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传寿 叶小英 +3 位作者 林儒斌 熊清华 万春雷 施银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3,共2页
通过对 18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与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的抗生素静脉滴注 ,一般不主张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 ,提出 2 %百多邦软膏可作为首选外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临床表现 抗生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百多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皮肤损害的幼儿马尔尼菲青霉病2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小英 李立明 +1 位作者 何惠英 张靖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报告2例无皮肤损害的幼儿马尔尼菲青霉病。均为女性,分别为1岁2个月、1岁4个月。住所附近种植有竹子及甘蔗。临床表现为发热,未见皮肤损害、贫血、肝、脾肿大。骨穿示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内见成堆圆形或椭圆形的菌体。真菌培养25℃呈菌丝相... 报告2例无皮肤损害的幼儿马尔尼菲青霉病。均为女性,分别为1岁2个月、1岁4个月。住所附近种植有竹子及甘蔗。临床表现为发热,未见皮肤损害、贫血、肝、脾肿大。骨穿示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内见成堆圆形或椭圆形的菌体。真菌培养25℃呈菌丝相,产生红葡萄酒色素,镜检见帚状枝;37℃呈酵母相,镜检见圆形、椭圆形、长形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真菌病 幼儿 无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住院皮肤病人78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万春雷 孙传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50岁以上病人 卫生调查 疾病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单核细胞性皮肤白血病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东北 尤聪 叶小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7-619,共3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6岁。因全身性丘疹、结节、斑块1个月余,于2012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性丘疹、结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曾至外院皮肤科诊治(具体诊断和药物不详),无好转,全身皮疹增多... 1病历摘要 患者男,86岁。因全身性丘疹、结节、斑块1个月余,于2012年8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个多月前始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性丘疹、结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曾至外院皮肤科诊治(具体诊断和药物不详),无好转,全身皮疹增多,并且出现斑块,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既往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等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白血病 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20例临床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尤聪 卢井发 +1 位作者 陈晓明 叶小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10-611,共2页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部较大皮肤肿瘤的手术切除加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3
6
作者 万春雷 孙传寿 曾招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头面部较大皮肤肿瘤 头面部皮肤肿瘤 手术方法 手术切除 随意形皮瓣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油减轻紫外线对小鼠皮肤损伤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琼 谢璐 +3 位作者 陈水亲 宋涛 刘志平 曾招林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0期999-1002,共4页
目的:检测茶油是否能减轻紫外线(UV)照射造成皮肤损伤。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UV损伤模型,通过皮肤外用茶油,采用HE和胶原纤维染色的方法确定其是否减轻小鼠皮肤在UV照射后的损伤,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表皮炎症细胞因子... 目的:检测茶油是否能减轻紫外线(UV)照射造成皮肤损伤。方法:以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UV损伤模型,通过皮肤外用茶油,采用HE和胶原纤维染色的方法确定其是否减轻小鼠皮肤在UV照射后的损伤,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表皮炎症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结果:茶油可以减轻小鼠皮肤在UV照射后的损伤,增加胶原纤维的生成,并且可以降低小鼠皮肤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MCP-1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茶油可以作为防止UV照射的防护用品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油 紫外线 皮肤损伤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招林 叶小英 万春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54-454,共1页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是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为了解SSSS的临床特征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76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是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为了解SSSS的临床特征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76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临床分析 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SSSS 临床特征 临床资料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儿童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栋美 郑威 陈晓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03-304,共2页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和土壤中的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动物感染,人类感染十分罕见。人感染后,如48 h内不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引起肝、脾、肾等多器官脓肿和各部分组...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和土壤中的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动物感染,人类感染十分罕见。人感染后,如48 h内不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引起肝、脾、肾等多器官脓肿和各部分组织炎症,最终导致死亡。国外文献报道,人感染紫色色杆菌后,发展为慢性肉芽肿的死亡率为70%,发展为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皮肤 紫色色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2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井发 黄雪娇 +2 位作者 闫越颖 曾招林 万春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1174-1177,1215,共5页
目的:观察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不宜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9例患者根据肿瘤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对照组(31例)... 目的:观察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不宜或不愿行手术治疗的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59例患者根据肿瘤情况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应用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对照组(31例)单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于1年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有效率分别为96.43%、93.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1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3)。治疗组皮损短径、长径分别为(0.91±0.60)cm、(1.18±0.79)cm,对照组短径、长径分别为(1.89±1.13)cm、(2.46±1.63)cm,两组皮损短径、长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组、对照组肿瘤位于特殊部位者分别占78.57%、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外科切削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纯外科手术切除相近,可作为治疗特殊部位或者特殊人群皮肤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且更适合小面积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的大小、部位是患者和医师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皮肤恶性肿瘤 光动力治疗 5-氨基酮戊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癌的发病机制及在不同种群的发病差异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春雷 《皮肤科学通报》 2022年第3期173-176,M0001,共5页
