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州市成年女性子宫颈HPV的感染现状及年龄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邹立新 徐健 +3 位作者 王修石 陈兰 赵思阳 吴晓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480-2482,共3页
目的调查该地区成年女性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现状及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子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成年女性共计8 877名,分成6个年龄组。取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聚... 目的调查该地区成年女性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现状及感染的年龄分布情况,为该地区子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成年女性共计8 877名,分成6个年龄组。取子宫颈脱落细胞,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杂交洗膜显色,从而判断样本是否感染HPV病毒及感染何种HPV病毒;两两比较6个年龄组人群HPV感染率的不同。结果 8 877名成年女性中有1 778名感染HPV,总感染率为20.2%,其中中高危型HPV感染率16.04%,低危型HPV感染率2.95%。所有高危型HPV感染者中,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HPV58为第二致病亚型;低危型中HPV6为主要致病亚型。50~<60岁组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20~<30岁组。50~<60岁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于20岁组、20~<30岁组、30~<40岁组、40~<50岁组、≥60岁组间HPV感染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州市成年女性子宫颈HPV16为主要致病亚型,开展各型HPV检测对于HPV感染和子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州市健康人群血清酶活力值的调查
2
作者 邹立新 舒仁明 王淼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达州市 健康人群 血清 酶活力值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CXCL12、UCH-L1、HC-gp39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海燕 李源 +1 位作者 欧阳辉 魏中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趋化因子12(CXCL12)、泛素C末端水解酶L1(UCH-L1)、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达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CXCL12、UCH-L1、HCgp39、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CXCL12、UCH-L1、HC-gp39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TC、TG、LDL-C水平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心源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神经功能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 依达拉奉 趋化因子12 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 人类软骨糖蛋白-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Cys C及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家驷 宋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0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脑脊液总蛋白(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进行过多次脑脊液生化标志物检测的14种疾病共计204例患者的脑脊液Cys C与mpt首次检测及末次检测的表达水平,对比...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脑脊液总蛋白(mpt)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动态表达及变化趋势分析。方法分析进行过多次脑脊液生化标志物检测的14种疾病共计204例患者的脑脊液Cys C与mpt首次检测及末次检测的表达水平,对比Cys C及mpt的首次检测后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并对在不同疾病组的表达模式进行单独分析及联合分析。结果脑脊液mpt末次检测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而Cys C末次检测在低水平范围患者所占比例上升、而高水平范围患者所占比例下降;Cys C水平的变化与mpt的水平变化相互独立,但Cys C及mpt的首次检测水平的分布均分别与末次检测的分布相关(P=5.0×10-4);首次治疗后Cys C变化趋势与疾病分组不相关而mpt治疗水平变化与疾病分组相关;患者Cys C末次检测亦与疾病类型不相关,而mpt末次检测与疾病类型相关;联合检测Cys C及mpt可见,首次检测后Cys C和mpt联合分组均与疾病类型相关(P=5.0×10-4,0.02)。结论脑脊液Cys C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均不同于mpt,脑脊液Cys C单独应用价值仍然有限,联合脑脊液中mpt可以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过程监测产生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脑脊液蛋白 神经系统疾病 动态表达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34a、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思言 杨丽华 +6 位作者 张伶莉 董事 李亚琼 龚吉昌 罗河 魏中华 李先莉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34a、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 目的研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微小RNA(miR)-34a、叉头框蛋白P1(FOXP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经达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确诊的DLBCL组织79例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6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P1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4a与FOXP1的相关性。随访并分析不同miR-34a、FOXP1表达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低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FOXP1的表达水平高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miR-34a与FOXP1具有负相关关系(r=-0.528,P<0.05);与临床分期Ⅰ~Ⅱ期、LDH正常、IPI评分0~1分、GCB亚型DLBCL组织比较,临床分期Ⅲ~Ⅳ期、LDH升高、IPI评分≥2分、Nom-GCB亚型DLBCL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FOXP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34a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miR-34a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 CL患者延长,FOXP1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 CL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较FOXP1表达水平<中位数的DLBCL患者缩短。结论miR-34a低表达、FOXP1高表达与DLBCL的病理进展及预后恶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微小RNA-34a 叉头框蛋白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及抗体谱在常见关节疾病中的临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家驷 孙良丽 +3 位作者 焦鑫 吴建红 王廷杰 何思春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5年第2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及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检测在常见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452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骨关节病...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及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ANAs)检测在常见关节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452例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骨关节病组6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组291例,痛风性关节炎组98例。