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格列酮减轻小鼠胆总管梗阻致小肠屏障损伤 被引量:1
1
作者 宁强 彭大颖 高志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68-973,共6页
目的研究胆总管梗阻对小鼠小肠屏障的损伤作用及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对胆总管梗阻小鼠小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罗格列酮(PPARγ激动剂)组、模型组、模型+罗格列酮组及模型+罗格列酮+GW9662(PPARγ... 目的研究胆总管梗阻对小鼠小肠屏障的损伤作用及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对胆总管梗阻小鼠小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罗格列酮(PPARγ激动剂)组、模型组、模型+罗格列酮组及模型+罗格列酮+GW9662(PPARγ抑制剂)组。各模型组构建小鼠胆总管结扎(BDL)术致继发性小肠屏障损伤模型。于术前2 d至术后5 d给相应药物。第5天末处死小鼠,检测小肠形态学、生化分析法检测小肠PPARγ通路相关氧化应激和凋亡指标及全身炎症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PPARγ、Occludin、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较对照组发生显著肠道屏障损伤和全身炎症损伤,同时肠道PPARγ、Occludin、Bcl-2和Bclx L蛋白表达降低(P<0.05);模型+罗格列酮组较模型组损伤程度较低,同时上述蛋白表达升高(P<0.05);模型+罗格列酮+GW9662组较模型+罗格列酮组损伤程度加重,上述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激活PPARγ可减轻胆总管梗阻小鼠小肠屏障损伤,表现为减轻形态学损伤、PPARγ通路相关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胆总管梗阻 罗格列酮 小肠屏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特征及MVD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彭大颖 姜丽红 吴迪 《癌症进展》 2017年第11期1305-1307,共3页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120例作为研究组,对应取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检...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mRNA及CD3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20例,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120例作为研究组,对应取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检测患者乙酰肝素酶m RNA及CD34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MVD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标本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70.83%)明显高于对照组(2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肿瘤直径大、TNM分期晚、病理分级高及淋巴结转移程度重的患者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阳性表达标本的MVD值(58.49±17.44)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标本的MVD值(40.41±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酰肝素酶mRNA可能与乳腺癌的演变过程有一定的关系,且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MRNA 乳腺癌组织 病理特征 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宋方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4期66-67,共2页
目的针对腹腔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实际效果以及差异进行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所接受的该类患者中随机挑选102例,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进行腹腔镜诊断患者分别进行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 目的针对腹腔镜诊断和病理诊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实际效果以及差异进行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所接受的该类患者中随机挑选102例,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进行腹腔镜诊断患者分别进行子宫内膜异位、慢性盆腔痛等临床症状进行检查,将其腹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和存在差异的因素。结果通过观察记录,从而可以发现,进行腹腔镜诊断的证实率要高于病理诊断证实率(P<0.05);而不同部位取样的检测不影响最终的诊断结果(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腹腔镜诊断,其证实率均高于病理诊断,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时的结果与病理诊断时的结果有部分不一致,采样部位不同不影响诊断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诊断 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方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探讨对其展开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5例我院正在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行病理学诊断。结果本次研究5例患者先展开超声诊... 目的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探讨对其展开超声诊断和病理诊断,并分析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以5例我院正在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行肿瘤切除的患者行病理学诊断。结果本次研究5例患者先展开超声诊断,术后行病理检查。其中超声诊断中,甲状腺瘤3例、甲状腺癌1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在病理学检测下,甲状腺瘤2例、甲状腺癌2例、结节性甲状腺1例。对诊断符合率对比:超声诊断上甲状腺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0.00%,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100.00%,结节性甲状腺符合率为100%,与病理检查展开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合术后病理检查,操作简单、无创、无痛,费用相对较少,患者依从性更高,临床治疗优势明显,外科手术中值得推广为首选诊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病理学组织诊断 甲状腺肿瘤 临床检查 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良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4期39-40,共2页
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良性叶状肿瘤,8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6例为恶性叶状肿瘤。对患者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1~80岁,良性... 目的对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 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80例为良性叶状肿瘤,8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6例为恶性叶状肿瘤。对患者病理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结果 94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21~80岁,良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21~60岁,交界性叶状肿瘤发病年龄32~47岁,恶性叶状肿瘤发病32~80岁。交界性叶状肿瘤直径3.2~7.0 cm,良性叶状肿瘤直径2.1~7.4 cm,恶性叶状肿瘤直径3.0~7.4 cm。肿物切面通常为囊实性或实性,同时存在纤维腺瘤的良性叶状肿瘤患者24例,同时存在纤维腺瘤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中2例。免疫组化显示恶性、交界性、良性叶状肿瘤中波形蛋白(Vimentin)、S-10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D117、CD10、CD34、P53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程度增加过程中Ki67增值指数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良性单纯肿物切除患者中6例复发。结论临床中乳腺叶状肿瘤通常为良性,免疫组化能够为病理诊断提供帮助。