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调查与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全英 陈春蓉 《当代医学》 2015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及应用预警机制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风险预警前和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医疗风险预警后发生的医疗事故、投诉、纠纷等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调查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并研究应用... 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及应用预警机制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风险预警前和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医疗风险预警后发生的医疗事故、投诉、纠纷等医疗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调查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并研究应用预警机制的效果。结果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主要包括围手术期间医疗风险、抗生素使用风险、误诊和漏诊风险、手术后并发症风险、药物使用不合理风险等,应用预警机制后的投诉数占同期住院人数的比例远远小于应用预警机制前的投诉数占同期住院人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疗风险预警机制能有效降低普外科围手术期医疗风险,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围手术期 医疗风险 预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苏区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在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
2
作者 张凤英 谢红英 吴莲香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5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赣南苏区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在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由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全程接管;对照组按常规由责任... 目的探讨赣南苏区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在肠造口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肠造口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护理由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全程接管;对照组按常规由责任护士轮班执行。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家属第一次换袋平均花费造口袋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兼职造口专科护士通过专业连续的护理和教育,可减少造口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家属第一次换袋平均费用,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苏区 专科护士 肠造口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暴力对在校护理本科学生择业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谢艳 段青 +1 位作者 刘华之 侯良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2期57-59,共3页
目的调查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暴力事件的认知,了解医院暴力事件对在校护理本科学生择业的影响,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医院暴力并能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方法确定访谈提纲并制定、对访谈者进行统一的培训、访谈者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访谈... 目的调查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对医院暴力事件的认知,了解医院暴力事件对在校护理本科学生择业的影响,促进护理专业学生认识医院暴力并能尽可能的避免风险。方法确定访谈提纲并制定、对访谈者进行统一的培训、访谈者与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访谈,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校护生通过新闻媒体、听闻等各种方式了解医院暴力事件,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影响择业方向。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对择业的思考受到医疗暴力不同程度的影响,医学院校的教育者应及时正确的引导护生面对医院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暴力 在校护生 择业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开展超声引导下乳腺良性肿块微创旋切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廖聪 廖海东 +1 位作者 刘莉 赖剑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我院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单发良性肿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与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在我院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单发良性肿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与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等)及并发症相关指标(局部血肿、皮肤瘀斑、皮肤凹陷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可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整体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良性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黄俊喜 卢春香 +1 位作者 张成钢 邹文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9期18-20,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程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程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血小板治疗,随访5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年住院率较对照组低(6.67%vs.12.00%,P=0.038);年人均治疗费较对照组低[(9 146.35±200.63)元vs.(15 123.46±235.75)元,P <0.001];6 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较对照组远[(371.79±57.11)m vs.(323.98±51.11)m,P=0.01];5年全因死亡率较对照组有降低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67%vs.20.00%,P=0.739)。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全程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对病情有明显缓解作用,可降低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改善患者心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晓 王小农 +5 位作者 刘凤恩 易坚 黄志斌 赖东明 段青 钟宝元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 )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3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 ,并尽可能切除有癌栓的门静脉及从肝断面门静脉内取栓。术后分别采用化疗泵和...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 )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3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瘤 ,并尽可能切除有癌栓的门静脉及从肝断面门静脉内取栓。术后分别采用化疗泵和微量泵化疗 ,并观察疗效。门静脉主干癌栓 8例 ,死亡 2例 ,6个月内复发 4例 ;门静脉第 1级分支癌栓 11例 ,6个月内复发 2例 ,6~ 12个月内复发 6例 ;小分支癌栓 4例 ,6~ 12个内复发 1例 (P <0 .0 1)。化疗泵化疗 12例 ,6个月内复发 5例 ,6~ 12个月内复发 4例 ;微量泵化疗 9例 ,6个月内复发 1例 ,6~ 12个月内复发 3例 (P <0 .0 1)。结论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有效 ;术后首选微量泵持续灌注化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并发症 门静脉 血栓形成 原发性肝癌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186例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凤恩 谢斌辉 +1 位作者 王小农 何晓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疗效及预防其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采用Hassab术治疗的186例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 目的:探讨提高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疗效及预防其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对采用Hassab术治疗的186例门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手术过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和Hassab术。