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及其疗效预测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林奇 陈慧玉 +2 位作者 刘洋 唐强 金灌培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同时研究这些指标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和HE染色对化疗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手术切除的30例乳腺癌组...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影响,同时研究这些指标对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和HE染色对化疗前空芯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手术切除的30例乳腺癌组织的survivin、Ki-67、ER、C-erbB-2、p53和肿瘤组织学分级的表达情况。化疗方案为CAF(CTX 600 mg/m2,THP 50 mg/m2,5-FU500 mg/m2)和TA(艾素75 mg/m2,THP 30 mg/m2),每3周1疗程,用药2~3个疗程。化疗疗效通过采用临床体检、乳腺彩超检测及术后病理分析综合判断。结果 30例患者中70.0%(21/30)获PR,SD为30.0%(9/30),全组无恶化病例,总有效率为70.0%(21/30)。通过对化疗前后的指标比较发现:新辅助化疗能降低Ki-67的表达(P<0.01)和肿瘤分级(P<0.05)。化疗前后survivin、ER、C-erbB-2和p53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Ki-67高表达(≥20%)、肿瘤分级高的患者和Ki-67低表达(<20%)、肿瘤分级较低的患者相比,化疗疗效更明显(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组织Ki-67的表达和肿瘤分级,而对survivin、ER、C-erbB-2和p53表达均无显著影响,Ki-67高表达(≥20%)、肿瘤分级高的患者对化疗更敏感、短期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乳腺肿瘤/病理学 化学疗法 辅助 肿瘤分期 基因 p53 KI-67抗原 基因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及其与生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锴 宋燕州 李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分析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脏组织中BMP-7表达,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分析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脏组织中BMP-7表达,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85例肝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标本,以肝血管瘤及肝脏外伤患者14例为良性对照。研究BMP-7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及其不同表达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 BMP-7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非癌肝脏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7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其阳性表达的肝癌患者预后较阴性表达者差。结论 BMP-7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骨形态发生蛋白7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Ki-67、雌激素受体和肿瘤学分级对局部晚期乳腺癌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洋 陈慧玉 +1 位作者 刘毅 林奇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78-383,共6页
目的探讨survivin阳性表达、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和高肿瘤学分级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为了实施保乳手术而应用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68例(Ⅱb—Ⅲb)患者完成了4—6个周期的每3... 目的探讨survivin阳性表达、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和高肿瘤学分级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为了实施保乳手术而应用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68例(Ⅱb—Ⅲb)患者完成了4—6个周期的每3周TAC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75mg/m^2,吡哺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500mg/m^2)。化疗前粗针穿刺获得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Ki-67和ER的表达,按照Elston和Ellis标准进行肿瘤学分级,结合临床和病理因素预测疗效。化疗后患者接受保乳手术或者改良根治术。结果68例患者中,总缓解率(ORR)为85%,其中21例(31%)获得临床完全缓解,37例(54%)获得部分缓解,14例(20%)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37例(54%)实行了保乳手术。)(2检验:survivin阳性表达、Ki-67高表达、高肿瘤学分级(Ⅲ级)分别和高的ORR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24和0.047),survivin阳性表达和Ki-67高表达和高的pCR相关(P值分别为0.029和0.048),ER和ORR及pCR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urvivin阳性表达、高肿瘤学分级和高的ORR相关(P值分别为0.030和0.036),所有因素和pCR无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阳性表达和高肿瘤学分级是以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获得高ORR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预测因子 多西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与塞来昔布联合应用抑制胃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奇 周士福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抗血管生成化疗(小剂量高频率给药)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联合应用在裸鼠体内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SGC一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成实体...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docetaxel)抗血管生成化疗(小剂量高频率给药)与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联合应用在裸鼠体内对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SGC一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将40只裸小鼠随机分成4组,建模1周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剂量0.3ml·d,对照组)、多西紫杉醇腹腔注射(剂量5mg·kg·d^-1,4d·周^-1,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灌胃(剂量10mg·kg^-1·d^-1,塞来昔布组)、多西紫杉醇腹腔注射+塞来昔布灌胃(剂量同前,联用组)。所有动物用药9周后拉颈处死,称量瘤块质量并计算抑瘤率;肉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裸鼠原位移植瘤、胃周淋巴结和肝脏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对照组、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组和联用组的瘤重分别为(1.76±0.31)、(0.89±0.20)、(0.70±0.24)、(0.44±0.16)g,抑瘤率分别为49.4%、60.0%、75.0%;胃周淋巴结癌转移率分别为100%、60%、50%、30%;肝脏肿瘤转移率分别为80%、50%、50%、20%;MVD分别为14.0±3.4、7.0±3.2、6.9±3.6、4.8±2.6。与对照组相比,多西紫杉醇组、塞来昔布组和联用组的瘤重明显降低(P〈0.01),联用组胃周淋巴结和肝脏癌转移明显受抑制(P〈0.05),多西紫杉醇、塞来昔布和两药联用组均能显著抑制胃癌组织微血管的生成(P〈0.01)。结论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和塞来昔布均能抑制胃癌生长和转移,且两者有协同抗癌作用,多西紫杉醇抗血管生成化疗和塞来昔布联用有望成为未来胃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多西紫杉醇 塞来昔布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选择素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田青水 朱兴国 +3 位作者 金同玉 李德春 陈彦 闫永鑫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3,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P选择素(selectin)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组(15对),于再灌注后1、3、6h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切取胰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选择素免疫组... 目的探讨P选择素(selectin)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组(15对),于再灌注后1、3、6h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切取胰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选择素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移植组胰腺组织损伤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淀粉酶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相关;而假手术组胰腺组织损伤不明显,血淀粉酶不升高。移植组各时段P选择素均表达,且再灌注后1h即达高峰,假手术组P选择素不表达。结论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以及释放出各种蛋白酶和活性因子,是导致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直接原因。P选择素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胰腺移植 中性粒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附七例报告)