单纯肿物切除病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为降低复发率应当对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病理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IAP和caspase-3蛋白表达在大肠腺癌演进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怡旖 梁威 +2 位作者 彭大颖 李春宏 高志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大肠腺癌、30例大肠腺瘤病例选自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手术切除标本,30例对应癌旁黏膜组织...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XIAP(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7例大肠腺癌、30例大肠腺瘤病例选自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手术切除标本,30例对应癌旁黏膜组织(距癌组织边缘5 cm)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XIAP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腺癌及腺瘤组织中XIAP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XIAP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1.6%)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6.7%),阳性率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χ2=16.132,P<0.05);caspase-3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8.0%)明显低于腺瘤组(43.3%),并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χ2=7.743,P<0.05)。XIAP蛋白与caspase-3蛋白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6,P<0.05)。结论:XIAP蛋白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对大肠腺瘤转化成腺癌的演变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P CASPASE-3 大肠腺癌 大肠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孙雪 姜丽红 +1 位作者 王晓莉 李丽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回顾性分析1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5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2 d超声下行清宫术,12例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或孕囊内注射后继超声下清宫术治疗,其中7例成功,5例转为开腹手术。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 回顾性分析18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资料。18例患者中5例药物保守治疗成功,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2 d超声下行清宫术,12例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或孕囊内注射后继超声下清宫术治疗,其中7例成功,5例转为开腹手术。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可增加剖宫产瘢痕妊娠诊断的准确性。应依据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症状、体征、血β-HCG水平、超声表现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mRNA水平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8
作者 姜丽红 彭大颖 +1 位作者 潘茜 姜丽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8-408,共1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1年本院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126例(良性病变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56例)和非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6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前1d抽取患者静脉血5mL,使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2011年本院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126例(良性病变7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56例)和非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6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手术前1d抽取患者静脉血5mL,使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早期诊断 MRNA水平 外周血 甲状腺疾病手术 密度梯度离心法 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潘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16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5660例行子宫病变筛查女性,对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共发现796例HPV感染者,观察几种HPV与子宫内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796例感染HPV患者中,不同类型HPV...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5660例行子宫病变筛查女性,对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共发现796例HPV感染者,观察几种HPV与子宫内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796例感染HPV患者中,不同类型HPV感染为1642例次,HPV16阳性共有622例,占37.9%(622/1642);HPV52阳性共有304例,占18.5%(304/1642);HPV58阳性共有276例,占16.8%(276/1642);HPV53阳性共有136例,占8.3%(136/1642);HPV66阳性共有108例,占6.6%(108/1642);HPV68共有104例,占6.3%(104/1642);HPV39共有92例,占5.6%(92/1642);HPV阳性当中,HPV16的感染率最高,其次为HPV52,第三是HPV58。2020例子宫病变中HPV16感染596例,感染率为29.50%(596/2020);HPV52感染286例,感染率为14.16%(286/2020);HPV58感染252例,感染率为12.48%(252/2020),HPVA16更加容易造成子宫病变,其次为HPV52以及HPV58。90例子宫内膜癌中HPV52感染24例,感染率为26.67%(24/90),HPV58感染20例,占22.22%(20/90)。结论 HPV52、HPV58感染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预防HPV感染可以有效避免子宫内膜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环境下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特征变化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大颖 吴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环境下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的旁分泌特征变化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AMSCs,收集其上清液制备培养基培养HCT116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板共培养AMSCs与HCT116细胞。通过检测穿透人工基底胶的能力对比... 目的分析肿瘤环境下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的旁分泌特征变化与肿瘤细胞侵袭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AMSCs,收集其上清液制备培养基培养HCT116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板共培养AMSCs与HCT116细胞。通过检测穿透人工基底胶的能力对比两种培养条件下HCT116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共培养后AMSCs旁分泌因子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根据检测穿透人工基底胶的能力结果显示,共培养的HCT116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强于AMSCs培养液培养的HCT116细胞。共培养条件下肿瘤环境影响了AMSCs旁分泌因子的表达,共培养条件下AMSCs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分泌量明显高于细胞培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8.692、7.593、7.298、8.356,P<0.05)。