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1
作者 辛杰 王雯雯 +7 位作者 王伟 崔亚圣 余浩宇 彭小桂 李乐 雷健 张嫣 杨丽霞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30-136,154,共8页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查明该市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是保护、利用和管理地质遗迹的前提。基于钟祥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介绍其特征并探讨其地学意义。结果表明,钟祥市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9类、16亚... 湖北省钟祥市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查明该市地质遗迹资源状况是保护、利用和管理地质遗迹的前提。基于钟祥市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对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划分,介绍其特征并探讨其地学意义。结果表明,钟祥市地质遗迹可划分为3大类、9类、16亚类,包含51处地质遗迹暨64处地质遗迹景观单体,其中以重要岩矿石产地、地层剖面、岩土体地貌和水体地貌为重点类型,以杨榨累托石矿产地、荆襄磷矿产地、云台观组地层剖面、黄仙洞—水磨坪岩溶地貌最具代表性。钟祥市地质遗迹在岩石学、矿床学、地貌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建议加强地学研究并开发地学研学路线,促进地质旅游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学意义 地质旅游 钟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自然恢复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彭凤 赵毕逸 余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34期95-99,共5页
生态自然恢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废弃矿山自然恢复领域技术标准尚不成熟。在充分收集调研湖北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的基础上,提出废弃矿山自然恢复需满足的5条基本条件,属于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 生态自然恢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国内废弃矿山自然恢复领域技术标准尚不成熟。在充分收集调研湖北省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自然恢复的基础上,提出废弃矿山自然恢复需满足的5条基本条件,属于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图斑范围内的矿山;地质结构稳定,无直接威胁对象,地貌景观形态比较完整,无含水层破坏与水土污染;属于小型矿山,或土地资源损毁程度较轻的中大型矿山;位置偏远,远离城镇,人为扰动较少区域的矿山;矿山裸露岩体裂隙发育、风化程度中等以上,具备植被存活的土壤、水源等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山 生态环境 自然恢复 植被 自然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应城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卫兴 师红杰 +2 位作者 陈松 尚建波 刘明亮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80,共13页
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在指示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赋存环境以及预测地热资源有利勘查区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为了探究湖北省应城市地热系统的热源以及成因机制,并对其地热异常区进行圈定。基于研究区内地热水与浅层地下冷水的水化... 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在指示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赋存环境以及预测地热资源有利勘查区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为了探究湖北省应城市地热系统的热源以及成因机制,并对其地热异常区进行圈定。基于研究区内地热水与浅层地下冷水的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探讨了地热流体中主要组分的地球化学起源,评估了地热流体的热储温度。结合区内浅层地下冷水的温度与水化学数据,对地热异常区进行了圈定。研究结果表明,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 4-Ca型,地热系统主要的热储围岩为海相碳酸盐岩,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约112.2℃。大气降水入渗和碳酸盐岩热储层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是地热水中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地热水的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特征指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为研究区西部山区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由补给区入渗后向东南盆地中心不断运移,循环深度为3436.7~5030.2 m。通过与典型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的对比以及岩石样品中放射性元素的数据结果,得出应城地热系统是由地温梯度正常加热而形成的。结合区内浅层地下冷水的温度与水化学数据,最终圈定地热异常区位于应城市区西南陈河镇以北地区,但仍需考虑井深、人为污染等客观限制因素对圈定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地热温标 地热异常 地热资源勘查 地热系统 应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地震台阵三维成像技术在湖北谷城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中的应用
4
作者 曾求 孙晓倩 郭光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浅层三维速度结构能够准确描述地下介质波速分布,帮助识别地热地质条件相关信息,为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利用密集地震台阵三维成像技术,对湖北谷城地热勘查区浅部的速度结构进行反演,分析该区地层、断裂和岩溶等地热发... 浅层三维速度结构能够准确描述地下介质波速分布,帮助识别地热地质条件相关信息,为地热资源可行性勘查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利用密集地震台阵三维成像技术,对湖北谷城地热勘查区浅部的速度结构进行反演,分析该区地层、断裂和岩溶等地热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密集地震台阵三维成像技术有效构建了研究区0~600 m深度的精细速度结构;初步查明了研究区地层厚度,验证了已知断裂并新发现了2条可能构成主要储热导热构造的断裂;在研究区西南部识别出13处较具规模的岩溶发育区,指示该区有利于地热储存和运移。密集地震台阵三维成像技术可有效应用于地热可行性勘查,能够为推断勘查区地热资源条件及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地震台阵 三维速度结构成像 微动勘探 地热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险区域资源开发过程中地质灾害诱发机制试验分析
