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4
篇文章
<
1
2
…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35
1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余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6期11-13,共3页
简单阐述了多分支井技术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着重讨论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的特点和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工程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并明确提出了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应用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多分支井
应用技术
井眼轨迹
钻井
完井
工程设计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套管段铣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樊晓萍
杨晓莉
+1 位作者
汪友松
谭宁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在分析段铣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套管段铣工艺技术的有关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结合辽河油田 8口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的施工情况 。
关键词
套管开窗
段铣
计算
机械钻速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分支井技术在辽河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3
作者
祝金利
姜汉桥
梁春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55-57,70,共4页
随着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的水平井已很难满足增加注入蒸汽体积提高单井控制储量的要求.为了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特稠油和薄层稠油开发的实际情况,运用分支井完井技术,针对不同稠油油藏特点在...
随着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的水平井已很难满足增加注入蒸汽体积提高单井控制储量的要求.为了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特稠油和薄层稠油开发的实际情况,运用分支井完井技术,针对不同稠油油藏特点在杜84块和高3块完成了两种类型的分支井,均取得良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多分支井
稠油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付美龙
张鼎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128,共4页
采用闪蒸法测定了CO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度,设计了两组实验,即模拟地层温度不变、压力从2MPa到22MPa和模拟地层压力不变、温度从50℃到230℃条件下CO2在馆陶组和兴隆台组原油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CO2在杜84块超稠油中...
采用闪蒸法测定了CO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度,设计了两组实验,即模拟地层温度不变、压力从2MPa到22MPa和模拟地层压力不变、温度从50℃到230℃条件下CO2在馆陶组和兴隆台组原油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CO2在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度很小。同时还研究了溶解CO2后原油粘度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二氧化碳
闪蒸
溶解度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技术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郭建国
乔晶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针对辽河油田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下液压增力打捞解卡工具,经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可产生1200kN液压解卡力,且直接作用在落鱼上而不增加上部打捞管...
针对辽河油田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下液压增力打捞解卡工具,经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可产生1200kN液压解卡力,且直接作用在落鱼上而不增加上部打捞管柱及作业设备提升系统负荷,可实现打捞作业“小修代大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捞解卡作业
井下作业
辽河油田
深井
井身结构
解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茨34块CO_2+水段塞驱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旭
伍晓妮
+2 位作者
于兰春
孙少亮
李光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2,66,共3页
茨榆坨油田茨34块经过近20年的常规开采,面临着油层亏空、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水淹情况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发现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茨15-156井组,选定该块茨15-156井组进行CO2+水段塞驱现场试验...
茨榆坨油田茨34块经过近20年的常规开采,面临着油层亏空、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水淹情况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发现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茨15-156井组,选定该块茨15-156井组进行CO2+水段塞驱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该块运用CO2+水段塞驱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是可行的,增油效果明显。该区块试验的成功为类似区块开发方式的成功转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段塞驱
数值模拟
调堵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辽河油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
7
7
作者
杜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6,共4页
在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小龙湾地区煤层地质概况,试验区录井、测井、试采成果及预测结果,通过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区块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割理发育,孔渗条件较好,具备开展该技...
在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小龙湾地区煤层地质概况,试验区录井、测井、试采成果及预测结果,通过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区块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割理发育,孔渗条件较好,具备开展该技术试验的储层条件。对部署的资料井——小M2井进行了施工前的风险及难点分析,通过钻井施工技术实践,进一步落实了该区块的地层构造、煤层分布及延伸情况,获取了煤层实际样本资料(取心),为煤炭分析化验及物理模型提供了数据资料。探索性地总结分析了在煤炭地下气化钻井施工技术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并积累了现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气化
井身结构
取心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邓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介绍了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应变式传感器弹性体的设计理论。着重论述了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的基本方法,提出内压测量影响度的概念,并对不受内部液压及受内部液压影响的弹性体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
介绍了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应变式传感器弹性体的设计理论。着重论述了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的基本方法,提出内压测量影响度的概念,并对不受内部液压及受内部液压影响的弹性体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仿真分析了弹性体的结构强度、轴向应力及径向应力的分布情况,并优化了弹性体贴片部位的结构设计。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对于三维受力管柱轴向力的精确测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深井石油及地下水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柱
轴向应力
测量
应变
有限元法
结构设计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辽河油田马古1井的应用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春吉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论述了欠平衡钻井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同时结合辽河油田马古1井欠平衡钻井实施情况,介绍了欠平衡钻井专用设备的配套、钻井工艺技术、压井工艺技术等欠平衡操作规程和安全钻井技术措施。辽河油田马古1井在实施欠平衡钻井井段,欠平衡...
