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潮 李静 张照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79-218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病历资料,对临床特点、胃镜结果及病理分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有上腹痛、消瘦、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内镜表现有溃疡型...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病理学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病历资料,对临床特点、胃镜结果及病理分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有上腹痛、消瘦、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内镜表现有溃疡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肿块型,病理类型主要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老年人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消化道症状为主,但无特异性,内镜所见易误诊、漏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恶性淋巴瘤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滑膜肉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秀伟 齐凤杰 于涓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6例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HE染色后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征,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治。结果:肺滑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 目的:探讨6例肺滑膜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ynovial sarcoma,PPSS)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HE染色后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征,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治。结果:肺滑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具有向间叶、上皮组织双向分化的特征,6例中5例为梭形细胞型单相型滑膜肉瘤,1例为双相型滑膜肉瘤。肿瘤细胞形态差异小,紧密弥漫排列或交织束状排列,瘤细胞间可有少量胶原纤维,肿瘤细胞周围可见大小不一、扩张的裂隙,核分裂像多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K、CD99、Bcl-2、Vimentin及Ki-67阳性表达,TTF-1、CD34等阴性表达。肺滑膜肉瘤临床症状不特异,6例中4例均行一侧肺叶切除术,另外2例为会诊病例。结论:肺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因其临床症状不特异,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分子遗传学检测对其确诊有意义。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能有效的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滑膜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生性胸腺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静 齐凤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化生性胸腺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2岁和46岁。镜下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交错分... 目的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化生性胸腺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化生性胸腺瘤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2岁和46岁。镜下肿瘤显示双相分化特点,上皮细胞与梭形细胞交错分布并相互移行。上皮细胞呈岛状排列并相互吻合,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梭形细胞形态温和,呈束状排列;两种类型细胞中均偶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强(+),EMA灶状(+),vimentin和CD20(-),Ki-67为3%~4%;梭形细胞vimentin弥漫(+),EMA和CgA弱(+),CD20(-);间质淋巴细胞CD3(+),TdT(-)。患者均无重症肌无力。术后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类罕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胸腺肿瘤,其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化生性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病理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博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02-603,共2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78例同时进行痰和纤支镜检查的肺癌病例,分析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评价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5.8%,纤... 背景与目的探讨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78例同时进行痰和纤支镜检查的肺癌病例,分析痰和纤支镜刷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评价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5.8%,纤支镜刷片细胞学的敏感性为61.8%。痰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3.7%,腺癌为86.2%,小细胞癌为100.0%,痰细胞学区分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100.0%。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4.3%,腺癌为82.9%,小细胞癌为95.5%,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区分小细胞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98.0%。结论纤支镜刷片细胞学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痰细胞学敏感性较低,但可作为纤支镜检查阴性和不能耐受纤支镜检查的肺癌患者的补充检查手段。两者的细胞学分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刷检 肺癌 脱落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临床病理分析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静 魏国华 +1 位作者 高志安 岳鹏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sarcoma,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膝下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44岁。发现左膝下无痛性肿物1年,质...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sarcoma,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膝下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44岁。发现左膝下无痛性肿物1年,质硬,位置表浅,活动度好。大体:结节状肿物一个,大小2cm×2cm×0.8cm,切面灰白,质中等。镜下:肿瘤由黏液样区域、玻璃样变区域和炎性区域构成;可见三种肿瘤细胞:梭形细胞、具有大的包涵体样核仁的异形大细胞、大小不等的多空泡脂肪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异形大细胞表达CD68,淋巴细胞大部分CD45RO阳性,少数CD20阳性,CD34、α-SMA、CD15、CD30、desmin、S-100和CK均为阴性。随访13个月未复发。结论 MIFS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易误诊为其他良性或恶性病变,具有较高复发率,应局部广泛切除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临床病理学 软组织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6
作者 杨静 高志安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AE1/AE3(+),Vimentin(-)。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镜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王丽华 高志安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08-309,384,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cervix)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位于粘膜下,主要由气... 目的探讨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cervix)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位于粘膜下,主要由气球样细胞、小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肿瘤细胞呈弥漫、巢状及条索状排列。免疫组化:Vim(+);S-100(+);HMB-45(部分细胞阳性);CK、NSE、Actin、Desmin、LCA均阴性。结论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是宫颈的少见疾病,HMB45、Melan-A(MART-1)、S-100蛋白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与癌、癌肉瘤、淋巴瘤或绒癌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宝 李岩 高治安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8期926-926,939,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锦州市妇婴医院2000~2010年PSTT 4例,4例PSTT均为生育年龄妇女,中位年龄34.5岁,发生率占同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0.8%(4/500)。分析其临床病... 目的:探讨子宫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锦州市妇婴医院2000~2010年PSTT 4例,4例PSTT均为生育年龄妇女,中位年龄34.5岁,发生率占同期妊娠滋养细胞疾病0.8%(4/500)。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随访11~48个月,并简要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镜下见种植部位中间滋养细胞呈片块状或条索状穿插于子宫肌层平滑肌束间,常浸润血管壁。免疫表型表达:CK18、HPL、Mel-Cam弥漫阳性,PLAP和HCG灶性阳性或阴性,a-inhibin表现为阳性或局灶阳性,p63表现为阴性。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肺转移,2年后死亡。