结论肿瘤环境下会影响AMSCs旁分泌因子的表达,增加HCT116细胞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环境 人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旁分泌特征 肿瘤细胞侵袭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率与早期宫颈癌临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检出率与早期宫颈癌临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2例宫颈癌患者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和盆腔淋巴结组织的HPV-DNA区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其阳性率与早期宫颈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盆腔...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人类乳头瘤病毒基因(HPV-DNA)检出率与早期宫颈癌临床转移的关系。方法对62例宫颈癌患者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和盆腔淋巴结组织的HPV-DNA区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同时分析其阳性率与早期宫颈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62例盆腔淋巴结当中的HPV-DNA检出率为51.6%(32/62),26例淋巴结转移的组织当中HPV-DNA检出率为84.6%(22/26),36例检查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率为27.8%(10/36),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盆腔淋巴结HPV-DNA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阳性淋巴结当中的闭孔、髂外以及髂内的淋巴结占90%以上。结论盆腔淋巴结的HPV-DNA检出阳性属于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淋巴结转移预测因子,其中最为关键的前哨淋巴结包括有闭孔、髂外以及髂内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淋巴结 HPV-DNA 早期宫颈癌 临床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在肺腺癌中的差异性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丽红 孙雪 +2 位作者 王文革 范海滨 宋军利 《中外医疗》 2013年第6期45-45,47,共2页
目的探讨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选取肺腺癌20例,应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肺腺癌区和正常区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中E-cadherin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选取肺腺癌20例,应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肺腺癌区和正常区E-cadherin mRNA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腺癌中E-cadherin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存在明显不一致的情况,即尽管40%的肺腺癌病例的E-cadherin在mRNA水平有表达,但在蛋白水平却难以检出。结论在肺腺癌细胞内很可能存在某种转录后调节(沉默)机制,如RNA选择性剪接、microRNA。因此,该文为深入研究E-cadherin的表达调节机制及其肿瘤生物学意义提供颇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肺腺癌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腺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的表达
13
作者 彭大颖 姜丽红 +4 位作者 徐秀月 姜秀春 王晓莉 肖月 高志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212-4215,共4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HPA、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bFGF两种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 mRNA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mRNA,HPA、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在大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bFGF两种蛋白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 mRNA的表达。结果①7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及HPA、bFGF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7%、62.86%、74.3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相应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20.00%);②HPA mRNA及两种蛋白的表达在浸润至浆膜外组高于浆膜层以内浸润组,在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在不同DUKES分期(A期、B期、C+D期)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大肠腺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HPA蛋白的表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④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62,P=0.028)。结论①HPA mRNA和HPA、bFGF两种蛋白在大肠腺癌中表达增高,其过表达可能促进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②大肠腺癌组织中HPA与bFGF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大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癌 HPA BFGF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β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自噬增强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任佳琳 刘婷婷 +3 位作者 韩阳 陈延治 李光 姜丽红 《解剖科学进展》 2018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自噬的调节及调节自噬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肺癌细胞A549,H460,H292,H1299,Calu1和SK-MES-1中GSK3β的表达情况。转染或抑制GSK...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自噬的调节及调节自噬对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和肺癌细胞A549,H460,H292,H1299,Calu1和SK-MES-1中GSK3β的表达情况。转染或抑制GSK3β的表达并经X射线照射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MPK),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自噬降解底物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应用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转染或抑制GSK3β的表达并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增殖能力,促进或抑制自噬并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在H460细胞中分别转染野生型GSK3β-WT,激酶激活型GSK3β-S9A,激酶失活型GSK3β-K85R并经X射线照射,下调AMPK和LC3表达水平,上调P62表达水平,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中转染激活型GSK3β-S9A的作用最显著。在A549细胞中抑制GSK3β并X射线照射,上调AMPK和LC3表达水平,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在H460细胞中施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或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并经X射线照射,3-MA抑制细胞自噬水平,抑制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存活能力下降更显著。结论GSK3β抑制细胞自噬,抑制细胞自噬水平可以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非小细胞肺癌 GSK3Β 自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