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注射治疗的192例EGV...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注射治疗的192例EGVB患者,其中A组采用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4例;B组采用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8例。记录192例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乙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情况、Child-Pugh评分、门静脉直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比较分析A组和B组的基线资料及其在早期排胶过程中出血发生率、组织胶用量、异位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直径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排胶出血率为7.45%明显高于B组的1.02%,P<0.05;A组组织胶用量为(32.2±1.7)mL明显高于B组的(4.7±1.2)mL,P<0.05;A组术后异位栓塞发生率为4.26%明显高于B组的2.04%,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EGVB显著降低早期排胶出血率和异位栓塞率,临床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预测心房颤动(AF)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价值,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2例AF,均行RFCA术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72例)与未复发组(47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体表心电图相关参数[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波时限(PWD)、最大P波时限(P_(max))、P波离散度(Pd)]及各参数变化差值,分析各参数变化差值与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及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年龄、右心房内径大于未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合并高血压病比例高于未复发组(P<0.01)。2组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长于术前,PWD、P_(max)、Pd低于术前(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1 d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短于未复发组,PWD、P_(max)、Pd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小于未复发组(P<0.01)。危险度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为低值时会显著增加术后AF复发风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和95%CI分别为0.931和0.907,0.951,大于各参数变化差值单独预测。结论 V_(1)导联f波平均振幅、PWD、P_(max)、Pd变化差值对AF患者RFCA术后复发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有利于预防术后复发。
文摘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s bleeding,EGVB)的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止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采用内镜下硬化剂和(或)组织胶注射治疗的192例EGVB患者,其中A组采用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4例;B组采用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共98例。记录192例基线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乙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情况、Child-Pugh评分、门静脉直径、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静脉曲张严重程度。比较分析A组和B组的基线资料及其在早期排胶过程中出血发生率、组织胶用量、异位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A组和B组的性别、年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直径及Child-Pugh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排胶出血率为7.45%明显高于B组的1.02%,P<0.05;A组组织胶用量为(32.2±1.7)mL明显高于B组的(4.7±1.2)mL,P<0.05;A组术后异位栓塞发生率为4.26%明显高于B组的2.04%,P<0.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EGVB显著降低早期排胶出血率和异位栓塞率,临床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