其中死亡6例(3.2%),死于消化道大出血3例、腹腔内出血2例、肝衰竭1例,其余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共有42例(23.3%)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术后胸腔积液7例、大量腹水7例、消化道出血6例、腹腔内出血5例、膈下积液4例、肝昏迷3例、门静脉血栓形成3例、肺部感染2例、肝肾综合征2例、切口裂开2例、切口感染l例。均予相应治疗治愈。对影响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并发症者中年龄大、肝功能差、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术后门静脉压力大于35cmH2O的患者居多。随访12~36个月,出现再出血5例(2.7%),均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患者情况稳定。结论: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疗效确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年龄大、肝功能差、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术后门静脉压力大于35cmH2O的患者应慎行之,术者应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并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化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门静脉高压 胃底静脉曲张 食管静脉曲张 胸腔积液 腹水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斌辉 王小农 刘凤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04-310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中,即发性胆漏8例,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72h内)8例,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中,即发性胆漏8例,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72h内)8例,其中胆总管损伤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1例、原因不明5例(考虑为迷走胆管损伤或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2例,腹腔镜下腹腔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3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鼻胆管引流(ENBD)2例,均治愈;迟发性胆漏(发生在术后1周后)2例,1例发生在术后1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为胆总管侧壁漏;1例发生要术后10d,经ERCP证实为迷走胆管漏。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行单纯腹腔穿刺置管引流1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ENBD1例,均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主要原因为胆管变异、胆囊管残端漏和胆管壁损伤;胆漏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腹腔穿刺是首选诊断措施,影像学检查能对可疑病例作出早期诊断;当机立断地通畅腹腔和(或)胆汁引流最为重要,微创化措施完成引流和恢复胆道完整性是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漏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段青 刘风恩 +1 位作者 王小农 吴平辉 《河北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791-792,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手术取栓都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无滤器发生移位,无肺...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所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和手术取栓都获得了成功,效果明显。无滤器发生移位,无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为民 高涌 +5 位作者 余朝文 聂中林 卢冉 李晓强 宋涛 刘凤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38个月,2... 目的: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血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穿刺针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平辉 徐芳 +3 位作者 王小农 傅忠 刘海金 张春龙 《江西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910-911,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 目的探讨硬膜外穿刺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关闭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口。结果全组单侧手术时间12-20min,双侧为25-40min。术中无出血、副损伤;术后1-2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d;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硬膜外穿刺针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安全、可靠、经济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治疗 腹腔镜 硬膜外穿刺针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介入治疗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2
作者 应勇 罗家芳 +2 位作者 何晓 曾繁林 谢雨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5556-5560,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 目的:研究预防性介入治疗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 S 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索介入在治疗DSA阴性胃肠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06/2014-06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就诊的DSA检查阴性的消化系出血患者78例,按照盲法随机分为两组:介入治疗组(39例)采用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的短期止血成功率和远期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2.31%和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和58.97%(P<0.05).介入治疗组的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4.56 m L±10.37 m L和10.35 d±2.46 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6.21 m L±11.34 m L和13.02 d±3.03d(P<0.05),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联合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对DSA检查阴性的胃肠道出血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 胃肠道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介入应用于DSA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应勇 罗家芳 +2 位作者 张文红 王小农 何晓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4180-4184,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和/或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05/2013-06在我院行DSA检查阴性胃肠道... 目的:探讨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和/或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05/2013-06在我院行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预防性介入栓塞和垂体后叶素治疗、介入栓塞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比较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性介入栓塞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治疗成功率(91.2%)高于单纯介入栓塞治疗组及内科保守治疗组(57.6%),且与内科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仅预防性介入栓塞和垂体后叶素治疗组麻痹性肠梗阻有较低的发生倾向(本研究中发生率为5.9%).结论:预防性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和/或预防性肠系膜上动脉置管灌注垂体后叶素在DSA检查阴性胃肠道出血患者中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栓塞 垂体后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手术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翔辉 刘羽 苏晋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566-1568,1572,共4页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对7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石因素,共46例;其次为胆道狭窄、胆囊残留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的治疗方式以... 目的:总结胆道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胆道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对78例胆道再次手术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结石因素,共46例;其次为胆道狭窄、胆囊残留及胆管肿瘤。再次手术的治疗方式以T管引流为主,共37例。其次为胆肠Roux-y吻合、肝叶切除术、及胆囊切除。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原因复杂,手术难度大。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理的、个体化的手术方式,细致而熟练的胆道解剖技术是胆道再次手术成功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再次手术 胆管解剖 结石因素 胆道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XIST对结直肠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舒涛 王晓梅 +2 位作者 付曲波 黄利兴 谢斌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32-1837,共6页
