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劳动力重塑: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路径
1
作者 韩飞 韩迪 张源源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正引领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也对劳动力技能、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劳动力重塑面临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教育与培训滞后、社会保... 在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正引领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也对劳动力技能、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劳动力重塑面临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教育与培训滞后、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存在数据泄露与安全风险、与伦理和法律的冲突和全球竞争与合作关系挑战等现实堵点。文章针对上述堵点,提出了推行技能再培训与终身学习、推进教育体系的现代化、推动社会保障的适应性、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建立伦理规范与法律框架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等措施,以期促进劳动力市场的顺利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数字时代 劳动力市场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光志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7-59,共3页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各项产业的发展,但由此也带来了各种灾害的发生和社会问题,在教学中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利用化学实验、课外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关键词 中学化学 化学实验 课外活动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
作者 王光志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利用学生试验和演示试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科学探究 学生发展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规划绘就人生的一道彩虹
4
作者 罗媛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人的一生中需要扮演多个角色,孩子、学生、工作者、父母……步入一定的年龄,好像某些角色纷脊而至,我们都是这些角色的被动接受者。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建立生涯规划的全局意识,是否会是另一番景象?
关键词 全局意识 生涯规划 做好准备 被动接受者 角色 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方清虚洞穴景观资源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罗书文 陈伟海 +3 位作者 杨桃 潘晓东 邓亚东 覃星铭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444-455,共12页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 探测清虚洞发育特征及景观资源组成,研究清虚洞形成机理,为科学开发、保护提供参考。本文在探测清虚洞的基础上,根据清虚系统的洞道结构和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其资源构成及特征;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对清虚洞形成的影响;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讨论清虚洞形成与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清虚洞洞穴系统属于大型洞穴系统,其洞道结构为“一桥、两坑、一窗、一支洞”;(2)天生桥、天坑、天窗、洞内景观及边缘坡立谷等,是清虚洞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边缘坡立谷、清虚洞天生桥及云坛天坑构成了核心资源;(3)区内地形特征及下伏非碳酸岩夜郎组(T1y)地层,为外源水流入碳酸岩地层溶蚀成洞提供了隔水条件;(4)区内地下水不仅沿着构造节理和裂隙运移溶蚀,而且单斜构造条件也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层间裂隙溶蚀、侵蚀,是控制清虚洞成因之一;(5)清虚洞穴系统在形成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和下切3个时期。区内岩层空间展布和区域构造是清虚洞形成的前提条件,外源水是清虚洞形成的基本动力,在区内地文演进过程塑造了世界罕有的天生桥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清虚洞 岩溶洞穴 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 洞穴景观资源 天生桥 天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桂走廊地貌发育特征的地学意义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书文 贺卫 +4 位作者 杨桃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0-759,共10页
为了探讨湘桂走廊内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学意义及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地貌形态、岩性以及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岩溶水文地貌学理论探讨区内水文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展布特征,分... 为了探讨湘桂走廊内岩溶发育特征、水文地貌学意义及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原因,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区内地貌形态、岩性以及地貌类型的空间展布特征,运用岩溶水文地貌学理论探讨区内水文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的空间展布特征,分析认为区内水系经历一次反向袭夺过程;区内地貌演变受到越城岭、海洋山两个隆起的影响,平原面积变小,湘江向东北退缩;区内地貌演化至少经历了古湘江期、灵河孕育期、灵河期等三个夷平时期。文章在分析区内峰林平原形成动力机制的同时,提出岩溶流域潮间带概念模型和岩溶流域牵动交互式袭夺模式,丰富了峰林平原成因类型和岩溶水文地貌学的研究方法,提出的科学术语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走廊 灵渠 岩溶流域 潮间带 地貌特征 桂林岩溶地貌 牵动交互式袭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残留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书文 吕勇 +4 位作者 吴克华 邓亚东 杨桃 潘明 傅良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 文章探讨了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及形成机制,为查清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及岩溶水文地貌过程等要素,对桂林峰林平原、峰丛洼地内中生代地层空间展布特征、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认为:三叠纪地层和白垩纪地层覆盖于泥盆纪地层之上,中间缺失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其原因是中三叠世时期地壳抬升,三叠系上统和二叠系被剥蚀殆尽,在侏罗纪研究区处于剥蚀期,导致两个时期地层缺失;而三叠系、白垩系残余地层分布在泥盆系形成的洼地、谷地、洞穴、山腰及山顶等地,主要是区内在中三叠世、侏罗纪时代古岩溶发育的天坑、洼地、谷地和洞穴等负地形,为晚三叠世和白垩纪沉积提供空间;现代岩溶地貌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岩溶负地貌将上覆地层向纵深方向携带,从而形成不同常理的地层接触关系;同时,这些负地形为堆积或沉积在内的三叠纪、白垩纪地层提供了免受剥蚀场所,使其残留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地层 岩溶地貌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形成机制 水文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过程地文期的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罗书文 杨桃 +3 位作者 邓亚东 吕勇 吴克华 孟庆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2-1665,共14页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 从地文期角度,分析桂林岩溶地貌的发育演化过程,为研究岩溶地貌发育演化规律及探讨岩溶地貌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区内地层、地貌的空间展布特征,塑造地貌营力(水系)变化,结合区内构造发展史及岩相古地理环境变化等要素,对桂林地貌发育演化过程的地文时期进行解析。