分析ANA及ANAs在不同疾病组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ANA荧光型及ANAs不同抗体组合在各疾病组中的表达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52例患者中,170例患者ANA+(37.6%,170/452),88例患者ANA+/ANAs+(19.5%,88/452),82例患者ANA+/ANAs-(18.1%,82/452),未见ANA-/ANAs+,经Chisq卡方检验,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8,P=0.000)。(2)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18例ANA+(28.6%,18/63),共发现6种荧光型,其中胞浆型最多(44.4%,8/18);291例RA患者中146例ANA+(50.2%,146/291),共发现13种荧光型,其中以均质型最多(32.2%,47/146);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6例ANA+(6.1%,6/98),共发现5种荧光型,均不多于2例;不同疾病组间A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斑点、胞浆、均质、斑点胞浆、均质斑点及均质胞浆6种荧光型在不同疾病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3,P=0.018)。(3)63例骨关节病患者中6例ANAs+(9.5%,6/63),共有6种抗体阳性;291例RA患者中78例ANAs+(26.8%,78/291),共有10种抗体阳性,以Anti Ro60、Anti Ro52、Anti U1n RNP及AntiSSB多见;98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4例ANAs+(4.1%,4/98),共有3种抗体阳性;ANAs阳性率在不同疾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所有ANAs+中共发现31种ANAs+组合,其中骨关节病患者组中有5种ANAs+组合,RA患者组中共有29种ANAs+组合,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组中有3种ANAs+组合,其中Anti Ro52/Anti Ro60/Anti SSB、Anti Ro52、Anti Ro52/Anti Ro60、Anti Ro60及Anti U1n RNP均至少在2种或以上疾病中出现;(4)同一ANA荧光型在不同疾病中可以观察到不同ANAs阳性组合。结论ANA与ANAs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相关性,但无法依靠ANA荧光型推断ANAs的特异性抗体表达情况;ANA不同荧光型及ANAs不同的阳性组合可为疾病诊疗过程提供重要参考;ANA及ANAs在RA中表达的多样性及复杂程度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间接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骨关节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红春 郭洪君 +1 位作者 孙化 李先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指标(即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根据其检出阳性率进行结果评价,判断病毒学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病情评估的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HBs Ag阳性71例(88.75%),HBs Ab阳性17例(21.25%),HBe Ag阳性38例(47.50%),HBe Ab阳性51例(63.75%),HBc Ab阳性60例(75.00%),与对照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检出45例(56.25%),乙肝小三阳检出33例(41.25%),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毒学检验应用诊断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阳性检出率,实现对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准确评价,对乙肝的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检验 乙型肝炎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地区某三甲综合医院血流大肠埃希菌感染分析
8
作者 赵思阳 《系统医学》 2023年第4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川东地区某三甲医院住院发热患者血液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结果,为三甲医院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防控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达州市... 目的分析川东地区某三甲医院住院发热患者血液培养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结果,为三甲医院的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防控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达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住院发热患者5542例,并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包括大肠埃希菌体外药敏试验及其血清PCT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发热患者血液标本细菌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05株,未发现厄他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菌株。大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9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5.0%,对其它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的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性。70例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PCT检测结果显示,PCT<0.5 ng/mL总计10例,>10 ng/mL总计27例。结论住院发热患者的血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且占比极高,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体外药敏试验及耐药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血液培养 降钙素原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种外科手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9
作者 王琳 郑勇浪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21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 目的:比较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与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B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中缝合手术切口的针数、实施手术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中缝合手术切口的针数均少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内,B组患者急便感、直肠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与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相比,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无环形内痔脱垂的Ⅲ~Ⅳ度混合痔患者进行治疗,其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手术的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 痔上黏膜环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促凝采血管的选择在检验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白俊玺 舒仁明 +2 位作者 王家泗 李清明 王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的方法。方法:分别用A、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和玻璃试管平行抽取某病人新鲜血液,分离血清并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重复测定CK、CK-MB 10次,并以同样方法用蒸馏水替代血清上机检测...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的方法。方法:分别用A、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和玻璃试管平行抽取某病人新鲜血液,分离血清并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重复测定CK、CK-MB 10次,并以同样方法用蒸馏水替代血清上机检测。结果:用A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相对玻璃管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用B公司生产的真空促凝采血管相对玻璃管的测定结果显著增高(P<0.001)。结论:B公司生产的这批真空促凝采血管中的某些成分严重干扰CK、CK-MB的测定,用蒸馏水取代血液颠倒混匀后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其结果应该与空白蒸馏水无差异,以此可以选择真空促凝采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采血管 分析前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化学急诊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的比对分析
