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估乳腺癌化疗后左心室功能
1
作者 吴航 王斯佳 +1 位作者 尹立雪 王胰 《肿瘤影像学》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及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fic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LS2D-STI)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功能损伤。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1月... 目的: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及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layer-specific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LS2D-STI)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功能损伤。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1月—2017年6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TEC方案(多西他赛75 mg/m^(2)、表柔比星90 mg/m^(2)、环磷酰胺500 mg/m^(2))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常规心脏超声参数、VFM和LS2D-STI参数。采用自身对照设计,于化疗前及每次化疗后48 h内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共7次,分别记为T0、T1、T2、T3、T4、T5、T6),收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室心肌应变参数: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endocardial myocardial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endo)、中层心肌整体纵向应变(mid-myocardial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mid)、心外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epicardial myocardial 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epi);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energy loss,EL),包括舒张早期能量损耗(early diastolic energy loss,EDC_EL)、舒张晚期能量损耗(late diastolic energy loss,LDC_EL)、等容舒张期能量损耗(isovolumic contraction energy loss,IVC_EL)、快速射血期能量损耗(rapid ejection period energy loss,REP_EL)和左心室整体循环强度(circulation,CIR),包括舒张早期循环强度(early diastolic circulation,EDC_CIR)、舒张晚期能量损耗(late diastolic circulation,LDC_CIR)、等容舒张期循环强度(isovolumic contraction circulation,IVC_CIR)、快速射血期循环强度(rapid ejection period circulation,REP_CIR)的数据,进行自身对照相关参数分析。结果:①随化疗次数增加,T1~T6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e’)从T1开始逐渐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5.64;T6:8.76,P<0.05);②GLSendo、GLSmid、GLSepi在各时间点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6时的应变较基线均有所降低。③各时相EL整体呈下降趋势,CIR呈上升趋势,其中,T2~T6的LDC_EL显著低于T0,而T2、T4、T6的LDC_CIR高于T0;EDC_EL、IVC_EL在T5、T6显著降低,REP_EL在T5、T6显著低于基线(P<0.05)。LDC时相指标变化早于其他时相。EL、CIR变化晚于E/e’。结论:超声VFM及LS2D-STI有助于蒽环类化疗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全面评估,其中E/e’结合EL和CIR对于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心动图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 二维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非手术治疗心脏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斯佳 尹立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34-38,共5页
癌症非手术治疗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常发生在治疗后早期或数月甚至数十年,严重影响癌症患者预后。早期准确诊断心脏结构功能损伤以及评价心脏损伤严重程度极为重要。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最主要的影像方法,对癌症非... 癌症非手术治疗相关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常发生在治疗后早期或数月甚至数十年,严重影响癌症患者预后。早期准确诊断心脏结构功能损伤以及评价心脏损伤严重程度极为重要。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损伤最主要的影像方法,对癌症非手术治疗相关的心脏并发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现有超声心动图技术有可能使临床更早期、全面、准确地评估心脏损伤的严重程度,通过及时调整非手术治疗方案和提供更为精准的心脏损伤干预治疗,避免或减轻癌症患者心脏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癌症 非手术治疗 心脏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基础和临床研究心脏黏液瘤超声诊断的必要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立雪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9期577-579,共3页
心脏黏液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对心脏黏液瘤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建立基于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的系统性心脏黏液瘤超声诊断技术方法,并主动在临床实... 心脏黏液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目前对心脏黏液瘤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在临床实践中应当建立基于基础、影像和临床研究的系统性心脏黏液瘤超声诊断技术方法,并主动在临床实践加以应用,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预后判断的可靠性,指导制定更为精准的临床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心脏黏液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超声辐照对兔左室心肌收缩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学兵 吕霖漪 +3 位作者 李赵欢 舒庆兰 邓燕 尹立雪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81-684,共4页
