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8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矿开发的历史回顾——纪念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 被引量:22
1
作者 丁嘉榆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2年第4期14-19,共6页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作为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主要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的发明单位,几十年来围绕它们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大批成果.但是,由于国家保密的限制,矿山生产工艺长期处于保密状态.随着项目的解密,...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作为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的主要发现、命名和两代提取工艺的发明单位,几十年来围绕它们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大批成果.但是,由于国家保密的限制,矿山生产工艺长期处于保密状态.随着项目的解密,文中将重点围绕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发,作出一些简明的历史性回顾.文中介绍一种全新的稀土矿种——"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并按稀土配分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型离子矿,矿山开采的第一代工艺——"池浸工艺"(现已淘汰),第二代工艺——"原地浸出"工艺,同时概要性地介绍开采现状,涉及的工艺技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稀土军工会战 离子吸附型稀土 两代提取工艺的发明 典型配分 开采的三大阶段 矿山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超硬材料试验厂生产人造金刚石获得成功
2
作者 郭彪 《中国钨业》 CAS 1993年第9期34-34,共1页
为拓宽业务范围,加快向科研、生产、经营型机制转换步伐。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筹集近百万元资金,建立起超硬材料试验厂。筹建工作从1992年10月份着手进行,先后经人员培训、厂房改建、设备、原材料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
关键词 有色冶金 超硬材料 试验厂 人造金刚石 原材料采购 机制转换 试生产 设备安装 日至 调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十一五”回眸与“十二五”展望
3
作者 曾昭明 《中国有色金属》 2011年第14期52-53,共2页
进入新世纪,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强化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 进入新世纪,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摆在核心位置,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强化科技攻关,加速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科技进步与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支撑 有色冶金 研究所 “十一五” 赣州 展望 集团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献有色 产业报国铸辉煌——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建所60周年巡礼
4
作者 黄淑宁 蓝伟国 《中国有色金属》 2012年第12期54-55,共2页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是我国冶金系统最早成立的三个科研院所之一,更是今天有色人引以为豪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0年来,赣研所创造了诸多"世界领先"、"全国第一",取得科研成果1000余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90余项。
关键词 有色冶金 研究所 科技创新 赣州 产业 高新技术企业 科研院所 冶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矿山生产 解决技术难题——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采矿科研回顾
5
作者 张湘中 《中国有色金属》 2014年第3期58-59,共2页
2013年是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采矿室建室50周年。回顾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由于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的勤奋攀登,赣研所采矿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 有色冶金 科研人员 研究所 矿山生产 采矿 赣州 技术 科研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冶金过程氨尾气的治理与循环利用工艺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杜雯 《中国钨业》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46,共4页
对钨冶炼厂产生的APT结晶氨尾气进行强制冷却,而对焙烧炉产生的高氨尾气则先进行热交换、再并入强制冷却回收氨水,强冷却回收后的尾气再进入硫酸吸收系统,最终获得平均浓度达到54.4 g/L的氨水及硫酸铵结晶产品,治理后氨的排放量达到国... 对钨冶炼厂产生的APT结晶氨尾气进行强制冷却,而对焙烧炉产生的高氨尾气则先进行热交换、再并入强制冷却回收氨水,强冷却回收后的尾气再进入硫酸吸收系统,最终获得平均浓度达到54.4 g/L的氨水及硫酸铵结晶产品,治理后氨的排放量达到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金 氨尾气 治理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纵深推进赣州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研究
7
作者 陆荣双 肖永霖 +1 位作者 杨文龙 刘可可 《科技广场》 2009年第4期64-66,共3页