6
作者 王正冬 金根培 周爱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5-1036,共2页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腹腔镜 改良HELLER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血常参数P2/MS值的关系
7
作者 韦玉芳 曹海燕 +3 位作者 周军 杨聪颖 蔡胜蓝 张婷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17-117,共1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与血常规参数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2/MS)值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3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根据相关数据计算P2/MS...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与血常规参数血小板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2/MS)值的关系.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3例.采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常规,根据相关数据计算P2/MS值;应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HBV DNA;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肝活检标本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HE)、网状纤维及Masson染色.统计学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结果:比较不同HBV DNA水平患者之间的血常规参数P2/MS值、H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参数P2/MS值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病毒DNA 血常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即时处理体会
8
作者 庄浩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6期91-92,共2页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近年来的推广普及,胆管损伤作为其一种严重并发症,越来越不容忽视。回顾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胆囊良性疾病行LC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外胆管损伤 即时处理 胆囊良性疾病 严重并发症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情况和预后分析(附2886例报告)
9
作者 陆子鹏 高鑫 +29 位作者 程浩 王宁 张凯 尹杰 尹凌帝 林佑廷 朱心睿 王东芝 马红钦 刘同泰 徐永子 朱道俊 禹亚斌 杨扬 刘飞 潘超 唐劲草 胡敏杰 华志元 轩福明 夏磊洲 钱栋 王永 王苏苏 高文涛 仇毓东 朱东明 苗毅 蒋奎荣 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5-693,共9页
目的探讨江苏省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和围手术期结局,分析术后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1家大型三甲医院收... 目的探讨江苏省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情况和围手术期结局,分析术后9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21家大型三甲医院收治的28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732例,女1154例;年龄为65(57,71)岁。江苏省胰腺专病质量控制中心在江苏省胰腺疾病质量控制项目的框架之下,采用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方法,建立全省统一胰十二指肠切除电子数据库。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术中和术后情况。(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Fisher确切概率法。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连续变量最佳分界值。单因素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对应的统计学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结果(1)临床特征。288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175例和1711例。21家医院中,8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年均手术量<36例,10家年均手术量为36~119例,3家年均手术量≥120例。年均手术量≥36例的13家医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584例,占总数89.536%(2584/2886);年均手术量≥120例的3家医院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57例,占总数47.020%(1357/2886)。(2)术中和术后情况。2886例患者中,手术入路为开腹2397例、微创488例、未知1例;保留幽门情况为保留871例、未保留1952例、未知63例;联合脏器切除情况为联合任何脏器切除305例(含血管切除209例)、未联合脏器切除2579例、未知2例。2885例手术时间为290(115)min,2882例术中出血量为240(250)mL,2880例术中输血率27.153%(782/2880)。2886例患者中,侵入性治疗率为11.342%(327/2883)、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率为3.087%(89/2883)、再次手术率为1.590%(45/2830),术后住院时间为17(11)d,住院死亡率为0.798%(23/2882),2083例有严重并发症资料的挽救失败率为6.529%(19/291)。2477例患者获得术后90 d随访,术后90 d病死率为2.705%(67/2477)。288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8.997%(1423/241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970%(291/2083),2078例综合并发症指数为8.7(22.6)。(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后侵入性治疗、术后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2.403,2.609,16.141,95%可信区间为1.281~4.510,1.298~5.244,7.119~36.596,P<0.05);医院年均手术量≥36例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内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0.368,95%可信区间为0.168~0.808,P<0.05)。结论江苏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部分医院高度集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90 d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住院死亡风险。年龄≥70岁、术后侵入性治疗、术后非计划重症监护室治疗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医院年均手术量≥36例是术后90 d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 围手术期 数据库 江苏省
原文传递
