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变迁对唐宋时期贺州的影响——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六 被引量:5
1
作者 韦浩明 《贺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0-93,共4页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引发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的变更。贺州原来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渐渐被大庾岭通道、湘桂走廊通道所替代。优势交通区位的丧失,使贺州原来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逐渐东移,引发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的变更。贺州原来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渐渐被大庾岭通道、湘桂走廊通道所替代。优势交通区位的丧失,使贺州原来比较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日趋下降,不仅落后于广东东部地区,而且也落后于广西中部的湘桂走廊沿线。表明交通是贺州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和神经,在区域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21世纪交通状况的改善,贺州重新成为中原沟通岭南、甚至东南亚的重要陆路生命线之一,必将给这一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变迁 唐宋时期 贺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州市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 被引量:1
2
作者 韦浩明 《广西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贺州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处理好以下相关问题:一是自然景观开发与人文景观开发相结合;二是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三是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此保证贺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群众。
关键词 贺州市人文旅游资源 开发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燕婷 《科技信息》 2011年第21期203-203,共1页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本着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理念,笔者在从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并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旅游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状,本着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理念,笔者在从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并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肖冬平 顾新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3,共3页
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任人唯亲、因人设事,破坏企业管理规章制度;2)损害现代信用机制的建立;3)限制竞争,导致组织效率的损失;4)滋生机会主义,导致管理监督成本上升;5)压制民主;6)组织成员因相... 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有:1)任人唯亲、因人设事,破坏企业管理规章制度;2)损害现代信用机制的建立;3)限制竞争,导致组织效率的损失;4)滋生机会主义,导致管理监督成本上升;5)压制民主;6)组织成员因相互依赖而失去独立性;7)阻塞信息渠道、滋生谣言,破坏组织凝聚力;8)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影响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利于向先进企业学习与交流;9)鼓励平庸、阻止组织变革、不利于组织创新;10)对管理人员的晋升产生不利影响,等等。企业消除社会资本负面影响的应对措施主要有:创建学习型组织、变革组织管理、限制专用性资产投资以及变革企业领导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企业管理 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飞地”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广西贺州秀水状元村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俊平 许洪杰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158,共2页
随着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些古村落旅游"飞地"现象逐渐凸现。在分析旅游飞地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秀水古村落旅游"飞地"产生的原则措施,旨在为秀水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思路,实现... 随着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些古村落旅游"飞地"现象逐渐凸现。在分析旅游飞地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秀水古村落旅游"飞地"产生的原则措施,旨在为秀水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思路,实现秀水古村落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飞地” 古村落 秀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记忆中的瑶族自我认同--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韦浩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从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的各种抄本、神话、故事传说、舞蹈艺术、村寨布局、传统社会组织及风俗习惯等可视和不可视的历史记忆入手,分析瑶族的自我认同、自我定位、族群凝聚力的打造以及与外族竞争的心态;认为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铸... 从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的各种抄本、神话、故事传说、舞蹈艺术、村寨布局、传统社会组织及风俗习惯等可视和不可视的历史记忆入手,分析瑶族的自我认同、自我定位、族群凝聚力的打造以及与外族竞争的心态;认为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铸就了该民族是一个知足、不愿轻易冒险、礼让、回避、迁移和勤劳勇敢、艰辛度日、迁移游耕、渴望美好生活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忆 瑶族 自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上“他者”建构的瑶族——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韦浩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在交通极端落后的传统社会,游离于居山瑶族之外的"他者"——汉、壮族知识分子,不可能真实可靠地记录瑶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他们留下的史料不可避免地带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或者带有主流社会深深的偏见和制度性歧视,这不仅... 在交通极端落后的传统社会,游离于居山瑶族之外的"他者"——汉、壮族知识分子,不可能真实可靠地记录瑶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他们留下的史料不可避免地带有道听途说的成分,或者带有主流社会深深的偏见和制度性歧视,这不仅影响着主流社会对瑶族的认同,而且导致瑶族被封闭或自我封闭,扼杀了这一族群的创新活力;只有改变周边族群对瑶族偏见的传统意识,才能促发瑶族的创新动力,最终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汉族 壮族 史料 认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韦浩明 《百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34,共6页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949年以来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男子配偶来源地变迁的情...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949年以来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男子配偶来源地变迁的情况,充分显示出这一特点,表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水平、族群层次、族群传统造就的自我意识等因素对婚姻选择的影响巨大。同时,与各族群及层次通婚普遍较高的比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里的族群关系整体和谐融洽,经济文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木村 壮族 婚姻圈 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社区和谐机制的构建——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韦浩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它们的协调与否,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开发公司与居民的...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开发商、古镇居民、游客等相关因素,它们的协调与否,关系到古镇旅游业的兴衰成败。开发古镇旅游资源,必须构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利益补偿机制、构建开发商与居民的利益协调机制,形成开发公司与居民的利益共同体,提升居民素养,最终促进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和和谐社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姚古镇 旅游资源 社区 和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俗旅游:贺州旅游的活力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燕群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2-46,共5页
民俗旅游是较高层次的文化旅游。贺州民俗资源异常丰富,对民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必将促进贺州旅游业的发展,并为贺州打造优秀旅游城市提供资源保障。
关键词 贺州 民俗旅游 开发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明代广西瑶汉族群关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浩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66,共6页