论述了欠平衡钻井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同时结合辽河油田马古1井欠平衡钻井实施情况,介绍了欠平衡钻井专用设备的配套、钻井工艺技术、压井工艺技术等欠平衡操作规程和安全钻井技术措施。辽河油田马古1井在实施欠平衡钻井井段,欠平衡火炬一直连续点火,表明辽河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初步走向成熟,为今后辽河油田古潜山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
井身结构
压力控制
马古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低渗透油田氮气吞吐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于兰春
《试采技术》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针对延长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难度大、易污染等问题,开展了氮气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对适应注氮气的边界条件,吞吐的最佳时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了氮气的注入强度、最高注入压力等。对不同油藏的注入方式进行了选择。对低渗透油藏氮气...
针对延长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难度大、易污染等问题,开展了氮气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对适应注氮气的边界条件,吞吐的最佳时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了氮气的注入强度、最高注入压力等。对不同油藏的注入方式进行了选择。对低渗透油藏氮气的扩散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回采参数。该技术在延长油田现场应用68井次,成功率100%。充分挖掘了低渗透油藏潜力.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了一项新的吞吐采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技术
低渗透油田
气吞
低渗透油藏开发
工艺技术研究
注水开采
边界条件
最佳时机
注入压力
注入方式
变化规律
回采参数
现场应用
延长油田
注氮气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脱砂压裂防砂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11
作者
段大洋
《试采技术》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对于储层物性较好且出砂的油井,采用常规的防砂方法效果较差,如果不牺牲部分油井产量,则砂害难以根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脱砂压裂防砂技术研究,从防砂机理、脱砂压裂防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类型的油藏中进行了10口...
对于储层物性较好且出砂的油井,采用常规的防砂方法效果较差,如果不牺牲部分油井产量,则砂害难以根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脱砂压裂防砂技术研究,从防砂机理、脱砂压裂防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类型的油藏中进行了10口井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砂增油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类似油藏的防砂、增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砂压裂
防砂技术
油藏
辽河油田
增油效果
防砂方法
防砂机理
问题
成功
技术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
46
12
作者
施连海
李永和
+2 位作者
郭洪峰
王春杰
王辅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介绍了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关键技术及国内外试验应用情况 ,并对目前国内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射流
径向
水平井
水平钻井
转向器
完井
辽河油田
锦45-04-19井
锦38-303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特(超)稠油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31
13
作者
王风岩
嵇锐
+1 位作者
王忠伟
卫存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93,共3页
针对辽河油田的特、超稠油独特的流动特征 ,用旋转法测定原油的流变性 ,研究其流变特性及其粘度影响因素 ,为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认为 :当高于原油的拐点温度 ( 5 5~ 6 5℃ )时 ,原油流动性明显变好 ;特 (超 )稠油具有较大...
针对辽河油田的特、超稠油独特的流动特征 ,用旋转法测定原油的流变性 ,研究其流变特性及其粘度影响因素 ,为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认为 :当高于原油的拐点温度 ( 5 5~ 6 5℃ )时 ,原油流动性明显变好 ;特 (超 )稠油具有较大的屈服值 ,流动性差 ,因此应尽可能连续开井生产 ,以避免因停产而造成较大的启动压力 ;对于高粘度原油 ,剪切速率影响其粘度 ,开采时保持适当的采油速度 ,可以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特稠油
超稠油
流变特性
试验研究
应用
粘度
剪切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氧化碳和氮气及烟道气吞吐采油物理模拟实验——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为例
被引量:
33
14
作者
付美龙
熊帆
+4 位作者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73,共4页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原油粘度的影响;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了在注蒸汽辅助的条...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原油粘度的影响;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了在注蒸汽辅助的条件下,单纯注CO2、单纯注N2及模拟烟道气等多种吞吐方式的采油规律及增产机理;研究了CO2与N2的注入次序、注入量、注入比例及注入压力与放喷压力等参数对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杜84块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开采过程中,CO2和N2的注入次序为先注N2后注CO2,CO2与N2的体积比为2:1,注入压力为15MPa,生产时放喷压力以地层压力7.35MPa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气
