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1
作者 干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1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正进入经济建设中新老技术更新换代的转折时期。但科技和生产脱节仍然是制约我国经... 1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正进入经济建设中新老技术更新换代的转折时期。但科技和生产脱节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行业技术创新 研究中心建设 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连铸》杂志编辑部 联合字2017 征文001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连铸工艺和装备及其相关技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2
作者 <连铸编辑部> 《连铸》 2017年第2期84-84,共1页
各相关单位:兹定于2017年6月上旬在大连召开"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连铸装备与相关技术研讨会。欢迎大家投稿。此次会议围绕连铸绿色制造(环保),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创新驱动,连铸新材料,连铸新流程,连铸新工艺,连铸装备和相关联技... 各相关单位:兹定于2017年6月上旬在大连召开"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连铸装备与相关技术研讨会。欢迎大家投稿。此次会议围绕连铸绿色制造(环保),智能制造,数字化制造,创新驱动,连铸新材料,连铸新流程,连铸新工艺,连铸装备和相关联技术开展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制造 连铸工艺 连铸技术 重型机械 相关技术 数字化制造 智能制造 关联技术 下连 绿色制造
原文传递
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付兵 项利 +1 位作者 仇圣桃 成国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概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从流程工序特点、热履历、组织与抑制剂控制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相对传统板坯流程生产高磁感取... 概述了高磁感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研究现状。从流程工序特点、热履历、组织与抑制剂控制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相对传统板坯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该流程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磁感取向硅钢 薄板坯连铸连轧 技术优势 技术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轴承钢压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宗男夫 张慧 +1 位作者 刘洋 王明林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轴承钢铸坯内部易产生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缺陷,对轧制及成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连铸压下技术是改善铸坯内部缺陷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压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凸形辊压下技术、单辊重压... 轴承钢铸坯内部易产生中心疏松、缩孔和中心偏析等缺陷,对轧制及成品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连铸压下技术是改善铸坯内部缺陷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综述了压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凸形辊压下技术、单辊重压下技术和两段式重压下技术,提出大方坯轴承钢末端重压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连铸压下技术 均质化 中心缺陷 重压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45qD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5
作者 张菊根 郭文波 +2 位作者 张海波 万勇 冯孔孔 《江西冶金》 2024年第6期436-442,共7页
轻压下技术可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疏松、缩孔等缺陷。为了改善Q345qD钢2270mm×250 mm断面的连铸板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心偏析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研究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Q345qD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并通... 轻压下技术可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疏松、缩孔等缺陷。为了改善Q345qD钢2270mm×250 mm断面的连铸板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中心偏析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凝固传热模型,研究拉速、过热度、比水量对Q345qD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并通过射钉试验验证此模型的准确性。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改变铸坯凝固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后,铸坯内部质量显著提高,铸坯低于1.0级偏析比例由51.21%提高至6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轻压下 三维温度场 拉速 过热度 比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接触电磁连铸技术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那贤昭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干勇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连铸软接触技术中若干电磁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电磁波在铜、钢水和充满钢水的铜结晶器内的衰减的分析.以及对电磁体积力的数学推导.确认了电磁力的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沿径向衰减的快慢,即BZ对r的... 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连铸软接触技术中若干电磁参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电磁波在铜、钢水和充满钢水的铜结晶器内的衰减的分析.以及对电磁体积力的数学推导.确认了电磁力的大小取决于磁感应强度沿径向衰减的快慢,即BZ对r的导数 当频率增加时、铸坯表面的电磁力增加.并向铸坯中心迅速衰减 电磁压力沿径向的分布决定弯月面的形状.一定结构的结晶器应选一个最佳频率,才能得到最大的电磁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接触电磁连铸 结晶器 弯月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流T形连铸中间包钢水停留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远清 王学兵 +1 位作者 仇圣桃 彭世恒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八流连铸中间包的1:2物理模型,通过水模实验测定了1#~4#控流方案下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通过推导提出了多流连铸中间包的RTD曲线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中间包内的流体平均停留时间、流动模式和各流流动一致性,进而对控流装置进行优化选择。研究结果表明,3#控流方案能较好地改善中间包内的流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流中间包 控流装置 物理模拟 RTD曲线 流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钢大方坯连铸工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忠英 张兴中 +1 位作者 干勇 王重海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0,共5页