11
作者 白俊玺 舒仁民 +4 位作者 王家泗 李清明 张洲毓 王淼 邹立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41-642,645,共3页
目的: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时结果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分析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方法:选用5种不同混合浓度的新鲜患者血清,在不同仪器上相同项目重复检测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BECK-MANCX3检查ISE与日立7600比较... 目的: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时结果不尽相同,通过比对分析将这种差异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方法:选用5种不同混合浓度的新鲜患者血清,在不同仪器上相同项目重复检测5次,结果取平均值。结果:BECK-MANCX3检查ISE与日立7600比较,误差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日立7060与日立7600比较,CK-MB、HBDH具有较好可比性,UN、Cr、GLU、AMY结果偏高,LCT、CK、AST、LDH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但结果偏高,经过有效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我室临床化学急诊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检测,部分满足1/2CLIA’88能力比对试验要求,部分经过适当处理后能够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对分析 自动生化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燕 谢雪梅 +1 位作者 张晓林 张晓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NB4细胞)、紫草素组(0.3μmol/L紫草素处理)、740Y-P组(15μmol/L PI3K/Akt/m TOR通路...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NB4,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NB4细胞)、紫草素组(0.3μmol/L紫草素处理)、740Y-P组(15μmol/L PI3K/Akt/m TOR通路激活剂740Y-P处理)、紫草素+740Y-P组(0.3μmol/L紫草素与15μmol/L 740Y-P共同处理),处理24 h后,用于后续实验,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单丹磺酰戊二酸染色检测细胞自噬囊泡的聚集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LC3、p62、Bax、cleaved caspase-3、Bcl-2及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草素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740Y-P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紫草素组比较,紫草素+740Y-P组NB4细胞内紫色点状荧光强度、细胞凋亡率及Beclin1、LC3-Ⅱ/LC3-Ⅰ、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OD_(450)值(24、48 h)及Bcl-2、p6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紫草素组NB4细胞中PI3K/Akt/m TOR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740Y-P组显著升高(均P<0.05);与紫草素组比较,紫草素+740Y-P组NB4细胞中p-PI3K、p-Akt、p-m TO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促进NB4细胞自噬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克罗恩病患者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殷滋 王修石 彭绍贤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克罗恩病患者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6例克罗恩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将患者分入活动组(n=49)和缓解组(n=... 目的 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克罗恩病患者内镜评分、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6例克罗恩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简化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将患者分入活动组(n=49)和缓解组(n=77),同时对患者进行克罗恩病国内标准内镜评分分级。另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统计所有对象临床资料及入院时MPVL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PVLR对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内镜评分轻度患者比较,重度和中度患者MPVLR水平升高,且重度患者高于中度患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活动组和缓解组MPVLR水平升高,且活动组高于缓解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预测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740、0.851,MPVLR预测的AUC为0.915。活动组肛周病变、C反应蛋白>3 mg/L比例高于缓解组,而红细胞压积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低于缓解组(P<0.01)。肛周病变、C反应蛋白、MPVLR是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高水平MPVLR能够影响克罗恩病患者的内镜评分分级和疾病活动度,检测MPVLR可能有助于确定克罗恩病的活动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内镜评分 疾病活动度 肛周病变 C反应蛋白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全自动血凝仪对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戴庆忠 孙昌君 秦素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11-212,共2页
目的对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两种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方法PT衍生(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VonClauss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及评价。方法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上分别用PT-der法和VonClauss法同时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含量。结果 ... 目的对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两种纤维蛋白原(FIB)测定方法PT衍生(PT-der法)和冯-克劳斯法(VonClauss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及评价。方法在ACL-Advance全自动血凝仪上分别用PT-der法和VonClauss法同时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含量。结果 PT-der法和VonClauss法测定158例患者血浆中的FIB,FIB<2g/L,FIB≥2~≤4g/L,FIB>4g/L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测定血浆FIB,PT-der法和VonClauss法有方法学差异,建议临床实验室把VonClauss法作为FIB常规定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全自动血凝仪 PT-DER法 Von CLAUS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晓燕 徐建 +1 位作者 邹立新 赵思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因感染而分离出的120株细菌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机制的检测。结果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54例标...