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东市粮食产量结构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丽静 孟鑫 +3 位作者 单璐璐 范佳文 徐金秀 罗箭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8期174-176,共3页
为研究丹东市粮食产量与气候的关系,对1985—2016年丹东市粮食产量结构、粮食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市粮食总产的波动主要受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粮食作物平均产量波动的影响;1985年以来,粮食作物总产和面积均有... 为研究丹东市粮食产量与气候的关系,对1985—2016年丹东市粮食产量结构、粮食产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市粮食总产的波动主要受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粮食作物平均产量波动的影响;1985年以来,粮食作物总产和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百分比变化不大,玉米则均呈增加趋势;影响丹东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气象因子为7月、8月的平均气温,5月、6月、8月的降水量以及5月、8月的日照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种植结构 气象因子 辽宁丹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 被引量:2
2
作者 谭丽静 范佳文 +3 位作者 王楠 王吉慧 王明亮 樊希彬 《气象科技》 2024年第2期297-308,共12页
依据蓝莓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建立起包含地形、土壤、气候三方面共11个指标的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系统聚类分析法,开展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 依据蓝莓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建立起包含地形、土壤、气候三方面共11个指标的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系统聚类分析法,开展辽宁省蓝莓潜在适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地形、土壤、气候条件的辽宁省蓝莓种植适生区面积分别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1.68%、60.86%、78.16%,土壤条件对蓝莓潜在分布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②从综合区划来看,辽宁省蓝莓适生区面积约为7.628×10^(4) km ^(2),占辽宁省总面积的51.54%,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大部地区以及辽东湾西部沿海地区,其中辽河平原地区作为粮食主产区,不建议大规模发展蓝莓产业,建议将辽东半岛和辽东湾西部沿海地区作为辽宁省蓝莓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③运用系统聚类法,将辽宁省59个县(市)区进行了二级区划,分为潜在适生区3个亚区和非适生区2个亚区,其中潜在适生区第1亚区在自然条件上具备明显的种植优势,非适生区第2亚区蓝莓种植条件最不理想。区划结果与现有蓝莓种植区较为吻合,可为辽宁省蓝莓产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潜在适生区 指标体系 GIS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局部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齐杰 孙莹 +1 位作者 王浩 万丽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17-6320,6352,共5页
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8~20日辽宁的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切断低涡中短波槽分裂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西侧西南风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在华北、东北地区... 利用高低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9年8月18~20日辽宁的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切断低涡中短波槽分裂东移,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与副高西侧西南风引导西南暖湿气流北上,在华北、东北地区相遇,辽宁位于低层气旋东南象限。此次降水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上都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使辽宁底层水汽通量辐合,为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中层干冷空气侵入,致使大气层结处于对流不稳定状态;低层正涡度和高层负涡度强度同时加大,抽吸作用明显,触发了对流运动的发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超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近60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微玮 李雨鸿 +2 位作者 李晓鸥 孟鑫 刘东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第5期10-15,共6页
为研究辽宁省近60年玉米生长季热量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空间混合差值法,计算辽宁省近60年玉米各发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精细化空间分布情... 为研究辽宁省近60年玉米生长季热量变化及空间分布,利用1961—2020年辽宁省5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及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空间混合差值法,计算辽宁省近60年玉米各发育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及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精细化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省春玉米全生育期内逐年气温上升趋势明显,气候倾向率为0.20℃/10年。播种到3叶期、7叶—拔节期、抽穗—乳熟期和成熟—收获期内的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0.18、0.19、0.22℃/10年。平均气温在玉米生长前期上升趋势显著,有利于玉米苗期抵御低温冷害风险。空间分布上,气温的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和环渤海一带,低值区位于朝阳建平北部和辽宁东部山区。玉米各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总体呈西部高于东部、沿海高于内陆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DEM 变化特征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
5
作者 董海涛 刘飞 +1 位作者 王明宏 刘洪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128-7130,7138,共4页
