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马多硬膜外连续镇痛引起锥体外系反应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田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连续镇痛 锥体外系反应 曲马多 阿片类镇痛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蛋白C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王铁东 贺旭东 《工企医刊》 2005年第2期 1-2,共2页
目的: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中的活化蛋白C(APC)的测定,探讨其在DVT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分组对照设计方法,经多普勒扫描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筛选出28个病例作为病例组,无任何DVT表现为对照组22例.... 目的: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血浆中的活化蛋白C(APC)的测定,探讨其在DVT疾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分组对照设计方法,经多普勒扫描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共筛选出28个病例作为病例组,无任何DVT表现为对照组22例.通过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蛋白C的活性.病例组及对照组同时测定凝血三项及血小板计数.结果:病例组在入院时血浆中AP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其血液凝血三项(APTT、PT、FIB)检测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病例组血浆中AP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中APC的水平在DVT患者中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病例组中APC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定量比较也皆未发现有明显相关关系.表明在DVT形成进展中,APC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定量与病情进展无确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意义 活化蛋白C 检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定量 血小板计数 凝血三项 病例组 发色底物法 APC 对照组 DVT 患者血浆 设计方法 同时测定 相关分析 相关关系 定量比较 病情进展 水平 多普勒 入院时 相关性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卡因凝胶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王铁东 何广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 98,100,共2页
全身麻醉的患者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易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观察了丁卡因凝胶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全麻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全身麻醉的患者术毕拔除气管导管时,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剧烈变化,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应激反应,易诱发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为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我们观察了丁卡因凝胶气管内表面麻醉对全麻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凝胶 气管拔管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