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麻醉方法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泽清 佟德惠 +1 位作者 高浩然 赵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3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均分成硬膜外组和局麻组,分别给予1%利多卡因15 ml或0.5%利多卡因30 ml,麻醉前(T1)及麻醉后30 min(T2)、60 min(T3)及90 min...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30例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均分成硬膜外组和局麻组,分别给予1%利多卡因15 ml或0.5%利多卡因30 ml,麻醉前(T1)及麻醉后30 min(T2)、60 min(T3)及90 min(T4)各取外周静脉血1.5 ml,测定T细胞亚群CD3+、CD4+、CD8+、(CD3++CD4+)/(CD3++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结果与T1时比较,硬膜外组在T2、T3时CD4+和(CD3++CD4+)/(CD3++CD8+)值均显著升高(P<0.05),NK细胞显著降低(P<0.05),T4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3+和CD8+在各时点无显著变化。局麻组在各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硬膜外麻醉对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免疫功能产生一过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测麻醉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术中唤醒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艳梅 金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3977-398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监测麻醉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术中唤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功能区肿瘤病人32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监测麻醉(MAC)组和睡眠-清醒-睡眠麻醉(AAA)组。分别在MAC和AAA麻醉下行清醒开颅脑功能区... 目的:对比观察监测麻醉与睡眠-清醒-睡眠技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术中唤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脑功能区肿瘤病人32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监测麻醉(MAC)组和睡眠-清醒-睡眠麻醉(AAA)组。分别在MAC和AAA麻醉下行清醒开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记录病人上头架前后、切皮前后、颅骨钻孔前后和缝皮前后MAP和HR变化。计算麻醉药、升压药和降压药用量,并记录唤醒时间、手术结束到出室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AAA组相比较,MAC组上头架前后、切皮前后、颅骨钻孔前后和缝皮前后MAP和HR变化幅度明显偏小,麻醉药和升压药量明显偏少,唤醒和出室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恶心发生明显减少,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和呼吸抑制次数明显增多(P均<0.05)。结论:MAC和AAA均可安全用于脑功能区肿瘤手术术中唤醒;MAC较AAA唤醒更快,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围术期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但更易出现可接受的呼吸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麻醉 睡眠-唤醒-睡眠麻醉 脑功能区肿瘤 清醒开颅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Nomogram预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小翠 王怡 黄泽清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3期160-163,166,共5页
目的构建预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Nomogram,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11月收治的341例胸科手术患者为A组,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 目的构建预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Nomogram,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11月收治的341例胸科手术患者为A组,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麻醉苏醒时间的Nomogram,利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图评价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另收集2018年12月收治的178例胸科手术患者为B组,对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日期、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医师职称、芬太尼用量、瑞芬太尼泵、诱导时咪达唑仑用量、右美托咪定泵及手术结束时新斯的明用量是麻醉苏醒时间的影响因素(P<0.1)。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以及咪达唑仑用量是影响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Nomogram中,男性术后30 min内苏醒的可能性较女性低;年龄越大、体质量越轻、咪达唑仑用量越大者,术后30 min内苏醒的可能性越低。手术时间为2~6 h的患者,手术时间越长越不容易苏醒,但对于手术时间≤2 h和手术时间超过6 h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较短。A组一致性指数为0.658(标准误=0.019),B组一致性指数为0.694(标准误=0.025)。A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0,B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5,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在术后30 min内苏醒情况,为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苏醒时间 列线图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患儿术前焦虑及苏醒期躁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静 赵晓春 +2 位作者 李松泽 杨曦仑 黄泽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757-761,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父母陪伴麻醉诱导(Parent presence at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PPIA)患儿术前焦虑水平及苏醒期躁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父母陪伴麻醉诱导(Parent presence at th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PPIA)患儿术前焦虑水平及苏醒期躁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择期行腺样体或伴有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NS组、D1组和D2组,每组40例。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三组患儿分别经鼻滴入0.5 ml生理盐水(NS组)、1.0μg/kg右美托咪定(D1组)、2.0μg/kg右美托咪定(D2组),30 min后,在父母陪伴下患儿吸入8%七氟烷,睫毛反射消失后转运至手术室。于术前1 d访视时(T_(0))、进入术前等候室时(T_(1))及麻醉诱导开始时(T_(2))用简化的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SF)评分,麻醉诱导期间利用麻醉诱导期合作度评分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评分,苏醒时应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分。结果T_(2)时,D1组、D2组患儿的mYPAS-SF评分低于NS组(F=2.831,F=4.311,P<0.05),D1组、D2组患儿的ICC评分均低于NS组(F=2.543,F=4.983;P<0.05);D2组的ICC评分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P<0.05),D2组的PAED评分低于D1组和NS组(F=4.382,F=3.182,P<0.05)。结论经鼻应用右美托咪定2.0μg/kg可明显减轻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患儿麻醉诱导期的焦虑水平,提高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缓解患儿苏醒期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右美托咪定 父母陪伴麻醉诱导 术前焦虑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变化