目的应用低强度超声辐照兔左室心肌,探讨其对兔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新西兰白兔,设置超声辐照输出功率0.75 W,最大声强0.8 W/cm^(2),从心尖区向左室长轴方向辐照25 min,间隔1周后再辐照50 min,应用M型超声于左室中间段短轴切... 目的应用低强度超声辐照兔左室心肌,探讨其对兔心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只新西兰白兔,设置超声辐照输出功率0.75 W,最大声强0.8 W/cm^(2),从心尖区向左室长轴方向辐照25 min,间隔1周后再辐照50 min,应用M型超声于左室中间段短轴切面获取辐照前、辐照25 min和辐照50 min兔左室射血分数(LVEF),Qlab图像分析软件获取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整体心肌内层圆周应变,计算其绝对值,比较辐照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计算并比较辐照前与辐照50 min各节段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差值,比较辐照前后上述参数的差异。实验结束后处死2只兔,观察其心尖部心肌及微血管病理变化。结果与辐照前比较,辐照25 min及50 min兔LVEF均增大,且辐照50 min时LVEF大于辐照2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前、辐照25 min及50 min兔左室整体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50 min兔左室基底段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大于辐照前,辐照25 min和50 min兔左室中间段及心尖段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均大于辐照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前与辐照50 min兔左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P<0.001),心尖段心肌内层圆周应变绝对值差值与基底段、中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3.23,P=0.002、0.03)。病理检测结果显示,辐照50 min后兔心肌细胞未见明显肿胀、变性及坏死,心肌微血管未见出血及破裂。结论低强度超声辐照兔左室心肌可产生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随着辐照时间的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可得到改善,且靠近超声发射区的左室心尖段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辐照 应变 心肌收缩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犬右心室心尖负荷起搏等容收缩期局部心肌力学状态重构
5
作者 傅英 龙滨 +8 位作者 尹立雪 邓燕 陆景 李文华 李春梅 李朝军 庄丁 罗安果 苏莉 《西部医学》 2014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犬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前壁心肌力学状态,评价起搏导致的局部心肌力学状态重构。方法将8只健康雌性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组,每组4只。分别采集两组无起搏和右心室心...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评价犬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前壁心肌力学状态,评价起搏导致的局部心肌力学状态重构。方法将8只健康雌性比格犬分为对照组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组,每组4只。分别采集两组无起搏和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前壁标记点处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超声灰阶图像,脱机应用STI软件对图像上标记位点处心内膜下、中层和心外膜下心肌应变进行分析,获取力学参数,同时测量起搏前、后等容收缩期时间。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心室心尖起搏后等容收缩期较对照组持续时间延长(P<0.01)。标记点处各层次应变值与位移值起搏前后具有不同程度差异,部分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位点应变与位移方向起搏前、后相反,主要体现在室间隔和心尖部。结论犬右心室心尖起搏后等容收缩期延长;犬心肌力学状态异常重构即刻产生并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等容收缩期 心肌构筑 应变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左心室局部心肌构筑和旋转运动力学机制关联性的超声初步研究
6
作者 傅英 龙滨 +8 位作者 陆景 李文华 李朝军 李春梅 邓燕 庄丁 罗安果 苏莉 尹立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5期38-45,共8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对犬生理状态下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旋转运动进行力学分析,结合病理技术,探讨局部心肌旋转运动力学状态与心外膜下心肌构筑的时域变化特点。方法 8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随机分为收缩末期和舒...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对犬生理状态下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旋转运动进行力学分析,结合病理技术,探讨局部心肌旋转运动力学状态与心外膜下心肌构筑的时域变化特点。方法 8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随机分为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两组,每组4只,使用高频超声仪采集左心室前壁局部标记点(H、M、L三水平共六点)短轴切面连续三个心动周期二维超声灰阶图像并存盘,脱机应用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软件分析标记点心肌旋转运动力学状态,对同一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单心动周期内10等分点处心肌旋转位移值组间均数趋势对比分析。实验结束后,分别用10.0%KCl和32.5%的BaCl2溶液处死两组实验犬,令其心肌停留于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6%甲醛溶液固定,制作组织切片和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摄影存图;采用球形检验、多元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二维灰阶超声观察:同一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片层结构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存在围绕左心室中心点的旋转运动,同时也存在相对的自转运动;靠近基底H水平运动呈反向,靠近心尖L水平则大部分呈同向;收缩期大部分呈长轴观,舒张期大部分呈短轴观,均呈反向旋转。②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收缩末期组:心外膜下心肌增厚,H、M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心肌纤维多呈长轴观,左右侧心肌片层大部分反向排列;L水平两侧标记点方向较一致,且多向右排列;舒张末期组:心外膜下心肌变薄,H、M、L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心肌纤维多呈短轴观,排列方向基本一致。③组间均数趋势观察:H、M水平左右两标记点处收缩早期和舒张末期心肌旋转方向较一致,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中期呈反向旋转,左侧为逆时针方向,右侧为顺时针方向,左侧逆时针旋转位移幅度向心尖方向逐渐增加,右侧顺时针旋转位移幅度往心尖方向逐渐减弱,到L水平左右两侧均为逆时针旋转,且左侧大于右侧。④同一时刻点上左右两侧标记点处心外膜下心肌旋转位移在收缩早期和舒张末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早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心外膜下心肌左右两侧标记点旋转位移所构成的扭转角度M水平最大,H水平和L水平相差不大,但三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两位操作者获取结果具有一致性(r>0.6,P<0.05)。结论心外膜下心肌片层结构之间在同一水平、同一心动周期大部分时相呈反向运动,其相互运动均数趋势曲线呈"反向螺旋"状,其规律的往复运动与心肌反向排列结构有关,并得到病理证实;采用高频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能从时域观角度探讨心肌构筑的动态变化,进一步揭示心肌解剖结构和力学机制,有助于临床心脏整体和局部舒缩功能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高频超声 旋转 心肌构筑 左心室 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右心室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瑞 邓燕 +1 位作者 张硕 卢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85-189,共5页
