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闭式吸痰法在危重症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
1
作者 郭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48-051,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危重症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密闭式吸痰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23年1月至7月期间需要机械通气的70名新生儿。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5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技...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危重症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密闭式吸痰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23年1月至7月期间需要机械通气的70名新生儿。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5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技术,而实验组则使用封闭式吸痰技术。在实施这些干预措施后,我们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估与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干预后,其生命体征指标、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吸痰时痰液喷溅情况、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法对危重症新生儿行机械通气治疗中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可有效改善患儿生命体征,最大限度地减少气道内的压力变化,相对减少肺容量变化,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法 危重症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D64指数、PCT、IL-6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迎敏 杨小庆 赵旭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36)与非重症组(n=77)。比较两组新生...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CD64(nCD64)指数、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n=36)与非重症组(n=77)。比较两组新生儿nCD64指数、血清PCT及IL-6水平,分析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组新生儿nCD64指数、血清PCT及IL-6水平高于非重症组(P<0.05);nCD64指数、血清PCT及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83,0.605,0.234;P<0.05);nCD64指数与PCT、IL-6水平正相关(r=0.481,0.246;P<0.05),PCT与IL-6水平正相关(r=0.206;P<0.05);nCD64指数、PCT、IL-6、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99、0.846、0.635,三指标联合曲线下面积值为0.942。结论:nCD64指数、血清PCT及IL-6水平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评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情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病情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小庆 赵旭晶 +1 位作者 李迎敏 王建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美罗培南治疗;联...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及对患儿临床免疫水平、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联合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美罗培南治疗;联合组采用常规治疗+美罗培南+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临床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治疗7 d后,联合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及IgG、IgA、IgM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PCT、CRP、IL-6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可减轻炎症,提升患儿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美罗培南 新生儿败血症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雪 赵旭晶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472-477,共6页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NEC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及家属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肠道微生...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NEC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及家属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3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情况、免疫功能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腹泻、腹胀及大便异常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其治疗3d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3d后的肠道菌数量(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CD4^(+)比例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3d后的血清CRP、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肠壁增厚、固定肠袢影改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积气改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可有效提高NEC患儿免疫力,缓解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奥美拉唑 肠道微生态调节剂 影像学特征征象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K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雪 赵旭晶 王晓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71-474,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的脐血维生素K1、维生素K2(VK1、VK2)水平和凝血功能水平,并分析其与新生儿发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时的情... 目的观察新生儿的脐血维生素K1、维生素K2(VK1、VK2)水平和凝血功能水平,并分析其与新生儿发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接受分娩的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分为发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儿(出血组,n=11)和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对照组,n=89),观察两组新生儿的VK1、VK2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分析VK1、VK2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的相关性,并探讨VK1、VK2水平与新生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关系。结果出血组VK1、VK2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T、APTT和D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新生儿的VK1、VK2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458、0.483,P<0.05),与TT、PT、APTT和DD水平呈负相关;VK1和VK2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0.913,对新生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98和0.7611、0.8912和0.9205。结论VK水平对新生儿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与TT、PT、APTT、FIB和DD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VK1水平 凝血功能 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杨雪 赵旭晶 杨小庆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17期3494-3498,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出生的2996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可能影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出生的2996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消化道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无出血组,对可能影响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996名新生儿中,134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4.47%。两组性别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组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反流食性食管炎、新生儿顽固性呕吐患儿占比均明显高于无出血组[58.96%(79/134)比16.74%(479/2862)、55.22%(74/134)比9.33%(267/2862)、38.81%(52/134)比6.39%(183/2862)、38.06%(51/134)比6.67%(191/2862)、33.58%(45/134)比3.56%(102/2862)、14.93%(20/134)比7.62%(218/2862)、32.09%(43/134)比15.74%(422/2862)、6.72%(9/134)比0.98%(28/2862)、11.19%(15/134)比1.08%(31/2862)](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顽固性呕吐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89,95%CI 1.292~14.232;OR=7.893,95%CI 1.477~42.174;OR=7.396,95%CI 1.861~29.395;OR=6.626,95%CI 1.313~33.447;OR=2.686,95%CI 1.234~5.848;OR=2.482,95%CI 1.188~5.186;OR=3.212,95%CI 1.178~8.763)(P<0.05或P<0.01)。结论胎龄<37周、出生体重<2.5 kg、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顽固性呕吐是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出血 新生儿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风险护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观察
7
作者 赵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252-254,共3页
