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增强HIPS制备阻燃建筑模板材料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尔凡 白宇 +2 位作者 马驰 吴波 裴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制备了阻燃型短玻纤增强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研究了经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以及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 制备了阻燃型短玻纤增强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复合材料,研究了经KH-570(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处理的玻纤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热性能及加工性能的影响,以及溴系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三氧化二锑的协同阻燃作用。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表征证明了KH-570有效地与玻纤表面结合;玻纤可显著地提高HIPS力学性能,玻纤用量30%时,综合性能最优,并使HIPS维卡软化点提高到107℃以上;DBDPE并用三氧化二锑协同阻燃,可使HIPS的氧指数由17.8%提高到24.8%;KH-570偶联剂能有效地改善其界面,其破坏为混合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抗冲聚苯乙烯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建筑模板 力学性能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硼酸结构修饰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其热性能研究
2
作者 葛铁军 灵芝 +2 位作者 唐恺鸿 潘天奇 孙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以萘硼酸、苯酚和甲醛水溶液为原料,盐酸和二水合草酸为催化剂,制备了萘硼酸酚醛树脂(BPF)。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升温速率对BPF特征温度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仪、热变形... 以萘硼酸、苯酚和甲醛水溶液为原料,盐酸和二水合草酸为催化剂,制备了萘硼酸酚醛树脂(BPF)。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分析仪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了升温速率对BPF特征温度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仪、热变形维卡软化点测定仪、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BPF的热性能、软化点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硼元素以化学键的形式接入到酚醛树脂结构当中;BPF凝胶化温度T_(gel)为113.3℃、固化温度T_(cure)为142.2℃、后处理温度T_(treat)为157.6℃;当萘硼酸含量为10%(wt,质量分数,下同)时,BPF的热分解峰值温度、800℃残炭率比未改性酚醛树脂分别提高了17.39%和28.79%,软化温度提高了16.79%;萘硼酸含量为10%时,BPF拉伸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比未改性酚醛树脂分别提高了262.5%和128.3%;萘硼酸含量为6%时,BPF冲击强度提升最大,为2.5kJ/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萘硼酸 改性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浮力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尔凡 张莹 +5 位作者 马驰 高艳萍 吴波 王素菊 白岩 汪晓娟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选用低分子聚酰胺树脂为固化剂,液体聚硫橡胶为增韧剂,并填充经表面活化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制得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的深海浮力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用量的增加,深海浮力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冲击...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选用低分子聚酰胺树脂为固化剂,液体聚硫橡胶为增韧剂,并填充经表面活化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制得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的深海浮力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用量的增加,深海浮力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逐渐降低,而吸水率上升。当固化剂TY–203的质量分数为环氧树脂的1/2、增韧剂液体聚硫橡胶的质量分数为10%、改性空心玻璃微珠的质量分数为35%时,制得深海浮力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密度为0.633 g/cm3、压缩强度为45.21 MPa、冲击强度为36.39 J/m、吸水率为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浮力材料 空心玻璃微珠 环氧树脂 液体聚硫橡胶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的合成及其对硅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葛铁军 徐志华 +1 位作者 毛洪雨 张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5,共5页