右心室曾被称为“被遗忘的心室”,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大多集中于左心室,在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研究领域中同样如此,但随着对右心室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认识逐渐加深,同时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右心室功能评估提供了多种新的参... 右心室曾被称为“被遗忘的心室”,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大多集中于左心室,在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脏毒性的研究领域中同样如此,但随着对右心室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认识逐渐加深,同时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的发展也为右心室功能评估提供了多种新的参数,关于化疗相关右心室心脏毒性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本文从超声心动图技术的角度综述了当前超声心动图评估乳腺癌化疗相关右心室心脏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乳腺癌 右心室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欣雨 吴洋 +3 位作者 张红梅 尹立雪 彭博 谢盛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间收集的180985张超声心动图图像建立实验数据集,训练了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所建立的两个任务模型,包括7类切面(...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技术在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间收集的180985张超声心动图图像建立实验数据集,训练了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所建立的两个任务模型,包括7类切面(6类标准切面和其他切面)的智能识别和6类标准切面的质量评分。将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结果与超声医师标注结果进行比较,评估两个模型的准确性、可行性以及运行的时效性。结果标准切面识别模型的总体分类准确率为98.90%,精确度为98.17%,召回率为98.18%,F1值为98.17%,分类结果接近专家识别水平;6种标准切面质量评分模型的平均PLCC为0.933,平均SROCC为0.929,平均RMSE为7.95,平均MAE为4.83,预测结果与专家评分一致性强。在3090 GPU上部署后,单帧推理时间小于20毫秒,满足实时需求。结论超声心动图标准切面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促进超声心动图图像质量控制管理朝实时、客观、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深度学习 质量控制 切面识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向量血流成像在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易 王珊 +1 位作者 尹立雪 曹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88支血管)和15例正常人(30支血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V-Flow成像,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不同部位WSS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各组间WSS的变化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包括WSS最大值和WSS平均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对应部位WSS(P=0.001、0.003),同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WSS均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WSS的大小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P=0.018、0.043),斑块组最高[WSS最大值(2.58±0.69)Pa;WSS平均值(0.86±0.25)Pa],IMT增厚组次之[(2.37±0.69)Pa;(0.77±0.35)Pa],IMT正常组最低[(2.13±0.52)Pa;(0.69±0.20)Pa],颈总动脉中段W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较正常人颈总动脉对应部位降低,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对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向量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向量血流标测技术评价Graves病患者快速射血期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苓 尹立雪 +4 位作者 周秘 王斯佳 李益萍 徐芸 任丽 《西部医学》 2018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标测(VFM)技术评价Graves病(GD)快速射血期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GD患者83例病例组,并按心率(HR)分为两组:HT1组40例(HR 100次/分),HT2组43例(HR≥100次/分);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例。在机测量收缩末期左...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标测(VFM)技术评价Graves病(GD)快速射血期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GD患者83例病例组,并按心率(HR)分为两组:HT1组40例(HR 100次/分),HT2组43例(HR≥100次/分);对照组:健康志愿者40例。在机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舒张末期左心室前后径(LVDD)、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二尖瓣心房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A)、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并计算出E/A以及E/e;采用Simpsonn双平面法测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VFM成像模式下测量并比较三组快速射血期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峰值流量(Fs)、负向总流量(SQ)、峰值流速(Vs);并将三节段Fs、SQ、Vs均值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T1组与HT2组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Fs、SQ、V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HT2组相关参数均高于HT1组(P<0.05);Fs、SQ、Vs与FT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0.381、0.390(P<0.01),与FT4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1、0.484、0.470(P<0.01),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85、0.416、0.464(P<0.01)。