江西省赣州市率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五新一好"的建设目标、"三清三改"的建设模式得到国家及各地的关注与好评。以"赣州模式"为蓝本,江西省开始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赣州作为相对落后地区,需要进... 江西省赣州市率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五新一好"的建设目标、"三清三改"的建设模式得到国家及各地的关注与好评。以"赣州模式"为蓝本,江西省开始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赣州作为相对落后地区,需要进行充分思考。本文对赣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面临形势以及需要认真面对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对策 建议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粉末冶金齿轮断裂失效分析及其工艺改进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燕飞 宋晓村 +2 位作者 赖华生 文小强 周吉学 《山东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27-32,共6页
针对某型粉末冶金齿轮在运行期间出现的断齿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断口形貌、成分,发现断口位置存在大量球状铁碳化合物,表明原工艺由于烧结温度、时间不足,造成了粉末之间结合力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以Fe-1.8Ni-0.5Mo-1.2Cu-0... 针对某型粉末冶金齿轮在运行期间出现的断齿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断口形貌、成分,发现断口位置存在大量球状铁碳化合物,表明原工艺由于烧结温度、时间不足,造成了粉末之间结合力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以Fe-1.8Ni-0.5Mo-1.2Cu-0.2C预合金粉为研究对象,改进烧结工艺,采用压制、烧结、淬火与低温回火的新工艺,制备出的齿轮珠光体数量级别为珠60,热处理后齿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冲击韧性由9.8 J/cm^2提升至15.2 J/cm^2。结果表明,改进工艺能够显著提升粉末间的扩散、熔焊和再结晶效果,提高组织致密性和冲击韧性并使组织具有一定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 粉末冶金 断裂失效 齿轮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阻文丘里振弦栅除尘系统内流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紫怡 陈祖云 +5 位作者 刘立新 钟芳权 郭裕民 张际敏 骆炳林 赖昭琦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7,134,共11页
为探究除尘系统流场分布情况以及粉尘与液滴颗粒对除尘系统性能的影响,运用Fluent模拟研究气态单相流、气固两相流和气固液三相流的流场分布情况,分析除尘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压力与流场分布规律以及颗粒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除尘系统... 为探究除尘系统流场分布情况以及粉尘与液滴颗粒对除尘系统性能的影响,运用Fluent模拟研究气态单相流、气固两相流和气固液三相流的流场分布情况,分析除尘器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压力与流场分布规律以及颗粒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除尘系统流场主要受除尘器结构的影响,受粉尘颗粒的影响较小;液滴颗粒的存在会提高系统的除尘效率;加入液滴颗粒后,粉尘运动凌乱度增强,与液滴碰撞作用加强,促进了细微粉尘的凝聚,但同时会影响除尘器流场稳定性,增加除尘系统阻力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尘器 流场分布 除尘效率 粉尘与液滴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冶炼废水深度除氟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赖敏明 李忠岐 +2 位作者 曾鹏 洪侃 李奉真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某钨冶炼企业产生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工艺除氟后废水中F-质量浓度无法达标问题,对比研究了氯化钙沉淀法、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法3种工艺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氯化钙沉淀法除氟难以保证废水... 以某钨冶炼企业产生的含氟废水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工艺除氟后废水中F-质量浓度无法达标问题,对比研究了氯化钙沉淀法、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法3种工艺的除氟效果。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氯化钙沉淀法除氟难以保证废水达标排放;氯化钙-铝盐混凝沉淀法除氟和离子交换树脂除氟均可使废水中F-质量浓度从58.45 mg/L降至10 mg/L以下,实现达标排放;相较而言,离子交换树脂除氟效果最好,除氟率可达99.64%,有望作为深度除氟工艺,与化学沉淀法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炼废水 混凝沉淀 铝盐 树脂 除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专利分析和TRIZ理论的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新敏 游航英 +2 位作者 周宝炉 谢春花 成飞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21年第12期37-46,共10页
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大量的有色金属尾矿库堆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行业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专利分析以及TRIZ理论,对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且探明了该领域的技术进化路... 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是解决我国大量的有色金属尾矿库堆积,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行业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专利分析以及TRIZ理论,对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的相关专利进行了深度剖析,并且探明了该领域的技术进化路线。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的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即将迎来成熟期;有色金属尾矿治理技术的研究热点为尾矿再选技术、尾矿制备建筑材料;微细粒尾矿再选技术、尾矿再选药剂以及尾矿制备新型材料是未来该领域的技术进化方向;我国在该领域已经占据领先优势,但是专利的国际布局意识相对薄弱。分析结果旨在为我国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科技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决策参考,进而推动我国在该领域掌握科技创新制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治理 尾矿再选 专利分析 TRIZ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S-DYNA的深孔分段爆破模拟优化研究