胆囊肠道内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鑫 冯涛 +5 位作者 相小松 考晓明 郑鹏 李向阳 李东虎 嵇武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总结胆囊肠道内瘘(CEF)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29例CEF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CEF患者均接受腹上... 目的:总结胆囊肠道内瘘(CEF)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29例CEF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CEF患者均接受腹上区超声检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其他辅助检查。患者均先试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若局部致密粘连难以分离、缝合关闭窦道困难或术中出血较多,即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临床表现。(2)术前辅助检查和术前诊断结果。(3)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术后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5)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为术后远期相关并发症,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 结果:(1)临床表现:29例CEF患者均有右季肋区或腹上区疼痛。(2)术前辅助检查和术前诊断结果:29例患者术前均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胆囊壁增厚17例,萎缩性胆囊炎12例,胆囊壁增厚合并萎缩性胆囊炎5例,胆道积气2例。15例患者术前行腹部CT检查,其中胆囊与周围胃肠道界限不清晰15例,胆道积气5例。7例患者行ERCP检查,其中内镜直接发现窦道开口及胆汁溢出和(或)胆总管内注入造影剂后窦道显示4例。5例患者行胃镜检查,直接发现窦道开口及结石1例。3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其中直接发现窦道开口及胆汁溢出1例,结肠肝区炎症反应2例。术前明确诊断9例,术前诊断率为 31.0%(9/29),其中6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例胆囊结肠内瘘,1例胆囊胃内瘘。(3)术中情况:29例CEF患者中,24例成功行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85 min(50~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 mL(30~110 mL)。5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 min(120~2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20 mL (60~250 mL)。(4)术后情况:行腹腔镜手术的24例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3 d),术后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 d(2~4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6 d)。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中转开腹手术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11 d死于多器官衰竭,其余4例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 d(3~6 d),术后平均流管拔除时间为6 d(3~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11~19 d)。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5)随访情况:25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89.3%(25/28),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3~38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远期相关并发症。 结论:右季肋区和(或)腹上区疼痛是CEF最常见的症状,超声和CT检查可为CEF的术前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对于有经验的医师,腹腔镜手术治疗CEF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肠道内瘘 临床特征 诊断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田青水 朱兴国 李德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3-1344,共2页
目的观察P选择素(P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Ps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移植组和治疗组。移植组和治疗组均进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但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 mi... 目的观察P选择素(P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大鼠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Ps单克隆抗体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移植组和治疗组。移植组和治疗组均进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术,但治疗组于再灌注前5 min静脉注射Ps单克隆抗体。3组分别于腹主动脉开放后1(n=5)、3(n=5)、6(n=5)h取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水平,并切取胰腺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Ps、I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组胰腺组织损伤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血淀粉酶升高,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相关;而治疗组胰腺组织损伤不明显,血淀粉酶减低。移植组各时段Ps、ICAM-1均有阳性表达,且Ps再灌注1 h为表达高峰,ICAM-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加,假手术组、治疗组Ps、ICAM-1不表达。结论Ps及ICAM-1按一定时间顺序参与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Ps可能是胰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起始因素;抗Ps单克隆抗体对移植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选择素 黏附分子-1 胰腺移植 中性粒细胞 缺血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T管拔除后胆漏的非手术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浩 田清水 +1 位作者 李锴 曹建英 《临床医学》 CAS 2009年第11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T管拔除后胆漏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8年肝胆管结石病例T管拔除后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通过T管窦道放置导尿管造影引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以及内镜微创引流。结果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好转... 目的研究T管拔除后胆漏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8年肝胆管结石病例T管拔除后胆漏的12例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通过T管窦道放置导尿管造影引流、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以及内镜微创引流。结果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好转出院。结论T管拔除后出现胆漏,首选非手术治疗,而提高非手术治疗的成功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胆漏 非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胃癌相关基因异常表达与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腹腔干周围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殿忠 葛旭明 张宝明 《现代医学》 2015年第8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探讨与胃左动脉(No.7)、肝总动脉(No.8a、No.8p)、腹腔干(No.9)周围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70例行D2、D3根治术的原发胃癌(单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与胃左动脉(No.7)、肝总动脉(No.8a、No.8p)、腹腔干(No.9)周围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70例行D2、D3根治术的原发胃癌(单病灶)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70例胃癌原发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增殖指数(LI)、P53、C-erb B2、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7及MMP-9的表达及其与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累及淋巴结站别、淋巴管浸润、Ki-67 LI、C-erb B2、MMP-7、MMP-2的表达与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浸润、Ki-67 LI增高和MMP-7及MMP-2阳性是胃癌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淋巴管浸润、Ki-67LI增高、MMP-7及MMP-2阳性是胃癌胃左动脉淋巴结(No.7)、肝总动脉淋巴结(No.8a、No.8p)、腹腔干淋巴结(No.9)转移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 Ki-67 基质金属蛋白酶 胃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