皮肤癌发病机制复杂,紫外线暴露导致DNA突变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皮肤癌见于各个种族,并累及整个生命周期。皮肤癌在不同种族发病情况不同,有色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不断地升高,皮肤颜色可影响诊断。不同肤色患者基底细胞癌、鳞状... 皮肤癌发病机制复杂,紫外线暴露导致DNA突变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皮肤癌见于各个种族,并累及整个生命周期。皮肤癌在不同种族发病情况不同,有色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不断地升高,皮肤颜色可影响诊断。不同肤色患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生存率存在差异,尤其是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差异巨大。皮肤肿瘤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遗憾的是,国内有关皮肤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皮肤黑色素瘤流行病学的文献较少,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有色人群 黑色素瘤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的治疗探讨
12
作者 孙传寿 叶小英 +3 位作者 林儒斌 熊清华 万春雷 施银河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74-276,共3页
本文分析了 18例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SSSS)的可能促发因素 ,临床表现 ,治疗与转归 ,临床治愈率 10 0 %。着重讨论早期足量选用耐青霉素酶抗菌素静脉滴注 ,不提倡并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全身治疗 ,提出 2
关键词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抗菌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 百多邦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治疗初探
13
作者 孙传寿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6-88,128,共3页
皮肤病患者因皮损直观、暴露及难愈,常情绪低沉、抑郁。瘙痒使病人烦躁或极度痛苦,剧痒易产生恐惧、绝望心理。外用各色药物病人常出现害羞、自责心态。心理治疗应消除各种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和朋友应提供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 皮肤病患者因皮损直观、暴露及难愈,常情绪低沉、抑郁。瘙痒使病人烦躁或极度痛苦,剧痒易产生恐惧、绝望心理。外用各色药物病人常出现害羞、自责心态。心理治疗应消除各种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家庭和朋友应提供同情、理解、关心和支持,以减少心理应力致病作用,达到新的心理平衡。这对与精神有关的皮肤病的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3):YAG激光治疗皮肤血管瘤的临床初步报告
14
作者 万春雷 孙传寿 刘福兰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Nd^+3:YAG激光 治疗 皮肤血管瘤 物理疗法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狼疮带试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意义
15
作者 曾招林 熊清华 +1 位作者 孙传寿 何惠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854-855,共2页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不伴肾损害组54.55%。结论:LBT是SLE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治疗初探
16
作者 孙传寿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本文报告了皮肤病患者由于直观、暴露及难愈的皮疹,常出现情绪低沉、抑郁。瘙痒在情感上使病人兴奋、烦燥不安或极度的痛苦,剧烈而不能控制的瘙痒易产生恐惧、绝望心理。而不同颜色的外用药物涂于皮肤表面,病人常出现害羞、自责心态。... 本文报告了皮肤病患者由于直观、暴露及难愈的皮疹,常出现情绪低沉、抑郁。瘙痒在情感上使病人兴奋、烦燥不安或极度的痛苦,剧烈而不能控制的瘙痒易产生恐惧、绝望心理。而不同颜色的外用药物涂于皮肤表面,病人常出现害羞、自责心态。在心理治疗上应消除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周围人群特别是医护人员中尽可能提供一个社会支持、关心、同情、理解的家庭和朋友群,减少心理压力的致病作用,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这对提高皮肤病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精神或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皮肤病的治疗将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心理学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合并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17
作者 叶小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合并症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aFGF局部外敷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久于 王敏华 +4 位作者 李海坤 廖宝春 陈小波 朱贤森 曾祥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38-41,F0004,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aFGF组,对照... 目的探究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RhaFGF对糖尿病大鼠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难愈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将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haFGF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局部外敷,RhaFGF组采用RhaFGF局部外敷。于第7、14天记录创面面积,并取大鼠皮肤溃疡处新生肉芽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病理切片,以对RhaFGF治疗糖尿病难愈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第7、14天,RhaFGF组的溃疡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aFGF组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aFGF组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aFGF组的CD3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haFGF组的Ki-67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RhaFGF组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蛋白表达量较治疗前增加。结论RhaFGF通过促进糖尿病难愈性溃疡的氧化应激,增加溃疡组织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生成,提高上皮再生水平,从而表现出对大鼠糖尿病溃疡组织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皮肤溃疡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细胞核增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及生物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华清 吉晓娟 +5 位作者 陈诗琪 卢井发 郑威 万春雷 叶小英 李龙年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8期1982-1985,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存在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基因突变是CSCC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和分子,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notch受体(NOTCH)、大鼠肉瘤癌基因(R... 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常见的皮肤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存在转移和治疗后复发的风险。基因突变是CSCC发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和分子,包括肿瘤蛋白p53(TP53)、notch受体(NOTCH)、大鼠肉瘤癌基因(RA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DKN2A)、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染色体定位的astrin/SPAG5结合蛋白(KNSTRN)、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1)、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11(CARD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对每一个分子变异的研究都有可能成为CSCC治疗的靶点,近年来生物制剂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生物制剂的出现改变了CSCC的治疗格局,使CSCC的治疗前景更广阔。本文对CSCC的突变基因、分子及其相关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SCC发生机制和生物制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基因突变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江莎莎 卢井发 +1 位作者 李龙年 叶小英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1317-1322,共6页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三唑类的广谱抗真菌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皮肤肿瘤活性,并与其他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现就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进行... 伊曲康唑作为一种三唑类的广谱抗真菌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具有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近年来,大量实验表明,伊曲康唑具有抗皮肤肿瘤活性,并与其他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现就伊曲康唑在皮肤肿瘤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皮肤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皮肤肿瘤 基底细胞癌 血管瘤 鳞状细胞癌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