将实验室自制的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作为乙烯基硅橡胶的交联剂,再添加补强填料白炭黑和耐热填料纳米Fe2O3,制备出一种耐高温硅橡胶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对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 将实验室自制的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作为乙烯基硅橡胶的交联剂,再添加补强填料白炭黑和耐热填料纳米Fe2O3,制备出一种耐高温硅橡胶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对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乙烯基硅油中Si-Vi与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交联剂中Si-H的摩尔比为1∶1,白炭黑质量分数为20%,硅树脂质量分数为10%,纳米Fe2O3质量分数为8%时,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耐热温度达到470.68℃,剪切强度可达到0.92MPa,拉伸强度为0.99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型八聚(二甲基硅氧基)倍半硅氧烷 耐热性能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尺寸及用量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鹏宇 康海澜 +3 位作者 戴彩云 韩文驰 王娜 方庆红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将碳纳米管(CNTs)添加到天然橡胶(NR)中制备了CNTs/NR复合材料,考察了CNTs的管径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径相同时,随着CNTs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正硫化时间延长。随着CNTs用... 将碳纳米管(CNTs)添加到天然橡胶(NR)中制备了CNTs/NR复合材料,考察了CNTs的管径和用量对复合材料硫化特性、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管径相同时,随着CNTs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正硫化时间延长。随着CNTs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管径件下,CNTs的用量越大,Payne效应越强,储能模量变化越大,损耗因子也越大;而在相同用量下,CNTs的管径越大,Payne效应越弱,储能模量变化越小,损耗因子也越小。当CNTs用量为15份、管径为80 nm时,其在NR基体中的分散性最好,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及动态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碳纳米管 PAYNE效应 分散性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晶的制备与表征及在碳晶板中的发热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葛铁军 陈利猛 赵越 《沈阳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采用聚丙烯腈碳纤维通过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了碳晶发热粉,并将此碳晶粉加工成为碳晶发热板.分别用SEM、XRD、IR、TGA等测试分析技术对制得的碳晶粉进行测试表征,另对制得的碳晶发热板进行体积电阻率和通电温度测试.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会... 采用聚丙烯腈碳纤维通过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了碳晶发热粉,并将此碳晶粉加工成为碳晶发热板.分别用SEM、XRD、IR、TGA等测试分析技术对制得的碳晶粉进行测试表征,另对制得的碳晶发热板进行体积电阻率和通电温度测试.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会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碳晶粉的粒径大小,而且会引起碳晶的晶格畸变,碳晶粒径的大小影响碳晶板的导电逾渗阈值;通过通电温度测试测出碳晶粒径0.5μm且碳晶添加量为65%(质量分数)时制备的碳晶板具有合适的发热温度,此条件下的碳晶板在保温箱里60 s左右达到最高温度60℃,在室温中100 s左右达到最高温度46.5℃,可推算出此碳晶板的有效电热转换效率高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晶 SEM XRD 逾渗阈值 电热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对碳晶分散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葛铁军 谢天齐 李瑞雄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170,共5页
采用不同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碳晶进行修饰,并将修饰好的碳晶与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成环氧树脂电热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接触角等技术对制得的碳晶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制得的电热膜进行体积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PVP通... 采用不同分子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碳晶进行修饰,并将修饰好的碳晶与水性环氧树脂制备成环氧树脂电热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接触角等技术对制得的碳晶进行分析表征,并对制得的电热膜进行体积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PVP通过氢键吸附于碳晶表面,会对碳晶的分散性与分散稳定性有提高的作用,且PVP的分子量不同,对分散性的影响也不同,PVPK30修饰的碳晶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最佳;PVP修饰的碳晶电热膜比未经PVP修饰的碳晶电热膜的电学性能明显提高,与未经PVP修饰的碳晶电热膜对比,经由PVPK30修饰的碳晶电热膜的电阻率降低了95%,电导率提高了3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晶 分散性 聚乙烯吡咯烷酮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I/LLDPE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葛铁军 施智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97,103,共5页
采用动态硫化手段制备合成杜仲胶(TPI)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了不同橡塑比的弹性体,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扫描电镜、门尼黏度仪、转矩流变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制备的TPI/LLDPE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性... 采用动态硫化手段制备合成杜仲胶(TPI)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制备了不同橡塑比的弹性体,通过动态热机械分析、扫描电镜、门尼黏度仪、转矩流变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探究制备的TPI/LLDPE热塑性弹性体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当橡塑比为RP/73时,塑料与橡胶的分布形态最理想,而综合性能也较好,拉伸强度为10.06MPa,断裂伸长率为279%,加工门尼黏度为22.61,邵氏硬度D为42,断裂回弹率为8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硫化 热塑性弹性体 杜仲胶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晶/石墨复合电热膜的热辐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葛铁军 张名剑 +1 位作者 马浩然 徐桂秋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48-153,共6页