探析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运用强化风险护理模式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且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80例新生黄疸患儿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 探析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运用强化风险护理模式的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收治且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80例新生黄疸患儿进行实验研究,时间选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并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40例,实施强化风险护理)。并对两组患儿黄疸指数以及胆红素水平、风险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以及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在呕吐窒息、针头脱落、反复穿刺、皮肤损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强化风险护理模式合理应用到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加快新生儿康复速度,切实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治疗 强化风险护理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冯婷婷 杨雪 王晓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接受PN支持治疗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PNAC发生率。根据其是否发生PNAC分为观察组(是,n=54)和对照组(否,n=251)。收集...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外营养(PN)相关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305例接受PN支持治疗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其PNAC发生率。根据其是否发生PNAC分为观察组(是,n=54)和对照组(否,n=251)。收集纳入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出生1 min及5 min时Apgar评分、并发症(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贫血等)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喂养困难、PN开始时间、PN持续时间;氨基酸累计用量、脂肪乳累计用量;出生第14天血清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水平等信息。分析影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相关因素。结果:305例接受PN干预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中共有54例发生PNAC,发生率为17.70%。观察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感染比例、住院时间、喂养困难比例、PN持续时间、ALT、AST、TBil、TBA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高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保护因素,而PN持续时间越长、ALT、AST、TBil、TBA等指标高均是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出生体质量、PN持续时间及ALT、AST、TBil、TBA检测水平对于评估和预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NAC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CRP、PCT、ILG6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晓丽 李迎敏 +2 位作者 杨小庆 冯婷婷 李飞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IL)-6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出生的52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早产儿脐血CRP、PCT、IL-6水平,根据宫内感染情况(胎盘... 目的 探讨脐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IL)-6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出生的52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检测早产儿脐血CRP、PCT、IL-6水平,根据宫内感染情况(胎盘病理组织检测,确定5个以上中性粒细胞浸润且分布呈弥散性聚集即为感染)将早产儿分为感染组(n=47)与非感染组(n=475),并采用颅脑超声及头颅核磁共振(cMRI)检测早产儿脑损伤情况;再将感染组中颅脑超声或cMRI结果显示脑损伤的早产儿纳入脑损伤组(n=23),颅脑超声及cMRI结果显示正常的早产儿纳入无脑损伤组(n=2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脐血CRP、PCT、IL-6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早产儿脐血CRP、PCT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139、55.033、16.719,P<0.05);感染组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48.94%,23/47)明显高于非感染组(15.79%,75/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14,P<0.05)。脑损伤组早产儿脐血CRP、PCT、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脑损伤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7、2.626、2.860,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与脐血CRP、PCT和IL-6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0、0.295、0.30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脐血CRP(OR=2.815,95%CI:1.521~5.209)、PCT(OR=2.680,95%CI:1.022~7.031)、IL-6(OR=2.305,95%CI:1.082~4.911)均为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与脐血CRP、PCT、IL-6水平均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监测其水平预防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宫内感染 脑损伤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母乳微量喂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小庆 李迎敏 王建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956-3958,共3页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多发于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可以外源性补充早产儿的肠内菌群,以达到恢复肠道内生物屏障的目的[2]。母乳喂养可以提升新生儿免疫力,增加胃肠道喂养的...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多发于早产儿或患病的新生儿,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可以外源性补充早产儿的肠内菌群,以达到恢复肠道内生物屏障的目的[2]。母乳喂养可以提升新生儿免疫力,增加胃肠道喂养的耐受力,从而使胃肠道功能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在防治早产儿NEC中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 微量喂养 生物屏障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外源性补充 胃肠道喂养 母乳喂养 肠内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3,共3页
主要目的主要以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作为根本所在。方法 观察对象的8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主要在该院2020.1-2022.8月期间收治的,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前者的例数为42例,后者的例数为43例,... 主要目的主要以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效果作为根本所在。方法 观察对象的85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主要在该院2020.1-2022.8月期间收治的,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前者的例数为42例,后者的例数为43例,予以常规治疗则是前者,予以美罗培南治疗则是后者,在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营养状态比较后,对患儿药物不良反应、细菌学疗效的分析那也是非常重要的。结果 在总体有效率评分上,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为优越,组间数据P值相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明显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和血清前白蛋白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相互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过秩和检验分析了两组的细菌学疗效,观察组总体细菌总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时,美罗培南治疗的应用优势可以说是毋庸置疑,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化,患儿的营养状态也是可以得到明显地改善的,最大程度地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其细菌学疗效突出,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治疗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Ca^(2+)、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王建强 李迎敏 杨小庆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693-1696,共4页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血浆中Ca^(2+)、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8例HL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29)、中度重症组(n=45)和重症组(n=34)。比较各组患... 目的:探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AP)患者血浆中Ca^(2+)、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8例HL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29)、中度重症组(n=45)和重症组(n=34)。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Ca^(2+)、CRP、Fib水平变化,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治疗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浆中Ca^(2+)、CRP、Fib指标的相关性。根据患者的治疗结局分为存活组(n=103)和死亡组(n=5)。比较不同治疗结局患者治疗前血浆中Ca^(2+)、CRP、Fib水平,使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治疗前血浆中Ca^(2+)、CRP、Fib水平对患者治疗结局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5 d后,三组患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中度重症组、重症组患者Ca^(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中度重症组、重症组患者Fib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治疗5 d后,三组患者同时间点组间Ca^(2+)、CRP、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Ca^(2+)水平负相关,与CRP、Fib水平正相关(r=-0.890、0.919、0.890,P<0.05);存活组患者CRP、Fib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两亚组患者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血浆中Ca^(2+)、CRP、Fib均具备预测HLAP患者治疗结局的效能(AUC=0.670、0.802、0.929,P<0.05)。结论:血浆中Ca^(2+)、CRP及Fib水平对于评估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患者治疗结局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血钙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 病情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治疗前血清MIF、MMP-9水平测定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13