为充分发挥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网作用,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记录进行二次编码处理,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省级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加以应用。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是以地面气象观测相... 为充分发挥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网作用,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记录进行二次编码处理,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省级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加以应用。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是以地面气象观测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采用VB6.0语言平台开发,实现了天气现象报告的制作与传输,并基于气象内部网络以WEB方式发布即时天气现象实况信息,为不同岗位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现象 报告编制 数据传输 信息发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东港市为农服务工作分析探讨
6
作者 王浩 程雷 +1 位作者 辛鑫 谭立献 《农业与技术》 2016年第8期216-216,237,共2页
当前气象现代化作为社会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部门下大力气,加大投入,使气象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气象服务类型也趋于精细,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而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当前气象现代化作为社会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气象为农服务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部门下大力气,加大投入,使气象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气象服务类型也趋于精细,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而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东港市气象局为农服务现状为依据,对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气象部门自身的状况进行深刻探讨,以促进该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 探讨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分析及处理方法
7
作者 邸薇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07-0010,共4页
地面气象观测是实现天气系统监测的重要手段,是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灾害监测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数据支持。2020年4月我国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人工定时观测和夜间值班任务被取消,真正实现了气象站的全面自动化观测... 地面气象观测是实现天气系统监测的重要手段,是气象预报、气候分析、灾害监测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数据支持。2020年4月我国将地面气象观测的自动化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人工定时观测和夜间值班任务被取消,真正实现了气象站的全面自动化观测,相较于人工观测方式新型的自动化气象观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有效弥补了人工观测数据不足的问题。尽管自动气象观测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际观测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出现异常,影响到数据分析的精确性和合理性,为此就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寻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降低气象站数据异常对最终数据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自动气象站数据异常分析与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数据异常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一次区域性暴雨的特征条件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史月琴 高松影 +1 位作者 孙晶 谌芸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0-645,共16页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地面自动站风和雨量资料,对2020年5月17-19日辽宁东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伴有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叠加北上强烈发展的气旋是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特...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反演云特征参量、地面自动站风和雨量资料,对2020年5月17-19日辽宁东南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局地大暴雨、伴有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叠加北上强烈发展的气旋是此次过程的天气形势特征,短时强降水出现在冷涡发展接近成熟、气旋强烈发展加深阶段,局地地面辐合型切变线是导致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条件。冷涡东南侧水汽输送通道与来自孟加拉湾热带低压东侧经南海海域由西南低空急流向北输送的水汽通道合并,成为了暴雨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辽宁中东部的降水产生在冷涡系统的东北部-北部-西北部区域,降水落区与850 hPa风场的相关性最高,降水产生及维持阶段700 hPa以下为辐合区,辐散出现在600~200 hPa,降水强度大于5 mm·h-1的区域上升运动区近似直立地贯穿整个湿层,降水区域上空假相当位温密集区向西北方向倾斜,400 hPa高度之下存在热力不稳定。冷涡发展强盛到成熟阶段,干冷空气的入侵使冷涡云系内部边缘逐渐清晰,形成“逗点状”云系。强降水区呈条带状分布,云顶高度普遍大于9 km,云光学厚度大于60,属于水凝物含量丰富的冷暖混合云;远离冷涡中心区域的云系光学厚度小于20,云层松散属于高层冷云,地面基本无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东北冷涡 水汽输送 切变线 云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气候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高松影 李慧琳 +3 位作者 杨青 宋丽丽 杨鹏 刘天伟 《气象科技》 201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 利用丹东地区4个观测站1955—2010年逐年10月至翌年4月逐日降水量、天气现象、雪深等资料,对丹东地区南部沿海和北部山区降雪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沿海和山区降雪初日、终日及初终日间隔日数、年降雪日数、年降雪量、降水相态、日最大降雪量、日最大积雪深度等平均特征不同。与山区相比,沿海降雪初期较晚,终期较早,初、终日间日数较短,年降雪日数和年降雪量相对较少。在丹东地区1955—2010年降雪时段平均气温升高趋势显著背景下,丹东地区降雪初期推迟、终期提前、初终日间隔日数缩短;降雪日数减少,其中雨夹雪日数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降雪量减少,其中主要是纯雪量减少;日最大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呈减小趋势;沿海和山区变化幅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 沿海 山区 降雪量 气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附近海域海雾的特征及其海洋、大气背景条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连强 曹士民 +2 位作者 柳淑萍 高松影 王文武 《海洋预报》 2006年第3期22-29,共8页
