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学英 杜娟娟 +6 位作者 张菊 蒋锐 付泉水 刘婷婷 罗江 蒋东林 张小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1-456,F0002,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性急性胰腺炎(AP)不同年龄段的临床和CT特征。方法:纳入来自3家三甲综合医院的确诊AP的643例老年患者临床和CT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分为3组:轻度老年组(65~74岁)、中度老年组(75~84岁)和高龄组(≥85岁)。收集并评估3组AP患者的临床和CT特征。结果:轻度老年组胸腔积液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肌酐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其他2组(P<0.05)。轻度老年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生率、甘油三酯水平及治愈率更高(P<0.05)。中度老年组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P<0.05)。高龄组冠心病发生率、平均血小板体积、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及死亡率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老年AP患者不同年龄段各有其特征。高龄组患者尽管基于CT的ANP发生率更低,但其胸腔积液发生率及并发冠心病比例更高,临床进展更严重,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老年人 临床特征 计算机体层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在回路深度学习垂体分割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冷渌清 花蕊 +3 位作者 石峰 陈明 吴玉桥 朱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人在回路的方式进行迭代式标注-训练,建立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人工智能(AI)测量。方法:将1285例颅脑3D T 1WI图像按5~15岁、16~25岁、26~50岁、51~70岁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选择80例,分成4批次进...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人在回路的方式进行迭代式标注-训练,建立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人工智能(AI)测量。方法:将1285例颅脑3D T 1WI图像按5~15岁、16~25岁、26~50岁、51~70岁年龄段分组,每个年龄组随机选择80例,分成4批次进行试验。初始每组选择3例图像进行人工预标注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输入计算机进行学习,获取初始模型。应用模型对一批数据进行分割,获得分割后的神经垂体、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数据,将分割结果进行人工校准,获得校准后相对应的体积数据作为金标准。用前一组校准后的分割图像进行计算机迭代式学习优化模型,再用优化后模型对新一组图像分割与校准,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将校准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认定深度学习建模成功。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Dice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结果:从第2批次开始,除5~15岁年龄段外,其它年龄段神经垂体体积在校准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批次,各年龄段神经垂体、腺垂体与垂体总体积在校准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37~0.928),Dice值大于0.941,Spearman相关系数大于0.969。结论:通过迭代式训练进行深度学习建模可构建垂体分割模型,实现垂体体积AI自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 深度学习 人在回路 自动分割 迭代式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姚芝玲 向美玲 +1 位作者 李勇 谢明国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1330-1336,共7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颅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通常始于血管壁,因此,早期识别斑块成分及其易损性对临床诊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颅内血管传统影像学评价方法,如DSA...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IS)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颅内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通常始于血管壁,因此,早期识别斑块成分及其易损性对临床诊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颅内血管传统影像学评价方法,如DSA、CTA、MRA,主要评价病变血管管腔狭窄程度,不能评价管壁情况并具有电离辐射危害或有创性。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l wall imaging, HR-VWI)作为一项新兴的无创检查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管壁情况,精准对斑块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进而识别斑块的易损性特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HR-VWI在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像学特征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为患者早期发现及诊疗提供可行性方向。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 a major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carries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Early detection of plaque composition and vulnerability is crucial due to its vessel wall origin. Traditional imaging (DSA, CTA, MRA) focuses on lumen stenosis, lacking wall assessment and with radiation or invasive risks. HR-VWI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l wall imaging), an emerging non-invasive technique, visualizes intracranial arterial walls, precisely analyzing plaques and identifying their vulnerability. This article aims to delve into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R-VWI in assess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maging features and ischemic stroke, providing a feasible direction for early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斑块易损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凤 陈明 +2 位作者 喻明 李琳琳 聂本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启动子区1306C/T和735C/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发脑梗死350例,复发脑梗死340例,正常健康组3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MMP-2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因启动子区1306C/T和735C/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初发及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发脑梗死350例,复发脑梗死340例,正常健康组3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MMP-2的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MMP-2基因1306C/T和735C/T的基因型,比较3组间MM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及含量的差异。