,还能降低大鼠肝、脑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的含量。结果提示:圣愈汤可能对中枢M-胆碱能系统有一定影响,对组织过氧化脂质的清除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神经调节 记忆障碍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靶控输注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欧炜 饶婷 高鸿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96-297,共2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40例,予血浆靶浓度2 mg/L异丙酚靶控输注,分别于用药前(T0点)及异丙酚达到设定血浆靶浓度平衡时(T1点)测定压力感...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心血管系统活动的机制。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40例,予血浆靶浓度2 mg/L异丙酚靶控输注,分别于用药前(T0点)及异丙酚达到设定血浆靶浓度平衡时(T1点)测定压力感受器反射敏感性(BRS)值。结果:T0时点BRS值为(13.72±1.61)ms/mmHg,T1时点BRS值为(9.07±2.03)ms/mmHg,T1时点的BRS值较T0明显降低。结论:靶控异丙酚后可使血压下降,心率不升高反而减慢,这可能与异丙酚抑制了压力感受器对低血压的反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靶控输注 压力反射敏感性 麻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气及心衰的疗效
4
作者 张谦 赵瀛兰 +2 位作者 钱军 陈利平 蔡明洪 《中国药业》 CAS 1999年第9期37-37,共1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气的影响及心衰的疗效。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PGE1);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PaO2、S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气的影响及心衰的疗效。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PGE1);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PaO2、S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心衰治疗组总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3.7%和62.5%,对照组分别为71.4%和28.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0.01);另外,治疗组心功能级数能明显降低。结论:PGE1能改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血气,对心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发作期 血气 心力衰竭 前列腺素E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熏治疗顽固性皮炎
5
作者 武凤兰 刘学义 杨正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24-24,共1页
我们于最近先后收治三例顽固性皮炎,采用中药内服兼以外熏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 病例1(230806),女性,36岁。自述于1988年接触油漆后,全身红肿,出现红色小丘疹,奇痒,多方治疗无效,于1990年8月20日入院治疗。自述搔痒难忍,不... 我们于最近先后收治三例顽固性皮炎,采用中药内服兼以外熏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 病例1(230806),女性,36岁。自述于1988年接触油漆后,全身红肿,出现红色小丘疹,奇痒,多方治疗无效,于1990年8月20日入院治疗。自述搔痒难忍,不能入睡,口干,大便干结,小便黄。全身可见丘疹满布,局部融合、糜烂、结痂或脓疱样,有烧灼感,刺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中药治疗 皮肤病
全文增补中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麻醉诱导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饶婷 高鸿 +1 位作者 欧炜 安裕文 《贵州医药》 CAS 2008年第9期780-782,共3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arorefiex sensitivity BRS)的影响,为维持循环系统的稳态调节提供依据。方法30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年龄20-40岁之间,ASAⅠ或Ⅱ级。按麻醉诱导药物不同随机...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barorefiex sensitivity BRS)的影响,为维持循环系统的稳态调节提供依据。方法30例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女性患者,年龄20-40岁之间,ASAⅠ或Ⅱ级。按麻醉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成两组(n=15):D组(异丙酚TCl)、DR组(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l)。分别于诱导前(T0)、依托咪酯脂肪乳剂静脉注射后3min(T1)、异丙酚达到血浆靶浓度平衡(T2)、瑞芬太尼达到血浆靶浓度平衡(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用药物升压法测定BRS。结果DR组较D组T3、T4点BRS值降低(P〈0.05)。与T0、T1比较,两组患者其余时点BRS值降低(P〈0.05);与T2比较,D组T4点BRS值增高(P〈0.05),DR组T3、T4点BRS值降低(P〈0.05);与T3比较,两组T4点BRS值增高(P〈0.05)。结论异丙酚对BRS有抑制作用,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会增加对BRS的抑制作用,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能部分对抗二者对BRS的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压力感受反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李坚 徐平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10期932-933,共2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性损伤 血管内皮 内皮衍生舒张因子 缺血性心肌病 循环内皮细胞 舒张功能异常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术出血的预防意义初步分析
8
作者 黄晓红 周秀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314-314,共1页
研究分析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出血的预防意义。方法:择选存在出血风险的68 例产妇,均行剖宫产术,研究病例入院时间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手术期间均实施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观察分析效果。结果:50 例剖宫产术出血患者和... 研究分析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对剖宫产出血的预防意义。方法:择选存在出血风险的68 例产妇,均行剖宫产术,研究病例入院时间2014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手术期间均实施了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观察分析效果。结果:50 例剖宫产术出血患者和18 例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的患者经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实施,均成功止血,未有病例出现晚期产后出血现象。结论: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可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出血,对产妇无显著伤害,使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分析及报道
9
作者 黄晓红 周秀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7期276-276,共1页
探讨分析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 方法: 择选 86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 就诊时间 2014 年 7 月-2016年 6 月,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微波治疗,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 探讨分析复方沙棘籽油栓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 方法: 择选 86 例慢性宫颈炎患者, 就诊时间 2014 年 7 月-2016年 6 月,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实施微波治疗,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加用复方沙棘籽油栓,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74.4%,两组数据相比较,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中,基于微波治疗加用复方沙棘籽油栓,可提高疗效,使用价值与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宫颈炎 临床 复方沙棘籽油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坚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2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在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针对其发生机制,给予药物(羟基脲)干预,观察羟基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应。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n=10);(2)阳性对照组(...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中性粒细胞(PMN)浸润在缺血性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针对其发生机制,给予药物(羟基脲)干预,观察羟基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应。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1)正常对照组(n=10);(2)阳性对照组(n=10)采用腹腔内注射垂体后叶素(pituitrium,pit)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AMI模型);(3)羟基脲治疗组(n=10)AMI模型加羟基脲治疗。应用TTC染色法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即心梗面积),用紫外分光光度定量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判断PMN浸润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黄嘌呤氧化酶(XO)、丙二醛(MDA)活性,判断氧自由基生成情况,用酶联定量检测法测定血清中cTn-I浓度,判断心肌损伤程度。结果 凡给予Pit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并伴有明显的PMN浸润,其浸润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与此同时血浆中XO、MDA和血清中cTn-I也有明显增多;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心梗面积缩小,PMN浸润数减少,血浆中XO、MDA和血清中cTn-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cTn-I浓度的降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心肌中,PMN的大量浸润是造成心肌损伤的重要因素,PMN在呼吸爆发时所产生的氧自由基作用是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本研究结果证明,羟基脲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缺血 PMN XO MDA CTN-I 大鼠
原文传递
热休克、心肌缺血预处理对I/R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11
作者 李坚 徐平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年第4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heatshock,HS)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同时检测HS和IP后热休克蛋白72(HSP),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HSP和I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S和I... 目的:观察热休克(heatshock,HS)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同时检测HS和IP后热休克蛋白72(HSP),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探讨HSP和I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HS和IP动物模型,检测HS和IP后,模型,检测HS和IP后,0、24、48、96、192hHSP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再灌注后的心肌组织SOD、CAT、MDA含量变化,最后处死动物,用TTC染色测定心肌坏死范围。结果:再灌注后24h和48h两组心肌组织MDA含量减少,SOD、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HS组及IP组oh几乎无HSP表达,其表达高峰在HS和IP后24h,48h,随后逐渐降低,于192h返回基线水平。HS和IP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热休克蛋白和缺血预处理均能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 缺血预处理 热休克蛋白72 缺血再灌注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