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子倩 张启明 齐大勇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院前急救是指在急危重症患者发病初期给予及时有效的现场抢救,防止再损伤,并快速安全地将患者护送到医院急诊进行救治的医疗过程,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1-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急救意识... 院前急救是指在急危重症患者发病初期给予及时有效的现场抢救,防止再损伤,并快速安全地将患者护送到医院急诊进行救治的医疗过程,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死亡率和伤残率[1-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急救意识的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以往研究表明定期对院前急救疾病谱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所属地急救资源和人员配置进行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抢救 急危重症患者 急救意识 院前急救 院内急救 伤残率 辽宁省锦州市 医疗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腹泻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满元 刘卫东 许崇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166-168,F0003,共4页
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是发展中国家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二原因,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2004年估计有150万儿童死于腹泻,2岁以内儿童腹泻死亡占80%。急性腹泻的治疗目标是防止脱水和营养丢失,并减少腹泻的持... 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它是发展中国家导致儿童死亡的第二原因,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2004年估计有150万儿童死于腹泻,2岁以内儿童腹泻死亡占80%。急性腹泻的治疗目标是防止脱水和营养丢失,并减少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口服与补液结合的治疗方法。世界胃肠病组织治疗指南认为使用消旋卡多曲可以减少粪便排泄量。推荐的治疗方案是提供口服补液和继续喂养。口服补液有效地减轻脱水,微量营养和益生菌辅助治疗以及止泻剂的应用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主要介绍儿童急性腹泻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以及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为改善及治疗儿童急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腹泻 病因 治疗 口服补液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卫东 李满元 许崇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2期161-165,共5页
肠道大肠埃希菌既是人类正常菌群又是造成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传统上分为6种: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 肠道大肠埃希菌既是人类正常菌群又是造成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原体。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传统上分为6种: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道产毒素性大肠杆(ETEC)和弥漫黏附大肠埃希菌(DAEC)。本文中提出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分为8种,还包括2种新的致病型大肠埃希菌———黏附浸润性大肠埃希菌(AIEC)和产志贺毒素的聚集性大肠埃希菌(STEAEC)。在人类宿主细胞中,通过检测肠道大肠埃希菌移植和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肠道致病型大肠埃希菌根据Ⅲ型分泌系统(T3SS),可分为依赖T3SS致病型(EHEC、EPEC、EIEC)和非依赖T3SS致病型(ETEC、EAEC、STEAEC、DAEC、AIEC)2大类。本文主要介绍了肠道致病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大肠埃希菌 流行病学 分子机制 Ⅲ型分泌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管理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阳 卞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1期137-137,139,共2页
以流程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为基础,重点从跳出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树立病人至上的经营理念、实行持续改进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构建流程式的组织结构、构建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体系方面阐释了医院管理者借鉴流... 以流程管理的产生背景和基本内涵为基础,重点从跳出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树立病人至上的经营理念、实行持续改进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构建流程式的组织结构、构建基于流程的绩效管理体系方面阐释了医院管理者借鉴流程管理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管理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jp-2沉默增强胰腺癌细胞解离及侵袭能力
5
作者 王巍 李晴 +6 位作者 曹志明 孙宏治 丁峰 李强 李东升 杨涛 白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采用Tjp-2siRNA转染仓鼠胰腺癌细胞,验证Tjp-2在胰腺癌细胞解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Tjp-2siRNA转染仓鼠胰腺癌低转移株PC-1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对照组。RT-PCR检测3组胰腺癌细胞中Tjp-2mRMA及蛋... 目的采用Tjp-2siRNA转染仓鼠胰腺癌细胞,验证Tjp-2在胰腺癌细胞解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法将Tjp-2siRNA转染仓鼠胰腺癌低转移株PC-1细胞,实验分为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对照组。RT-PCR检测3组胰腺癌细胞中Tjp-2mRM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转染效率,用Papanicolaou′S染色法观察细胞解离状态,Transwell小室方法分析Tjp-2基因siRNA转染后胰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经过Tjp-2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后,PC-1细胞解离状态开始从岛样克隆生长改变为单个散在生长,其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Tjp-2的表达与胰腺癌细胞解离状态及侵袭能力密切相关,Tjp-2表达降低可增强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Tjp-2可作为抗胰腺癌侵袭转移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jp-2 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齐艳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及球囊组,各64例。气管插管组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球囊组院前急救中应用球囊辅助呼吸救治心...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及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及球囊组,各64例。气管插管组院前急救中应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球囊组院前急救中应用球囊辅助呼吸救治心脏骤停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结果球囊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为(9.23±3.86)s,气管插管组患者建立通气时间为(59.86±5.13)s,球囊组建立通气时间短于气管插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复苏成功10例(15.63%),气管插管组患者复苏成功8例(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复苏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为(89.88±3.17)%,气管插管组患者复苏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为(90.03±3.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治疗后患者多出现嘴唇破裂、牙齿脱落等,球囊组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情况。结论球囊建立通气时间远短于气管插管,其他方面两种方法基本相同,所以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更方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球囊辅助呼吸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院前急救在车祸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卞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3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车祸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这一阶段我急救中心收治的100例车祸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作用。结果患者中,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占比2%(2/100);经过...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在车祸多发伤患者抢救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这一阶段我急救中心收治的100例车祸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作用。结果患者中,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占比2%(2/100);经过抢救后脱离生命危险,从救治医院好转出院的患者占比98%(98/100)。结论采用院前急救的方式对车祸多发伤患者进行抢救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抢救成功率,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车祸多发伤 抢救 病死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启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5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救治的静脉溶栓AIS患者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由家属护送入院接受静脉...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救治的静脉溶栓AIS患者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由家属护送入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卒中急救时间[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入院至获得影像结果时间(DTI)、入院至获得检验结果时间(DTE)和DNT≤60 min比例]、临床疗效及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NT、DNT、DTI均短于对照组,DNT≤60 min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E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率为14.1%,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可有效缩短AIS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延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院前院内一体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疗效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谭亚丽 齐艳霞 李婷婷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8期88-9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本急救中心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实验组(n=43)。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实... 目的对比分析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疗效。方法随机抽取86例本急救中心自2014年4月~2017年4月接诊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实验组(n=43)。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实施院前急救治疗,实验组应用奥曲肽实施院前急救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时间、生存质量。