明代广西持续不断的瑶汉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是瑶汉族群物质利益和生存资源竞争的冲突,也是族群的历史文化积淀,即封建王朝的制度性规则与瑶族传统认同的潜意识——《评皇券牒》特权观念的冲突。在镇压与抗争的过程中,双方均从自身的实际... 明代广西持续不断的瑶汉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是瑶汉族群物质利益和生存资源竞争的冲突,也是族群的历史文化积淀,即封建王朝的制度性规则与瑶族传统认同的潜意识——《评皇券牒》特权观念的冲突。在镇压与抗争的过程中,双方均从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不断调整策略。政府采取招抚、优待、编户齐民等措施,主动调和;瑶族通过改变记忆,接受招抚和相关管理政策,逐步放弃反抗,最终建构了相对和谐的族群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瑶族 汉族 族群关系 族群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贺古道及其岔道贺州段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浩明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潇贺古道地处南岭走廊中部的崇山峻岭,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主、岔道走向及修筑时间的考证,可以理清广西东部交通网络形成的大致历程。同时证明广西东部陆路交通干道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既与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 潇贺古道地处南岭走廊中部的崇山峻岭,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其主、岔道走向及修筑时间的考证,可以理清广西东部交通网络形成的大致历程。同时证明广西东部陆路交通干道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既与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也离不开人口迁移、定居、增殖等因素,是多个朝代共同修筑、打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岔道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传承:歇后语和民谣——以广西贺州市壮族枫木村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3
13
作者 韦浩明 《贺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9-82,88,共5页
作为乡村口述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歇后语和民谣,源于乡村的偶发事件和闲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传承模式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挖掘和... 作为乡村口述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歇后语和民谣,源于乡村的偶发事件和闲聊,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不可预见性。因其深刻喻意的教化功能和独特的传承载体、传承模式得以在乡村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乡村的稳定秩序。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对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歇后语 民谣 传统文化传承 教化功能 乡村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区域杂居族群的交往与整合——贺州族群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浩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5,共6页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汉、瑶、壮族群在这里交汇融合。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族群迁徙,呈现出族群相互渗透、风俗互化的历史画卷。虽然族群差异仍然存在,但区域内共同的经济、文化、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奠定了多族群...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汉、瑶、壮族群在这里交汇融合。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族群迁徙,呈现出族群相互渗透、风俗互化的历史画卷。虽然族群差异仍然存在,但区域内共同的经济、文化、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奠定了多族群融合的基础与和谐共处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族群交往 族群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抉择与发展:壮族文化认同的现状考察——以广西贺州市清塘镇壮族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韦浩明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任何族群认同都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族群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塘镇壮族认同的层次性明显,呈现出向汉文化演进中自身文化"多元化"的特性;随着经... 任何族群认同都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族群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清塘镇壮族认同的层次性明显,呈现出向汉文化演进中自身文化"多元化"的特性;随着经济发展和交往的加深,族群认同将淡化族群界限,在保留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接纳更多的主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族群认同 认同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州旅游形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俊平 《贺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28-131,共4页
树立正确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贺州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没有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基于贺州市旅游资源的地方性,以旅游者感知为核心是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把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为"桂东第一峰,休... 树立正确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贺州市旅游业发展迅速但目前没有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基于贺州市旅游资源的地方性,以旅游者感知为核心是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把贺州市旅游形象定位为"桂东第一峰,休闲之乐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旅游感知 贺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过境地形象定位——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俊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04-106,114,共4页
准确的形象定位可以帮助过境旅游地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部分旅游市场。旅游过境地旅游资源是其定位的基础,旅游者的感知是其定位的核心。文章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旅游过境地资源条件和旅游者的感知树立恰当的... 准确的形象定位可以帮助过境旅游地在旅游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部分旅游市场。旅游过境地旅游资源是其定位的基础,旅游者的感知是其定位的核心。文章以广西贺州市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旅游过境地资源条件和旅游者的感知树立恰当的旅游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过境地 形象 贺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镇的族群文化整合——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个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浩明 《贺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6-30,共5页
多族群聚居的古镇是长期以来各族群文化整合的结果。黄姚古镇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涵盖着族群间的各种整合,包括族群整合、建筑文化整合、物质文化整合、精神文化整合等等。通过整合,形成一个外人称之为"黄姚人"的群体,这一群... 多族群聚居的古镇是长期以来各族群文化整合的结果。黄姚古镇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涵盖着族群间的各种整合,包括族群整合、建筑文化整合、物质文化整合、精神文化整合等等。通过整合,形成一个外人称之为"黄姚人"的群体,这一群体有效地传承了古镇文化并在维护古镇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镇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过境地视角下的贺州旅游深度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俊平 《中国商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X期180-181,共2页
旅游过境地普遍的分布于众多的旅游景点景区之内,其客观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关注。在分析了旅游过境地的特征和旅游过境地发展的理论基础上,以毗邻桂林的贺州为例,从思想转变、形象树立和旅游合作方面阐述了旅游过境地的深度发展。
关键词 旅游过境地 可持续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贺古道”与唐朝以前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韦浩明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39-44,共6页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 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产生、发展,与生产力发展和交通道路的开辟相一致。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实现,主要通过不同民族、族群的迁移、杂居来进行。因此,“潇贺古道”的开辟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融合中,既有百越族群的族内融合,也有移民与百越的族际融合,特别是族际融合的层次性十分明显,依托交通要道及其岔道向周边展开,融合的程度呈现递减趋势,与当今岭南族群分布的态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岭南 民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