吞吐
放喷压力
物理模拟
超稠油
杜84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优化布井技术
被引量:
13
15
作者
祝金利
艾芳
+2 位作者
王继平
姜汉桥
梁春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承担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开发后,为实现经济有效低成本的开发战略,将如何提高Ⅰ+Ⅱ类井布井比例作为工作的重点。根据苏10区块气层砂体规模小、厚度薄,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确立了&qu...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承担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开发后,为实现经济有效低成本的开发战略,将如何提高Ⅰ+Ⅱ类井布井比例作为工作的重点。根据苏10区块气层砂体规模小、厚度薄,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确立了"甩开勘探、滚动开发、集中建产"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技术思路,综合应用物探、测井、地质等各种资料,按照筛选有利区、部署有利井和跟踪评价调整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开展井位优化部署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系列。通过技术运用和钻井实践,在苏10区块完钻的118口井中Ⅰ+Ⅱ类井比例达到94.1%,新发现4个含气富集区,苏10区块天然气产能建设目标也由最初的4×108m3调整为10×108m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为今后同类岩性气藏优化布井工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布井
AVO
地质学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5
16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2 位作者
曹里民
余雷
施太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现有待钻井眼轨迹设计的方法很多 ,涉及到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即设计出来的井眼轨迹不能确信为一条最优的待钻轨迹或可行的最优待钻轨迹。为此 ,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本文将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的非线性数学...
现有待钻井眼轨迹设计的方法很多 ,涉及到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即设计出来的井眼轨迹不能确信为一条最优的待钻轨迹或可行的最优待钻轨迹。为此 ,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本文将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的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引入到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设计中 ,提出了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的最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待钻井眼轨迹设计的要求 ,而且能够确保得到的待钻井眼轨迹为一条最光滑的、最短的、可行的最优待钻井眼轨迹。文章最后的实例计算表明 ,本文提出的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眼轨迹
钻井设计
最优化
非线性规划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付美龙
易发新
+1 位作者
张振华
刘尧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7,共4页
在模拟辽河冷43块稠油油藏的烧结模型上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起泡剂LH 1溶液与氮气质量比为1∶1,驱替流量按相似条件求出,驱替程序包括:饱和地层水,水驱,氮气泡沫驱,后续水驱。常压下在均质模型中注入起泡剂溶液和氮气时,阻力...
在模拟辽河冷43块稠油油藏的烧结模型上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起泡剂LH 1溶液与氮气质量比为1∶1,驱替流量按相似条件求出,驱替程序包括:饱和地层水,水驱,氮气泡沫驱,后续水驱。常压下在均质模型中注入起泡剂溶液和氮气时,阻力因子随LH 1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略减小,在30、60、80℃下,0.5%LH 1浓度时分别为5.81,5.78,5.67;后续注水时残余阻力因子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小,在以上3个温度下分别为1.83,1.78,1.68。在非均质模型上,在围压高于内压2MPa条件下,高渗低渗层流量比在水驱时为3.00~3.17,注入1.0%LH 1溶液和氮气时下降至1.44~1.67,后续水驱时回升至2.08~2.23;常压(0.1MPa)、60℃或80℃下该组流量比值相差不大;60℃、压力0.1、10、20MPa下的该流量比,注剂时分别为1.44,1.63,1.67,后续水驱时分别为2.08,2.08,2.13。两组实验结果表明:LH 1的浓度宜选择0.5%~0.6%;同时注入起泡剂溶液和氮气可在岩心中产生泡沫,泡沫先进入高渗层,起调剖和使后续泡沫流和水流转向的作用;在高压下泡沫仍具有这种调剖和使流体流转向能力,只是略有减弱。表2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氮气泡沫
注氮开发
混相驱油
流体
岩心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杜84块CO_2、N_2和烟道气吞吐采油数模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付美龙
熊帆
+4 位作者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328-331,337,共5页
杜84块是曙一区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但目前普遍存在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杜84块超稠油的开发效果,在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和原油渗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次序、...