针对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机生产轴承钢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低铝洁净钢试验基础上 ,进行了钢液过热度、拉速及二次冷却强度对轴承钢连铸坯质量影响的研究及此钢与模铸轴承钢的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钡合金处理钢液、低过热度、低拉... 针对合金钢大方坯连铸机生产轴承钢时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低铝洁净钢试验基础上 ,进行了钢液过热度、拉速及二次冷却强度对轴承钢连铸坯质量影响的研究及此钢与模铸轴承钢的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钡合金处理钢液、低过热度、低拉速和弱冷却连铸工艺可使连铸轴承钢的疲劳寿命满足优质轴承的考核寿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钢 大方坯连铸 工艺研究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动传热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慧 赵连刚 +2 位作者 陶红标 刘爱强 李烈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8,共5页
基于珠钢CSP薄板坯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扁平浸入式水口结构,结合铜板测温导出的热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漏斗形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晶器熔池中以两个上旋涡为主的钢水循环流动... 基于珠钢CSP薄板坯连铸机设备工艺条件和所采用扁平浸入式水口结构,结合铜板测温导出的热流密度分布进行了漏斗形结晶器内钢水流动、自由液面以及传热凝固等冶金现象的综合描述和数值分析。结晶器熔池中以两个上旋涡为主的钢水循环流动局限在漏斗形结晶器内,上旋涡流股冲击和离开熔池液面分别对液面起伏波动有所贡献,弯月面下距窄边100 mm范围内有二次涡形成。除水口下方两侧存在两个具有明显过热的高温区外,熔池中绝大部分钢水的温度在液相线附近保持恒定,铸坯表面温度分布和坯壳发育过程均反映出水口高温射流的影响,铸坯表面最高温区位于熔池液面下方靠近结晶器窄边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 流体流动 传热凝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连铸直轧工艺的恒温出坯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学兵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韩建淮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131,共4页
恒温出坯是实现长型材高速连铸直轧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成功地实现恒温连铸坯,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结晶器弯月面到切割点位置整个过程中铸坯拉速、冷却强度以及铸坯角部圆角半径等因素对铸坯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 恒温出坯是实现长型材高速连铸直轧过程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成功地实现恒温连铸坯,本文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从结晶器弯月面到切割点位置整个过程中铸坯拉速、冷却强度以及铸坯角部圆角半径等因素对铸坯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为满足直轧过程对铸坯温度分布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拉速应控制在2.6 m/min以上。当拉速控制在2.2 m/min时,二冷水流量不宜超过60 L/min。当铸坯角部圆角半径尺寸为铸坯断面尺寸的15%~25%时,铸坯角部温度温降速率将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温度场 直轧 免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轧过程中铸坯感应补热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学兵 张兴中 +1 位作者 仇圣桃 韩建淮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5-107,共3页
在直轧过程中,完整的铸坯温度监测体系是保证连铸直轧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感应补热的方法对连铸小方坯进行补热,建立了线材连铸小方坯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电感应加热参数条件下铸坯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流参数对加热效果... 在直轧过程中,完整的铸坯温度监测体系是保证连铸直轧顺利进行的关键。采用感应补热的方法对连铸小方坯进行补热,建立了线材连铸小方坯热电耦合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电感应加热参数条件下铸坯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电流参数对加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加,铸坯心部温度增加量很小,而铸坯表面温度升高量与频率增加量基本成正比;当感应电流增大时,越靠近铸坯表面位置,温度的增加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轧 感应加热 数值模拟 热电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用保护渣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志宏 席常锁 +2 位作者 朱果灵 黄梅 张求剑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针对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钢种及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特点,分析了保护渣理化性能与无取向电工钢增碳及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热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渣中配碳量(ω(C)〈2%),并控制液渣层厚度保持在5~10mm等方法,可有效防... 针对薄板坯连铸无取向电工钢钢种及相应的结晶器保护渣特点,分析了保护渣理化性能与无取向电工钢增碳及浇注过程中结晶器热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降低渣中配碳量(ω(C)〈2%),并控制液渣层厚度保持在5~10mm等方法,可有效防止保护渣引起的增碳;通过调整保护渣理化性能即降低保护渣的碱度和熔化温度的方法,可以提高无取向电工钢浇注过程中的结晶器热流,获得能够实现浇注过程中热流稳定、不引起增碳、板卷质量良好的无取向电工钢结晶器保护渣理化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 无取向电工钢 结晶器保护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建军 邵雁 +2 位作者 熊劲 刘子豪 汪远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5-101,共7页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 随着电力行业煤电超低排放的推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已从电力行业向非电行业转变。钢铁行业已成为目前的减排重点,而作为其耗能和排污大户的烧结工序,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本文重点介绍了烧结烟气的排放特点与烧结余热的利用现状,综述了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烟气循环技术和机械密封与水密封技术、烧结矿余热竖罐式回收利用技术等烧结矿余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关键问题,以期为烧结工序的节能减排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节能减排 厚料层烧结 烟气循环 竖罐式冷却 余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集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7,共4页
