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加坡小说《昭南岛的故事》中的二战记忆书写
1
作者 朱大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9-55,共7页
《昭南岛的故事》是当代新马抗战华文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李过根据搜集的战争亲历者和幸存者关于二战的回忆记载,基于历史经验,并结合史实进行构思而成。小说通过对一众小人物所思所为所遇的文学叙事,揭示了战时新加坡本土民族主义的觉... 《昭南岛的故事》是当代新马抗战华文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李过根据搜集的战争亲历者和幸存者关于二战的回忆记载,基于历史经验,并结合史实进行构思而成。小说通过对一众小人物所思所为所遇的文学叙事,揭示了战时新加坡本土民族主义的觉醒与帝国统治衰落的过往,再现了日据时期新加坡各个阶层面对日本占领和高压统治表现出的抵抗、合作与中立的芸芸众生相,尤其建构了检证大屠杀给新加坡人民带来的集体创伤。小说所形塑的新加坡华人社会关于二战的集体记忆承载着作者铭记过往,建构身份认同与纾解疗愈集体创伤的意旨,也体现了新加坡华文文学界“我不记录,谁记录”的家国责任与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南岛的故事》 小说 新加坡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海》中新加坡肃清大屠杀的创伤记忆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大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68-76,共9页
抗战胜利后,南洋华侨谢松山基于日据时期自身和其他战争亲历者的苦痛经验,著就一度创南洋出版记录的旧体诗集《血海》。该书秉承中国诗史书写民族苦难的叙事传统,充分发挥诗史题材纪事、感事之长,从创伤性质、受害人性质、创伤受害人与... 抗战胜利后,南洋华侨谢松山基于日据时期自身和其他战争亲历者的苦痛经验,著就一度创南洋出版记录的旧体诗集《血海》。该书秉承中国诗史书写民族苦难的叙事传统,充分发挥诗史题材纪事、感事之长,从创伤性质、受害人性质、创伤受害人与更广大受众间的关系以及责任认定4个向度再现了华人群体对肃清大屠杀的集体创伤记忆。谢松山这段创伤记忆书写的旨趣并非在于铭记仇恨或寻求复仇,而是寻求在集体和普世的语境下,通过赋予其形塑人类道德伦理和未来命运的普遍意义,把个体血淋淋的交流型记忆转化为华侨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的文化创伤,并最终籍此实现纪史、存史、治愈创伤以及建设世界持久和平的记忆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昭南 《血海》 肃清大屠杀 文化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新加坡民族问题治理的路径与成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大伟 吴湘莲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00-106,共7页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无法回避的国家治理难题之一。独立建国后的新加坡把民族问题的治理视为国家施政的重要考量环节。新加坡秉承多元种族主义的原则,在各族公民的政治参与、经济发展、语言、住房、宗教、文化和兵役等各个领...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多民族国家无法回避的国家治理难题之一。独立建国后的新加坡把民族问题的治理视为国家施政的重要考量环节。新加坡秉承多元种族主义的原则,在各族公民的政治参与、经济发展、语言、住房、宗教、文化和兵役等各个领域推行独立而平等的民族政策。这些努力有效地消解了族际之间以及族群和国家之间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张力,在维持各民族自身文化宗教等身份认同和促进族际互动的同时,也通过国家意识和价值观的塑造,在各族民众中,成功形塑了高于既往族群认同、祖籍国认同等下位认同的国家认同,“新加坡人”逐渐成为新加坡各族人民最高的身份认同,这一努力最终成就了今日新加坡民族宗教和谐、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政治团结的“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多元主义 族群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新加坡防疫机制的建立
4
作者 李林果 魏炜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93-99,共7页
新加坡开埠后,随着贸易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压力增大,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天花、麻风病、霍乱、性病等传染病流行,造成新加坡的死亡率远高于海峡殖民地其他地方。为此,殖民政府逐渐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治理,颁布实施了... 新加坡开埠后,随着贸易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压力增大,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领域,天花、麻风病、霍乱、性病等传染病流行,造成新加坡的死亡率远高于海峡殖民地其他地方。为此,殖民政府逐渐加强对公共卫生的治理,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条例,建立防疫机制,防控传染病,改善公共卫生环境。19世纪新加坡殖民政府建立的防疫机制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同时也为20世纪新加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属新加坡 公共卫生 传染病 防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属时期新加坡的鸦片政策探析
5