结果初发脑梗死组及复发脑梗死组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93±0.53)vs(1.68±0.24)mg/L,P〈0.01;(3.32±0.94)vs(1.68±0.24)mg/L,P〈0.01],且复发脑梗死组高于初发脑梗死组[(3.32±0.94)vs(2.93±0.53)mg/L,P〈0.01]。MMP-2 735C/T中复发脑梗死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与初发脑梗死组相比(92.5%vs 87.9%,χ2=4.398,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92.5%vs 78.5%,χ2=8.1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发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87.9%vs 78.5%,χ2=4.121;P〉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MMP-2 1306C/T基因型(χ2=1.075,P〉0.01)和等位基因(χ2=1.124,P〉0.01)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 735C/T多态性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5,95%CI:1.177~2.676,P=0.006)。结论MMP-2基因735C/T的C等位基因是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可能是脑梗死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2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丽 郭孟刚 +5 位作者 何正光 罗晓斌 赵勇 杜发旺 王述红 曾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88-1893,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胸部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肺结节,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1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性质分为三组,其中原位腺癌组、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分别为17... 目的:探讨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胸部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肺结节,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1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性质分为三组,其中原位腺癌组、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分别为17、29、72例。比较三组患者混合磨玻璃肺结节整体及实性成分CT表现。对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确定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混合磨玻璃肺结节的大小、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实性成分的边界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大小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15.5 mm,其敏感度为0.792,特异度为0.783。实性成分的大小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5.5 mm,其敏感度为0.764,特异度为0.811。实性成分的比例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38.7%,其敏感度为0.736,特异度为0.935。实性成分的CT值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149.0 HU,其敏感度为0.694,特异度为0.826。结论: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对其病理等级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实性成分 计算机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纳 李勇 +4 位作者 赵林伟 陈洪 冯英 杨国庆 付泉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38-41,56,共5页
目的:采用双源CT单能及双能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并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病患6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 目的:采用双源CT单能及双能技术进行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并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技术在支气管动脉成像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1月胸部CT增强病患64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单能组及双能组),每组32例。对比剂采用碘帕醇(370 mgI/mL),剂量为1.2 m L/kg,流速固定在4.0 m/s,追加生理盐水40 mL。单能组每个病患得到一组增强图像,双能组可生成40~190 keV多组图像,并通过虚拟单能技术自动得出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最高的一组图像,将得出的两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支气管动脉CT值、噪声(Standard deviation,SD)、CNR、信噪比(Single-to-noise ratio,SNR)以及辐射剂量等参数进行对比。结果:两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对支气管动脉主观评分结果呈优秀吻合(所有Kappa值>0.8)。与单能组相比,双能组右侧和左侧支气管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明显更高(P<0.001,P=0.001)。除此之外,在双能组中,左右支气管动脉的CT值(P<0.001,P<0.001)、噪声(P<0.001,P<0.001)、CNR(P=0.001,P=0.003)、SNR(P=0.012,P=0.035)均显著高于单能组。辐射剂量方面,双能组与单能组的CTDI和DLP均无明显差异(P=0.097,P=0.132)。结论:双源CT双能模式下的虚拟单能量技术能够提高支气管动脉的血管成像质量,显示更细小的血管走形,更好的满足诊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小容 王秀容 +2 位作者 王强 许二赫 纪南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肢运动障碍8例(100.0%)、浅感觉障碍...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患者中,下肢运动障碍8例(100.0%)、浅感觉障碍(痛温觉)6例(75.0%)、深感觉异常3例(37.5%)及大小便功能障碍8例(100.0%)。脑脊液检查压力正常2例(40.0%),增高3例(60.0%);蛋白含量正常1例(20.0%),增高4例(80.0%)。