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OAA-17及EOS/MODIS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37个海雾个例,揭示了丹东附近海域海雾的统计规律和海雾形成的大气、海洋背景条件。
关键词 海雾 特征 背景条件 EOS/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A技术在区域自动气象站WEB平台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文革 孙莹 +1 位作者 李惠琳 董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1573,共3页
从自动气象站的业务实际出发,提出利用RIA技术设计并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信息平台(系统)的基本思路。在对RIA技术及其客户端开发技术FLEX详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ArcGIS API for Flex设计实现具有无刷新操作、拥有良好用户体验和数据... 从自动气象站的业务实际出发,提出利用RIA技术设计并实现区域自动气象站信息平台(系统)的基本思路。在对RIA技术及其客户端开发技术FLEX详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引入ArcGIS API for Flex设计实现具有无刷新操作、拥有良好用户体验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区域自动气象站信息平台",充分体现了RIA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A FLEX 自动气象站 WEB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中部春播期土壤水分特征及旱涝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云辉 朱建臣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由于春季土壤过湿造成播种推迟的现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本文利用丹东地区中部的凤城气象局观测的1987-2006年10 cm耕层的土壤湿度资料以及1986-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历年春播期... 由于春季土壤过湿造成播种推迟的现象,在辽宁省丹东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本文利用丹东地区中部的凤城气象局观测的1987-2006年10 cm耕层的土壤湿度资料以及1986-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历年春播期典型日(3月18日,入春;4月18日,气温通过10℃日;4月23日,春播)的土壤水分状况,用Z指数法进行的旱涝评价结果显示,分析期内当地春播期土壤水分处于正常范围的仅占20%,涝年和偏涝年占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期 土壤水分 早涝 Z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回归方法的丹东桃树花期预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海涛 单璐璐 +2 位作者 谭丽静 吴欢峰 左晓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232-238,共7页
利用2005—2015年丹东河口桃树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桃树花期前的光、温、湿等气象要素与花期的相关系数,研究花期前任意时段的气象要素平均值与花期的内在关系,并根据相关系数的极值来确定预报因子... 利用2005—2015年丹东河口桃树花期物候观测资料和宽甸国家基准气象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桃树花期前的光、温、湿等气象要素与花期的相关系数,研究花期前任意时段的气象要素平均值与花期的内在关系,并根据相关系数的极值来确定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桃树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花期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预报准确率满足业务要求,及时为政府和果农提供准确的桃树花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花期 预测 最佳回归方法 丹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阴雨对丹东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单璐璐 谭丽静 +1 位作者 白华 雷紫茜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5-749,共5页
对丹东地区1978—2015年春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低温、寡照、多雨3个方面研究其对粮食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个不同的灾害等级。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出作物的期望产量,运用分离法将低温阴雨对粮食作物的损失分离出来... 对丹东地区1978—2015年春季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从低温、寡照、多雨3个方面研究其对粮食作物造成危害程度的大小,将其划分3个不同的灾害等级。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出作物的期望产量,运用分离法将低温阴雨对粮食作物的损失分离出来,探讨低温阴雨年景与丹东地区粮食作物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丹东地区稻谷、大豆产量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变化。(2)低温型低温阴雨天气对作物的影响为:玉米>大豆>稻谷;寡照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稻谷、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大,影响力为:大豆>玉米>稻谷;多雨型低温阴雨天气对玉米和大豆的影响较稻谷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寡照 多雨 期望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3年丹东地区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若男 马鑫 +2 位作者 李美竹 王文武 邢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3期11911-11913,共3页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 根据丹东2007 ~2013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近年来该地区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的影响,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丹东降水酸度呈波动性变化;2007 ~ 2013年降水平均pH年平均范围为4.82~5.51,pH均小于5.60,且自2008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pH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以夏季酸度为最强、秋季为最弱;出现频率以秋季最高,为43.3%,春季最低,为30.1%.