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莫沙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唐慧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辽阳市中心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辽阳市中心医院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仅用莫沙必利,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同时用莫沙必利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胃排空情况、症状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出现反酸、腹胀、很容易饱状况均有所减轻,观察组的减轻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的胃排空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对两组疗效,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选择莫沙必利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作为共同治疗药物,可以增加胃排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功能性消化不良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2
作者 王子晨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维得利珠单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于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间治疗的86例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 目的观察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维得利珠单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辽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于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间治疗的86例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观察组采用维得利珠单抗+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分数、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粪钙卫蛋白(FC)和粪便乳铁蛋白(F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血便、大便性状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DAO水平、D-LA水平、FC、F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维得利珠单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肯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同时可更为有效地改善肠道屏障功能,降低炎症程度,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重度 老年患者 维得利珠单抗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慧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7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 目的分析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7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行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兰索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压稳定时间、胃管引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3,P<0.05)。治疗组患者止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血压稳定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胃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9,P>0.05)。结论兰索拉唑、奥曲肽、血凝酶三药联用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起效迅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兰索拉唑 奥曲肽 血凝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胃镜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可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5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胃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镜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呕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48 h内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呕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48 h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胃镜介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好,患者呕血停止时间早,住院时间短,48 h内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胃镜 止血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分析生长抑素、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慧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4期84-85,共2页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8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凝血酶+奥美拉唑联合治...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8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凝血酶+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为(395.55±80.12)ml,止血时间为(7.01±2.19)h,住院时间为(10.27±2.44)d,均分别优于对照组的(513.74±89.63)ml、(9.58±3.04)h、(12.88±3.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3/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具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适宜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溃疡出血 生长抑素 凝血酶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和阿莫西林及甲硝唑维B6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耿艳丽 崔百英 张晓雪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4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参照组行阿莫西林、... 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参照组行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维B6片联合治疗,实验组行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根除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为98.04%(50/51),高于参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4/51),低于参照组的29.41%(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根除率为94.12%(48/51),高于参照组的78.43%(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维B6联合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复发率较低,临床中应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泮托拉唑 阿莫西林 甲硝唑维B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佟延新 李瑞 崔国艳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4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Hp感染阳性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Hp感染阳性P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溃疡直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MTL、SS水平及溃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MT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溃疡直径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TL水平低于对照组,SS水平高于对照组,溃疡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阳性PU效果显著,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快溃疡愈合,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四联疗法 胃动素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中的炎症因子分析
8