杜84块是曙一区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但目前普遍存在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杜84块超稠油的开发效果,在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和原油渗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次序、气体的注入比例、焖井时间、注入周期以及放喷速度等参数,预测了最佳开采方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杜84块采用先注N2再注CO2最后进行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开采,开发效果较好;注入参数为注汽速度为400t/d,注汽天数为5d,N2、CO2比例为1∶2,每周期注入蒸汽总量为2000t,吞吐周期时间为4个月,采液量为24m3/d,焖井时间为6d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数值模拟
优化
开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14-20侧钻分支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
6
19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2 位作者
余雷
李群山
汪友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海 14- 2 0侧钻分支井是国内第一口具有 TAML第四等级水平的 3分支井。简单分析了分支井钻井与普通定向井或侧钻井的差异 ,主要介绍了海 14- 2 0侧钻分支井钻井地质设计、井眼轨迹控制。
关键词
分支井
井眼轨迹
工程设计
钻具组合
事故处理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套管钻井技术简介
被引量:
30
20
作者
李春吉
单正明
孟祥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套管钻井技术
石油钻井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35
1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余雷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6期11-13,共3页
文摘
简单阐述了多分支井技术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 ,着重讨论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的特点和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工程各个环节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并明确提出了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应用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
多分支井
应用技术
井眼轨迹
钻井
完井
工程设计
最优化
Keywords
multilateral well
hole trajectory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engineering desig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E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TE2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套管段铣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樊晓萍
杨晓莉
汪友松
谭宁川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22-24,共3页
文摘
在分析段铣作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套管段铣工艺技术的有关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 ,结合辽河油田 8口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的施工情况 。
关键词
套管开窗
段铣
计算
机械钻速
辽河油田
Keywords
casing window
casing milling
calculation
penetration rate
Liaohe Oilfield
分类号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分支井技术在辽河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
17
3
作者
祝金利
姜汉桥
梁春梅
机构
中国
石油
大学(北京)
石油
天然气
工程
学院
石油
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
石油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55-57,70,共4页
基金
“辽河石油勘探局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多分支井开采技术研究(2007ZC-01)”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常规的水平井已很难满足增加注入蒸汽体积提高单井控制储量的要求.为了提高稠油开发效果,在国内外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特稠油和薄层稠油开发的实际情况,运用分支井完井技术,针对不同稠油油藏特点在杜84块和高3块完成了两种类型的分支井,均取得良好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辽河油田
多分支井
稠油
开发效果
Keywords
Liaohe Oilfield
multi-lateral well
heavy oil
development result
分类号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研究
被引量:
22
4
作者
付美龙
张鼎业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7,128,共4页
文摘
采用闪蒸法测定了CO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度,设计了两组实验,即模拟地层温度不变、压力从2MPa到22MPa和模拟地层压力不变、温度从50℃到230℃条件下CO2在馆陶组和兴隆台组原油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CO2在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度很小。同时还研究了溶解CO2后原油粘度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超稠油
二氧化碳
闪蒸
溶解度
粘度
Keywords
ultra- heavy oil, CO_2, flash distillation, solubility, viscosity
分类号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技术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郭建国
乔晶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辽河
油田分公司钻采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5期84-87,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科技工程项目<水平井
侧钻井修井工具及工艺技术研究>研究成果
+1 种基金
项目编号:03B11404。井下液压增力打捞解卡工具已获国家专利
专利号:ZL022755136。
文摘
针对辽河油田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作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的技术难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井下液压增力打捞解卡工具,经室内及现场试验证明,可产生1200kN液压解卡力,且直接作用在落鱼上而不增加上部打捞管柱及作业设备提升系统负荷,可实现打捞作业“小修代大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实用价值。