作者 荆竹山 邱迎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6期39-43,49,共6页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治疗前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并分析其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首诊SLE患儿12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治疗前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并分析其对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首诊SLE患儿12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随访1年,随访期间观察患儿预后情况并根据有无器官损伤分为预后不良组(n=39)和预后良好组(n=87)。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治疗前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MIF、MMP-9]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患儿血清MIF与MMP-9水平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SLE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ROC及决策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MIF、MMP-9水平对SLE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LE患儿预后不良率为30.95%(39/126);2组患儿疾病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ESR、PCT、CRP及MIF、MMP-9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MIF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466,P<0.001);高疾病活动度、高水平ESR、PCT、CRP、MIF、MMP-9是SLE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MIF、MMP-9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SLE患儿预后的AUC>0.70;阈值在0.0~1.0范围内血清MIF、MMP-9联合预测SLE患儿预后的净收益率>0。结论治疗前血清MIF、MMP-9水平在预后不良SLE患儿更高;二者可有效预测患儿预后,且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关晓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39-41,共3页
研究目的主要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作为根本。方法 在2021.1-2022.8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抽签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各为15例)分别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方案治疗、常... 研究目的主要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作为根本。方法 在2021.1-2022.8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抽签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各为15例)分别予以高频振荡通气方案治疗、常规机械通气方案治疗,在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中,不仅仅包括吸入氧气浓度、氧合指数,而且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也是不容忽视的,当然也包括通气治疗总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在内。结果 治疗前的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改善并不明显,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气浓度、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指标在变化的同时,实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11/15),而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14/15),故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总发生概率13.33%,是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概率46.67%不可比拟的,P<0.05;实验组的通气治疗总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是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低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高频振荡通气方案治疗绝不可忽视它,可以确保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生命体征得到有效改善,不断节约通气治疗总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推动治疗效果的提升,而且还可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
15
作者 杨博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35-37,共3页
本文主要是为了对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做出探讨和分析的。方法 研究的时间为2021.6-2022.8月,在这期间,将收治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予以传统机械通气治... 本文主要是为了对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性观察做出探讨和分析的。方法 研究的时间为2021.6-2022.8月,在这期间,将收治的9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病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根据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予以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被设定为对照组,予以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则被设定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自的例数为46例。在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中,不仅仅是包括临床治疗效果的,而且治疗前后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结果 观察组取得97.83%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86.96%则是对照组的结果了,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是最为惊人的,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儿各项评分的改善效果都是比较明显的,这主要是与治疗前相互对比,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的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评分的改善那也是比对照组更为良好的,相互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在对照组内,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在这两者的对比结果中,很显然地,观察组是“略胜一筹的”,P<0.05;干预前,两组病患生活质量各项数据我们是看不出任何差别存在的,也就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的提升趋势较为理想,观察组的提升效果最为惊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肺保护性呼吸机通气治疗,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质的进展与飞跃,并明显改善患儿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将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确保患儿良好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许婷 杨雪 +1 位作者 常娜 郝媛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2672-2672,共1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出现的有关因素,以期为降低早产儿VAP发生率方案选择提供预防和治疗参考。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PNEUMONIA 早产儿 相关因素分析 预防和治疗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作用分析
17
作者 白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1-3,共3页
探究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31)与实验组(n31)。对31例常规组患儿实行氨茶碱治疗,对31例实验组患儿实行枸橼酸咖啡因... 探究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62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n31)与实验组(n31)。对31例常规组患儿实行氨茶碱治疗,对31例实验组患儿实行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肠道血氧饱和度、脑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率、早期肺功能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100.00%,常规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0.65%,经过对比发现两组存在较大差别,实验组更优(p<0.05)。实验组患儿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症状消失时间为(18.57±1.15)、(3.25±0.38)、(37.79±5.16),常规组为(14.34±1.26)、(1.21±0.27)、(22.36±5.65),经过对比发现两组存在较大差别,实验组更优(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肠道血氧饱和度为(96.58±1.34),常规组为(83.86±1.78);实验组患儿脑血氧饱和度为(96.26±0.29)、常规组为(84.55±0.36),经过对比发现两组存在较大差别,实验组更优(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常规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经过对比发现两组存在较大差别,实验组更优(p<0.05)。结论 在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治疗中,利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患儿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恢肠道血氧饱和度,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早产儿 原发性呼吸暂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