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周潘潘 《影像技术》 2025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评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术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技术对冠状动脉不... 目的:评估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及其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术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技术对冠状动脉不同节段狭窄程度和临界病变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诊断效能较佳,诊断一致率、一致性分析Kappa值较好,而且对不同节段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诊断期间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干预,提示一致性良好;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诊断获得诊断效能、诊断一致率、一致性分析Kappa值,提示一致性一般(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状动脉狭窄及其临界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 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程度 临界病变 诊断价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型DSA设备构建医院数字化导管室的设计方案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科 高传举 +3 位作者 庞静波 徐文生 王文广 李丹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0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GE OEC 9900移动型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构建数字化导管室的设计方案。方法:依照导管室建设标准对医院手术室进行布局和防护改造、设备安装调试及数字化接入等改建。改建完成验收合格后分别由心内科及放射科开展介... 目的:探讨基于GE OEC 9900移动型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构建数字化导管室的设计方案。方法:依照导管室建设标准对医院手术室进行布局和防护改造、设备安装调试及数字化接入等改建。改建完成验收合格后分别由心内科及放射科开展介入诊疗项目,并客观评价改建后的导管室能否满足临床需要。结果:小型数字化导管室在短期内顺利建成,放射防护通过检测后投入使用,并成功开展了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肝动脉化疗栓塞等介入治疗。结论:基于移动型DSA设备构建数字化导管室方案简单易行、成本低,设备操作简易、功能全面,术中造影图像清晰并可实现数字化存贮和传输,能够满足一般临床介入诊疗需求,值得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导管室 介入放射学 数字化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银 邓允刚 杨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29例胃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的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的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清楚显示胃癌的部位形态、范围;胃癌在CT平扫上均增厚的胃壁呈软组织样密度影,... 目的探讨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29例胃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胃癌的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的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T清楚显示胃癌的部位形态、范围;胃癌在CT平扫上均增厚的胃壁呈软组织样密度影,增强后大部分明显强化26例;肝脏转移9例,淋巴结转移23例。结论胃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胃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周围扩散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银 夏学富 +3 位作者 王号号 邵琼 张延春 李振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细胞癌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8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选择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成CT组和MRI组,接受CT检查的36例患者为CT组,接...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前选择的检查方法不同将其分成CT组和MRI组,接受CT检查的36例患者为CT组,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36例患者为MRI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性和满意度。结果:MRI组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CT组;MRI组检查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CT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有效减少误诊、漏诊、纠纷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诊断 准确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技术对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邵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16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分别行多层螺旋CT、磁共振技术检查,并以关节...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分别行多层螺旋CT、磁共振技术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磁共振检查及二者联合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中的检出率,并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的敏感度为73.77%、特异度为70.59%、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42.85%,准确度为73.08%;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为90.16%、特异度为82.35%、阳性预测值为94.83%、阴性预测值70.00%,准确度为88.46%;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检查的敏感度为98.36%、特异度为94.12%、阳性预测值为98.36%、阴性预测值94.12%,准确度为97.44%;磁共振诊断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的准确度和敏感度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诊断(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联合检查的准确度显著高于磁共振诊断(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的诊断中,磁共振技术检查效果优于多层螺旋CT,联合检查的准确度高于单一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检查,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进行联合检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多层螺旋CT 关节镜 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血管瘤合并动-门静脉瘘的CT与DSA表现对比
