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健康体检2131例指骨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耿煜 温有锋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 目的本文通过对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检成人骨密度状况的调查,为了解该地区骨密度现状和诊断、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放射线吸收法测量了参加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在辽河油田地区的2 131(男性1 209,女性922)例成人的第2~4手指的平均骨密度。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体重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辽河油田地区指骨骨密度男性大于女性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BMI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组,40岁以上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2)人体在40岁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3)男女性BMD值均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辽河油田地区健康体验成人指骨骨密度随年龄变化,并与性别、BM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体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法在椎-基底动脉型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庆辉 荆曰松 +3 位作者 彭过 王荣耀 张强 李宇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20...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因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结果术后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3%(28/30),平均随访20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2例,听力下降1例,在随访期间均痊愈;无菌性脑膜炎2例,出院前治愈。结论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中应用椎-基底动脉悬吊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基底动脉 悬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广军 李宇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自愿接受临床神经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和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自愿接受临床神经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和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为92.3%,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均为0;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改善率为58.8%,并发症发生率为7.4%,病情复发率为8.8%;观察组动脉血管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5.29%,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临床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20例报告
4
作者 崔彦魁 蔺志清 +1 位作者 张玉红 马延全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 报告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2 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方法 经右股动脉插管 ,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采用栓塞剂 (真丝线段混悬液、IBCA、NBCA、PVA等 )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 本组 2 0例经术后脑血管造影证实 ,病灶完全栓... 目的 报告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2 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方法 经右股动脉插管 ,在DSA电视屏幕监视下采用栓塞剂 (真丝线段混悬液、IBCA、NBCA、PVA等 )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结果 本组 2 0例经术后脑血管造影证实 ,病灶完全栓塞者 10例 ,占 5 0 % ;栓塞 75 %以上者 4例 ,占 2 0 % ;栓塞 5 0 %~ 70 %者 3例 ,占 15 % ;栓塞 <5 0 %者 3例 ,占 10 %。其中 3例属巨大AVM行分期栓塞 ,4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血管内栓塞脑AVM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喂养肥胖模型小鼠的构建:分析营养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明 刘东 +2 位作者 梁运海 闻梓钧 马小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542-6546,共5页
背景:代谢综合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饮食诱导动物模型,可以更好的分析营养因素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构建高脂饮食喂养肥胖小鼠模型,探讨营养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的... 背景:代谢综合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构建饮食诱导动物模型,可以更好的分析营养因素和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等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目的:构建高脂饮食喂养肥胖小鼠模型,探讨营养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分别予以高脂饮食纯化饲料和普通饲料喂养,连续喂养10周。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纯化饲料喂养后1周,模型组小鼠即出现体质量升高,且随着喂养时间增加呈现出差异逐渐增大的情况;喂养后8周,模型组的体质量指数和显著升高(P<0.05)。喂养后4周,模型组的空腹静脉全血血糖即显著升高,且随着喂养时间的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情况;喂养后5周,模型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也开始出现升高;经口服糖耐量实验,随着喂养时间的增长,模型组小鼠表现出糖耐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喂养后8周,模型组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出现显著性上升高(P<0.05);喂养后10周,模型组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P<0.05)。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高脂饮食喂养肥胖小鼠模型,可能模拟人类的代谢综合征的自然发病过程,且营养因素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实验模型 营养因素 饮食诱导 高脂饮食 肥胖症 小鼠 口服糖耐量试验 糖代谢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14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荣耀 王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325-3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统计1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发病部位、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Bender分级,0级83例,Ⅰ级39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0例。0~Ⅰ级病例数明显高于入... 目的通过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统计14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例发病部位、病因及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Bender分级,0级83例,Ⅰ级39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0例。0~Ⅰ级病例数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时Ⅱ~Ⅳ级18例(12.9%),病例数明显低于入院时(49.3%),差异有显著性(P<0.05)。140例患者中,复发3例,复发率为2.14%;其中1个月内复发1例,1~2个月内复发2例,均经再次钻孔引流后治愈,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颅内积气45例,硬膜下积液11例,癫痫2例,颅内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42.1%。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钻孔冲洗引流术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钻孔冲洗引流术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远隔部位出血(附6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庆辉 冯涛 +4 位作者 彭过 王荣耀 张强 李宇光 袁越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4-466,共3页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 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经广泛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及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N)等脑神经疾患,并逐渐扩展用于治疗致残性眩晕、难治性耳鸣、原发性高血压等其他疾患,均取得了显著成效。MVD的宗旨是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效果,同时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幕上出血 急性硬膜下血肿 远隔部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荣耀 王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术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00mg;对照组服用100m...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术后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00mg;对照组服用100mg。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凝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NIHSS评分[(8.94±0.8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46±1.32)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活酶时间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颈动脉闭塞、颈动脉夹层、感染、血管痉挛、血肿、颈动脉窦反应、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应用大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任研究大脑前动脉解剖变异及其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运东 温有锋 +1 位作者 张振彪 初占飞 《医学信息》 2012年第8期190-191,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成人大脑前动脉ACA解剖变异,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研究,寻找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其引发的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64层螺旋CT的CTA技术研究脑血管痛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集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2007... 目的本文通过对成人大脑前动脉ACA解剖变异,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研究,寻找大脑前动脉变异与其引发的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探讨64层螺旋CT的CTA技术研究脑血管痛变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集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2007年11月~2011年12月做头部CTA捡查的患者病例,共计90倒,分为动脉瘤(AN)组311例,缺血性脑梗塞组Ⅻ例,对照组(正常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中男性50例.女性31例,使用64层螺旋CT 2006A工作站对患者CTA图像进行ACA管腔直径、截面积,以及ACA的A1和A2段夹角,A1与颈内动脉(ICA)夹角的测量和研究,分析其结果与某些脑部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正常对照组、脑动脉瘤组及缺血性脑梗塞组这三个研究组中.