结论 VFM技术可直观定量评价GD患者快速射血期左心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GD患者心率正常时左心室腔内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已经增快,此时应进行干预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左心室腔内血流量及血流速度与FT3、FT4和LVEF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向量标测技术 GRAVES病 快速射血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在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婉亦 尹立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缺血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力衰竭,后果严重。现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的局限性,疗效有限,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必要探索建立新的治疗技术来拓展和完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具有无创... 缺血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肌缺血性损伤、甚至心力衰竭,后果严重。现有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存在不同的局限性,疗效有限,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必要探索建立新的治疗技术来拓展和完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超声辐照联合微泡具有无创性、低毒性和靶向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研究中,已有基础研究成果为建立全新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提供了可能。本文综述近年超声辐照联合微泡的心脏及血管系统治疗作用以及相关基础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建立临床实用的超声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照 微泡 缺血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肝硬化心肌病的研究进展评述
12
作者 张俊清 周秘 尹立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37-942,共6页
肝硬化心肌病(CCM)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机体在应激状态的心肌收缩功能不全和/或舒张功能降低伴电生理异常。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临床心脏影像学技术具有可及性强和系统性一站式心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评估等诸多优势,已广... 肝硬化心肌病(CCM)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机体在应激状态的心肌收缩功能不全和/或舒张功能降低伴电生理异常。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临床心脏影像学技术具有可及性强和系统性一站式心血管解剖结构和功能评估等诸多优势,已广泛应用于CCM的诊断。CCM发病机制复杂、血流动力学多变,超声心动图单一技术和/或参数很难全面和准确的监测CCM相关的隐匿性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本文就超声心动图对CCM心脏结构、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以期能够推动这项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肝硬化心肌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运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丽娟 尹立雪 +2 位作者 王志刚 林薿 陆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303-308,共6页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收集非梗阻性HCM患者28例(HCM组)及正常志愿者25名(对照组),应用3D-STI获取并定量比较其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质量和室壁基底...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收集非梗阻性HCM患者28例(HCM组)及正常志愿者25名(对照组),应用3D-STI获取并定量比较其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射血分数、质量和室壁基底水平及心尖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峰值、局部扭矩峰值,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期扭转角峰值、左心室整体收缩期扭矩峰值等参数。结果 HCM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容积减小,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壁基底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峰值和局部扭矩峰值、左心室整体收缩期扭转角峰值和扭矩峰值以及室间隔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局部扭转角峰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尖水平收缩期旋转角峰值和局部扭矩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部分节段(室间隔基底水平和心尖水平)收缩期扭转运动能力较正常人增强。左心室整体收缩期扭转角峰值能更好地反映HCM的异常心肌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病 肥厚型 心室功能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图像心脏流场流线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谢盛华 尹立雪 +2 位作者 甘建红 李文华 陆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为了解决心脏流体运动状态的可视化描述问题,根据心脏流场超声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彩色多普勒图像信息的心脏流体运动平面流线可视化描述方法.该方法采用点源和点汇表示二维观测区域的三维流动,通过拓展流函数计算原理实现多普勒流... 为了解决心脏流体运动状态的可视化描述问题,根据心脏流场超声图像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彩色多普勒图像信息的心脏流体运动平面流线可视化描述方法.该方法采用点源和点汇表示二维观测区域的三维流动,通过拓展流函数计算原理实现多普勒流函数值的计算;以点源和点汇作为平面流线的起点和终点,根据同一流线上多普勒流函数值相等的原理绘制平面流线;选取平面流线中的封闭曲线获得心脏流场内涡流流线图.