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体会 被引量:26
1
作者 姜琼 黄永辉 车筑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03-1003,1005,共2页
目的探讨金属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进行钳夹止血。结果所有患者首次内镜下均止血成功,金属止血夹最终止血率为87.5%,术后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是一种简便... 目的探讨金属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对1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金属止血夹进行钳夹止血。结果所有患者首次内镜下均止血成功,金属止血夹最终止血率为87.5%,术后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金属止血夹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立即止血和预防再发出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金属止血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食管异位胃黏膜的内镜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姜琼 车筑萍 +1 位作者 后冬梅 李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认识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方法通过胃镜观察上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00余例胃镜检查中发现18例上食管胃黏膜异位,发生率为0.16%;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结... 目的认识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临床、内镜和病理特征。方法通过胃镜观察上食管胃黏膜异位症的发生情况,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00余例胃镜检查中发现18例上食管胃黏膜异位,发生率为0.16%;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些临床症状。结论因其临床少见,在胃镜检查中又很容易漏诊,应引起内镜医生的重视,确诊依赖于胃镜活检术及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异住胃黏膜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3
作者 梁冬红 车筑平 许良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cstinal bleeding,ANVUGIB)内镜下止血治疗回顾性分析,寻找内镜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再出血及死亡的高危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01/... 目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cstinal bleeding,ANVUGIB)内镜下止血治疗回顾性分析,寻找内镜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再出血及死亡的高危患者,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01/2013-10因ANVUGIB并行内镜下止血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学院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52例,其中男41例,女11例.按首次内镜下止血治疗后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通过对一般情况、临床情况、出血至内镜下止血时间、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Rockall评分、Blatchfor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找有差异的变量.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以内镜成功与否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内镜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输血情况、尿素氮、胆碱酯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在内镜下止血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血史、慢性病史、非甾体药物史、出血至内镜下止血时间、休克指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术前用药、出血部位、出血程度分级、病变大小、Rockall评分、Blatchford评分在内镜下止血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向后删除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76,95%CI:1.009-1.147)、凝血酶原时间有统计学意义(OR=1.684,95%CI:1.053-2.693),是初次内镜下止血失败,需要介入、外科治疗或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较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首次内镜下止血失败的危险性较高,可能需要进一步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或死亡的危险性增高.对于胆碱酯酶<5000 U/L、血尿素氮异常、白蛋白显著下降、有输血史的患者,需警惕再次出血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及内镜下止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8例真菌性食管炎内镜下表现与临床联系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天飞 车筑萍 谭庆华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关键词 真菌性食管炎 临床医生 内镜下表现 食管真菌感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发病人群 感染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良璧 项一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550-5555,共6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内镜下的鉴别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3例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进行临床、内镜、超声内镜观察及内镜下治疗方法的探索.结果:消化系的... 目的:探讨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内镜下的鉴别诊断以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3例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进行临床、内镜、超声内镜观察及内镜下治疗方法的探索.结果:消化系的炎性纤维性息肉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85%),女性略占优势.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胃窦(10例)、回肠(2例)和结肠(1例).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息肉及新生物样隆起.超声内镜下表现为第3层(3例)或第2层(2例)的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内镜下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2例胃和1例小肠呈新生物隆起的进行局部切除术.结论:胃窦是炎性纤维性息肉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超声内镜和内镜下的表现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绝大多数IFP在内镜下呈黏膜下隆起及息肉的外观.内镜下进行ESD或EMR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有限的随访资料证明内镜治疗IFP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纤维性息肉 胃镜 肠镜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永辉 姜琼 +1 位作者 车筑萍 后冬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23-724,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项一宁 许良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14-1520,共7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消化系的IFP进行临床、内镜、超声内镜、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表达Vimentin、CD34、CD11... 