5
作者 闫巍 潘安邦 +2 位作者 闫平均 令瑞 刘明鑫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系统分析资源开发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不稳定体失稳型、松散固体物质快速运移型、地下采动诱发型和地下开挖诱发型,并着重探讨地质灾害诱发机制试验的关键流程,包括试验场地选址、监测设备布设和数据分析评价等环节。通过山西... 系统分析资源开发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不稳定体失稳型、松散固体物质快速运移型、地下采动诱发型和地下开挖诱发型,并着重探讨地质灾害诱发机制试验的关键流程,包括试验场地选址、监测设备布设和数据分析评价等环节。通过山西某煤炭资源开发区案例研究,揭示该区域“采动应力驱动损伤+地下水渗流驱动蠕变+动载荷扰动触发”的复合驱动机制,为高风险区域资源开发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风险区域 资源开发 地质灾害 诱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文慧 邹浩 +2 位作者 刘婷 陈兵 毛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4期427-436,共10页
白莲河湿地位于大别山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对白莲河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遥感解译和... 白莲河湿地位于大别山生态功能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该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迫切需要对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对白莲河湿地的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及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基于遥感解译和白莲河水库及入库支流地表水、环库土壤取样测试结果,选取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3个一级指标和15个次级指标,建立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质量良好区、较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个等级区,其面积占比分别为45.63%、26.94%、21.52%、5.91%;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白莲河水库库首东河及西河、库东瓦寺前河及如意河、库尾大坝及第一溢洪道沿岸区域;污染源、地表水环境质量、滩涂湿地演变、地貌类型、地质构造是影响白莲河湿地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以为白莲河湿地恢复与保护、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质环境 ARCGIS 层次分析法 白莲河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九路寨生态旅游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党慧慧 江越潇 +5 位作者 李伟 范威 刘茜 江南 王辛 易春瑶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1期46-54,共9页
岩溶水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指示意义。以湖北省九路寨生态旅游区为例,在划分岩溶水含水层基础上,系统采集岩溶水样品,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值、H-O同位素和Sr同位素方法,分析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 岩溶水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指示意义。以湖北省九路寨生态旅游区为例,在划分岩溶水含水层基础上,系统采集岩溶水样品,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值、H-O同位素和Sr同位素方法,分析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含水层可概化为奥陶系—寒武系含水层、寒武系含水层和震旦系含水层等3层;岩溶水属弱碱性淡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 3-Ca·Mg型,δ^(2)H为-62.63‰~-52.54‰,δ^(18)O为-9.63‰~-7.90‰,^(87)Sr/^(86)Sr比值为0.708772~0.725915。综合分析认为,岩溶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在径流过程中与含水层岩石矿物(以灰岩为主,白云岩、硅酸盐岩次之)发生了显著的水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水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H-O同位素 SR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8
作者 孙智杰 黄波 +3 位作者 何杰 曾嘉 廖媛 王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3-1623,共11页
开展重要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地质遗迹研究与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334个重要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深入探讨了湖北省重要地... 开展重要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地质遗迹研究与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334个重要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深入探讨了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整体呈显著的聚集型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宜昌、恩施、神农架和十堰等地;在全局尺度上,重要地质遗迹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但在局部空间上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的空间聚集模式差异显著;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旅游资源、居民经济条件、旅游收入等单因子的解释力高于0.2,是影响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与地质构造、居民经济条件与旅游资源在交互后解释力高于0.7,是影响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通城县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孙智杰 曾嘉 +4 位作者 王辛 梁川 余波 刘帆 王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5期560-566,629,共8页