脊髓MRI检查示7例(87.5%)有脊髓增粗,8例(100.0%)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5例(62.5%)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诊断 脊髓MRI 脊髓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医疗应用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艳 杨国庆 双娇月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3期43-46,共4页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不为大多数医务人员所熟知,导致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为了让更多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本文就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影像、外科、病理中的应...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辅助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不为大多数医务人员所熟知,导致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为了让更多医务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本文就人工智能的相关概念及其在影像、外科、病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主要包括基于影像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评估以及规避检查副作用,外科手术中结构及步骤的注释、手术机器人的应用,病理检查中病灶浸润深度的判断及患者的风险评估。期望对临床医生有所启发,鼓励医工结合共同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应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技术在主动脉CT造影扫描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萌 范小萍 +1 位作者 严高武 刘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2期46-50,共5页
目的:探析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似诊为主动脉疾病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根据CTA扫描参数... 目的:探析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V(ASIR-V)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似诊为主动脉疾病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根据CTA扫描参数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350 mg I/ml,观察组采用管电压80 kVp、对比剂320 mg I/ml。测量两组CT图像中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和股动脉的CT值以及噪声标准偏差(SD)值,并计算管腔内的信噪比(SNR),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剂量。按照欧洲放射学会指南推荐的CT图像质量相关评分标准5分法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节段中的CT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8,t=7.692,t=12.460,t=7.964,t=7.736;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及股动脉节段中的SD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7,t=2.724,t=1.487,t=2.891;P<0.05),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节段中的SNR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2,t=3.257,t=3.732,t=3.927;P<0.05),CTDI_(vol)、DLP、ED及碘剂用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36,t=18.073,t=13.654,t=21.922;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和低碘浓度溶剂联合ASIR-V技术行主动脉CTA扫描检查可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并能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低碘浓度溶剂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 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型卵巢小细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艳 杨国庆 +1 位作者 双娇月 段庆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1年第1期64-67,共4页
原发性肺型卵巢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ovary-pulmonary type,SCCOP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相关报道较少。因其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一例原发性肺型卵巢小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 原发性肺型卵巢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 of the ovary-pulmonary type,SCCOP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相关报道较少。因其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本文报道一例原发性肺型卵巢小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加深对此病的认识。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因左下腹疼痛4个月余,加重1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钾2.89 mmol/L(参考值3.5~5.3 mmol/L),氯97.5 mmol/L(参考值99~110 mmol/L),总钙2.45 mmol/L(参考值2.08~2.80 mmol/L);肿瘤标记物:CEA 21.5 ng/ml(参考值0.0~5.2 ng/ml),CA12511.8 U/L(参考值0.0~35.0 U/L),CA1537.0 U/L(参考值0.0~25.0 U/L);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450 U/L(参考值120~250 U/L),α-羟丁酸脱氢酶345 U/L(参考值72~182 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小细胞癌 高度恶性肿瘤 CA153 心肌酶谱 乳酸脱氢酶 肿瘤标记物 参考值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肠系膜血管造影在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中的效价比分析
11
作者 徐建玉 杨国庆 +1 位作者 姚勇 孙怡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0期1790-1791,F0002,共3页
关键词 肠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影像学检查
12
