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的准确性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崔晓荣 兰丽华 +1 位作者 李向阳 钟志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9-131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准确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DDH患者,其中使用常规术前规划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使用MSCT三... 目的探讨基于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时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准确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DDH患者,其中使用常规术前规划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使用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规划完成后依据规划情况实行手术操作及假体置入,收集两组手术前后相关信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髋臼假体选择匹配率、股骨劈裂骨折发生率、骨盆及髋臼复位质量、Majeed评分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规划前及实际情况中截骨距离、尖肩距情况,评估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与髋臼假体选择准确度的相关性。结果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使用的MSCT三维扫描加重建技术与髋臼假体选择的准确性具相关性(P<0.05),且规划前情况与实际相比,观察组患者截骨距离及尖肩距的绝对误差更小(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及股骨劈裂骨折发生率明显更低,髋臼假体选择匹配率、术后3个月时的Majeed评分及Harris评分明显更高(P<0.05),骨盆及髋臼复位质量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SCT三维扫描+重建对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假体的选择及截骨的准确性具较高预测价值,且使用该技术进行术前规划对实际治疗效果及患者恢复具有显著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术前规划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截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崔晓荣 杨彬 张玉芹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1期71-73,108,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脊柱GCTB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观察6例患者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2例... 目的探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B)的多层螺旋CT(MS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6例脊柱GCTB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观察6例患者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及影像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发生于胸椎2例,腰椎2例,骶椎2例。2例单椎体受累,分别为累及胸12椎体与腰4椎体,其中胸12椎体处肿瘤侵及椎弓附件及左侧第12肋骨头,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4例多椎体受累,分别为胸7~8椎体、腰4~5椎体、骶2~4椎体、骶1~3椎体,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椎间盘不同程度受累。MSCT显示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壁变薄,并显示软组织密度影,其中4例突破骨皮质向外生长,边缘见骨包壳形成;3例见不规则骨嵴,2例骶骨病变位于骶骨中线两侧未侵及髂骨。MSCT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较明显强化。MRI显示2例单椎体受累者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多椎体受累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混杂信号,病灶占据椎体大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囊性坏死区;增强扫描瘤体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GCTB的MS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为临床制定手术或放、化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巨细胞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在结直肠癌术中分期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邦玉 李向阳 +1 位作者 钟志锋 张玉佩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3期110-112,1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在结直肠癌术中分期诊断效果及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成术中病理TN分期,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TN分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在结直肠癌术中分期诊断效果及与肿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完成术中病理TN分期,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手术病理TN分期结果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均选择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及肿瘤相关抗原19-9(CA19-9),并对患者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和肿瘤标志物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79例患者术中T分期诊断,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与术中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80.00%(60/75);79例患者术中N分期诊断N_(0)期46例,N_(1)期21例,N_(2)期12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与术中T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78.67%(59/7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下肿瘤分期诊断符合率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及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在结直肠癌术中分期中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且与肿瘤标志物存在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术中分期 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成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前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崔晓荣 孙小波 +5 位作者 朱小明 李向阳 李世梁 钟良钰 刘邦玉 明长生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成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中医院骨四科收治的40例(40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成人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赣州市中医院骨四科收治的40例(40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对照组术前采用数字射线摄影(DR)正侧位摄片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病变检出情况、真臼确定情况、假体符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股骨头坏死和关节囊积液病变检出率、真臼确定率、假体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双下肢长度差小于本组术前,试验组双下肢长度差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充分评估术前股骨头无菌坏死及关节腔积液情况,并可重建三维立体图像提高了真臼确定率,为术前制定髋臼重建方式,合理选择假体大小与型号提供了充分依据,且对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降低术后双下肢长度差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髋关节发育不良 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 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多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最佳穿刺路径设计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穿刺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晓荣 李世梁 +5 位作者 孙海东 朱小明 连育才 李向阳 李育敏 武宁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最佳穿刺路径设计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46椎)脆性压缩性骨折并行PKP微创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 目的探讨术前多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最佳穿刺路径设计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46椎)脆性压缩性骨折并行PKP微创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实验组(20例,25椎)与对照组(20例,21椎)。实验组术前采用MSCT设计最佳穿刺路径,对照组在C形臂透视下常规穿刺。比较两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骨水泥弥散超过中线、术后患者腰背疼痛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1例,椎前渗漏1例;对照组5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2例,椎前渗漏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C形臂曝光次数少于对照组,腰背疼痛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水泥弥散超中线的椎体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脆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MSCT设计最佳穿刺路径行PKP术的骨水泥弥散效果优于单纯C形臂透视穿刺法,且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医生和患者的射线暴露次数。