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我院烧伤病房住院患者因感染而分离出的120株细菌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药敏分析和耐药机制的检测。结果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54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20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0.83%)、铜绿假单胞菌(24.16%)、鲍曼不动杆菌(10.83%)和大肠埃希菌(8.33%)。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从我院烧伤病房分离到的病原菌来看,其耐药问题相当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感染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晓燕 邹立新 +1 位作者 赵思阳 陈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4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对达州市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患者标本中分离的377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用WHO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38.5%),痰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最多见(74.3%)。鲍曼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和多黏菌素敏感率较高外,对临床常用的头孢3代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5.0%。ICU分离株耐药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且以ICU分离株最为明显,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细菌感染 抗药性 微生物 药物耐受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家驷 舒仁明 +4 位作者 王廷杰 李清明 王淼 白俊玺 邹立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炎、脑膜脑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_Cys C)水平,并联合观察脑脊液总蛋白(CSF_TP)的变化,所有测试...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常见颅内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脑膜炎、脑血管病、脑炎、脑膜脑炎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SF_Cys C)水平,并联合观察脑脊液总蛋白(CSF_TP)的变化,所有测试均在日立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结果1)脑炎、脑膜脑炎、脑血管病患者CSF_Cys 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其中以脑炎及脑膜脑炎患者其水平显著低于脑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0.01;而脑膜炎组CSF_Cys 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脑炎组与脑膜炎组比较仅CSF_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动态观察部分颅内疾病患者治疗前后CSF_Cys C和CSF_TP,发现其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CSF_Cys C水平的测定及动态观察对判断脑实质损伤及判断病情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 胱氨酸 蛋白酶抑制药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升高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雪 吴丽娟 刘毓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702-3703,3706,共3页
目的了解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含量升高的临床疾病谱,探讨D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患者中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且DNT升高的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按照疾病分类统计分析。T淋巴细胞... 目的了解外周血双阴性T细胞(DNT)含量升高的临床疾病谱,探讨DNT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患者中接受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且DNT升高的病历资料,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按照疾病分类统计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结果健康人外周血DNT占淋巴细胞的(7.36±2.13)%,含量达(0.13±0.06)×109/L。送检患者中约有5.45%的外周血DNT增高,主要见于肺部细菌感染、全身性病毒感染、不明原因发热、胸膜炎、急性扁桃体炎、创伤、脑膜炎等。DNT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增高和绝对含量增高均以急性扁桃体炎为最高,不明原因的发热次之。增高患者中又以13~17岁青少年患者DNT升幅为最大。结论外周血DNT主要是在临床急性炎症性疾病时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急性感染、严重创伤等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 双阴性T细胞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实验指标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邹立新 陈兰 +4 位作者 魏中华 焦鑫 王家驷 吴晓燕 谭奇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5,67,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HBV核酸定量、HBV-M、ALT、AST等指标。方法选择4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56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药物(100mg/d),对照组1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定期采血进行HBV-DNA定量、HBV-M、...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夫定的疗效,观察HBV核酸定量、HBV-M、ALT、AST等指标。方法选择4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356例,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药物(100mg/d),对照组1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定期采血进行HBV-DNA定量、HBV-M、肝功能实验。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有181例HBV-DNA阴转(<103cps/mL)(181/356,50.8%),对照组有4例阴转(4/100,4%)(P<0.01);治疗组356例ALT、AST异常者313例恢复正常(87.9%),对照组100例,8例恢复正常(8.0%)(P<0.01);治疗组HBeAg/anti-HBe转换84例(84/436,19.2%),HBeAg阴转62例(62/436,14.2%),对照组5例HBeAg/anti-HBe转换(5/118,4.2%)。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ALT、AST,促进HBeAg/anti-HBe转换及阴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定量 拉米夫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戴庆忠 覃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349-2350,共2页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 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诊断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药物用量监测,疗效评估和手术前预测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1]。在血栓和止血检验的全过程中,实验结果受到受血者状态,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与处理、抗凝剂与试剂、仪器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本文就标本采集量、标本有凝块、溶血、放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检测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标本采集量 血栓性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 放置时间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