大脑前动脉A1-A2成角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1;三个研究组中A1-ICA、A1管腔直径数据未发现明显差异;在正常对照组和缺血性脑梗塞组两组间A1管腔截面积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证实大脑前动脉A1-A2段夹角大小与前循环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大脑前动脉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广军 李宇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病人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病人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复查,观察组病人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病人的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GO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能够尽快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颅内压,有利于病人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疝 天幕切开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宇光 彭过 孟建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96-498,共3页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对近5年来52例诊断为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8例;持续植...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救治经验。方法对近5年来52例诊断为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分结果显示:其中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者9例,重度残疾者8例;持续植物状态7例,死亡11例。本研究非手术治疗24例(死亡6例);手术治疗28例(死亡5例)。结论颅脑损伤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要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原发伤,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梗死 去骨瓣减压术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志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6期169-17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研究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应的救治方法。结果本组研究有30例患者痊愈出院,8例患者好转出院...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小儿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40例,研究分析小儿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应的救治方法。结果本组研究有30例患者痊愈出院,8例患者好转出院,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的患者有1例。结论小儿由于自身的生理、免疫等其他特点,在颅脑外伤后伴有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等全身症状严重,通过合理的救治措施治疗后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颅脑外伤 临床特点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价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闻梓钧 王荣耀 张庆辉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7期135-137,共3页
目的研究将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将实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 目的研究将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有效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将实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GCS评分、IL-6、TNF-α水平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经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GCS评分(9.78±1.35)分、IL-6(25.68±3.25)pg/m L、TNF-α(36.25±4.65)pg/m L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2.50%、GCS评分(4.53±1.41)分、IL-6(36.65±3.54)pg/m L、TNF-α(36.65±3.54)pg/m 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实行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荣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微创...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采取分层随机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微创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36%)低于对照组(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较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更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开颅手术 脑出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过 张庆辉 张艳萍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11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术具有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前景。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80例雨症脑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列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气管切开术具有的临床疗效以及应用前景。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的80例雨症脑外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结合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列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通过常规气管插管手术进行治疗。对炳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带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进行细致的观察以及综合性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带管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P〈0.05,棚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对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肺炎以及死亡的概率进行的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即差异不存积: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采用气管切开术列于零症腑外伤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揲作较传统的气管插盼术更为方便和简洁,且在患辑早期的自主呼吸方面具有较大益处,因此该方式对于重症脑外伤的患者进行及时且成功的抢救办断具有霞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以及臆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醒脑静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血清神经递质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以尼莫地平... 目的探讨采取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血清神经递质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患者以尼莫地平+醒脑静治疗,对照组患者以依达拉奉+醒脑静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加压素[(7.18±1.59)ng/L]、胶质纤维酸性蛋白[(7.28±2.16)ng/L]、谷氨酸[(77.57±3.59)μmol/L]、天冬氨酸[(28.69±3.67)μmol/L]、S100B蛋白[(0.44±0.06)ng/L]、神经肽Y[(177.45±11.07)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0.19±2.6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27±3.01)ng/L,(13.24±2.62)ng/L,(84.34±6.52)μmol/L,(37.95±4.95)μmol/L,(0.87±0.31)ng/L,(196.34±12.64)μg/L,(16.08±4.12)mg/L],但是γ-氨基丁酸[(4.25±1.02)μmol/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6.21±1.26)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0.58)μmol/L,(5.13±1.05)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总分[(78.55±7.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1.05±6.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辅助醒脑静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的血清神经递质指标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出血 血清神经递质 醒脑静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志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8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18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血压控制、降...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8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186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采用血压控制、降低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Ba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亚低温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合理时机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庆辉 闻梓钧 王荣耀 《当代医学》 2017年第32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合理时机。方法抽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对照组进行延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与合理时机。方法抽取本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对照组进行延期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治疗优良率、GC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CC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进行早期手术,从而对患者自身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与临床优势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荣耀 张庆辉 闻梓钧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3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析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研究选择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治... 目的探析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本研究选择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7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4.71%,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积水治疗中采用可调压式分流管治疗效果确切,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可调压式分流管 临床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20
作者 周志远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8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70例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予以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予以... 目的研究分析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70例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予以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91.4%,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则分别为77.1%、60.0%,组间相应数据对比差异均十分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方式对颅脑创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恢复良好率高并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非手术区 迟发硬膜外血肿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