作者 张晓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探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较为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 开展前瞻性研究,样本选取时间:2022.01-2023.12,将符合纳排标准的100例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分别单一给予四联疗法及联合胃苏颗粒,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 探究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较为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方法 开展前瞻性研究,样本选取时间:2022.01-2023.12,将符合纳排标准的100例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分别单一给予四联疗法及联合胃苏颗粒,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结局。结果 两组Hp根除率、炎症因子水平、胃功能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治疗时,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可缓解炎症反应,快速清除Hp,加快胃功能的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苏颗粒 四联疗法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心雨 孙亚丽 +4 位作者 张雪莲 刘盛楠 费萍燕 张玉静 孙涛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7期91-96,共6页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波时限(PWD)、最大P波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及各参数变化差值,分析各参数变化差值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年龄、右心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1)。2组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长于术前,PWD、P_(max)、Pd低于术前(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短于未复发组,PWD、P_(max)、Pd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小于未复发组(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为低值时会显著增加术后AF复发风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分别为0.931和0.907,0.951,大于各参数变化差值单独预测。结论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心电描记术 f波平均振幅 P波时限 最大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肝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婷婷 刘瑞 +1 位作者 刘盛楠 罗伟生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6-89,共4页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过程以及解毒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引起的肝毒性(DIHT)是各类化学物质相互反应后严重损害肝脏体系的表现之一。用于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的代谢中间体也可引起肝毒性。在特殊...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过程以及解毒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引起的肝毒性(DIHT)是各类化学物质相互反应后严重损害肝脏体系的表现之一。用于治疗疾病的各种药物的代谢中间体也可引起肝毒性。在特殊的药物反应中,严重者需进行肝脏移植,甚至死亡。本文就DIHT的临床分型、相关危险因素、DIHT的案例以及诊疗方向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保护 肝毒性 特异性药物反应 肝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组织胶联合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究联合治疗模式(tissue adhesive injection,TAI;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TAI+EIS+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联合治疗模式(tissue adhesive injection,TAI;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TAI+EIS+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辽阳市中心医院胃镜中心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诊疗的16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TAI治疗共75例;联合组采用TAI+EIS+EVL治疗共94例。观察并统计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有效性相关指标如静脉曲张的数目、直径、红色征象和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①联合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术后24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67%;联合组术后24个月的复发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7%。②联合组在静脉曲张数目、直径及红色征改善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曲张静脉数目、直径术前分别为(3.5±0.2)个、(1.2±0.4)cm,术后则一直在减少,术后24个月分别减少为(0.9±0.4)个、(0.5±0.4)cm;而对照组曲张静脉数目、直径术前分别为(3.4±0.1)个、(1.4±0.2)cm,术后则在增加,术后24个月进展到了(3.8±0.4)个、(1.6±0.5)cm。联合组红色征术前为58.5%,术后则降至25.5%;而对照组红色征术前为58.7%,术后仍然为58.7%。③然而联合组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④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7%(P<0.05);联合组死亡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P<0.05)。结论内镜下采用联合治疗模式(TAI+EIS+EVL)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更高的有效率且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胶注射法 硬化剂注射法 套扎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结肠炎复发率、肠道菌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耿艳丽 张晓雪 唐慧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肠炎108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观察组给予复...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结肠炎108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6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肠道菌群、炎性因子、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析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及脓血便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肠球菌含量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乳酸菌及双歧杆菌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结肠炎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复方黄柏液 美沙拉嗪 肠道菌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复发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造影+多层螺旋CT用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围术期的意义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伟 刘盛楠 《肝脏》 2020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分析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围术期实施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 目的分析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围术期实施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治疗,围术期采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与随访,并评价该检查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入选患者中胃冠状静脉曲张48例(92.3%),胃短静脉曲张19例(36.5%),食管静脉曲张49例(94.2%),附脐静脉曲张10例(19.2%)。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治疗前的(35.3±2.2)cmH 2O下降至(26.1±1.9)cmH 2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P<0.001);术后6个月、12个月经随访发现38例患者(73.1%)静脉曲张情况消失并恢复血流通畅,静脉曲张改善后复发12例(23.1%),静脉曲张未改善2例(3.8%)。随访发现6例(11.5%)患者在术后12月内发生了再出血,4例(7.69%)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肝性脑病,3例(5.8%)患者在术后13~23个月发生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结论TIPS联合胃左静脉栓塞术中应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显示静脉曲张情况、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进行曲张静脉栓塞和支架分流治疗、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预后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早期排胶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震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7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注射治疗的192例EGV...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注射治疗的192例EGVB患者,其中A组采用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4例;B组采用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8例。记录192例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乙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情况、Child-Pugh评分、门静脉直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比较分析A组和B组的基线资料及其在早期排胶过程中出血发生率、组织胶用量、异位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直径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排胶出血率为7.45%明显高于B组的1.02%,P<0.05;A组组织胶用量为(32.2±1.7)mL明显高于B组的(4.7±1.2)mL,P<0.05;A组术后异位栓塞发生率为4.26%明显高于B组的2.04%,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EGVB显著降低早期排胶出血率和异位栓塞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硬化注射 组织胶注射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W、血清OPN在肝硬化病程及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韫池 史也 +1 位作者 孙中磊 田蕾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2884-2888,共5页