结论:PSTT是一种罕见的滋养细胞疾病,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PSTT应与鳞状细胞癌和其它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晔 杨静 +2 位作者 李辉 李春宏 高志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Ezrin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患者组织标本、15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2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Ezrin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7%、53.3%和83.6%。CD44v6在正常胃黏膜组、胃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0%和82.2%。(2)Ezrin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Ezrin与CD44v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Ezrin和CD44v6同时表达组中,淋巴结转移率为63%(34/54例)高于两者均为阴性组(1/6例,16.7%)(P<0.05)。结论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的表达有助于预测胃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ZRIN CD44V6 侵袭与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蛋白、E-cadherin、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杰 杨春雨 +3 位作者 王丽华 孟海 李春宏 高志安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06-508,I0002,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4例ESCC组织(20例癌旁组...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4例ESCC组织(2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中Twist的表达。结果Twist蛋白阳性表达率(70.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P=0.000);Twist在有外膜浸润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外膜浸润的病例;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TNM分期Ⅲ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Ⅰ-Ⅱ期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Twist蛋白表达与E—Cadherin存在明显负相关(r=-0.401,P=0.003);与VEGF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r=0.526,P=0.000)。结论Twist蛋白在ESCC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分别上调和下调VEGF、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ESCC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WIST E—cadherin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丽华 杨春雨 +2 位作者 孔庆儒 李春宏 高志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 目的:探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6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另取10例癌旁组织标本(食管癌病灶旁2cm外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VEGF-C的表达情况;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基底膜标记物Ⅳ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测量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6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70%和56.06%,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COX-2和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1);COX-2和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479,P<0.05)。COX-2和VEGF-C蛋白双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LVD明显高于均呈双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COX-2和VEGF-C的高表达,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1/2和p-ERK1/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谷艳娇 包翠芬 +2 位作者 魏嘉 梁佳 高志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不同分化程度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9例肺癌组织及l2例癌旁正...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及其磷酸化状态(p-ERK1/2)在不同分化程度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9例肺癌组织及l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ERK1/2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率分别为13.6%,39.4%,66.7%,p-ERK1/2在高、中、低分化组表达率分别14.3%,27.3%,79.2%(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20%,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50.1%(P<0.05)。ERK1/2和p-ERK1/2的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无显著性差异,而与分化程度有关,其中p-ERK1/2的表达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RK1/2和p-ERK1/2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分化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2 P-ERK1/2 肺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小鼠鼠尾表皮细胞分化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健 李东宁 +4 位作者 阎铁夫 何晓南 许薇 杨力 王莉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5-77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形成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小鼠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以丹参注射液或甲氨喋呤腹腔注射,观察其对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丹参注射液对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形成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丹参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小鼠鼠尾鳞片表皮实验模型,不同组别的小鼠以丹参注射液或甲氨喋呤腹腔注射,观察其对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生成的影响;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4(IL-4)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丹参治疗组可显著促进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的形成,显著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2和IFN-γ的水平(P<0.01),其中高剂量组与MTX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治疗组可显著升高小鼠血清IL-4的水平,与MTX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可能通过调节Thl/Th2细胞因子动态平衡促进小鼠鼠尾表皮颗粒层细胞形成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银屑病 细胞因子Th1 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应性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兰 李东宁 +3 位作者 孙健 闫铁夫 王莉丽 杜红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7,495,共4页
目的评价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过敏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不同蛋白浓度过敏原对A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门诊的10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5种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小... 目的评价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食物过敏原诊断中的价值,探讨不同蛋白浓度过敏原对APT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门诊的10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5种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小麦)的特应性斑贴试验,同时进行这5种过敏原的血清特异性IgE测定及皮肤点刺试验(SPT),以sIgE作为金标准,比较APT与SPT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并比较3组不同浓度过敏原(1∶5,1∶10,1∶20)APT的结果。结果 APT/SPT检测鸡蛋清、牛奶、黄豆、海虾和小麦的敏感度分别为62.50%/89.58%,71.11%/93.33%,68.42%/84.21%,69.39%/87.76%和85.71%/90.48%;特异度分别为90.74%/96.30%,92.98%/92.98%,95.31%/95.31%,90.57%/92.45%和92.59%/96.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6.36%,88.87%/90.30%,89.66%/91.43%,87.18%/91.49%和75.00%/86.36%。另外,其3种不同浓度的阳性率分别为42.16%/34.31%/25.49%,44.12%/35.29%/26.47%,36.27%/28.43%/18.63%,46.08%/38.24%/28.43%和28.43%/23.53%/12.75%,各浓度组间APT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PT诊断食物过敏原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增加过敏原蛋白浓度可提高APT阳性率,反之会降低APT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斑贴试验 特应性皮炎 食物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多发性毛发腺瘤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健 李东宁 杨力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4-734,共1页