为了给通城县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共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SR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通城县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作出评价,最终将通城县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并划分为7个生... 为了给通城县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依据,在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共选取了17个评价指标,运用GIS技术、SRP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对通城县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作出评价,最终将通城县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并划分为7个生态环境地质脆弱性分区。结果显示,生态环境地质极度脆弱区、重度脆弱区、中度脆弱区、轻度脆弱区、微度脆弱区分别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2.34%、37.50%、16.70%、15.42%、18.04%,其中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城镇区,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区,微度脆弱区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及东部山区,轻度、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于南部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脆弱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SRP模型 层次分析法 通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源地安全保障区生态环境地质研究
10
作者 余杰 陈诚 +1 位作者 常亮 何春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第3期154-156,共3页
丹江口水源地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生态环境地质变化影响南水北调终端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本文以丹江口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易发性、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 丹江口水源地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其生态环境地质变化影响南水北调终端沿线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本文以丹江口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易发性、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等进行系统评价,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地质时空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地质 适宜性 丹江口水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郧阳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地学意义
11
作者 崔亚圣 王伟 +5 位作者 余浩宇 辛杰 彭小桂 李乐 杨丽霞 王雯雯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6期648-655,765,共9页
湖北省郧阳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和鄂西北山区,孕育了类型丰富、特征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基于文献调研、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查明郧阳区地质遗迹资源数量、类型、分布等特征,并探讨这些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经筛选调查,发现郧阳区地... 湖北省郧阳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和鄂西北山区,孕育了类型丰富、特征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基于文献调研、遥感影像和地面调查,查明郧阳区地质遗迹资源数量、类型、分布等特征,并探讨这些地质遗迹资源的地学意义。经筛选调查,发现郧阳区地质遗迹51处,分为3大类9类18亚类;其中两郧盆地等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及恐龙蛋化石产地、汉江郧阳段河流阶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云盖寺绿松石矿等地质遗迹具有代表性,具有重要的古生物学、地貌学、古人类学和岩石矿物学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地质遗迹调查研究,深入挖掘其地学意义,推动地质遗迹资源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调查 地学意义 郧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中—新元古代洋板块地质及其对扬子克拉通形成过程的启示
12
作者 陈超 刘勇 +1 位作者 苑金玲 孔令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11,共3页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 洋板块地质学是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编撰专家组倡导的地质新理论(Ding Xiaozhong et al.,2020;李廷栋等,2019),其以俯冲增生杂岩带、蛇绿岩带等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洋壳在洋中脊形成至海沟俯冲消亡的复杂洋陆转换过程(李廷栋等,2019)。近年研究发现,湖北省发育中—新元古代庙湾蛇绿混杂岩、大洪山俯冲增生杂岩、吕王—高桥蛇绿混杂岩(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中—新元古代 扬子克拉通 蛇绿混杂岩 俯冲增生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19-2021年岩溶碳汇估算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懿洁 马传明 +3 位作者 郭静 党慧慧 黄鹏 范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碳酸盐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效应显著,加之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所以探求岩溶碳汇潜力的研究对制定区域增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位于西南岩溶区的湖北省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水化学径流法及入渗-平衡化学法进行定量化计算和比较... 