目的:探讨消化系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IF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的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例消化系的IFP进行临床、内镜、超声内镜、病理组织学形态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表达Vimentin、CD34、CD117、DOG-1(discovered on GIST-1)、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 M A)、S-100、Desmin及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情况.结果:消化系的IFP主要发生在40-60岁成年人(56.25%),女性略占优势.发生的部位依次为胃(56.25%)、小肠(25.0%)和结肠(18.75%),胃窦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内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黏膜下隆起及新生物样隆起.超声内镜下表现为第三层或第二层的低回声,但未见进入第四层.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病理组织学表现为IFP的病变主体在黏膜下层,可以侵及黏膜层,但不会侵入肌层.IFP主要有3种成分组成: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小血管及嗜酸性粒细胞.特征性的病理表现为:恒定出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围绕血管呈洋葱皮样或同心圆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及C D34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及87.5%.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和内镜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结论:消化系的IFP发生年龄、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内镜和超声内镜下的表现有一定特征.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能明确诊断IFP,并且能帮助鉴别诊断发生在黏膜下层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纤维性息肉 肿瘤 内镜 超声内镜 组织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黄永辉 常玉英 +3 位作者 车筑萍 王于锦 孙诚谊 后冬梅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9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EST)对 2 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 2 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在ERCP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采用Dormia取石网篮、气囊导管取石 ,较大结石先用BML机械碎石... 目的探讨经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EST)对 2 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 2 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在ERCP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采用Dormia取石网篮、气囊导管取石 ,较大结石先用BML机械碎石后再行取石。结果 2 98例患者中 ,ERCP插管成功 2 82例 ,成功率 94 6 % ,其中 1 75例直接应用乳头切开刀插管成功 ,2 5例应用普通造影导管插管成功 ,4 1例先用针型切开刀预切开 (乳头开窗术 )后插管成功 ;4例因硬化性乳头炎、1例因巨大乳头旁憩室而插管失败。 2 9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EST ,一次性取净结石 2 91例 (97 7% ) ,另 2例行第二次内镜下取石成功 ,其中有 2 8例先行BML碎石后成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8 0 % ,分别为术中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结论ERCP结合EST取石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9
作者 姜琼 黄永辉 +1 位作者 车筑平 孙诚谊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355-356,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内镜胃造瘘术 临床应用 手术方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超声在胃粘膜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万伟 车筑萍 +1 位作者 后冬梅 李娟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常规胃镜检查对来源于胃粘膜下的病变难以明确其性质、层次,而内镜超声检查对此类病变具有很高诊断价值。现将我院对90例胃粘膜下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镜超声 胃粘膜下病变 诊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胆总管结石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体会
11
作者 黄永辉 王于锦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微创外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内镜治疗
12
作者 黄永辉 王于锦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147-148,共2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车筑萍 《贵州医药》 CAS 2003年第7期671-672,共2页
超声内镜(EUS)属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是指将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既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层次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临床应用 消化道肿瘤 粘膜下肿瘤 胰胆系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食管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食道炎76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素琴 何勤 +3 位作者 陆洪光 车筑平 姜琼 马璐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734-734,共1页
关键词 真菌性食道炎 病原学分析 真菌学检查 感染状况 送检标本 检查分析 经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的抗生素耐药现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苓 胡林 +3 位作者 刘娅琳 周力 车筑萍 谭庆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检测贵州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分析甲硝唑(MTZ)、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O)耐药菌株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贵州地区30株培养成功的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irby-Ba... 目的检测贵州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并分析甲硝唑(MTZ)、克拉霉素(CLA)、阿莫西林(AMO)耐药菌株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贵州地区30株培养成功的H.pylori临床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irby-Bauer及E-test法测定菌株对MTZ、CLA、AMO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MTZ、CLA、AMO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种类的差异。结果 Kirby-Bauer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AMO、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CLA、四环素、头孢呋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33%、13.33%、30.00%、6.67%、0、0;E-test法显示H.pylori临床菌株对MTZ、AMO、CLA耐药率分别为63.33%、26.67%、33.33%;两种检查方法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男性患者MTZ的耐药率(77.78%)较女性患者(41.67%)高(P<0.05);30~60岁年龄组患者MTZ的耐药率更高(P<0.05);CLA和AMO的耐药率与疾病种类、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贵州地区H.pylori临床菌株的耐药现状不容忽视,以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年龄在30~60岁对MTZ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在诊断大肠息肉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琼 车筑萍 王于锦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在判断大肠息肉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比较单用电子肠镜与加用靛胭脂黏膜染色对鉴别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结果:电子肠镜结合靛胭...