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的医院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骞峰 李小民 +1 位作者 刘萍 倪爱林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7年第6期45-47,共3页
为强化医院质量与安全内涵建设,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通过对各专业委员会进行考核,督促各专业委员会履行职责,发... 为强化医院质量与安全内涵建设,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需建立医院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院长为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通过对各专业委员会进行考核,督促各专业委员会履行职责,发挥各委员会功能;采用专项调研、个案追踪、系统追踪等多种方式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实行综合协调,解决涉及多部门的质量安全问题;积极推动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定期对职能处室进行考核,加强职能处室管理水平;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督促各处室开展应急演练等。经过三年的努力,医院质量安全内涵建设卓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医院 评审标准 质量安全 精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化的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萍 李爱民 +1 位作者 李宝玉 张骞峰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12期93-97,共5页
目的:基于信息化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处理、反馈系统,了解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成效,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对策,推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通过自行设计不良事件管理调查问卷,评价干预前后结果差异。结果:不良事件满意度总评价由(3.95... 目的:基于信息化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处理、反馈系统,了解不良事件闭环管理成效,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提出对策,推动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方法:通过自行设计不良事件管理调查问卷,评价干预前后结果差异。结果:不良事件满意度总评价由(3.95±1.49)分提升至(4.69±0.79)分,对院级层面不良事件管理满意度评价由(4.07±1.51)分提升至(4.29±1.01)分,科室对不良事件管理重视程度评价由(4.76±0.65)分提升至(4.88±0.48)分,参与科室组织培训率由86.15%提升至97.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6.22%医务人员曾发现不良事件没有上报,改善后降低至14.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不良事件上报、处理、反馈流程,临床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管理满意度总体提升,但不良事件漏报仍有发生,应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不良事件报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问卷调查 不良事件 管理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梦平 刘萍 +1 位作者 徐渭 张骞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收治10931例患者,男女比为1.47... 目的分析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收治10931例患者,男女比为1.47∶1,年龄以45~74岁为主,占比78.03%。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也随之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451,P<0.001)。抢救室收治患者月高峰为1月、10-12月,日高峰出现在9:00-12:00、16:00和19:00。排名前5位的病种为循环系统疾病3457例(31.6%),症状、体征、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3118例(28.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932例(17.7%),消化系统疾病752例(6.9%),呼吸系统疾病561例(5.1%)。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为145 min,最长2.47 d,最短2 min。结论医院应根据急危重症流行病学与疾病谱特点,以及滞留时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多部门协调,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流行病学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调查及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蔡林 刘萍 李海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5期651-654,673,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江苏省156家医疗机构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分析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影响因素及相关性。方法:2021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江苏省156家医疗机构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及离职意愿,分析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和离职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平均100.67±18.89分,处于中等认知水平,其中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社会支持较低,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最高学历组间职业认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医院和收入组间比较,离职意愿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认同与离职意愿具有相关性,职业认同总分与离职意愿Ⅰ和离职意愿Ⅱ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急诊科男护士职业认同感越低,离职意愿越高,应进一步了解男护士职业需求,完善男护士组织管理与保障,进而提升男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离职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男护士 职业认同 离职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与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亚男 刘菁 +2 位作者 刘善善 张骞峰 茆海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834-2836,2844,共4页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后期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MDRO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1月-2015年5月数据为...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后期持续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住院患者MDRO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MDRO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14年1月-2015年5月数据为干预前组,共调查患者102 692例;2015年6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共调查患者97 577例,比较两组患者MDRO感染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2014年1月-2016年9月年共监测住院患者200 269例,共检出MDRO 1 552株,其中院内感染MDRO 449株,MDRO感染率为0.22%;不同性别、年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感染MDRO致病菌前5位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45.66%)、金黄色葡萄球菌(17.82%)、铜绿假单胞菌(17.37%)、肺炎克雷伯菌(14.25%)和大肠埃希菌(2.4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46.32%),其次为外科、内科、新生儿与妇产科;季节分布呈现一、三季度高于二、四季度现象;通过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MDRO感染株数由267株下降至182株,感染发生率由基线期0.26%下降至干预期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综合性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对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菌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某院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构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梦平 刘萍 +2 位作者 徐渭 倪爱琳 张骞峰 《中国病案》 2021年第9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病案首页信息,分析住院费用构成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住院...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某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病案首页信息,分析住院费用构成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患者住院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住院费用构成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材料费(32.91%)、药品费(26.41%)和手术费(9.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付费方式、入院途径、住院天数、是否抢救、术前住院天数、出院情况、手术级别和出院年份均为手术患者产生较高住院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男性、高龄、婚姻状况为已婚/丧偶/离异、自费患者、入院途径为急诊/转入/其他、有抢救、住院天数和术前住院天数越长、出院情况为未治愈以及出院年份越大的患者,越容易产生较高的住院费用。结论加强医用耗材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合理安排术前检查、改善围手术期的处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措施合理控制术前住院天数和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萍 吴梦平 +2 位作者 徐渭 包增涛 张骞峰 《中国病案》 2021年第9期55-59,共5页
目的分析胃肠恶性肿瘤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出院的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筛选病例将2076例正常手术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3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 目的分析胃肠恶性肿瘤非计划再次手术原因、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出院的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筛选病例将2076例正常手术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3例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病例作为研究组,分析研究组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对搜集的14项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胃肠恶性肿瘤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率为1.1%,主要原因为术后出血8例(34.78%)、切口问题4例(17.39%)、肠梗阻4例(17.39%)、造口并发症3例(13.04%),以上问题占比82.6%;经单因素分析诊断分类、是否抢救、是否造口、是否输血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输血(OR=4.766,P<0.001)与造口(OR=3.093,P<0.05)为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模型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177,P<0.001,经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较好,χ^(2)=0.274,P>0.05。结论非计划再次手术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应关注输血及造口患者,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肠梗阻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恶性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风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