作者 郭峰 魏炜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8年第1期73-82,共10页
自新加坡开埠以来,殖民政府对新加坡的鸦片政策经历了确立包税制、扶植包税商、废除包税制、全面禁烟等四个阶段。公开的鸦片交易深刻影响了英属时期新加坡社会的方方面面,鸦片收入长期作为殖民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保障鸦片收... 自新加坡开埠以来,殖民政府对新加坡的鸦片政策经历了确立包税制、扶植包税商、废除包税制、全面禁烟等四个阶段。公开的鸦片交易深刻影响了英属时期新加坡社会的方方面面,鸦片收入长期作为殖民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而保障鸦片收入的持续稳定成为殖民政府制定鸦片政策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片包税制 新加坡 禁烟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历史变迁——一位客家中医师的生活史
6
作者 王锋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38-43,共6页
在新加坡的中医药业中,客家人很早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刘少杰的父亲是出生在中国广东大埔的客家人,年轻的时候到新加坡谋生,在同乡中药店做学徒,多年后也开始经营自己的中药店。刘少杰从小耳濡目染,在中医药行业中... 在新加坡的中医药业中,客家人很早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一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刘少杰的父亲是出生在中国广东大埔的客家人,年轻的时候到新加坡谋生,在同乡中药店做学徒,多年后也开始经营自己的中药店。刘少杰从小耳濡目染,在中医药行业中更进一步,不仅子承父业,还成为一名中医师。作为一位中医师和中药店的经营者,刘少杰见证并参与了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发展历程,他个人的生活史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加坡中医药业的历史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中医药 客家 刘少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印美战略安全关系的趋向、进展与阻滞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红良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19年第4期9-14,I0002,共7页
印美战略安全关系形成以来,逐渐显示出机制构建、议题领域深化、多维拓展的趋势及特征。核能安全、海洋安全合作、防务产品销售与联合研发领域的互动贯穿两国战略安全关系发展始终,也是合作推进效果最为显著的领域。莫迪执政后,印美战... 印美战略安全关系形成以来,逐渐显示出机制构建、议题领域深化、多维拓展的趋势及特征。核能安全、海洋安全合作、防务产品销售与联合研发领域的互动贯穿两国战略安全关系发展始终,也是合作推进效果最为显著的领域。莫迪执政后,印美战略安全关系获得了全面推动.而随着特朗普执政理念的推展,印美战略安全关系除小幅进展外,面临多种阻滞,未来发展情况尚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美国 战略安全 趋向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迪政府时期印度国防产业的本土化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红良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22年第2期74-92,158,159,共21页
建国后,印度一直推动国防产业本土化发展。莫迪执政后,为实现其战略意图,以“印度制造”及“印度自力更生”运动为政策引领,设置国防产品禁止进口清单,推动国防产业机构及政策改革,激励公有及私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在本土化基础上,进... 建国后,印度一直推动国防产业本土化发展。莫迪执政后,为实现其战略意图,以“印度制造”及“印度自力更生”运动为政策引领,设置国防产品禁止进口清单,推动国防产业机构及政策改革,激励公有及私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在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国防伙伴之间的产品联合生产与研发,替代武器系统及组件的完全进口,并致力于对友好国家的国防产品出口。在政府推动及改革激励下,印度国防产业本土化比例有一定程度提升。然而受制造业水平、财政投入、机构效能等多种因素制约,未来印度国防产业本土化目标实现程度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国防产业 国防本土化 联合生产与研发 莫迪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和谈对印度的影响及印度的立场与对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红良 《南亚研究季刊》 CSSCI 2020年第3期81-88,I0004,共9页
阿富汗和平进程启动以来,根源于阿富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利益涉入,印度的立场、对策较为微妙,有小幅波动和调整。2015年和谈进程加速之后,印度虽在多边场合表示欢迎和谈进程,但却通过双边关系施压与协调的方式,分别向阿富汗、美国... 阿富汗和平进程启动以来,根源于阿富汗政治、经济等领域的深度利益涉入,印度的立场、对策较为微妙,有小幅波动和调整。2015年和谈进程加速之后,印度虽在多边场合表示欢迎和谈进程,但却通过双边关系施压与协调的方式,分别向阿富汗、美国表明印度的态度及利益关切。印度的立场及对策始终存在利益攸关程度高与影响力相对有限的张力,如何破局成为印度的阿富汗政策着力的关键。为此,探究阿富汗和谈对印度的影响,印度的态度、立场及对策极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和谈 印度 立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边合作视角下的印法两国战略安全合作