目的探索骨桥蛋白(OPN)、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肝硬化病程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辽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肝硬化患者87例作为肝硬化组,选取87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 目的探索骨桥蛋白(OPN)、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肝硬化病程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于辽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肝硬化患者87例作为肝硬化组,选取87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检者的血常规、生化系列、凝血功能及血清OPN指标,比较不同肝硬化分组患者OPN、RDW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PN、RDW与肝硬化病程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患者RDW、OPN、AST、ALT、GGT、TBil、PT、FIB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RBC、Hb、PLT及Alb等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肝硬化贫血程度分组,重度贫血组与轻中度贫血组和无贫血组的OPN[(141.56±36.27)ng/mL vs(113.57±32.56)ng/mL vs(82.75±22.64)ng/mL]、RDW[(17.64±2.52)%vs(15.95±1.85)%vs(14.65±2.16)%]比较,重度贫血组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组和无贫血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肝硬化病程分组,肝功能失代偿期组与肝功能代偿组和对照组的OPN[(133.65±31.57)ng/mL vs(97.53±28.64)ng/mL vs(26.71±4.85)ng/mL]、RDW[(16.11±2.25)%vs(14.75±2.13)%vs(13.71±1.96)%]比较,肝功能失代偿期组明显高于肝功能代偿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RDW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呈负相关(P<0.05);按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分组,A组、B组和C组的OPN、RDW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Child-Pugh分级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按肝硬化病因分组,酒精性肝硬化组、肝炎性肝硬化组和其他病因肝硬化组的OPN、RD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与RDW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肝硬化病程的指标,可反映贫血、消化道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并可作为辅助Child-Pugh分级的一项指标,但尚无法用于鉴别肝硬化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桥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CHILD-PUGH分级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慧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4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2例。甲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乙组单用奥曲肽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甲组患者...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32例。甲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乙组单用奥曲肽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乙组的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腹胀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胰性脑病、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奥曲肽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耿艳丽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5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究对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行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50例,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 目的探究对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行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50例,依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行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48.0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病理诊断后,有43例患者判定为腺瘤性息肉,占比86.00%(43/50);有2例患者判定为部分伴上皮内瘤变术中出血,占比4.00%(2/50),其在术中行止血钳止血,有1例患者出血量>600 mL,需对其进行输血治疗,占比2.00%(1/50);术后32 h发生迟发出血患者1例,占比2.00%(1/50);术后4 d发生迟发出血患者1例,占比2.00%(1/50);有1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局限性腹膜炎,占比2.00%(1/50)。结论对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行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部分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在治疗中效果较优,属于微创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坦型胃肠道黏膜肿瘤 镜下黏膜切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美... 目的探究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8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4例患者根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美沙拉嗪治疗,试验组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FN-γ、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试验组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9.52%;对照组共发生纳差、恶心、腹泻腹痛、皮疹1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2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81%,远低于试验组的9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实施益生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效果良好,既能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又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升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益生菌 美沙拉嗪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F1和FoxF2转录因子通过抑制 p21Cip1 CDK调控早期胃癌能量代谢的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昌坤 袁胜春 吴艳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FoxF1和FoxF2转录因子通过抑制p21Cip1 CDK调控早期胃癌能量代谢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GC27细胞分为FoxF1组、FoxF2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200 ng/mL pcDNA3.0-FoxF1、200 ng/mL pcDNA3.0-FoxF2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 目的探讨FoxF1和FoxF2转录因子通过抑制p21Cip1 CDK调控早期胃癌能量代谢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GC27细胞分为FoxF1组、FoxF2组和对照组,分别转染200 ng/mL pcDNA3.0-FoxF1、200 ng/mL pcDNA3.0-FoxF2和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蛋白质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葡萄糖、乳酸水平。结果转染24、36 h后,FoxF1组和FoxF2组的细胞增殖指数、迁移指数、p21Cip1、CDK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葡萄糖、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指数、FoxF1和FoxF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oxF1组和FoxF2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xF1和FoxF2转录因子的高表达能抑制p21Cip1/CDK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糖酵解水平降低,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叉头蛋白F p21Cip1/CDK信号通路 糖酵解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赛克治疗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与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彤 荣阳 荣根满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5期48-48,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洛赛克治疗肝源性溃疡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肝源性溃疡患者76例,其中除12例合并溃疡出血患者口服洛赛克20 mg每天2次,1周后改为20 mg每天1次外,其余患者均用洛赛克20 mg每天1次口服。结果本组76例,上腹部疼痛3 d... 目的研究分析洛赛克治疗肝源性溃疡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肝源性溃疡患者76例,其中除12例合并溃疡出血患者口服洛赛克20 mg每天2次,1周后改为20 mg每天1次外,其余患者均用洛赛克20 mg每天1次口服。结果本组76例,上腹部疼痛3 d内的缓解率为63.6%,平均腹痛缓解时间为5.13 d。溃疡2周愈合率为76.3%,4周愈合率为94.2%,有效率为100%。结论洛赛克对于肝源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溃疡 洛赛克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