12
作者 谢世勇 张金来 +2 位作者 叶光祥 刘连生 王丹 《中国钨业》 CAS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本研究以某钨矿深孔分段爆破成井项目为背景,利用LS-DYNA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深孔一次凿岩分段爆破条件下的段高参数优化模拟。通过比较不同掏槽孔微差起爆顺序,发现相邻炮孔同时起爆的掏槽效果优于对向炮孔同时起爆的效果。研... 本研究以某钨矿深孔分段爆破成井项目为背景,利用LS-DYNA非线性动力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深孔一次凿岩分段爆破条件下的段高参数优化模拟。通过比较不同掏槽孔微差起爆顺序,发现相邻炮孔同时起爆的掏槽效果优于对向炮孔同时起爆的效果。研究结果揭示了随着段高的增加,装药量及岩石的炸药单耗同步增加。特别在2.3 m和2.6 m段高成井时,不仅成井效果较好,而且飞石产生较少。工业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证实采用2.6 m分段高度进行分段爆破在实际工程中能够达到较佳的爆破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该钨矿深孔分段爆破成井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爆破 一次成井 段高 LS-DYNA 起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性矽尘容许限值的研究─—有色金属矿山工人粉尘暴露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克 杨吉增 +2 位作者 郑继烈 杨国强 邬建群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4年第2期68-71,93,共5页
对8个大型钨矿呼吸性粉尘中SiO2浓度与尘肺发病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如果工作30年,尘肺发病概率≤0.01时,平均工作的呼吸性矽尘的接触限值为245μg/m ̄3。按照作者的... 对8个大型钨矿呼吸性粉尘中SiO2浓度与尘肺发病关系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如果工作30年,尘肺发病概率≤0.01时,平均工作的呼吸性矽尘的接触限值为245μg/m ̄3。按照作者的观点,在保证工人一生工作30年,不发生任何明显的尘肺期别时,接触限值则为70μg/m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性矽尘 尘肺 接触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球化制备W-Mo合金粉末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燕飞 叶楠 +5 位作者 何翕 唐建成 唐炜 毛杰 张帆 王玉香 《中国钨业》 2024年第6期85-94,共10页
以不规则钨粉和钼粉为原料,采用喷雾造粒和真空脱脂预烧结制备出钨钼混合粉,经射频等离子技术制备出球形W-Mo合金粉末。深入研究了钨、钼粉末在不同阶段的形貌和物相变化,并分析了等离子球化过程中不同送粉速率对球形W-Mo合金粉末形貌... 以不规则钨粉和钼粉为原料,采用喷雾造粒和真空脱脂预烧结制备出钨钼混合粉,经射频等离子技术制备出球形W-Mo合金粉末。深入研究了钨、钼粉末在不同阶段的形貌和物相变化,并分析了等离子球化过程中不同送粉速率对球形W-Mo合金粉末形貌和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烧结可以强化W-Mo类球形喷雾料结构,有利于获得性能良好的球形W-Mo合金粉,其流动性和松装密度分别达到7.8 s/50 g、8.91 g/cm^(3);合适的送粉速率有利于在等离子球化过程中提升W-Mo合金粉末的表面质量,当送粉速率为70 g/min时,W-Mo合金粉末元素分布均匀,粒度分布集中在23~35μm,球形度高,表面光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造粒 真空烧结 射频等离子 球形W-Mo合金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钨还原碳化法制备超粗碳化钨粉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赖唐龙 蒋家发 +4 位作者 刘斌 钟鑫 吴宇腾 张帆 谢中华 《中国钨业》 CAS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采用蓝钨进行还原碳化制备超粗碳化钨粉,通过对比超粗钨粉和超粗碳化钨粉的微观形貌与粒度,探讨不同还原碳化工艺对超粗碳化钨粉形貌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粗钨粉和超粗碳化钨粉的形貌一定程度上会受蓝钨形貌影响,较小的颗粒会... 采用蓝钨进行还原碳化制备超粗碳化钨粉,通过对比超粗钨粉和超粗碳化钨粉的微观形貌与粒度,探讨不同还原碳化工艺对超粗碳化钨粉形貌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粗钨粉和超粗碳化钨粉的形貌一定程度上会受蓝钨形貌影响,较小的颗粒会附着在较大颗粒周围长大;添加Na_(2)CO_(3)可显著提升超粗钨粉及超粗碳化钨粉的FSSS粒度,而对粉末的形貌影响较小;当添加适量Na_(2)CO_(3)后,在还原温度为1000℃、还原时间为3 h、氢气流量为4 m^(3)/h时,可获得FSSS粒度为44μm的超粗钨粉;超粗钨粉再经2000℃碳化8 h后,可获得FSSS粒度为62.25μm的超粗碳化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钨 还原 超粗钨粉 碳化 超粗碳化钨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钽铌精矿提质试验研究
16
作者 袁亚君 张婷 +2 位作者 李平 李振飞 沈新春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1期77-86,共10页