结果治疗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时间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奥曲肽与垂体后叶素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前者治疗效果较后者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前者较少,安全性较高,可作为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院前急救治疗的常用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院前急救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子倩 张启明 康健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喉癌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喉癌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6.17%(28/107),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1.36%(27/44),革兰阳性菌占22.73%(10/44),真菌占15.91%(7/44)。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全喉切除术(OR=2.406,P=0.009)、合并肺部疾病(OR=1.891,P=0.024)、术前清蛋白≤2.5 g/L(OR=1.674,P=0.031)、抗生素使用时间>5 d(OR=2.098,P=0.023)是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与手术方式、合并肺部疾病、术前营养状况、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因素有关,应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制订有效的个体化防控和管理措施,以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呼吸道感染 危险因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0期113-113,共1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随车医师与护士共35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发放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院前急救中位居前十位的风险因素。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认为位居前三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信...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以及管理。方法选取我急救中心随车医师与护士共35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发放我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院前急救中位居前十位的风险因素。结果不同工作年限的医护人员认为位居前三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信息不准确以及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两项;工作年限1~3年的医护人员主要强调的是他人与客观因素造成的风险;4~6年与7年以上的医护人员更加意识到自身因素造成的风险。结论管理者必须对院前急救流程予以规范,对重点风险环节的管理加强重视,提高急救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以及对重症患者的评估能力与预见性,对不同工作年限的医院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以此得到患者与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风险因素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血压危象急症患者的院前急救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271-272,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为家属送至本急救中心未经医护急救的患者,观察组为本急救中心出诊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为家属送至本急救中心未经医护急救的患者,观察组为本急救中心出诊实施院前急救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1%,对照组为48.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危象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高血压危象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鞠端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6期282-283,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 目的探讨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方法 156例院前急救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每组52例。第一组予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第二组予以气管插管通气法,第三组予以气囊面罩通气法,对比分析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影响。结果第三组自主循环恢复患者显著多于第一组、第二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与死亡率显著低于第一组、第二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院前急救心搏骤停的最理想的心肺复苏程序是气囊-面罩通气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程序 院前急救 心搏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与转运10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齐艳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7期39-40,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 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108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急救措施和效果。结果 108例患者的急救转运时间为7~38 min,平均急救转运时间(21.24±8.85)min。108例患者中显效78例(72.22%),有效23例(21.30%),无效4例(3.70%),死亡3例(2.78%);总有效101例,总有效率为93.52%。结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院前急救与转运时,抓住有效时间,及时对因抢救,安全进行转运,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和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院前急救 院前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艳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7期75-76,共2页
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完成急诊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实施随机分组。观察组(61例):选择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对照组(61例):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比较获得的... 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观察完成急诊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2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实施随机分组。观察组(61例):选择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对照组(61例):选择常规治疗的方法;比较获得的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两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显著减少(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显著减少(P<0.05)。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选择急诊内科治疗的方法可以获得显著疗效,能够将患者的不良反应有效降低,有效降低疾病病死率,针对疾病的早日康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治疗 急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启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6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6月行急诊PCI的1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相关知...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2019年6月行急诊PCI的1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冠心病相关知识宣教及二级预防教育,干预组实施个体心理干预和小组团体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同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因疑病再次住院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6个月,干预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为5.97%,低于对照组的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因疑病再次住院率为10.45%,低于对照组的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规范的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焦虑 抑郁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卞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32-33,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取新型急救路径。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本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急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取常规急救措施,观察组采取新型急救路径。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规范的院前急救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抢救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高血压急症院前急救50例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端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9期64-64,共1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高血压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5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所有患者血压都在30~50 min后恢复到正常值(170~150/100~90 mm Hg),且全部安全转运入院,没有院前死亡患者。结论高血压急症患者若要安全转运入院离不开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通过院前急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急症 院前急救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胺碘酮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19
作者 王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9期125-125,共1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目的探讨胺碘酮用于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胺碘酮予以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对比,患者心率与心电图有明显改善,相比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85例患者,显效患者41例,有效患者31例,无效患者13例,治疗总有效率是84.71%;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59%(9/85)。结论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予以急诊抢救,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 急诊抢救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鞠端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0期69-69,共1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老年急症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180例老年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2例...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老年急症患者18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老年急症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结果 180例老年急症患者通过院前急救后,2例患者发生死亡,178例患者成功转运到急诊科进行抢救。结论老年急症患者发病时,情况十分危急,给予患者实施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症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