患者女,75岁。头顶部出现结节20余年。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头顶部出现一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损缓慢增至黄豆大,并增多。曾就诊于外院,但未能明确诊断。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 患者女,75岁。头顶部出现结节20余年。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头顶部出现一肤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损缓慢增至黄豆大,并增多。曾就诊于外院,但未能明确诊断。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患者。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头顶部可见十余个米粒至黄豆大呈肤色的透明结节,略偏黄(图1),质坚,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异常,真皮内可见多数角囊肿,囊壁由鳞状上皮组成,囊腔内有呈疏松板层状分布的角化物,中心角化,角质囊肿周同有中等量的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周嗣间质内为纤维及血管,瘤内无毛根、毛母质及毛发形成(图2~3)。诊断:毛发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 腺瘤 多发性 头部 炎细胞浸润 头顶部 自觉症状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敏 李东宁 +3 位作者 孙健 杨静 王莉丽 阎铁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探讨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尖锐湿疣、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6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20例外阴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53,CyclinD1,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1... 目的探讨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尖锐湿疣、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6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20例外阴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53,CyclinD1,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1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结果 P53在尖锐湿疣组,外阴上皮内瘤变(VINⅠ级、Ⅱ级、Ⅲ级)组,外阴鳞状细胞癌组,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6%,43.48%,52.63%,61.11%,70.00%和0。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3%,34.78%,47.37%,55.56%,60.00%和0。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47.83%,57.89%,72.22%,85.00%和0。P53与Ki67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Ki67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05)。三者均表达随外阴上皮恶变的进展而增加。结论 P53,CyclinD1和Ki67蛋白在外阴HPV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细胞癌 P53 CYCLIND1 Ki67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邱水晶 刘义 杜红禹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行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低[15 mg/(kg.d)]、中[30 mg/(kg.d)]和高剂量[60 mg/(kg.d)]芒果苷组。12周时,检...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行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低[15 mg/(kg.d)]、中[30 mg/(kg.d)]和高剂量[60 mg/(kg.d)]芒果苷组。12周时,检测肾重、肾脏肥大指数、血糖、24 h尿蛋白量,观察肾组织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糖尿病组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量显著上升;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均明显增加,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则明显降低。与糖尿病组相比,芒果苷治疗组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量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芒果苷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细胞外基质组成有关,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糖尿病肾病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芒果苷 转化生长因子Β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G101与MDM2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红禹 孙翠翠 +5 位作者 安超 杨静 杨春雨 李辉 李春宏 高志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36-2938,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易感基因TSG101(tumor susceptibilityg gene 101)及MDM2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2cm胃黏膜组织中TSG101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肿瘤易感基因TSG101(tumor susceptibilityg gene 101)及MDM2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2cm胃黏膜组织中TSG101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40例新鲜胃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2cm胃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胃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2cm胃黏膜组织中,TSG10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20/75)和69.3%(52/75),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3%(43/75)和16%(12/75),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TSG10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癌的高中分化组为41.9%,高于低分化组的6.3%;在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为39.5%,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的13.5%(P<0.05);而在不同TNM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高中分化组为69.8%,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的40.6%,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不同TNM分期组,MDM2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4)TSG101与MDM2蛋白之间未见相关性;(5)TSG101蛋白在胃腺癌的表达水平(0.0467±0.0098;0.1976±0.0214)低于相应癌旁2cm胃黏膜组织(0.2903±0.0279)(P<0.05),其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不同,与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TSG101可能作为一个新的候选抑癌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作用,检测TSG101和MDM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定胃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TSG101 MDM2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unc5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武洁 陈学军 +1 位作者 薛占瑞 王光川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分析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unc5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73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及28例正常组织、36例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腺瘤组织... 目的分析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unc5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73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及28例正常组织、36例腺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腺瘤组织中unc5c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改变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73例癌组织样本中甲基化检出率为75%(55/73),相应的癌旁组织为7%(5/73),腺瘤组织为63%(23/36),而正常组织中未检出unc5c基因甲基化。unc5c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年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结论检测unc5c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是大肠癌早期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unc5c基因 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FAKpY397和Sr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艳娇 张敬坤 +1 位作者 包翠芬 苏荣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人工计数法检测44例HCC组织及8例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的表达。结果:FAK、FAKpY397和Src在HCC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7、P=0.041、P=0.030)且三者均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26、P=0.045、P=0.005),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15、P=0.002)。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00、P=0.000、P=0.000)。结论:HCC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有关;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且三者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黏着斑激酶 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