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能够对彩色多普勒图像中的流体运动状态进行有效的可视化描述,并能有效地描述心脏流体的涡流运动状态,为心脏流体运动状态的有效可视化观察和精确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流场 彩色多普勒图像 平面流线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杰 黄发基 +3 位作者 叶茂 刘宇 董宝玲 李春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TEE检查且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138例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因怀疑为其他心血管疾病而接... 目的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于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行TEE检查且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138例为房颤组,另选取同期因怀疑为其他心血管疾病而接受TEE检查的对象47例作为对照组。TEE多切面观察两组患者的左心耳超声图像,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获取左心耳容积参数,所有对象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左房三维容积图像,并导入Qlab9.0分析软件,获取左房的容积及变化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左心耳容积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不同左心耳功能患者的血栓形成及自发显影情况。结果房颤组患者的左房射血分数、左心耳射血分数、心耳容积变化率、左心耳最大排空速度和体表面积标化的左心耳排空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左房最大容积、左房最小容积、左心耳最大容积和左心耳最小容积均大于对照组(P<0.05)。房颤组中,左心耳功能正常89例(64.49%),左心耳功能轻度下降31例(22.46%),左心耳功能中重度下降18例(13.04%),不同左心耳功能状态患者的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血栓形成率高于轻度下降和正常患者(P<0.05);功能中重度下降患者的自发显影严重程度高于正常患者(P<0.05)。结论TEE在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容积和功能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患者左心耳功能下降水平越高,发生血栓形成和自发显影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左心耳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下左心耳声学造影与三维经食管超声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庆国 曾杰 +4 位作者 卢聪 王斯佳 刘学兵 陈佳 尹立雪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下左心耳声学造影(contrast-enhanced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CE-LAA)与三维经食管超声(three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技术对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内血栓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经食管超声下左心耳声学造影(contrast-enhanced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CE-LAA)与三维经食管超声(three 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技术对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内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或CT可疑左心耳血栓的心房颤动患者42例,均行CE-LAA及3D-TEE,以常规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E-LAA及3D-TEE对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结果CE-LAA检测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4.7%、95.8及100%,明显高于3D-TEE的88.5%、73.1%、76.7%及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3D-TEE相比,CE-LAA对左心耳血栓的鉴别更具优势;CE-LAA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造影 左心耳 心房颤动 经食管超声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定量评价猪离体心室心肌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丽娟 尹立雪 +2 位作者 王志刚 甘建红 陆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RTE)技术定量评价猪离体心室心肌弹性,探讨心肌弹性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的关系。方法离体猪心10个,分别切取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基底部的心肌组织立方体块。应用RTE获取2%无胶原纤维琼... 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超声成像(RTE)技术定量评价猪离体心室心肌弹性,探讨心肌弹性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其三维分布的关系。方法离体猪心10个,分别切取左、右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基底部的心肌组织立方体块。应用RTE获取2%无胶原纤维琼脂与心肌组织块的弹性应变比值(SR)。在组织病理切片上测量Masson染色心肌组织块的胶原纤维面积(CA)及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CA%)。比较3个部位心肌组织块的SR、CA、CA%,并分析心肌组织块SR与CA、CA%的相关性。结果3个部位心肌SR在心室长轴方向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室间隔基底部心肌SR在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室长轴方向各部位心肌CA比较和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基底部心肌在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CA比较和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室长轴方向上各部位心肌组织块的SR与CA、CA%呈正相关(P<0.05);心室短轴方向上左心室前壁和室间隔基底部的SR与CA、CA%呈正相关(P<0.05)。结论猪离体心肌左、右心室和室间隔基底部心肌组织块SR存在明显差异,心肌弹性与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心室 心肌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对女性患者T波倒置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瑶 尹立雪 《西部医学》 2014年第4期464-469,共6页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患者左心室不同步状态,为明确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深入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方法 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共计...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患者左心室不同步状态,为明确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深入可靠的量化评价和疗效观察指标.方法 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共计113例,分为三个试验组:V1~6T波倒置组(A组)50例、V1~4T波倒置组(B组)31例、V3~6T波倒置组(C组)32例;另外选取对照组40例.