碳酸盐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效应显著,加之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所以探求岩溶碳汇潜力的研究对制定区域增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位于西南岩溶区的湖北省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水化学径流法及入渗-平衡化学法进行定量化计算和比较,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整体评估湖北省2019-2021年岩溶碳汇的空间格局与量级,探索更适宜应用于区域尺度的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综合分析岩溶碳汇的驱动因子,发掘更大的增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入渗-平衡化学法估算3 a碳汇强度大小为2020年>2019年>2021年,丰水年(2020年)岩溶碳汇总量约为枯水年(2019年)的6倍,3 a年均碳汇强度为12.84 t/(km^(2)·a),碳汇总量达163.89×10^(4) t/a;(2)相较于水化学径流法,入渗-平衡化学法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获取数据资料较为简单,大小空间尺度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3)碳汇作用变化是高度动态的,气候变化下变化幅度主要由径流深决定,碳汇强度随径流深增大而变强,土地利用类型调控着岩溶作用碳汇强度;(4)鄂西南地区岩溶作用强烈,可建立岩溶碳汇试验区,定量评估人工干预所带来的增汇效果。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精确易行的岩溶碳汇估算方法,而且确定了湖北省岩溶碳汇的量级与空间格局,摸清了碳汇强度驱动因子的共同耦合作用,体现了岩溶碳汇的人为可调控性以及复杂性,进一步为环境保护政策、人工增汇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水化学径流法 入渗-平衡化学法 ArcGIS空间分析 驱动因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特征与劣化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钰铭 彭正华 +3 位作者 石长柏 谢迪 赵振洋 黄宁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 受水位周期性变动影响,三峡库区地质环境产生复杂变化,尤其是对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劣化的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湖北省三峡库区碎屑岩岸坡砂泥岩互层岩体进行现场调查,结合现场测试与室内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碎屑岩砂泥岩互层岩体两种结构单元的劣化差异,结合岸坡互层岩体的劣化现状,分析砂泥岩互层结构的岸坡岩体劣化变形过程,揭示砂泥岩互层岩体的劣化机理及其对岸坡致灾发展的影响,为后期合理进行岸坡岩体劣化评价及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碎屑岩库岸 砂泥岩互层 岩体劣化 劣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环境对两种菱镁矿阴离子捕收剂浮选泡沫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徐长明 何东升 +3 位作者 唐远 叶利峰 李智力 付艳红 《工程科学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浮选体系中浮选泡沫各项性能直接影响其与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FA 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不同pH值和Mg^(2+)环境下磷酸酯盐捕收剂的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以及泡沫结构等的性能差异,并与传统油酸盐捕收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浮选体系中浮选泡沫各项性能直接影响其与矿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FA 100动态泡沫分析仪,研究了不同pH值和Mg^(2+)环境下磷酸酯盐捕收剂的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以及泡沫结构等的性能差异,并与传统油酸盐捕收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为菱镁矿捕收剂,十六烷基磷酸酯钾(CP)捕收剂相较于传统油酸钠(NaOl)捕收剂,在pH值和Mg^(2+)浓度变化时的泡沫适应性更强,且在菱镁矿浮选中显示出更大的优势.具体来说,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CP捕收剂溶液表面张力变化相对缓慢,且在所研究pH值和Mg^(2+)浓度范围内均显示相对更适宜的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泡沫结构也更稳定.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菱镁矿上浮率与溶液环境对两种捕收剂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具有一致性.在pH值小于6.0或Mg^(2+)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时,传统NaOl体系中菱镁矿上浮困难,浮选泡沫性能差,而CP体系中菱镁矿上浮率均保持在60%以上.本研究为磷酸酯类捕收剂在菱镁矿浮选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泡沫性能 溶液环境 磷酸酯捕收剂 菱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娘娘顶—五岳山地区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新 徐加林 +3 位作者 周新琪 宋威方 邹院兵 陈松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铍矿作为中国紧缺稀有金属矿产之一,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鸡公山—灵山岩体南缘是鄂东北地区寻找W、Mo、Be等关键矿产的有利区段,开展Be异常优选具较好的找矿指导意义。收集娘娘顶—五岳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Be地球化学数... 铍矿作为中国紧缺稀有金属矿产之一,广泛应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鸡公山—灵山岩体南缘是鄂东北地区寻找W、Mo、Be等关键矿产的有利区段,开展Be异常优选具较好的找矿指导意义。收集娘娘顶—五岳山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Be地球化学数据,探讨其在研究区的背景值、分布规律、富集特征及异常特征,圈定5处Be异常。对Be2异常开展异常检查,发现铍矿体,在此基础上总结其矿化规律,为该区寻找铍矿资源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及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方向 娘娘顶—五岳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蕲春县大同镇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浩 王章琼 +2 位作者 陈金国 陈兵 毛帅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而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目前关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未全面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主要要素;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而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目前关于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未全面考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主要要素;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利用无人机遥感可获得高精度自然资源环境因子。