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在判断大肠息肉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比较单用电子肠镜与加用靛胭脂黏膜染色对鉴别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结果: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鉴别大肠腺瘤性与非腺瘤性息肉的准确率(85.0%)显著高于电子肠镜检查的准确率(70.5%),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子肠镜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56.3%;电子肠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84.5%,以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在行电子肠镜检查时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可明显提高判断大肠息肉性质的准确率,对下一步处理方式的选择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息肉 腺瘤性息肉 内镜 黏膜 靛胭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止血治疗前后局部组织中CTGF和EGF-R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庆华 曾菁 +1 位作者 王健 周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明确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创面局部胃壁组织中CTGF和EGF-R变化的意义,以及止血治疗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酚磺乙胺组和6-氨基己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通过... 目的:明确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创面局部胃壁组织中CTGF和EGF-R变化的意义,以及止血治疗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酚磺乙胺组和6-氨基己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通过胃窦前壁小切口行胃窦黏膜电切术。用酚磺乙胺注射液(0.09mg/kg)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0.72mg/kg)行腹腔内注射,2次/d。未治疗组术后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酚磺乙胺组、6-氨基己酸组和未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4周用离断颈椎法分批处死。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留取电切术后局部胃壁组织行石蜡切片。用SABC法进行CTGF和EGF-R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测定2种生长因子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密度值(IOD)。结果:正常大鼠胃壁组织中有少量CTGF及EGF-R表达。电切术后这种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而酚磺乙胺注射液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腹腔注射后,2种生长因子的IOD增加更明显,特别是术后第14天。结论:电切术后壁细胞参与了黏膜损伤修复的调节,酚磺乙胺与6-氨基己酸的运用有助于切除部位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切除术 酚磺乙胺 6-氨基己酸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酸对胃黏膜损伤修复时CTGF、EGFR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健 谭庆华 曾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2852-2857,共6页
目的:研究抑酸治疗对电切创面周边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未治疗组18只,雷尼替丁组18只,奥美拉唑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对其他动物经腹壁切口及... 目的:研究抑酸治疗对电切创面周边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6只,未治疗组18只,雷尼替丁组18只,奥美拉唑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对其他动物经腹壁切口及胃窦前壁切口进入胃腔,对胃窦后壁黏膜行电切.术后,各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11mg/(kg·d)]、奥美拉唑[1.8mg/(kg·d)]行尾静脉注射,未治疗组则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术后1、2、4wk,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电切创面周边胃黏膜中CTGF及EGFR的变化,并测定IA值.结果:正常组及未治疗组CTGF阳性染色主要在上皮细胞间和黏膜下层的结缔组织中,而雷尼替丁组、奥美拉唑组则主要出现在胃壁细胞内,后两组术后1、2、4wk,CTGF在局部组织中明显增加(4wk,IA:10888±2195,19179±2048vs2370±844,5237±1035,均P<0.05).其中奥美拉唑组在第4周时已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5).在正常对照组,EGFR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胃黏膜浅层壁细胞膜上.术后EGFR主要表达在壁细胞胞浆和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中.术后1wk,EGFR的表达水平以奥美拉唑组>雷尼替丁组>未治疗组>正常对照组的顺序依次降低(均P<0.05).术后2-4wk,各组均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均P>0.05).结论:抑酸治疗有助于胃黏膜电切术后创面的修复,奥美拉唑的修复作用最强,该研究为临床微创治疗后抑酸药的应用以及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黏膜切除术 抑酸剂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5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玉英 黄永辉 +2 位作者 车筑平 王于锦 孙诚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104-1104,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进行ERCP检查的342例患者,51例有乳头旁憩室,290例无乳头旁憩室.分析其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憩室组胰胆...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插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进行ERCP检查的342例患者,51例有乳头旁憩室,290例无乳头旁憩室.分析其内镜下表现、插管情况及最终诊断.结果:憩室组胰胆管显影36例,单总胆管显影12例,选择性插管失败3例.憩室组插管后显影的48例中,胰胆疾病者41例,占85.4%;无憩室组阳性发现86例,占29.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距乳头较远的憩室,临床表现轻微,如中上、右上腹隐胀痛.距乳头较近的憩室,临床多表现为感染、胰腺炎或严重黄疸.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再发者23例.结论:憩室的存在可能与某些胰胆疾病的发生有关,不同类型乳头旁憩室与胰胆疾病的发生有关.乳头旁憩室在一定情况下影响插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乳头旁憩室 胆疾病 胰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镜下活检钳净微小类癌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良璧 项一宁 +1 位作者 车筑平 谭庆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97-2300,共4页
胃肠道类癌并不多见,尤其是胃肠镜下活检钳净的微小类癌更是少见.本文报道2例胃底及回肠末端活检钳净的微小类癌,并结合文献,就胃肠道的微小类癌的内镜下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
关键词 胃肠道类癌 胃镜 肠镜 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