采集三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心室短轴二尖辩、乳头肌、心尖水平切面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VVI成像软件对图像分析处理并获得左心室短轴三个水平共18个节段的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PTrs)、周向应变达峰时间(PTcs).计算左室18个节段PTrs、PTcs的标准差(PTrs-SD、PTcs-SD).结果 各试验组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PTrs-SD、PTcs-SD)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V1~6T波倒置组中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侧壁(基底段)PTrs、前间隔(中间段)PTcs、后间隔(中间段)PTc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2);V1~4T波倒置组中的前间隔(中间段)与V3~6T波倒置组中前侧壁(心尖段)的PTrs均发生了延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03).各试验组周向及径向应变峰值时间顺序均大致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V1~6T波倒置组与V1~4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后壁,最后到达前间隔;而V3~6T波倒置组PTrs与PTcs的起源均为前壁,最后到达分别为后间隔、前侧壁.对照组峰值顺序以顺时针方向为主,起点为前壁,最后到达后间隔.结论 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倒置女性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其周径向应变达峰时间顺序与对照组不一致;电活动异常范围可间接反映机械运动不同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T波 超声 速度向量成像 达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玲玲 左明良 +1 位作者 谭今 尹立雪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36-34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评估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边缘不足ASD患者72例,根...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评估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边缘不足ASD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胸小切口封堵组26例和经颈内静脉封堵组46例。所有患者均在TEE引导下进行封堵治疗。术前TEE筛选合适病例;麻醉状态下TEE再次评估ASD缺损状态(即ASD最大径和缺损边缘情况),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并引导放置,封堵后即刻记录房间隔血流状态(即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状态指标(即封堵器直径、主动脉端夹角和上腔静脉端夹角);术后3天、2周、6月及12月进行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随访并记录封堵器的脱落、瓣膜损伤等封堵器相关心脏并发症。结果 (1)72例边缘不足ASD患者中69例成功置入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并在急诊外科再次微创封堵。2例术后即刻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3天后自行消失,1例因封堵器脱落再次封堵后消失。后期随访未见其他封堵器相关心脏并发症。(2)经颈内静脉封堵组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上腔静脉端夹角与ASD最大径呈正相关,主动脉端夹角与后缘残端长度呈负相关,上腔静脉端夹角与房室瓣缘残端长度呈负相关(P <0.05)。经胸小切口组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上腔静脉端夹角与ASD缺损最大径、各残端长度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TEE引导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边缘不足ASD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术方式,TEE能准确评估术前ASD缺损状态和术后封堵器状态,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可以量化封堵器骑跨大动脉端的程度,封堵器上腔静脉端夹角可以反映外科缝合加固后封堵器伞面与上腔静脉间解剖位置变化,两者可用于外科微创封堵ASD术后封堵器稳定性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微创封堵治疗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20
作者 周易 张红梅 +2 位作者 尹立雪 杨浩 付培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64-670,共7页
目的揭示2020—2022年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关键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方法基于四川省医疗质控数据上报平台,收集并分析2020—2022年期间四川省21个市州超声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结构、过程、结果质量分... 目的揭示2020—2022年四川省超声医学质量关键指标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方法基于四川省医疗质控数据上报平台,收集并分析2020—2022年期间四川省21个市州超声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结构、过程、结果质量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2020—2022年四川省省域各市州三级专科医院医患比逐年下降[(1.75±0.93)人/万人次vs(1.59±0.55)人/万人次vs(1.49±0.56)人/万人次],超声医师月均工作量均逐年增加[(770.42±258.30)人/人次vs(965.73±323.52)人/人次vs(974.75±335.51)人/人次],超声诊断符合率逐年提高[(0.79±0.20)%vs(0.95±0.04)%vs(0.96±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20;F=3.74,P=0.040;F=7.39,P<0.001);三级综合、二级综合和二级专科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市州三级综合医院住院超声检查48 h内完成率逐年提高[1.00(0.98,1.00)%vs 1.00(0.99,1.00)%vs 1.00(0.97,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6.73,P=0.035);三级专科、二级综合、二级专科医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逐年比较,2020年四川省21个市州13个核心超声质控指标中医患比、医师月均工作量、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4个超声质控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1年医患比、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超声诊断符合率3个超声质控指标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022年仅超声诊断符合率1个超声质控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差异指标逐年减少。结论2020—2022年四川省不同市州超声医学质量控制指标不断趋同,关键指标持续提升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医学 质量控制 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