就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过程的设备条件、控制系统、工艺要求、生产操作方式、铸坯的质量等做了简要的概述。结构合理的扇形段和能力恰当的液压缸、先进的 PL C控制系统是轻压下的技术关键 ;稳定及合适的连铸工艺亦是带液芯轻压下不... 就薄板坯连铸带液芯轻压下过程的设备条件、控制系统、工艺要求、生产操作方式、铸坯的质量等做了简要的概述。结构合理的扇形段和能力恰当的液压缸、先进的 PL C控制系统是轻压下的技术关键 ;稳定及合适的连铸工艺亦是带液芯轻压下不可缺少的基本前提 ;扇形段采用平行缓慢方式挤压带液芯的铸坯是稳定生产的有效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 带液芯轻压下 设备条件 控制系统 工艺要求 操作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热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利 岳尔斌 仇圣桃 《物理测试》 CAS 2007年第2期5-9,共5页
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热态模拟要点,为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流程的工艺优化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合理的模拟方法。该方法与现场生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具有精确控制钢水成分、轧制方案选择多样化等优点。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工艺流程 热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高锰铁水炼钢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文远 彭霞林 +2 位作者 王明林 周军军 孟华栋 《炼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23,共6页
为了解转炉高锰铁水炼钢情况,对涟钢210 t转炉42炉吹炼终点钢水进行了取样、测温,根据所得到数据计算了锰氧化反应热力学参数(K′Mn,γ(MnO),L Mn)及炉渣碱度、氧化铁、钢水温度对锰氧化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吹炼终点钢水与炉渣反应... 为了解转炉高锰铁水炼钢情况,对涟钢210 t转炉42炉吹炼终点钢水进行了取样、测温,根据所得到数据计算了锰氧化反应热力学参数(K′Mn,γ(MnO),L Mn)及炉渣碱度、氧化铁、钢水温度对锰氧化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对于吹炼终点钢水与炉渣反应的平衡值及反应偏离平衡状况进行了计算。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了终点钢中含锰量与转炉吹炼工艺参数关系。吹炼终点渣中平均w(TFe)=20.0%,终点钢中平均w(Mn)=0.147%。终渣平均w(MnO)=6.28%,较正常含锰铁水炼钢终渣高,增加了炉渣流动性,有利于化渣。锰的收得率较低(平均23%),与转炉炼钢铁水硅含量高、渣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炼钢 高锰铁水 氧化锰 锰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薄板坯连铸坯纵裂纹的实践研究
17
作者 杨晓江 何先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51,共5页
针对唐钢薄板连铸坯表面纵裂问题,深入分析了薄板坯漏斗结晶器条件下,铸坯表面纵裂形成的机理。结合中低碳钢的实际生产,对结晶器、结晶器保护渣以及浸入式水口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期为铸坯纵裂的控制提供了生产指导依据。
关键词 薄板坯 纵裂纹 减少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坯质量判定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从俊强 仇圣桃 +3 位作者 徐学华 米进周 彭世恒 张兴中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9-2334,共6页
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是铸坯热送热装的基础之一,当前已经产生多种判定方法对铸坯缺陷进行判定,包括人工判定方法、物理判定方法、人工智能判定方法等。本文主要是对这些铸坯缺陷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介绍,并对使用这些判定方法开发的系统... 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是铸坯热送热装的基础之一,当前已经产生多种判定方法对铸坯缺陷进行判定,包括人工判定方法、物理判定方法、人工智能判定方法等。本文主要是对这些铸坯缺陷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介绍,并对使用这些判定方法开发的系统进行总结,介绍了其在现场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判定系统仍存在很多问题,当前开发的铸坯质量判定系统在现场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其为铸坯缺陷实时分析判定带来新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坯 质量判定 智能化 工业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钢连铸大方坯内部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俊儒 张慧 +1 位作者 王明林 俞占扬 《铸造技术》 CAS 2019年第8期874-878,共5页
综述了几种典型特殊钢(轴承钢、弹簧钢等)大方坯的连铸技术,举例说明了低过热度浇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对铸坯的内部质量的改善,以及铸坯内部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与碳化物不均匀性的成因及改善措施,说明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 综述了几种典型特殊钢(轴承钢、弹簧钢等)大方坯的连铸技术,举例说明了低过热度浇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的应用,对铸坯的内部质量的改善,以及铸坯内部微观偏析、宏观偏析与碳化物不均匀性的成因及改善措施,说明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技术对于改善铸坯内部的偏析情况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方坯 偏析 碳化物 轻压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钢技术开发与应用”专刊序
20
作者 仇圣桃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I0002-I0002,共1页
电工钢作为磁性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电机、电变压器和电感器等电力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以优异的磁性特性在电能转换和传输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球能源利用绿色化、二氧化碳减排低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工钢作为磁性材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功能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电机、电变压器和电感器等电力设备的核心部件,其以优异的磁性特性在电能转换和传输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全球能源利用绿色化、二氧化碳减排低量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工钢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促进电工钢产品性能的提升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紧跟全球低碳化趋势和能源结构变革的步伐,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效升级”政策,《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于2024年2月特别邀请北京科技大学项利教授担任专刊主编,宝武马钢集团技术中心主任助理裴英豪高级工程师、宝武新钢集团硅钢薄板事业部硅钢研究所副所长付兵高级工程师、内蒙古工业大学樊立峰教授、安徽工业大学王海军副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乔家龙博士担任专刊副主编,共同策划组织出版“电工钢技术开发与应用”专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工业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电工钢 二氧化碳减排 电能转换 副所长 可持续发展 电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