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通变迁对唐宋时期贺州的影响——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六 |
韦浩明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6 |
5
|
|
2
|
贺州市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之我见 |
韦浩明
|
《广西社会科学》
|
2007 |
1
|
|
3
|
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
黄燕婷
|
《科技信息》
|
2011 |
3
|
|
4
|
论社会资本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
肖冬平
顾新
|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5
|
基于旅游“飞地”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广西贺州秀水状元村为例 |
王俊平
许洪杰
|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6
|
历史记忆中的瑶族自我认同--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 |
韦浩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历史上“他者”建构的瑶族——文化视野中的瑶汉族群关系研究 |
韦浩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8
|
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婚姻圈个案考察 |
韦浩明
|
《百色学院学报》
|
2007 |
9
|
|
9
|
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与社区和谐机制的构建——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 |
韦浩明
|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9 |
7
|
|
10
|
民俗旅游:贺州旅游的活力源 |
黄燕群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7 |
7
|
|
11
|
文化视野中明代广西瑶汉族群关系的建构 |
韦浩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2
|
潇贺古道及其岔道贺州段考 |
韦浩明
|
《贺州学院学报》
|
2011 |
5
|
|
13
|
乡村文化传承:歇后语和民谣——以广西贺州市壮族枫木村为考察对象 |
韦浩明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4
|
论区域杂居族群的交往与整合——贺州族群问题研究 |
韦浩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抉择与发展:壮族文化认同的现状考察——以广西贺州市清塘镇壮族为例 |
韦浩明
|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6
|
贺州旅游形象研究 |
王俊平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8 |
2
|
|
17
|
旅游过境地形象定位——以广西贺州市为例 |
王俊平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1 |
1
|
|
18
|
论古镇的族群文化整合——以广西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个案 |
韦浩明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9
|
旅游过境地视角下的贺州旅游深度发展 |
王俊平
|
《中国商论》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20
|
“潇贺古道”与唐朝以前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五 |
韦浩明
|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