丹东酸雨的形成是该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条件的变化对降水酸度影响相当明显,丹东市当地地形、工业布局和外来源也为酸雨形成做出了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东 降水pH 酸雨频率 气象要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新一代天气雷达安全运行保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雷 朱宪龙 +2 位作者 卢秉红 樊希彬 张浩楠 《新农业》 2021年第22期56-57,共2页
新一代天气雷达素有超级千里眼之称,为暴雨、台风、冰雹等对工农业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防范提供强大支撑,为更好的服务工农业和社会发展,本文以丹东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切入点,通过对辽宁周边省市2010~2020年间新一代天气雷典... 新一代天气雷达素有超级千里眼之称,为暴雨、台风、冰雹等对工农业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预警防范提供强大支撑,为更好的服务工农业和社会发展,本文以丹东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切入点,通过对辽宁周边省市2010~2020年间新一代天气雷典型达故障情况以及维修保障现状进行分析,对雷达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系统等100多个典型故障中出现的概率及持续时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旨在缩短故障维修时间、规范维修方法,进一步提高雷达在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工农业发展 统计数据 保障分析
原文传递
连续两年丹东地区春季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丽丽 高松影 赵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0期3021-3023,共3页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形势场资料对2012和2013年的2次春季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脊前冷空气不断补充,促使浅槽加深东移,低空西南急流建立,均为丹东地区暴雪提供有利环流背景和动力、水汽条件;地面倒槽顶部暖切变以及蒙古...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形势场资料对2012和2013年的2次春季暴雪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脊前冷空气不断补充,促使浅槽加深东移,低空西南急流建立,均为丹东地区暴雪提供有利环流背景和动力、水汽条件;地面倒槽顶部暖切变以及蒙古低压槽前切变是暴雪直接影响系统;中低层温度的分析是春季降雪预报的关键点,前期冷空气波动以及各层温度的垂直变化,尤其是低层逆温层的分析,均可以为判断降雪相态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暴雪 西南急流 中低层温度 丹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最低和最高气温与高空温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莹 白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4期181-182,211,共3页
利用T639的高空温度预报结果,分析丹东地区4个站点不同月份850和925 h Pa温度与最低、最高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低气温与850 h Pa温度的相关性好于925 h Pa温度,南部地区的相关性好于北部地区;最高气温与925 h Pa温度的相关性明显... 利用T639的高空温度预报结果,分析丹东地区4个站点不同月份850和925 h Pa温度与最低、最高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最低气温与850 h Pa温度的相关性好于925 h Pa温度,南部地区的相关性好于北部地区;最高气温与925 h Pa温度的相关性明显好于850 h Pa温度,北部地区的相关性明显好于南部地区。相关系数的季节差异比较明显,干冷季节(秋冬季)的相关性明显好于暖湿季节(春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高空温度 相关性 丹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东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丹 单振宇 韩卫东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3期45-47,共3页
利用丹东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月雷暴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丹东地区的雷暴特征,并对产生雷暴的天气进行日、月和年的统计分析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都... 利用丹东地区4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月雷暴日数资料,统计分析了近50年丹东地区的雷暴特征,并对产生雷暴的天气进行日、月和年的统计分析和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十分明显,季节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规律都比较特殊。雷暴次数在空间分布上可分为3个区域:北部山区(宽甸县、凤城市北部),中部丘陵(凤城南部、浪头站),南部沿海(东港市);其中北部山区雷电密度最大,自南向北雷暴频数明显增多,南部沿海发生雷暴的几率比较稳定,接近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统计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丽丽 李慧琳 +2 位作者 高松影 孟鑫 徐璐璐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6期182-184,186,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的移动具有阶段性,并且降水空间梯度大。前倾槽为...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FY2G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区的移动具有阶段性,并且降水空间梯度大。前倾槽为大暴雨提供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台风"海棠"减弱后,低压在北上过程中为降水提供充足的能量输送和水汽输送条件;台风"奥鹿"通过影响副高的位置和强度,间接影响此次降水。通过物理量分析得出,降水开始前有明显的正不稳定能量,降水过程中对流层底层有风向和风速的垂直切变,并且有上干下湿的结构,在强降水发生时段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并伴随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形成良好的抽吸结构。以上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前倾槽 台风远距离暴雨 物理量 辽宁丹东 2017年8月3—4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