为此,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出发,选取土地资源等4个一级指标、人均耕地面积等11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选取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市蕲春县大同镇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正射影像数据,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得到人均耕地面积等7个指标的分布规律;根据统计数据,得到人口密度等4个指标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高承载力、中等承载力、低承载力村庄所占比例分别为19%、55%、26%,研究区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及以上。该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传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力评价 资源环境 长江经济带 无人机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与C-H-O-S-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罗华 郭盼 +4 位作者 刘力 潘龙克 段先锋 毛启曦 廖明芳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50,共12页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 鄂西南地区铅锌矿化分布广泛,但至今未发现大型矿床,对成矿系统的研究亦存在不足。对来凤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及C-H-O-S-Pb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萤石、方解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37~170℃之间,盐度变化范围为11.46%~16.89%,属低温度、中低盐度NaCl-H_(2)O体系流体,主要来源可能为含沉积硫酸盐(海相沉积物)的岩石建造变质脱水;δ^(34)S值介于9.5‰~11.8‰之间,均值为10.92‰;^(206)Pb/^(204)Pb<18.20,^(207)Pb/^(204)Pb>15.60,^(208)Pb/^(204)Pb<39.00,铅同位素具有比值变化小,具有高μ和高ω的特征。硫源和铅源均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古生代沉积盆地奥陶纪和寒武纪容矿地层,同生沉积成岩后生中低温热液改造作用是革勒车地区铅锌-萤石矿床的主导成因类型。与鄂湘西扬子地台区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对比发现,它们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在成矿流体、古生代沉积环境、构造背景3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铅锌 萤石 物质来源 鄂西南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尺度效应
19
作者 孙智杰 廖媛 +3 位作者 郑晓明 蔡爱民 王艺霖 黄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642-1365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尺度或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产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以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为例,通过升尺度算法获取了两种LULC数据产品在30~3000 m... 为探究不同尺度或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产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以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为例,通过升尺度算法获取了两种LULC数据产品在30~3000 m范围内共12个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并使用当量因子法分析不同尺度下的ESV特征,旨在研究LULC数据对ESV估算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LULC数据的空间细节逐渐减弱,但总体空间格局相对稳定,ESV的组成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两种LULC数据产品估算的ESV平均相差约4.23%,具体差异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有所波动;不同尺度的ESV估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在30~500 m尺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在1000 m及以上尺度波动较大,由此推断以500 m及以下尺度为基础进行研究区ESV估算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可为选取合适尺度的LULC数据进行ESV估算提供依据,对提高ESV估算的可靠性、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 尺度效应 当量因子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广水—红安地区萤石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20
作者 周新 尤静静 +4 位作者 邹院兵 陈松 杨年浩 徐加林 方洁 《矿产勘查》 2024年第5期794-802,共9页
广水—红安地区萤石矿带是湖北省萤石矿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为找到新矿体,突破找矿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区内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受区域性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 广水—红安地区萤石矿带是湖北省萤石矿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为找到新矿体,突破找矿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野外调查及对区内萤石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萤石矿受区域性北西向深大断裂带控制,矿体、矿脉主要沿晚期叠加的北(北)东向断裂裂隙分布;赋矿围岩主要为红安岩群中含有大理岩、白云石英片岩的岩性组合;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与萤石矿成因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为北(北)东向具硅化、重晶石化、萤石矿化等热液蚀变的断裂破碎带,已知矿床的深部、具矿化异常的相似构造破碎带和北西向新城—黄陂断裂带的次级构造带是主要的找矿方向。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区内开展进一步的萤石矿勘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矿床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方向 广水—红安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