目的:探讨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在结直肠癌(CRC)细胞对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DOX浓度递增处理CRC细胞LoVo和HCT116,获得DOX耐药细胞LoVo/DOX和HCT116/DOX。采用RT-qPCR检测XIST和微... 目的:探讨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XIST)在结直肠癌(CRC)细胞对阿霉素(又称多柔比星,DOX)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DOX浓度递增处理CRC细胞LoVo和HCT116,获得DOX耐药细胞LoVo/DOX和HCT116/DOX。采用RT-qPCR检测XIST和微小RNA-124(miR-124)在DOX耐药CRC细胞中的表达;转染XIST小干扰RNA(si-XIST)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oVo/DOX细胞和HCT116/DOX细胞中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蛋白水平。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证明XIST与miR-124的相互作用。转染miR-124、si-XIST或si-XIST+anti-miR-124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oVo/DOX细胞和HCT116/DOX细胞中P-gp和GST-π的蛋白水平。结果:在DOX耐药CRC细胞中,XIST表达上调(P<0.05),miR-124表达下调(P<0.05)。XIST沉默显著降低DOX耐药CRC细胞中的P-gp和GST-π蛋白水平(P<0.05)。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XIST存在miR-124结合区域。转染miR-124显著降低DOX耐药CRC细胞中P-gp及GST-π蛋白水平(P<0.05);而转染anti-miR-124则可逆转由XIST沉默导致的DOX耐药CRC细胞的P-gp及GST-π的降低(P<0.05)。结论:在DOX耐药CRC细胞中,沉默XIST可能通过调节miR-124来抑制DO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柔比星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物 微小RNA-124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靶向沉默CXCR2基因抑制肝癌增殖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斌辉 王小农 +2 位作者 刘凤恩 何晓 谢元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反义CXCR2基因体外抑制肝癌增殖及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P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以及转染反义CXCR2基因后肝癌细胞的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以Transwell法... 目的:研究反义CXCR2基因体外抑制肝癌增殖及转移的作用。方法:应用P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正常肝细胞、肝癌细胞以及转染反义CXCR2基因后肝癌细胞的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以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在肝癌细胞hepG2和正常肝细胞Chang细胞分别是(1.69±0.22、0.63±0.31和1.93±0.25、0.84±0.29),两者相比,肝癌细胞中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反义CXCR2基因后,肝癌细胞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CCK-8检测结果显示:CXCR2-SiRNAs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试验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36±5 vs526±9个/高倍镜(×200)](P<0.01)。结论:沉默CXCR2基因体外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CXCR2 反义核甘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胃管留置患者不良反应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邓作梅 吴莲香 +3 位作者 刘月泉 刘华之 叶新英 张凤英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0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对鼻胃管留置患者不良反应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鼻胃管留置胃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胃管... 目的探讨对鼻胃管留置患者不良反应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鼻胃管留置胃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鼻胃管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恶心程度(39.6%)、疼痛程度(2.1%)、插管时间(1.8±1.1)min、插管一次成功率(97.9%)、自拔管发生率(0.0%)等方面相比对照组恶心程度(93.8%)、疼痛程度(72.9%)、插管时间(6.9±2.1)min、插管一次成功率(72.9%)、自拔管发生率(27.1%)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胃管留置患者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留置胃管效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留置 干预方法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志兴 卢增红 何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5期1105-1106,共2页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60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60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的胃穿孔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具有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手术 胃穿孔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敏 蔡琦 +2 位作者 李莉辉 刘海金 刘华之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实施...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家长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综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家长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综合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患儿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护理干预 腹股沟斜疝 满意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与贝复新的综合护理改善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20
作者 温芳芳 何莹华 +2 位作者 张凤英 黎衍香 胡灵燕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与贝复新的综合护理对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接收治疗的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联合贝复新进行... 目的探讨基于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与贝复新的综合护理对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接收治疗的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藻酸盐银离子敷料联合贝复新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凡士林油纱填塞创面进行综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疗效,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伤口愈合率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理领域以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UL)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上升,但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理领域以及QUL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藻酸盐银离子敷料与贝复新的综合护理对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银离子敷料 贝复新 综合护理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