针对江西某钽铌精矿,联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和MLA测定方法,查明了钽铌精矿的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状态,结果表明,钽铌精矿中含有大量硫化矿、锡矿物和脉石矿物,其中钽铌矿物以铌钽锰矿和钽铌锰矿为主,钽铌矿物共生关系密切,... 针对江西某钽铌精矿,联合传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和MLA测定方法,查明了钽铌精矿的矿物组成和主要矿物的嵌布状态,结果表明,钽铌精矿中含有大量硫化矿、锡矿物和脉石矿物,其中钽铌矿物以铌钽锰矿和钽铌锰矿为主,钽铌矿物共生关系密切,锡以锡石、黝锡矿为主,硫化矿以黝锡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以黄玉、锰钾矿为主,矿物成分复杂,影响了精矿品质。以工艺矿物学研究为依据开展选矿试验研究,确定采用“弱磁—浮选—强磁—电选”工艺可有效分离回收钽铌、锡石和硫化矿,并在小型选矿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全流程扩大试验,全流程扩大试验最终可获得:钽铌综合精矿产率65.73%,Ta_(2)O_(5)、Nb_(2)O_(5)、Sn品位分别为20.60%%、13.45%、6.12%,Ta_(2)O_(5)、Nb_(2)O_(5)回收率分别为95.07%、94.50%;锡精矿产率18.08%,Ta_(2)O_(5)、Nb_(2)O_(5)、Sn品位分别为2.85%、2.15%、61.48%,Sn回收率为65.95%的试验指标,分离回收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钽铌精矿提质研究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铌精矿 精选 锡石 磁—电联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石石英无氟浮选新工艺研究及工业化试验
17
作者 刘洋 王强强 +1 位作者 张婷 赖纪全 《非金属矿》 2024年第5期89-92,97,共5页
针对因矿石性质变化与长石产品市场冲击导致宜春钽铌矿长石产品难以销售的问题,以粗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石石英无氟浮选新工艺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深度除铁-碱性浮石英-酸性浮长石的长石石英无氟浮选新工艺,最终可获得Al_(2... 针对因矿石性质变化与长石产品市场冲击导致宜春钽铌矿长石产品难以销售的问题,以粗长石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石石英无氟浮选新工艺探索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深度除铁-碱性浮石英-酸性浮长石的长石石英无氟浮选新工艺,最终可获得Al_(2)O_(3)品位大于16%、K_(2)O与Na_(2)O总质量分数大于10%的高品质长石精矿,SiO_(2)品位为95.04%、白度为94.40%的石英精矿。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开展工业化试验,实现了长石与石英的高效分离,可作为选矿厂生产高品质长石与石英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石 石英 无氟浮选新工艺 高效分离 中钠化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金属矿浸出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资源回收方案探索
18
作者 刘慧明 何翕 钟云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本文研究锌金属矿浸出废水处理技术,针对废水中资源回收方案进行探索。锌金属矿开采与加工过程中产生浸出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需分析浸出废水特性,详细介绍多种废水处理技术,对其效果和优缺点进行评估。在... 本文研究锌金属矿浸出废水处理技术,针对废水中资源回收方案进行探索。锌金属矿开采与加工过程中产生浸出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需分析浸出废水特性,详细介绍多种废水处理技术,对其效果和优缺点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探讨从废水中回收有价值金属方案,分析其经济效益和再利用途径。提出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综合方案,对其可行性、经济性以及环境友好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金属矿 废水处理 资源回收 重金属离子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某钨锡矿重介质选矿工业试验研究
19
作者 袁亚君 杨文龙 +3 位作者 李振飞 练和信 沈新春 李秀珍 《中国钨业》 2024年第5期19-25,共7页
赣南某钨锡合格矿中钨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并含有少量白钨矿,锡矿物主要为锡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云母和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特点,利用钨矿、锡石和脉石矿物之间的密度差,以硅铁粉作为重介质分选介质粉,采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 赣南某钨锡合格矿中钨矿物主要为黑钨矿,并含有少量白钨矿,锡矿物主要为锡石,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云母和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特点,利用钨矿、锡石和脉石矿物之间的密度差,以硅铁粉作为重介质分选介质粉,采用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系统开展了重介质选矿工业试验研究,并重点考察了分选效果和相关运行成本。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处理量为11.74 t/h,重介液密度为1.55 g/cm^(3)时,可获得尾矿产率为55.96%,尾矿WO_(3)、Sn回收率分别为2.88%、4.52%的指标。以合格矿处理量为标准,电量、水量、介质粉消耗指标分别为4.90(kW·h)/t、3.84 m^(3)/t、99.94 g/t,分选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介质分选技术可实现预选抛废,减轻磨重负担和实现提产扩能,为重介质分选技术应用于钨矿预选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 重介质选矿 预选抛废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PID的悬浮液液位与密度耦合控制算法研究
20
作者 杨文龙 石岩 宋旖 《江西冶金》 202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在矿石分选过程中,悬浮液的密度决定了分选效果。本研究针对重介质分选钨矿石过程中悬浮液密度与介质桶液位二者存在非线性的时变特征,基于模糊PID(即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控制设计了悬浮液液位与密度耦合... 在矿石分选过程中,悬浮液的密度决定了分选效果。本研究针对重介质分选钨矿石过程中悬浮液密度与介质桶液位二者存在非线性的时变特征,基于模糊PID(即比例Proportion、积分Integral、微分Differential)控制设计了悬浮液液位与密度耦合控制算法,用于控制分流箱和补水阀,并开展了选矿实验,实现了对重介质悬浮液密度和介质桶液位的在线实时控制。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具有响应快、无超调、准确率高、节约成本等优点,可满足重介质选矿过程中的控制要求和工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质分选 模糊PID控制 液位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