以水性聚氨酯为高分子基体,加入碳晶、石墨为导电填料涂覆制得电热膜,对电热膜进行测试与表征表明:当碳晶加入量为35%时,碳晶电热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当石墨加入量为35%时,石墨电热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当加入导电填料总量为35%,碳晶、石墨... 以水性聚氨酯为高分子基体,加入碳晶、石墨为导电填料涂覆制得电热膜,对电热膜进行测试与表征表明:当碳晶加入量为35%时,碳晶电热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当石墨加入量为35%时,石墨电热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当加入导电填料总量为35%,碳晶、石墨质量比为6:4时,其扫描电镜分散均匀,体积电阻率为7Ω·cm,易于成膜和加工,电-热辐射转化效率最高,达6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晶 石墨 电热膜 电-热辐射转化效率
原文传递
碳晶电热膜的发热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铁军 李瑞雄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2021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碳晶为填料、水性聚氨酯为基体、质量分数5%的聚乙烯醇溶液为分散剂,制备了柔性碳晶电热膜。通过对碳晶水溶液的吸光度、碳晶的接触角和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了碳晶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分散均匀性的问题。结果表明:提高碳晶在水性聚氨... 以碳晶为填料、水性聚氨酯为基体、质量分数5%的聚乙烯醇溶液为分散剂,制备了柔性碳晶电热膜。通过对碳晶水溶液的吸光度、碳晶的接触角和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了碳晶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分散均匀性的问题。结果表明:提高碳晶在水性聚氨酯中的分散性可以改善碳晶电热膜发热均匀性并提高平均发热温度。当聚乙烯醇溶液质量分数为6%时,碳晶表面可以被聚乙烯醇均匀包覆,表面极性增加,碳晶与水性聚氨酯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碳晶在水性聚氨酯中分散更加均匀,在同等膜面积和电压下,电热膜平均发热温度较未加入聚乙烯醇溶液分散剂的电热膜提高68.8℃,且电热膜发热温度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晶 聚乙烯醇 柔性电热膜 分散性 平均发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B超分散剂的合成及其在ABS/炭黑复合体系中的应用
11
作者 葛铁军 刘合岭 +2 位作者 朱锡华 江涌 张卫卫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7,22,共6页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和N,N-二甲基氨基丙胺为原料,采用两步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含有聚丁二烯骨架和胺基末端结构的端胺基聚丁二烯(ATPB),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表征其分子结构,结果表明,ATPB成功合成并达到预期分子结构...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和N,N-二甲基氨基丙胺为原料,采用两步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含有聚丁二烯骨架和胺基末端结构的端胺基聚丁二烯(ATPB),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氢谱仪表征其分子结构,结果表明,ATPB成功合成并达到预期分子结构。以ATPB为超分散剂,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BS)和炭黑的复合材料,测试炭黑分散度、分散稳定性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ATPB超分散剂对炭黑具有明显的分散效果和较好的分散稳定性,与未经分散的炭黑相比,体系分散度提高了65.8%。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增强,拉伸、弯曲强度分别提升至45.56、78.31 MPa,冲击强度提高了15.7%,其值为7.50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炭黑 分散性 超分散剂 色母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石粉改性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的耐酸碱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尔凡 刘才茂 +2 位作者 马驰 吴波 裴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研究了滑石粉改性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结果表明,滑石粉对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具有增强和提高化学惰性的作用。在常温下,经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浸泡7 d后,填充80份(质量,下同)滑石粉... 研究了滑石粉改性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酸碱性能。结果表明,滑石粉对氯磺化聚乙烯/丁苯橡胶共混物具有增强和提高化学惰性的作用。在常温下,经硫酸、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浸泡7 d后,填充80份(质量,下同)滑石粉的共混物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及耐酸碱性能;热重分析表明其热稳定性明显改善,10%失重温度达388℃以上;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其耐酸碱性能优异;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形态研究表明,滑石粉80份、氯磺化聚乙烯80份及丁苯橡胶20份为该改性复合材料的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磺化聚乙烯 丁苯橡胶 滑石粉 共混物 改性 耐酸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尔凡 李晓洋 +5 位作者 马驰 高艳萍 吴波 王素菊 白岩 汪晓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5-147,150,共4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氯化聚乙烯/聚丙烯(CM/PP)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DCP用量和MAH用量对其接枝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对氯化聚乙烯/聚丙烯(CM/PP)进行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DCP用量和MAH用量对其接枝率、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电子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组成结构、热行为和形态表征。