10
作者 刘红良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79-96,153,154,共20页
印太背景下,印法两国的安全互动显现出复边合作的战略动向。双边层次上,两国安全合作围绕民用核能、海洋及防务安全、防务产品销售与联合研发及太空领域展开。小多边层次上的合作成为两国链接更多印太盟友,有效维护战略安全收益的重要... 印太背景下,印法两国的安全互动显现出复边合作的战略动向。双边层次上,两国安全合作围绕民用核能、海洋及防务安全、防务产品销售与联合研发及太空领域展开。小多边层次上的合作成为两国链接更多印太盟友,有效维护战略安全收益的重要方式。全球及地区多边层次上,两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相互支持、确认彼此身份和利益。复边视角下,印法战略安全合作的基础在于两国战略目标、原则及实现方式上的契合,同时在西印度洋区域的安全需求、防务产品研发上的相互适应及对中国崛起的共同关切进一步推动两国的安全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复边合作 海域感知 印法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网络、问题密度与印太视野下的印度外交与安全谋划
11
作者 刘红良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63-87,153,共26页
利用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行,印度积极谋划面向印太的外交与安全战略。通过构建多层面、立体交织的关系网络,并以双边、多边(小多边)合作为主要内容和体现,印度强化了自身在印太区域的关系性权力,扩展了在多个议题领域的影响。综合考察... 利用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行,印度积极谋划面向印太的外交与安全战略。通过构建多层面、立体交织的关系网络,并以双边、多边(小多边)合作为主要内容和体现,印度强化了自身在印太区域的关系性权力,扩展了在多个议题领域的影响。综合考察印度关系网络构建,可以发现其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互动集中在安全与联通领域。围绕印太安全与区域联通议题,印度与相关国家及地区机制形成稳定而复杂的联系,此类议题也成为它们进行对话与协调的主要着力点。在推动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及四边机制发展进程中,印度的战略意图及驱动力有清晰、鲜明的体现;但由于机制缺陷、推动力不足以及印度自身资源禀赋限制,印度的外交与安全谋划、议题领域内的配合需要借助相关国家并面临相关制约,从而影响了政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 关系网络 问题密度 印度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立场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海群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76-81,共6页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形式多样、规模不同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立场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为纳粹德国建立之初到丘吉尔上台,英国持相对漠视的立场;第二阶段从丘吉尔上台后至苏德战争爆... 二战时期,捷克斯洛伐克出现了形式多样、规模不同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英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立场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第一阶段为纳粹德国建立之初到丘吉尔上台,英国持相对漠视的立场;第二阶段从丘吉尔上台后至苏德战争爆发前,英国的立场变为积极支持;第三阶段自苏德战争爆发至二战结束,英国的立场保守性日益严重。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立场,直接原因在于二战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根本原因是英国希望尽可能维护、巩固和扩大自身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他国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克斯洛伐克 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英国 爱德华·贝奈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冷战时代的印新安全合作及其中的中国因素
13
作者 杜锐 《创造》 2020年第11期80-84,共5页
冷战结束后,随着印度“东向政策”的提出,印度与新加坡之间的安全合作很快展开。双方安全合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试探性接触,2003年《国防合作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安全合作进入新阶段,2014年随着“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 冷战结束后,随着印度“东向政策”的提出,印度与新加坡之间的安全合作很快展开。