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循证为基础的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对肾囊肿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尹芬 尚雪妍 +1 位作者 苏冬英 陈利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9期1581-1583,共3页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首选方案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和特点.但报道显示[1],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传统型的手术模式存在较多差异,这些差异给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 肾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其首选方案为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和特点.但报道显示[1],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传统型的手术模式存在较多差异,这些差异给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标准.加速康复外科[2](ERAS)是在术前、术中、术后应用已有最佳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其目的为达到快速康复.循证护理理念[3]受到循证医学的影响,其核心为运用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鉴于此,笔者尝试运用了以循证为基础的ERAS围手术期管理,旨在进一步优化肾囊肿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囊肿去顶术 围手术期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 术后康复 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原永康 候克祥 +1 位作者 胡建春 乔彦生 《中国康复》 2008年第3期185-185,共1页
目的:探讨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FMA... 目的:探讨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FMA)、ADL(BI)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配合康复训练及头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训练 头针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话回访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高炎 王茹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0期3626-3628,共3页
脑梗死后偏瘫需经历漫长的恢复期,但多数患者因突然出现肢体及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伴有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而家属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且最为亲密,让家属参与其中,监督及帮助患者锻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同... 脑梗死后偏瘫需经历漫长的恢复期,但多数患者因突然出现肢体及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伴有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影响其康复锻炼依从性,而家属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且最为亲密,让家属参与其中,监督及帮助患者锻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同时电话作为现代信息交流通讯工具之一,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快捷等优势,将其应用于医疗体系,不仅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节省医疗资源。本研究结合家属参与和电话回访的优势,将其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康复训练中,观察对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回访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障碍 自我效能 家属参与 脑梗死后偏瘫 医疗资源 功能锻炼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洁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412-2414,共3页
脑卒中多起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资料显示,偏瘫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还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破坏患者的... 脑卒中多起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临床资料显示,偏瘫作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还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破坏患者的心理平衡,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1]。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日常生活功能 脑卒中后偏瘫 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 功能障碍 心理平衡 目标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佳 原永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4期2435-2437,共3页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创伤及经济负担。在脑卒中治疗方面,临床医师长久以来关注的重点在于微创介入以及药物治疗等,对于后期康复仍缺乏大量可行性研究。脑卒中...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创伤及经济负担。在脑卒中治疗方面,临床医师长久以来关注的重点在于微创介入以及药物治疗等,对于后期康复仍缺乏大量可行性研究。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难题,随着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并逐步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和改善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我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以闭链肌力训练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肌力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患者 医学技术水平 临床医师 身心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6
作者 行超然 原永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353-00353,355,共2页
对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微创手术的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炎药治疗及磁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 对康复训练对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微创手术的运动性肩袖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炎药治疗及磁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训练计划按照运动性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计划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组间肩关节功能差异。结果:术后经相应治疗,观察组患者肩部疼痛功能、主动前屈活动度、前屈力量、主观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及UCLA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运动性肩袖损伤微创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运动性肩袖损伤 微创术 肩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7
作者 王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6期00073-00073,75,共2页
分析和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7-2019.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后者采取早期综... 分析和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7-2019.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前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后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王佳 杨瑞雪 乔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8期176-176,共1页
分析呼吸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予以吞咽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康复训练。经过一个月的... 分析呼吸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均予以吞咽功能训练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康复训练。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呼吸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佳 原永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348-00349,共2页
观察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后行康复训练... 观察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2个月后行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术后2周即给予康复训练,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训练1个月后运动功能良好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O5。实验组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有例患者出现并发症,P<0.O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个体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个体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原永康 田永飞 +4 位作者 胡建春 刘学敏 张建丽 乔彦生 周美菊 《中国康复》 2007年第6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基本相同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运动训练和电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评定2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1个月时2组WHOQOL-BREF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和6个月时康复组WHOQOL-BREF量表中生理、心理和环境领域评分及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主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运动训练结合电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电针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利强 王花明 原永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类型,发病后多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据统计,70%~80%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据相关调查显示,80... 卒中为脑血管疾病常见类型,发病后多遗留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据统计,70%~80%卒中患者遗留不同程度残疾及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对于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据相关调查显示,80%以上卒中后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功能及平衡功能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而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躯干、骨盆部位肌肉的力量、平衡及稳定能力的训练[2]。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康复疗法,主要借助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肌肉自主收缩时电信号,通过听觉、视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促使患者根据信号学会控制自身心理及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基于此,本研究联合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核心稳定性训练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疗法 下肢运动 自主收缩 脑血管疾病 接收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肢体活动增加对轻度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