关键词
打捞解卡作业
井下作业
辽河油田
深井
井身结构
解卡力
Keywords
deep wells,exceptional well,downhole servicing operation,releasing-stuck,application,liaohe oilfield
分类号
TE28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茨34块CO_2+水段塞驱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旭
伍晓妮
于兰春
孙少亮
李光前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2,66,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N2泡沫采油技术应用研究"的子课题
项目编号:200622-1。
文摘
茨榆坨油田茨34块经过近20年的常规开采,面临着油层亏空、注水开发采收率低、水淹情况比较严重等问题,急需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发现剩余油分布主要集中在茨15-156井组,选定该块茨15-156井组进行CO2+水段塞驱现场试验。现场试验表明,该块运用CO2+水段塞驱开采方式进行开发方式的转换是可行的,增油效果明显。该区块试验的成功为类似区块开发方式的成功转换提供依据。
关键词
CO2+段塞驱
数值模拟
调堵
调驱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CO_2 slug flood, numerical simul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油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析与实践
被引量:
7
7
作者
杜锋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6,共4页
文摘
在介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小龙湾地区煤层地质概况,试验区录井、测井、试采成果及预测结果,通过对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该区块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割理发育,孔渗条件较好,具备开展该技术试验的储层条件。对部署的资料井——小M2井进行了施工前的风险及难点分析,通过钻井施工技术实践,进一步落实了该区块的地层构造、煤层分布及延伸情况,获取了煤层实际样本资料(取心),为煤炭分析化验及物理模型提供了数据资料。探索性地总结分析了在煤炭地下气化钻井施工技术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并积累了现场经验。
关键词
煤的气化
井身结构
取心
辽河油田
Keywords
coal gasification
casing program
coring
Liaohe Oilfield
分类号
TQ54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8
作者
邓旭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项目"中深套变井挤注工艺技术研究"(编号:P04054)部分内容
文摘
介绍了应变式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基本原理,分析总结了应变式传感器弹性体的设计理论。着重论述了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的基本方法,提出内压测量影响度的概念,并对不受内部液压及受内部液压影响的弹性体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仿真分析了弹性体的结构强度、轴向应力及径向应力的分布情况,并优化了弹性体贴片部位的结构设计。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对于三维受力管柱轴向力的精确测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深井石油及地下水的开采。
关键词
管柱
轴向应力
测量
应变
有限元法
结构设计
误差分析
Keywords
pipe string
axial stress
measuring
stain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ructural design
error analysis
分类号
TE9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辽河油田马古1井的应用
被引量:
2
9
作者
李春吉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6期4-7,共4页
基金
辽河石油局科委2002
2003年基金项目
+1 种基金
项目名称:气体钻井技术
项目编号:03B2070500
文摘
论述了欠平衡钻井技术的特点、应用范围,同时结合辽河油田马古1井欠平衡钻井实施情况,介绍了欠平衡钻井专用设备的配套、钻井工艺技术、压井工艺技术等欠平衡操作规程和安全钻井技术措施。辽河油田马古1井在实施欠平衡钻井井段,欠平衡火炬一直连续点火,表明辽河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初步走向成熟,为今后辽河油田古潜山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关键词
钻井技术
欠平衡钻井
井身结构
压力控制
马古1井
Keywords
Magu Well 1, underbalanced drilling technology, depth structure, pressure control
分类号
TE249.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低渗透油田氮气吞吐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10
作者
于兰春
机构
中国
石油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试采技术》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文摘
针对延长低渗透油藏注水开采难度大、易污染等问题,开展了氮气吞吐采油工艺技术研究。对适应注氮气的边界条件,吞吐的最佳时机进行了优化。设计了氮气的注入强度、最高注入压力等。对不同油藏的注入方式进行了选择。对低渗透油藏氮气的扩散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回采参数。该技术在延长油田现场应用68井次,成功率100%。充分挖掘了低渗透油藏潜力.为低渗透油藏开发提供了一项新的吞吐采油技术。
关键词
采油技术
低渗透油田
气吞
低渗透油藏开发
工艺技术研究
注水开采
边界条件
最佳时机
注入压力
注入方式
变化规律
回采参数
现场应用
延长油田
注氮气
设计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脱砂压裂防砂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11
作者
段大洋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试采技术》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文摘
对于储层物性较好且出砂的油井,采用常规的防砂方法效果较差,如果不牺牲部分油井产量,则砂害难以根除。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脱砂压裂防砂技术研究,从防砂机理、脱砂压裂防砂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不同类型的油藏中进行了10口井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防砂增油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类似油藏的防砂、增产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脱砂压裂
防砂技术
油藏
辽河油田
增油效果
防砂方法
防砂机理
问题
成功
技术手段
分类号
TE358.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
46
12
作者
施连海
李永和
郭洪峰
王春杰
王辅升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文摘