研究表明,①中三叠世—白垩纪晚期,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海进海退,为研究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地势基本构架;②古新世—上新世,区内发育的内陆断陷、凹陷盆地,为现代岩溶地貌发育水动力奠定了地形条件;③渐新世末期,广西南部断块构造异常显著,区内向南流的水系溯源侵蚀能力加强,使阳朔与桂林水系贯通(漓江的形成),在水文效应下塑造了桂林现代岩溶地貌景观。因此,根据区内地质演化史、外部营力变化(水系)、地貌特征等要素,桂林岩溶地貌发育演化分为猫儿山期、山盆期和漓江期3个地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岩溶地貌 地文期 地貌演化 峰林平原 峰丛洼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设计复习课任务型导学案的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姝 《华夏教师》 2017年第10期29-30,共2页
教师有效地组织课堂复习,能帮助学生巩固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在梳理知识、加深理解、拓展运用的同时,提炼解题方法巩固双基、查漏补缺纠正错误,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复习课 导学案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红梅 《贵州教育》 2006年第10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物课堂教学 教师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教学大纲 初步探索 生物实验 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率
原文传递
立体派画家勃拉克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刚 《初中生辅导》 2005年第17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立体主义 毕加索 绘画艺术 法国 作品 物体 拉克 绘画色彩 马蒂斯 国画家
原文传递
“师友互助”在地理研学旅行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蒲秋霞 《贵州教育》 2020年第18期31-33,共3页
"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可解决研学旅行有旅行无研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品德教育和研学旅行的结合,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地理研学旅行中,教师在遵循互助的形式、内容、特征、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 "师友互助"教学模式可解决研学旅行有旅行无研学的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品德教育和研学旅行的结合,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地理研学旅行中,教师在遵循互助的形式、内容、特征、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师友互助"五步十环节模式:情境导入,自主思考;交流互助,确定主题;撰写方案,分工明确;具体实践,互帮互助;梳理成果,展示提升。每个环节分具体的教师和学生活动,从而使研学旅行活动实现优质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品德教育 情境导入 应用策略 自主思考 师友互助 展示提升 评价原则
原文传递
英语中考书面表达技巧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六萍 《初中生辅导》 2008年第33期43-45,共3页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能仿照学习的题材或对话,利用所给的范例,写出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所述所听,所读的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能仿照学习的题材或对话,利用所给的范例,写出简单的书信,便条,通知等;能按要求,笔头所述所听,所读的内容;能为图片提供简单的文字说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书面表达不是英语作文,而只是简单的写话.只要考生根据要求在内容上表达清楚,形式上没有错误,就达到测试要求了.要做到这些,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表达 初中英语写作
原文传递
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14
作者 熊虎 《教育界(综合教育)》 2016年第8期145-145,共1页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前提,并结合先进的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中物理教学方法,提出只有改革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教学改革 现状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考阶段“非谓语动词”的复习思路
15
作者 李六萍 《初中生辅导》 2004年第12期47-49,共3页
非谓语动词是指“不定式”,“动词-ing形式”和“动词-ed形式”。它们在初中教材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例。我们在进行“非谓语动词”的复习时,应将重点放在与谓语动词的搭配习惯上。
关键词 非谓语动词 中考试题 初中教材 难点 动词不定式 搭配习惯 中考复习 贵阳市 兰州市 介词
原文传递
漫说陶俑
16
作者 陈媛 《初中生辅导》 2005年第18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 现实生活 陶俑 我国古代 古代雕塑艺术 封建制度 迷信思想 唐代 艺术特点 制方
原文传递
浅说英语被动语态
17
作者 张姣伊 《初中生辅导》 2009年第27期35-39,共5页
当谓语表示一个动作时,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两种关系,主动关系(the acti vevoice)或被动关系(the passive voice)。同学们对于主动语态是很熟悉的,因为一开始学习英语时所接触的英语都是主动语态。如:
关键词 英语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 过去分词 助动词 动作 说英语 被动关系 学习英语 情态动词 执行者
原文传递
艺术明珠——敦煌
18
作者 陈媛 《初中生辅导》 2004年第10期54-55,共2页
被誉为“艺术明珠”的敦煌,保存着从北凉到元代千余年的艺术壁画。它反映了我国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 中古时代 敦煌 民族 文化遗产 阶层 莫高窟 艺术珍品 壁画 社会生活 北魏
原文传递
阅读理解解题小窍门
19
作者 陈燕 《初中生辅导》 2005年第24期8-10,共3页
关键词 语文学习 记叙文 阅读理解能力 议论文 选择题 试题 简答题 选文 说明文 说明顺序
原文传递
趣谈“数学诗歌”问题
20
作者 吴太强 《初中生辅导》 2006年第35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诗歌形式 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 算法统宗 勾股定理 程大位 二元一次方程组 古诗词 同学 抽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