12
作者 高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6期2837-2839,共3页
脑梗死后,自我管理对于提高肢体活动及预防不良健康状况是必要的。自我管理可增加轻度脑梗死患者SEPA。然而,目前尚无肢体活动对出院后脑梗死患者SEPA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轻度脑梗死患者院内肢体活动对出院后肢体活动结果及SEPA... 脑梗死后,自我管理对于提高肢体活动及预防不良健康状况是必要的。自我管理可增加轻度脑梗死患者SEPA。然而,目前尚无肢体活动对出院后脑梗死患者SEPA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轻度脑梗死患者院内肢体活动对出院后肢体活动结果及SEPA的影响,并评估肢体活动结果和SEPA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肢体活动 出院后 自我管理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联合肌电触发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乔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2年第12期2132-213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采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治疗,B组采用单纯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采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治疗,B组采用单纯运动想象疗法治疗,C组采用单纯表面肌电刺激治疗,D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双下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组内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评分、10m步行速度、胫骨前肌、腘绳肌最大等长收缩iEMG肌电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组比较,A组治疗后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能够通过肢体活动正确运动感觉及肌肉的收缩感觉完善的传递给大脑,通过重组脑功能和激活闲置神经通路逐步替代受损神经功能,通过视觉听觉的双信号反馈增强训练效果,促进潜伏通路及休眠突出活化,强化运动反射弧形成更好的恢复偏瘫患者的双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 肌电触发电刺激 偏瘫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洁 原永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237-00238,共2页
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8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总计68例,经计算机的筛选后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均有34例,前一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后一组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比对临床... 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8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总计68例,经计算机的筛选后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均有34例,前一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后一组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比对临床干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时患肢肌力在3级个体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26VS19),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MBI指数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O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者中,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应用价值大,可改善患者的肌力,提高生活能力,推荐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训练改善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会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10期00266-00267,共2页
探讨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行呼吸训练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颈髓损伤患者,患者均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将这些患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观察... 探讨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行呼吸训练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颈髓损伤患者,患者均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将这些患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将其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以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对其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秀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对于颈髓损伤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利用呼吸训练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并且通过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护理,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率提高,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颈髓损伤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王佳 杨瑞雪 乔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0-11,共2页
下体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是测量脑卒中患者康复价值的观察组,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肉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肌肉、每周四头肌评定、Fugl-Me... 下体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是测量脑卒中患者康复价值的观察组,进行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肉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肌肉、每周四头肌评定、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仪BB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朱根、朱砂、FMA、BB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下肢肌力,有利于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下肢肌肉 平衡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原永康 王红斌 +2 位作者 贾博 乔波 王洁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94-695,共2页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利多卡因。治疗前、治...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局部疼痛敏感点分别注射A型肉毒毒素与利多卡因。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的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周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l周、1个月及3个月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持续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12.3±3.5)分]及3个月[(9.5±3.1)分]的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较低(P〈0.05)。结论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能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带状疱疹神经痛 局部注射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肌内效贴布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乔波 原永康 +1 位作者 张君 邹映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4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肌内效贴布(KT)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和肌内效贴布(KT)对脑性瘫痪儿童姿势控制和坐姿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MES及KT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中的D区和E区评分、肌张力(跟耳试验、足背屈角、股角)、坐位平衡功能量表(SAS)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GMFM-D、GMFM-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屈角、跟耳试验、股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足背屈角、股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耳试验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ES和KT治疗脑性瘫痪儿童有效改善了患儿坐姿平衡能力,改善了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了患儿姿势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内效贴布 脑性瘫痪儿童 姿势控制 坐姿平衡
原文传递
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利强 原永康 +1 位作者 张君 王茹花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20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躯干控制训练,比较两组... 目的 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在运城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辅以躯干控制训练,比较两组躯干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躯干损伤能力量表(TIS)、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躯干控制训练,可有效缓解功能障碍,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躯干控制训练 运动能力 躯体平衡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20
作者 张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5年第4期00030-00030,共1页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采取优质护理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 分析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组则采取优质护理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提高治愈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老年性脑梗塞 应用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