双方安全合作的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试探性接触,2003年《国防合作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两国安全合作进入新阶段,2014年随着“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升级,印新安全合作进入了第三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印度势力向西太平洋地区的逐步深入,印新合作以制衡中国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基于与中国的历史恩怨和对中国综合国力日渐上升的担忧,印新双方都试图平衡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但双方与中国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因此,再平衡中国的同时,印新都避免过分刺激中国而影响到与中国的含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冷战时代 印度 新加坡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及对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示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文龙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9年第2期150-171,181-182,共23页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为保障自由贸易园区的有序发展,新加坡制定了《自由贸易园区法》,作为管理自由贸易园区的主要法规。该法详细说明了自由贸易园区的位置和政策,并规定了自由贸易园区的主要监管部门和职责,... 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的建设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为保障自由贸易园区的有序发展,新加坡制定了《自由贸易园区法》,作为管理自由贸易园区的主要法规。该法详细说明了自由贸易园区的位置和政策,并规定了自由贸易园区的主要监管部门和职责,有助于保障自由贸易园区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新加坡自由贸易园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涉及政府和主管机构两块。政府主要负责招商、规划,主管机构主要负责具体的开发。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也应注意完善法治建设,规范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自由贸易园区 自由贸易试验区
原文传递
族群善治:新加坡国家认同建设的当下挑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大伟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18年第2期87-99,167-168,共14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新加坡进行国家认同建设的国内外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辉煌的成就之下,也潜伏着重重危机,如过去想当然的由威权主义主导的国家认同构建模式开始受到勃兴的公民社会的冲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威胁着国内马来族和...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新加坡进行国家认同建设的国内外环境开始发生变化,在辉煌的成就之下,也潜伏着重重危机,如过去想当然的由威权主义主导的国家认同构建模式开始受到勃兴的公民社会的冲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威胁着国内马来族和其他族群间敏感的信任关系;数量日益庞大的新移民在新加坡的融入开始遭到越来越多本地居民的抗拒和质疑;僵硬而直接的民族分类化管理的消极后果开始显现;其他诸如各族群间教育经济水平不断拉大的相对差距、选举政治中的族群倾向、族群深层次互动的瓶颈等阻碍着新加坡国家认同的维系、巩固和纵深推进,考验着新加坡政府国家治理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国家认同 威权主义 族群
原文传递
观念与实践:社会治理导向下的新加坡反恐机制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大伟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20年第2期64-81,169,共19页
恐怖主义在当下日益表现出跨国性、突发性、非对称性等特征,单一治理路径无法满足形势日益复杂化的反恐要求。故而,新加坡在全面防卫的安全战略哲学指引下,在国家管治和全球治理等恐怖主义治理的传统路径之外,开拓出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 恐怖主义在当下日益表现出跨国性、突发性、非对称性等特征,单一治理路径无法满足形势日益复杂化的反恐要求。故而,新加坡在全面防卫的安全战略哲学指引下,在国家管治和全球治理等恐怖主义治理的传统路径之外,开拓出国家与社会合作共治、综合治理的社会治理胳径。一方面,新加坡在反恐实践中,从危机预防到结果管理,全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区基层组织乃至职场、学校、家庭等多元主体的角色参与作用。另一方面,新加坡当局实施的反恐战略也在军事、民事、社会、立法和意识形态等多维度积极展开,体现出社会治理导向的综合治理理念。新加坡的这一恐怖主义治理范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反恐 社会治理 极端主义
原文传递