5
作者 王凌飞 詹岳宁 +2 位作者 王丹 张艳梅 黄泽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1-1117,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NIVATS)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3~67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NIVATS组(采用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和IVATS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每组60例。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_(0)),插管(喉罩)即刻(T_(1)),手术开始(单肺通气)后30 min(T_(2))、60 min(T_(3)),拔管(喉罩)后15 min(T_(4))各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O)、每搏量变异率(SVV)、心率变异率(HRV)、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同时检测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_(2))、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结果2组麻醉满意度评分、术野满意度评分、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组术中失血量、术中胶体液量用量、晶体液量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IVATS组比较,NIVATS组T_(1)、T_(2)、T_(3)时CO明显增高,而SVV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HRV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在T_(2)、T_(3)时PaO_(2)、CjvO_(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NIVATS组T_(2)、T_(3)、T_(4)时Da-jvO_(2)、CERO_(2)明显高于IVATS组(均P<0.05)。此外,NIVATS组T_(1)、T_(2)、T_(3)时PaCO_(2)较IVATS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与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单肺通气比较,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CO、SVV、HRV)更趋于平稳,同时脑氧代谢指标(Da-jvO_(2)、CERO_(2)等)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可能存在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插管麻醉的胸腔镜手术 血流动力学 脑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英娜 刘志建 侴伟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8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09年5月~2012年6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待成功置入喉罩后采用单纯七... 目的研究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以2009年5月~2012年6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的6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进行诱导,待成功置入喉罩后采用单纯七氟醚吸入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注射麻醉诱导,待成功置入喉罩后,采用持续吸入七氟醚及间断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维持。监测两组患者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时(T2)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开始时(T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对照组MAP较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时心率(HR)较T1时明显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 七氟醚 乳腺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9
7
作者 周萍 朱玉梅 +1 位作者 张维清 郝建礼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7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即...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7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拟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即盐酸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即舒芬太尼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采用舒芬太尼0.2μg/kg+盐酸艾司氯胺酮0.3 mg/kg,麻醉维持采用舒芬太尼+盐酸艾司氯胺酮+七氟醚,术后镇痛配方:舒芬太尼100μg+盐酸艾司氯胺酮100 mg+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单纯的舒芬太尼0.5μg/kg,麻醉维持采用舒芬太尼+七氟醚,术后镇痛配方:舒芬太尼200μg+托烷司琼5 mg,加生理盐水至总量100 ml。记录患者入室后10 min及插管即时、手术切皮时、拔管即时和拔管5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观察患者术后0.5 h、2 h、6 h、12 h、24 h和48 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及相应时间点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和医生、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插管即时、手术切皮时和拔管即时的平均动脉压变化量和心率的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5 h、术后2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医生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盐酸艾司氯胺酮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更高,而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髋关节置换术 全身麻醉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及苏醒期安静合作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泓波 侴伟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4-636,共3页
右美托咪啶为新一代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活性及无呼吸抑制等药理特性[1],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麻醉维持期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苏醒期安... 右美托咪啶为新一代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抑制交感活性及无呼吸抑制等药理特性[1],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麻醉维持期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苏醒期安静合作状态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全身麻醉 右旋美托咪啶 苏醒期 七氟烷 状态 合作 安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监测麻醉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艳梅 金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下的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下的监测麻醉(monitored anesthesia care,MAC)在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择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5~85岁,ASAⅡ~Ⅳ级,随机分为BIS指导下监测麻醉组(M组)和局部麻醉组(C组),每组30例。M组静脉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C组仅采用局部麻醉,未给予任何静脉麻醉药,始终处于清醒状态。记录患者局麻药和血管活性药追加次数。采用Likert 7点量表法分别由患者和术者评估手术镇静/镇痛满意度。记录患者体动、恶心呕吐、反流误吸、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M组局麻药和艾司洛尔追加例数明显少于C组,镇静/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5)。M组体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和呼吸道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和反流误吸。