7
作者 高传举 张科 胡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2期60-6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肝血管瘤合并动-门静脉瘘(APS)的CT与DSA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临床确诊为肝血管瘤合并APS患者的CT及DSA影像资料,比较各自一般影像学表现,并从统计学比较两者的APS检出率、瘘口显示率及责任动脉显示率,率的比较采用χ... 目的:对比分析肝血管瘤合并动-门静脉瘘(APS)的CT与DSA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例临床确诊为肝血管瘤合并APS患者的CT及DSA影像资料,比较各自一般影像学表现,并从统计学比较两者的APS检出率、瘘口显示率及责任动脉显示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T平扫表现:20例患者共检出瘤体20枚,其中肝左叶6枚,肝右叶13枚,尾状叶1枚。瘤体直径6.2±3.5cm。CT增强扫描表现:检出APS18枚,其中中央型9枚,周围型9枚。检出率90%(18/20)。APS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动脉期门静脉分支或主干提前显影。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瘤周肝实质提前强化。其中"三角形"强化2枚,"楔形"强化6枚,"环形"强化7枚,不规则形强化3枚。3枚瘤体周围可见瘘口,显示率15%(3/20)。8枚APS周围可见责任供血动脉,显示率40%(8/20)。DSA表现:选择性肝动脉插管造影检出APS20枚。其中,中央型9枚,周围型11枚。高流量型8枚,低流量型12枚。APS检出率100%(20/20)。主要表现为"双轨征"及病变周围"树枝状"血管染色。10枚瘤体周围可见瘘口,显示率50%(10/20)。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均找到责任供血动脉,显示率100%(20/20)。DSA的APS检出率与CT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瘘口显示率高于CT(P <0.05),责任动脉显示率高于CT(P <0.01)。结论:CT和DSA对肝血管瘤合并APS影像特征各有特点,两者对APS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CT对瘤体、APS直接征象以及瘤周肝实质强化间接征象的显示比DSA更直观丰富,DSA能动态观察造影剂流向及流速,对APS瘘口判断及责任动脉的显示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动-门静脉瘘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双能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预测模型
8
作者 张何 龙娟 +10 位作者 王晨子 周德兴 夏学富 宋聪 王永 鹿鹤 张贺 丁涛 胡春峰 徐凯 孟闫凯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基于双能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特征,构建预测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双能量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归为前循环供血区存在急性脑梗塞的急性脑卒中组(ACI组)、前循环供血区... 目的基于双能量颈动脉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VAT)特征,构建预测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行双能量颈动脉CTA、颅脑MRI检查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归为前循环供血区存在急性脑梗塞的急性脑卒中组(ACI组)、前循环供血区不存在急性脑梗塞的非急性脑卒中组(NACI组)。依据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将管腔狭窄<30%分为轻度狭窄组(MSG组)、管腔狭窄≥30%为中重度狭窄组(SSG组)。在Syngo.Via工作站(版本号VB40B)选取颈动脉狭窄最明显层面分别放置2个感兴趣区(ROI),ROI距离颈动脉边缘及周围组织边缘>1 mm,获得ROI区域内血管周围脂肪分数(PVFF)、虚拟平扫值(VNC)、碘浓度(IC)、电子云密度(Rho)、有效原子序数(Zeff)、双能量指数(DEI)及能谱曲线斜率(λ)。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将P<0.1的单因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组合变量。ROC曲线分析的曲线下面积评估组合变量与单因素变量预测ACI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ROC曲线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5例患者纳入分析,ACI组30例(28.6%),患者平均年龄(68.3±8.6)岁。ACI组患者PVFF小于NACI组患者。ACI组患者VNC、Rho、Zeff、DEI均高于NACI组患者,而λ低于NACI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双能量CT参数组合变量预测AC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86、86.7%和82.7%。VNC与λ、VNC与组合变量间的DeLong检验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45,P=0.002)。结论基于双能量颈动脉PVAT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急性脑卒中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CT血管成像 颈动脉血管 周围脂肪 急性脑梗塞
原文传递
气管狭窄及支架植入术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气流动力学研究初探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科 魏宁 +3 位作者 徐浩 王文亮 傅宇飞 陈茜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5-866,共2页
气管狭窄是各种原因所致气管腔变窄而影响其通气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治疗以恢复管腔通畅、解除狭窄为原则。气管支架植入术是解除气管狭窄简单、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法[1-2]。计算机辅助下流体力学分析能对气管内气流进行模拟,是... 气管狭窄是各种原因所致气管腔变窄而影响其通气功能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治疗以恢复管腔通畅、解除狭窄为原则。气管支架植入术是解除气管狭窄简单、快速、安全的治疗方法[1-2]。计算机辅助下流体力学分析能对气管内气流进行模拟,是临床决策制定的客观评估手段[3]。笔者旨在建立基于真实人体气管狭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气管狭窄支架植入治疗前、后的气流动力学特点,分析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架植入术 气管狭窄 有限元模型 力学研究 气流 植入术后 有限元分析模型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