人民行动党与战后新加坡的“血债”记忆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大伟 唐梦琪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2018年第1期131-145,共15页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后,日本对当地华人发动了肃清大屠杀,并且在经济上对其进行巨额勒索。战后在新加坡进行的军事法庭审判有着种种局限性,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正义缺位问题,遂有了战后以新加坡华人团体为主导的'血债赔偿运动&#...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沦陷后,日本对当地华人发动了肃清大屠杀,并且在经济上对其进行巨额勒索。战后在新加坡进行的军事法庭审判有着种种局限性,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一正义缺位问题,遂有了战后以新加坡华人团体为主导的'血债赔偿运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出于对国内国外情势的考量,本不愿意推动并使得该项运动政治化,但随着政治形势的演变,使其不得不主动承担起该项运动的领导权,并巧妙地将华人利益诉求转变成新加坡人民的利益问题。在面对'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人民行动党既有效地抑制和引导了国内人民的情绪,并把其导向推动多元民族国家建设的轨道,又很好地维持了与日本的经济联系,进而确保了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血债 记忆 人民行动党
原文传递
独立建国后新加坡中学国史教科书中的二战记忆建构
18
作者 朱大伟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83-94,共12页
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其历史教育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未受政府重视,从1984年出版第一部中学国史教科书起,此后直到2015年最新版中学国史教科书的出版,其间历经了多个版本的演进。这些教科书着意书写新加坡故事、构筑民族国家记... 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其历史教育长期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未受政府重视,从1984年出版第一部中学国史教科书起,此后直到2015年最新版中学国史教科书的出版,其间历经了多个版本的演进。这些教科书着意书写新加坡故事、构筑民族国家记忆,其中对新加坡具有转折意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忆建构,尤其受到重视。无论是独立建国初期涉及新加坡历史的教科书,还是1984年以后不同版本的统一的中学国史教科书,艰辛与恐怖始终是它们的叙事基调,塑造和传承着新加坡人的二战创伤记忆。同时,这些教科书也通过二战主题叙事篇幅的增加,叙事框架脉络由马来亚地区本位转向新加坡中心本位,英雄人物叙事的强化、泛族群化,族群间战争经历叙述的同质化,以及二战历史教训的添设等多个维度,推动着二战记忆图景的变动。记忆图景变动的背后,暗含着新加坡政府着眼当下、建构国家认同的现实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国史 教科书 二战记忆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新加坡多环平衡的外交战略
19
作者 刘红良 《国别和区域研究》 2020年第2期82-99,169,170,共20页
作为区域小国的新加坡,其外交战略一直吸引学界的关注,对其外交战略不同层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以大国平衡及对冲战略界定其战略特点的观点较为普遍。考察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外交战略实践可以发现,这种概括存在界定不清、以偏概全的不足,难... 作为区域小国的新加坡,其外交战略一直吸引学界的关注,对其外交战略不同层面的研究成果颇丰,以大国平衡及对冲战略界定其战略特点的观点较为普遍。考察新加坡建国以来的外交战略实践可以发现,这种概括存在界定不清、以偏概全的不足,难以把握新加坡外交战略的全面性与复杂性,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梳理新加坡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安全关切及战略重点基础上,将新加坡外交战略界定为多环平衡战略,以更为准确、全面地概括其总体特征,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平衡 大国平衡 对冲 新加坡 外交战略
原文传递
论印度对华政策的对冲刚性与合作韧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红良 《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28,144,145,共30页
近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中的对冲趋向日益显露,在多个领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同时,印度在经历对华关系的波折与摩擦后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两国关系呈现出在多个议题与领域合作的态势,显现出中印关系中合作诉求的韧性。文章围绕这一主题,... 近年来印度对华政策中的对冲趋向日益显露,在多个领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同时,印度在经历对华关系的波折与摩擦后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两国关系呈现出在多个议题与领域合作的态势,显现出中印关系中合作诉求的韧性。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分析国际关系中对冲政策的内涵与适用性及其与印度策略选择的相关性。与辛格政府相比而言,莫迪政府对华政策中的对冲性更为直接、鲜明,在对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行为立场及"洞朗对峙"的处置中得以验证。之后,两国关系峰回路转,改善关系的欲求与举措同样显著。分析印度对华政策中对冲与合作的"双重因子"时可以发现,既有印度观念认知的根源、也有两国外交与安全导向的部分交叉和重叠,更有国际体系进程赋予印度的有利时机的影响。在辨清印度对华政策的驱动的基础上,才能对印度政府的对华对冲行为有清醒认识并审慎应对,着力把握两国关系中的合作内驱力,推动中印关系不断向良性发展和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华政策 辛格政府 莫迪政府 中印关系 "一带一路" 洞朗对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