结论脑电双频指数作为反馈控制变量调控镇静麻醉技术可以达到较精确的控制麻醉深度,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监测麻醉 老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越 侴伟平 +1 位作者 沈春键 王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CEA、CA19-9和AFP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和AFP的检测,并与10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Logistic回归筛选... 目的探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CEA、CA19-9和AFP三种肿瘤标志物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1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血清CEA、CA19-9和AFP的检测,并与100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Logistic回归筛选相关指标,建立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除AFP外,大肠癌患者CA19-9和CEA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良性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C CEA>AUC CA19-9>AUC AFP。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Y=1/[1+EXP(3.250-0.224X1-0.057X2)],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记物的AUC。结论联合检测CEA和CA19-9可提高大肠癌的诊断率,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CA19-9 ROC曲线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前与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和氯胺酮用于直肠癌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风 许国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07-209,共3页
目的 :比较麻醉前与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和氯胺酮用于直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5 6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2 8例 ,吗啡 2mg +氯胺酮 30mg +0 .75 %布比卡因 4ml +生理盐水稀释成 6ml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 ;Ⅱ组 2 8例 ... 目的 :比较麻醉前与术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和氯胺酮用于直肠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5 6例直肠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 2 8例 ,吗啡 2mg +氯胺酮 30mg +0 .75 %布比卡因 4ml +生理盐水稀释成 6ml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 ;Ⅱ组 2 8例 ,与Ⅰ组相同的药物和剂量术后硬膜外腔注入。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术后完全无痛 (VAS为 0~ 1) :Ⅰ组 2 2例 ,占 78.6% ;Ⅱ组 16例 ,占 5 7.1%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术后各时期VAS ,Ⅰ组明显低于Ⅱ组 (P <0 .0 5 )。两组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及术后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麻醉前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和氯胺酮 ,对术后痛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后给药 ,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注射 吗啡 氯胺酮 手术后镇痛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明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份-2012年2月我院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份-2012年2月我院肺癌根治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30例。根据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65例(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65例(静脉恒速注射舒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能够导致患者血压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均降低),心率减慢。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不同给药方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呼吸恢复时间以及OA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1.26±4.27min,睁眼时间为10.89±4.47min,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根治术中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虽然对血流动力学改善不明显,但能够缩短拔管时间以及睁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肺癌根治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与右美托咪定缓解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怡 《医学综述》 2016年第21期4348-4350,共3页
目的比较曲马多与右美托咪定缓解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辽宁省肿瘤医院行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寒战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5例)、曲马多组(35例)、生理盐水组(30例)。右... 目的比较曲马多与右美托咪定缓解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辽宁省肿瘤医院行择期腹部手术后发生寒战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5例)、曲马多组(35例)、生理盐水组(30例)。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曲马多组给予曲马多1 mg/kg,生理盐水组给予0.9%NaC l注射液0.05 mg/kg。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寒战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曲马多组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给药后5、10 min寒战评分均较给药前呈下降趋势,右美托咪定组下降速度更快;生理盐水组给药后5、10 min寒战评分均较给药前无变化[右美托咪定组:(0.60±0.11)分、(0.22±0.03)分比(3.82±0.11)分;曲马多组:(2.01±0.41)分、(2.23±0.21)分比(3.91±0.12)分;生理盐水组:(3.71±0.13)分、(3.72±0.22)分比(3.74±0.13)分],三组寒战评分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啶组给药后10 min的镇静评分均高于曲马多、生理盐水两组[(2.89±0.23)分比(1.97±0.35)分、(1.74±0.28)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用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曲马多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曲马多相比,全身麻醉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少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曲马多 右美托咪定 术后寒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心理疼痛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洪 刘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7-447,共1页