结果表明:MAH成功接枝到CM/PP热塑性弹性体上。接枝后的C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当MAH为4份时和DCP用量为3.2份时,接枝率达到0.66%,抗拉强度比未接枝CM/PP提升了78%,达到6.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聚丙烯 热塑性弹性体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法马来酸酐接枝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及其氯化聚乙烯共混物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尔凡 史宇琦 +2 位作者 马驰 吴波 裴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EPDM-g-MAH),并与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共混,考察了EPDM-g-MAH接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了EPDM-g-MAH及其共混物的性能、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当MAH、过氧化苯甲酰的最佳用量分别...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马来酸酐(MAH)接枝三元乙丙橡胶(EPDM)(EPDM-g-MAH),并与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共混,考察了EPDM-g-MAH接枝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了EPDM-g-MAH及其共混物的性能、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当MAH、过氧化苯甲酰的最佳用量分别为8.0、0.6份时,最大接枝率约为2.5%;相比未接枝的EPDM,EPDM-g-MAH的正硫化时间稍长,并具有较长的硫化平坦期,拉伸性能得到改善;随着CM用量的增加,EPDM-g-MAH/CM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但高于EPDM/CM共混物,扯断伸长率变化不大,邵尔A硬度先升高后降低;EPDM-g-MAH/CM(质量比80/20)共混物中两相界面模糊,表明EPDM-g-MAH与CM相容性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氯化聚乙烯 改性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包覆改性滑石粉及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的增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尔凡 单鹏 +2 位作者 马驰 吴波 裴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醇盐水解沉淀法,通过在醇的水溶液中以盐酸或氨水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以包覆滑石粉,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滑石粉,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不同的正硅酸乙酯与滑石粉的配比、包覆温度及...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醇盐水解沉淀法,通过在醇的水溶液中以盐酸或氨水催化水解正硅酸乙酯制备纳米二氧化硅以包覆滑石粉,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滑石粉,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不同的正硅酸乙酯与滑石粉的配比、包覆温度及p H值等条件下所制备的改性滑石粉对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改性滑石粉均为核壳结构;当滑石粉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温度为60℃、p H值为9时,两种方法所制备改性滑石粉增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并用胶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6.45 MPa和17.48 MPa,扯断伸长率分别为844%和703%,其他性能也得到了适当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粉 二氧化硅 天然橡胶 丁苯橡胶 并用胶 核壳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室温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葛铁军 肖尚雄 +1 位作者 王佳 何晓峰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19,共5页
以含Me2Si O链节的环状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共聚单体,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采用阴离子型聚合法制备了不同Mr(相对分子质量)的甲基苯基乙烯基硅胶;然后以此为原料(二甲基硅氧链节... 以含Me2Si O链节的环状聚甲基苯基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共聚单体,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二乙烯基四甲基二硅氧烷为封端剂,采用阴离子型聚合法制备了不同Mr(相对分子质量)的甲基苯基乙烯基硅胶;然后以此为原料(二甲基硅氧链节与甲基苯基硅氧链节是均匀分布的),合成了耐高温室温固化有机硅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封端剂的掺量可有效调节硅胶的Mr;苯基分散均匀的硅胶与普通硅胶相比,前者的黏度明显降低,并且前者所得有机硅胶粘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失重5%时的温度为459.48℃)和粘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胶粘剂 甲基苯基乙烯基硅胶 低黏度苯基硅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尔凡 李中浩 +2 位作者 马驰 吴波 裴群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4-278,共5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及马来酸酐用量对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接枝率、硫化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接枝结构及机理。