介绍了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钻井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关键技术及国内外试验应用情况 ,并对目前国内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射流
径向
水平井
水平钻井
转向器
完井
辽河油田
锦45-04-19井
锦38-303井
Keywords
Fluidics
radial
horizontal well
horizontal drilling
steering device
well completion
Liaohe Oilfield
Jin 45 04 19 Well
Jin 38 303 Well
分类号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特(超)稠油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
31
13
作者
王风岩
嵇锐
王忠伟
卫存芳
机构
中油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1-93,共3页
文摘
针对辽河油田的特、超稠油独特的流动特征 ,用旋转法测定原油的流变性 ,研究其流变特性及其粘度影响因素 ,为开发此类油藏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认为 :当高于原油的拐点温度 ( 5 5~ 6 5℃ )时 ,原油流动性明显变好 ;特 (超 )稠油具有较大的屈服值 ,流动性差 ,因此应尽可能连续开井生产 ,以避免因停产而造成较大的启动压力 ;对于高粘度原油 ,剪切速率影响其粘度 ,开采时保持适当的采油速度 ,可以提高产量。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特稠油
超稠油
流变特性
试验研究
应用
粘度
剪切速率
Keywords
extra(super)heavy oil
rheological property
viscosity
shear rate
分类号
TE3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氧化碳和氮气及烟道气吞吐采油物理模拟实验——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为例
被引量:
33
14
作者
付美龙
熊帆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中国
石油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73,共4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提高原油采收率用疏形大分子的研究"(D20091206)
文摘
针对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在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及其对原油粘度的影响;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了在注蒸汽辅助的条件下,单纯注CO2、单纯注N2及模拟烟道气等多种吞吐方式的采油规律及增产机理;研究了CO2与N2的注入次序、注入量、注入比例及注入压力与放喷压力等参数对吞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杜84块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开采过程中,CO2和N2的注入次序为先注N2后注CO2,CO2与N2的体积比为2:1,注入压力为15MPa,生产时放喷压力以地层压力7.35MPa为最佳。
关键词
烟道气
吞吐
放喷压力
物理模拟
超稠油
杜84块
Keywords
flue gas
huff and puff
spout pressure
physical analogue
super-heavy oil
Du84 block
分类号
TE357.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优化布井技术
被引量:
13
15
作者
祝金利
艾芳
王继平
姜汉桥
梁春梅
机构
中国
石油
大学
石油
工程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
石油
长庆油田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1-113,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重点课题"苏里格气田经济有效开发综合配套技术研究"(编号:2007GG-12-01)成果
文摘
中国石油辽河石油勘探局承担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开发后,为实现经济有效低成本的开发战略,将如何提高Ⅰ+Ⅱ类井布井比例作为工作的重点。根据苏10区块气层砂体规模小、厚度薄,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确立了"甩开勘探、滚动开发、集中建产"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地质与地震相结合的优化布井技术思路,综合应用物探、测井、地质等各种资料,按照筛选有利区、部署有利井和跟踪评价调整三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开展井位优化部署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技术系列。通过技术运用和钻井实践,在苏10区块完钻的118口井中Ⅰ+Ⅱ类井比例达到94.1%,新发现4个含气富集区,苏10区块天然气产能建设目标也由最初的4×108m3调整为10×108m3,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为今后同类岩性气藏优化布井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布井
AVO
地质学
技术
Keywords
Sulige gas field, well pattern design, AVO, geologic technique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
5
16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曹里民
余雷
施太和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南
石油
学院
石油
工程
系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文摘
现有待钻井眼轨迹设计的方法很多 ,涉及到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即设计出来的井眼轨迹不能确信为一条最优的待钻轨迹或可行的最优待钻轨迹。为此 ,开展了本文的研究工作。本文将非线性不等式约束下的非线性数学规划理论引入到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设计中 ,提出了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的最优化设计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待钻井眼轨迹设计的要求 ,而且能够确保得到的待钻井眼轨迹为一条最光滑的、最短的、可行的最优待钻井眼轨迹。文章最后的实例计算表明 ,本文提出的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水平井
井眼轨迹
钻井设计
最优化
非线性规划
石油钻井
Keywords
horizontal well
well trajectory
drilling design
optimization
nonlinear programming
分类号
TE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
被引量:
8
17
作者
付美龙
易发新
张振华
刘尧文
机构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7,共4页
文摘