关键词 肿瘤 围手术期 心理疼痛 治疗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托宁和阿托品在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明宇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3期564-565,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长托宁和阿托品在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3例,分为观察组(长托宁组)共36例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组)37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麻醉前腺体分泌无显著差异... 目的探讨分析长托宁和阿托品在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3例,分为观察组(长托宁组)共36例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组)37例患者,分析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麻醉前腺体分泌无显著差异,麻醉后观察组的腺体分泌量以I级为主(35/36),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能够抑制腺体分泌,降低副反应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患者 麻醉前用药 长托宁 阿托品 副反应发生率 腺体分泌 病原菌分布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普仑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飞 张玉平 《辽宁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对比观察多沙普仑与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者 4 5例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显著差异 ,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多沙普仑组 (D组 )和哌替啶组 (P组 )... 目的 对比观察多沙普仑与哌替啶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腹部手术及下肢手术患者 4 5例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无显著差异 ,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多沙普仑组 (D组 )和哌替啶组 (P组 )、盐水对照组 (S组 ) ,每组各 15例。术前 30分钟常规肌注安定 10mg ,麻醉过程中未用其他麻醉性镇痛药或镇静药。入室后室温控制在 2 2℃~ 2 4℃。常规行硬膜外麻醉 ,患者麻醉过程中全程面罩吸氧 ,并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血压、心律、血氧饱和度、口腔 (舌下 )温度。出现寒战反应并持续 2分钟以上不消失时 ,分别静注药物治疗。D组予多沙普仑 1.0mg/kg ,P组予哌替啶 0 .5mg/kg ,两组均将药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3分钟内注射。S组单纯注入生理盐水 10ml。记录寒战发生时间、程度 ,用药后寒战消除所需时间及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组局麻药用量、手术时间、出现寒战时间和寒战程度无显著差异性。D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 85 % ,P组治疗寒战的有效率为 80 % ,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30 %。寒战患者在寒战治愈后 1小时内无寒战再次发生。结论 多沙普仑能有效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寒战 ,且其副反应发生率低 ,寒战复发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战反应 治疗 多沙普仑 硬膜外麻醉 患者 哌替啶 麻醉过程 消失 ASA 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艳梅 侴伟平 《辽宁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 目的探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用于预防全凭静脉麻醉术中知晓及对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咪唑安定组(Ⅰ组)、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时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1.5mg/kg及维库溴铵0.1mg/kg;Ⅱ组诱导时未用咪唑安定,其余诱导用药与Ⅰ组相同。术中2组均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Ⅱ组患者术中知晓的病例数显著多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拔出后即刻警觉/镇静(OA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麻诱导时应用镇静剂量咪唑安定能抑制术中患者外显性记忆功能,有效预防全凭静脉麻醉的术中知晓,同时不影响全麻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全凭静脉麻醉 术中知晓 麻醉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乙奎醚作为老年癌症患者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李英娜 刘志建 俞伟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麻醉前用药 老年患者 戊乙奎醚 临床观察 癌症患者 呼吸道分泌物 恶性肿瘤患者 老年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肿瘤病人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术后PCEA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张久利 丑伟平 师颖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癌病人术后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对胃肠蠕动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PCEA):吗啡10mg+1.0%罗哌卡因10ml+咪唑安定5mg+麻黄... 目的观察比较直肠癌病人术后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对胃肠蠕动恢复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直肠癌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硬膜外麻醉效果满意。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PCEA):吗啡10mg+1.0%罗哌卡因10ml+咪唑安定5mg+麻黄素30mg+格拉司琼3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Ⅱ组:术后按需(病人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每次肌注哌替啶1mg/kg。Ⅰ组手术结束后开始术后镇痛治疗。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目标为VAS 0-3分、嗜睡<2级。结果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Ⅰ组(72.1±11.4)分钟与Ⅱ组(80.5±19.2)分钟、VAS评分Ⅰ组<Ⅱ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Ⅰ组为98%、Ⅱ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吗啡与罗哌卡因PCEA方式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率明显优于单次肌注哌替啶。两种镇痛方式比较,应用吗啡与罗 哌卡因术后PCEA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比肌注哌替啶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吗啡 罗哌卡因 术后 PCEA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全麻应激反应的研究
20
作者 王泓波 石钟萍 王雅林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用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老年肿瘤病人,拟行肿瘤切除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实验组)。Ⅱ组全麻拔管前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1),Ⅰ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5分钟后拔管。记... 目的 用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 选择老年肿瘤病人,拟行肿瘤切除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实验组)。Ⅱ组全麻拔管前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1),Ⅰ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5分钟后拔管。记录入室、术毕前的SBP、DBP、HR及RPP,ECG等。结果 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及RPP与拔管前比较下降(P<0.01),HR减慢(P<0.05)。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HR、RPP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同时点(P<0.01)。对照组出现1例心肌缺血,2例频发室性早搏改变,实验组ECG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改变。结论 尼卡地平能有效地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改善心肌供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老年肿瘤病人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