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物...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研究了引发剂及马来酸酐用量对熔融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接枝率、硫化工艺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表征研究了接枝结构及机理。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聚乙烯共混物,通过共混物的性能考察了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和扫描电镜对共混物进行了热行为和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马来酸酐接枝氯化聚乙烯的效果较好,组分最优配伍时(过氧化二苯甲酰1.6份,马来酸酐8份)接枝物的硫化工艺性、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明显改善,硫化出现了典型的平坦区,拉伸强度达到16.7 MP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均有所提高,接枝后氯化聚乙烯的自黏性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聚乙烯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引发剂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基含氢硅树脂对室温硫化硅橡胶耐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葛铁军 张美玲 《合成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以六甲基二硅氧烷、四甲基二硅氧烷、正硅酸乙酯、γ-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合成脲基含氢硅树脂(UHMQ),并将其加入到乙烯基硅橡胶中作为耐热助剂,考察了UHMQ用量对室温硫化硅橡胶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HMQ的用... 以六甲基二硅氧烷、四甲基二硅氧烷、正硅酸乙酯、γ-脲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合成脲基含氢硅树脂(UHMQ),并将其加入到乙烯基硅橡胶中作为耐热助剂,考察了UHMQ用量对室温硫化硅橡胶耐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UHMQ的用量为8份时,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最高可达414.79℃。当UHMQ的用量为6份和8份时,在200,300,400℃下热空气老化24 h硅橡胶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率明显下降,且热空气老化24 h后仍保持一定弹性。UHMQ的加入可提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UHMQ的用量为6份时,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基含氢硅树脂 气相白炭黑 乙烯基硅橡胶 耐热性能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及对PVDC热降解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铁军 王成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120,125,共5页
以硬脂酸、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UPS),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辅助稳定剂与硬脂酸钙/锌复配加入到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热烘箱老化法、热失... 以硬脂酸、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UPS),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辅助稳定剂与硬脂酸钙/锌复配加入到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热烘箱老化法、热失重分析法考察了PVDC样片的静态热稳定变化,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了PVDC的动态热稳定性与流变性能。结果表明:UPS可以与Ca-Zn稳定剂产生协同效应,起到抑制锌烧的作用,提升了PVDC的初始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树脂 不饱和多元醇酯 钙锌复合稳定剂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酯化秸秆粉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葛铁军 张力 +3 位作者 文起东 文博 刘沛含 唐恺鸿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提高秸秆粉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以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PTF-BOC)为酯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制备酯化秸秆粉。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制备PBAT和不同PTF-BOC用量秸秆粉的... 为提高秸秆粉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以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PTF-BOC)为酯化剂,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缚酸剂制备酯化秸秆粉。利用转矩流变仪熔融共混制备PBAT和不同PTF-BOC用量秸秆粉的复合材料,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微机控制电子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测试了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探究了PTF-BOC用量对秸秆粉中羟基取代度的影响,并对酯化前后秸秆粉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结构表征及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PTF-BOC与秸秆粉成功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后秸秆粉接触角与PBAT的接触角相近,且较未改性秸秆粉接触角提高70.4%,疏水性提高。酯化秸秆粉与PBAT呈现较好的相容性,当PTF-BOC为秸秆粉质量的55%时,PBAT/酯化秸秆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较PBAT/未改性秸秆粉复合材料分别提高28.8%,319%和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三氟甲基苯甲酰氯 酯化改性 秸秆粉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