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骨折 术前多层螺旋CT 最佳路径设计 穿刺点 椎体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下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对髌骨失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向阳 钟良玉 +2 位作者 孙小波 崔晓荣 连育才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0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CT下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对髌骨失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髌骨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T-TG值)分为两组,观察组[TT-TG值>20 mm,行三联手... 目的探讨CT下测量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对髌骨失稳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8例髌骨失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T-TG值)分为两组,观察组[TT-TG值>20 mm,行三联手术(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内侧髌骨韧带(MPFL)重建+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抬高术)]与对照组(TT-TG≤20 mm,行单纯MPFL重建术),每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TT-TG值及髌腱长度与髌骨最大对角线长度比值(Is指数)及手术结果的优良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TT-TG值、Is指数均显著低于手术前,股骨外侧滑车倾斜度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进行跟踪评价、统计,3个月后两组手术优良率均>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下测量TT-TG值对髌骨失稳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对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失稳症 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在评价儿童肘内翻指标及肘内翻分度的应用
7
作者 崔晓荣 连育才 +4 位作者 李向阳 朱小明 孙海东 张玉芹 袁伟玲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DR在评价儿童肘内翻指标及肘内翻分度的应用。方法:搜集6~14岁单侧发生肘内翻对侧正常病例60例,摄双肘关节标椎正侧位片对比。在测量携带角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测量肱骨角、尺骨角、肱骨外髁骺线角,总结出各角正常范围值,并根据... 目的:探讨DR在评价儿童肘内翻指标及肘内翻分度的应用。方法:搜集6~14岁单侧发生肘内翻对侧正常病例60例,摄双肘关节标椎正侧位片对比。在测量携带角的基础上,分别增加测量肱骨角、尺骨角、肱骨外髁骺线角,总结出各角正常范围值,并根据各角大小及肘关节功能进行肘内翻的分度。结果:60例单肘内翻病例中,43例轻度内翻(71%),9例中度内翻(15%),8例重度内翻(13%)。正常各角因年龄及性别不同跨度较大,正常值分别是:携带角男2°~26°,女2°~22°;肱骨角男77°~95°,女72°~91°;尺骨角男77°~99°,女72°~93°;肱骨外髁骺线角与携带角基本一致,但是大龄儿童该角的增大要比携带角明显。骨折复位后测量该角有助于预测携带角的大小,肱骨角、尺骨角与携带角没有直接关联性,但该角增大或减小可以提示内外翻的发生。结论:DR标准肘关节正侧位片(摄健侧对比分析)可以有效的对肘内翻进行评价及分度,并通过测量各项指标更客观的评判肘内翻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肘内翻 儿童 携带角 肱骨角 尺骨角 肱骨外髁骺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
8
作者 高汉斌 谢永红 李向阳 《医疗装备》 2017年第22期26-27,共2页
目的比较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后被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的患者86例,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43例。CT组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MRI组... 目的比较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医院接受治疗后被证实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的患者86例,分为CT组和MRI组,每组43例。CT组在治疗前采用CT技术进行检查;MRI组在治疗前采用MRI技术进行检查。结果 MRI组治疗诊断正确41例,漏诊2例,符合率为95.3%;CT组治疗前诊断正确29例,误诊5例,漏诊9例,符合率为67.4%;MRI组符合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在病情的早期阶段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例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坏死 早期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MRI在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刘邦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患者30例,就诊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术前予以X射线检查和MRI检查,并对比两种方式和术后痛风石数目、...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患者30例,就诊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术前予以X射线检查和MRI检查,并对比两种方式和术后痛风石数目、大小、位置的检出率。结果:手术显示:30例患者共检出75枚痛风石,其中X射线检查检出率为66.67%(50/75),MRI检出率为96.00%(72/75),对比有差异(P<0.05);MRI检查对不同大小痛风石(直径≤1mm与直径>1mm)的检出率分别为96.88%和95.35%,较X射线检查更高(P<0.05);MRI检查对手指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痛风石的检出率更高(P<0.05);与手术结果比较,MRI检查对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数目、大小与位置无差异(P>0.05)。结论:MRI可准确检出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数目、大小与位置,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世梁 杜兰翔 +4 位作者 崔晓荣 孙海东 李悫 李育敏 钟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伤椎内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2月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经椎弓根伤椎体内植骨分为二组,30例为植骨组,其余30例...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伤椎内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2月胸腰椎爆裂骨折行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患者60例,根据术中是否经椎弓根伤椎体内植骨分为二组,30例为植骨组,其余30例为非植骨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植骨组手术时间长于非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随时间推移显著减少(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术后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组显著优于非植骨组(P<0.05),植骨组有6例,非植骨组有24例残留"空壳"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非植骨组4例椎弓根钉根部断裂,3例连接棒断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个体化伤椎单侧置钉联合打压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显著恢复并维持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后路短节段固定 伤椎置钉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原文传递
异位肝组织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向阳 高汉斌 +2 位作者 崔晓荣 刘邦玉 袁伟玲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938-942,共5页
目的总结异位肝组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像学技术对异位肝组织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异位肝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T平扫、动态增强CT、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 目的总结异位肝组织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影像学技术对异位肝组织影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异位肝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CT平扫、动态增强CT、MRI平扫以及动态增强MRI等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42例患者异位肝组织均为单发病灶,多发生于胆囊。MRI平扫:34例患者T1加权像(T1WI)序列为不均匀低或稍低信号,T2WI、T2压脂序列为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8例患者T1WI序列提示为等信号,T2压脂、T2WI序列提示为高信号。动态增强MRI示异位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强化同步且强化幅度较正常肝组织更高。CT平扫示病灶密度均匀,其中8例内部可见囊变或钙化。动态增强CT示CT强化与正常肝组织同步,但增强后异位肝组织强化更为明显。27例患者主要供血动脉为左或右肝动脉延续,6例源于肝固有动脉,6例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例经CT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提示血供为肝S2门静脉分支。结论异位肝组织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应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肝组织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