在模拟辽河冷43块稠油油藏的烧结模型上进行了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起泡剂LH 1溶液与氮气质量比为1∶1,驱替流量按相似条件求出,驱替程序包括:饱和地层水,水驱,氮气泡沫驱,后续水驱。常压下在均质模型中注入起泡剂溶液和氮气时,阻力因子随LH 1浓度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略减小,在30、60、80℃下,0.5%LH 1浓度时分别为5.81,5.78,5.67;后续注水时残余阻力因子随温度升高略有减小,在以上3个温度下分别为1.83,1.78,1.68。在非均质模型上,在围压高于内压2MPa条件下,高渗低渗层流量比在水驱时为3.00~3.17,注入1.0%LH 1溶液和氮气时下降至1.44~1.67,后续水驱时回升至2.08~2.23;常压(0.1MPa)、60℃或80℃下该组流量比值相差不大;60℃、压力0.1、10、20MPa下的该流量比,注剂时分别为1.44,1.63,1.67,后续水驱时分别为2.08,2.08,2.13。两组实验结果表明:LH 1的浓度宜选择0.5%~0.6%;同时注入起泡剂溶液和氮气可在岩心中产生泡沫,泡沫先进入高渗层,起调剖和使后续泡沫流和水流转向的作用;在高压下泡沫仍具有这种调剖和使流体流转向能力,只是略有减弱。表2参4。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氮气泡沫
注氮开发
混相驱油
流体
岩心
地层压力
Keywords
foam
nitrogen foam
injectivity profile modification
fluid diverting
core flooding
foam flood
block L-43 in Liaohe
分类号
TE357.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杜84块CO_2、N_2和烟道气吞吐采油数模研究
被引量:
8
18
作者
付美龙
熊帆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机构
油气钻采
工程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长江大学
石油
工程
学院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328-331,337,共5页
文摘
杜84块是曙一区超稠油主力含油区块,但目前普遍存在吞吐周期高、开发效果逐渐变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杜84块超稠油的开发效果,在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和原油渗流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次序、气体的注入比例、焖井时间、注入周期以及放喷速度等参数,预测了最佳开采方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杜84块采用先注N2再注CO2最后进行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开采,开发效果较好;注入参数为注汽速度为400t/d,注汽天数为5d,N2、CO2比例为1∶2,每周期注入蒸汽总量为2000t,吞吐周期时间为4个月,采液量为24m3/d,焖井时间为6d为最佳。
关键词
超稠油
数值模拟
优化
开采方案
Keywords
super-heavy oil
numerical simulation
optimize
recovery schem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14-20侧钻分支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
6
19
作者
张焱
刘坤芳
余雷
李群山
汪友松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文摘
海 14- 2 0侧钻分支井是国内第一口具有 TAML第四等级水平的 3分支井。简单分析了分支井钻井与普通定向井或侧钻井的差异 ,主要介绍了海 14- 2 0侧钻分支井钻井地质设计、井眼轨迹控制。
关键词
分支井
井眼轨迹
工程设计
钻具组合
事故处理
辽河油田
Keywords
multi branch well
hole trajectory
engineering design
bottom hole assembly
accident treatment
Liaohe Oilfield
分类号
TE2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套管钻井技术简介
被引量:
30
20
作者
李春吉
单正明
孟祥奎
机构
辽河石油勘探局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74-74,共1页
关键词
套管钻井技术
石油钻井
发展前景
分类号
TE242.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分支井钻井完井应用技术研究
张焱
刘坤芳
余雷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
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套管段铣工艺技术研究
樊晓萍
杨晓莉
汪友松
谭宁川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多分支井技术在辽河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祝金利
姜汉桥
梁春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CO_2在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中的溶解性研究
付美龙
张鼎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深井特殊结构井打捞解卡作业技术研究
郭建国
乔晶
《钻采工艺》
CAS
200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茨34块CO_2+水段塞驱工艺技术研究
王旭
伍晓妮
于兰春
孙少亮
李光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辽河油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析与实践
杜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管柱内外承压时轴向力测量技术研究
邓旭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欠平衡钻井技术在辽河油田马古1井的应用
李春吉
《钻采工艺》
CAS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低渗透油田氮气吞吐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
于兰春
《试采技术》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脱砂压裂防砂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段大洋
《试采技术》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高压水射流径向水平井钻井技术
施连海
李永和
郭洪峰
王春杰
王辅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特(超)稠油流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应用
王风岩
嵇锐
王忠伟
卫存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2
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二氧化碳和氮气及烟道气吞吐采油物理模拟实验——以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为例
付美龙
熊帆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优化布井技术
祝金利
艾芳
王继平
姜汉桥
梁春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水平井待钻井眼轨迹最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张焱
刘坤芳
曹里民
余雷
施太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冷43块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剖实验研究
付美龙
易发新
张振华
刘尧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杜84块CO_2、N_2和烟道气吞吐采油数模研究
付美龙
熊帆
张凤山
高远文
郑观辉
田华
于兰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海14-20侧钻分支井钻井技术
张焱
刘坤芳
余雷
李群山
汪友松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套管钻井技术简介
李春吉
单正明
孟祥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