作者 陈小容 王秀容 +1 位作者 王强 许二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87-308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SDAVF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脊髓MRI检查示大部分患者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 目的:通过分析SDAVF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脊髓MRI检查示大部分患者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脊髓MRI可对SDAVF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MRI 脊髓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失败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严高武 杨国庆 +8 位作者 付泉水 陈洪 曾浩 范晓萍 胡纳 沈小程 徐晓雪 杨汉丰 杜勇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ule,fGGN)失败及引起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T引导下PTNB诊断fGGN的相关资料,记录... 目的:分析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percutaneous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PTNB)诊断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ocal ground-glass nodule,fGGN)失败及引起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T引导下PTNB诊断fGGN的相关资料,记录其诊断失败(取材不成功、假阳性及假阴性)的病例、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诊断失败病例均为假阴性(n=9),12例发生气胸,16例发生少量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10 mm、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诊断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cm、穿过胸膜的次数>2次、沿针道存在肺气肿为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10 mm、病变位于下叶、GGO百分比>90%、针道距离>9 cm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下PTNB可作为fGGN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但需警惕诊断失败、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值结合常规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成东 赵林伟 +2 位作者 董国礼 曾南林 杨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常规MRI在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中的准确性。方法:49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将恶性肿... 目的: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常规MRI在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中的准确性。方法:49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常规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资料,将恶性肿瘤(28例)作为病例组,其它良性病变(21例)作为对照组。①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盲法分析所有常规MRI图像,评价常规MRI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②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共同测量所有病灶的ADC值。运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比较ADC值与常规MRI之间以及两者结合时对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肝脏恶性肿瘤平均ADC值为(1.29±0.53)×10-3mm2/s,良性病变ADC均值为(1.88±0.79)×10-3 mm2/s。ADC值、常规MRI、ADC值结合常规MRI诊断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2.1%、90.0%、83.7%)、(96.4%、80.0%、89.8%)和(92.9%、95.0%、93.9%)。结论:ADC值结合常规MRI能够提高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测量肝脏局灶性病变的ADC值可能对病灶的定性诊断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测量正常中晚孕胎儿大脑主要径线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静 严高武 +7 位作者 王微 杨国庆 李勇 付泉水 赵林伟 陈洪 秦伟 杨汉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3.0T MRI测量正常胎儿头颅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建立MRI对正常胎儿大脑发育的量化评价方法。方法收集219胎超声检查初步提示胎脑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采用3.0T MR仪扫描胎儿颅脑。由2名MRI医师测量胎儿脑双顶... 目的探讨3.0T MRI测量正常胎儿头颅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及其与孕周的相关性;建立MRI对正常胎儿大脑发育的量化评价方法。方法收集219胎超声检查初步提示胎脑解剖结构正常的胎儿。采用3.0T MR仪扫描胎儿颅脑。由2名MRI医师测量胎儿脑双顶径、脑额枕径、骨双顶径、骨额枕径、头围、胼胝体长度及小脑横径,评价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并对胎儿颅脑主要径线与孕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名医师应用MRI测量胎儿颅脑主要径线的可重复性好(组内相关系数均>0.7);胎儿脑双顶径、脑额枕径、骨双顶径、骨额枕径、头围、胼胝体长度、小脑横径与孕周均呈正相关(r=0.957、0.974、0.949、0.959、0.971、0.887、0.985,P均<0.001)。结论 3.0T MR用于测量正常中晚孕胎儿大脑主要径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孕中晚期胎儿脑生物测量参数随孕龄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大脑 孕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呼吸与屏气弥散加权成像在腹部实性脏器运用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镭 赵林伟 +5 位作者 陈少贤 杨国庆 付泉水 范小萍 胡纳 严高武 《西部医学》 2018年第4期599-602,共4页
目的比较自由呼吸(FB)与屏气(BH)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实性脏器运用中的差异。方法纳入128名接受腹部MRI检查的患者,均接受FB--DWI和BH-DWI序列扫描,测定正常腹部实性脏器(肝脏、胰腺、脾脏和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信噪比(SNR)... 目的比较自由呼吸(FB)与屏气(BH)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实性脏器运用中的差异。方法纳入128名接受腹部MRI检查的患者,均接受FB--DWI和BH-DWI序列扫描,测定正常腹部实性脏器(肝脏、胰腺、脾脏和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信噪比(SNR)值。结果腹部实性脏器的ADC值在FB--DWI和BH-DWI序列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SNR在两序列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FB-DWI比BH-DWI序列的SNR高(P<0.001)。结论 FB-DWI不仅对腹部实性脏器ADC值的测量无影响,而且能降低图像噪声并能提高信噪比,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与晚期胃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赟 李勇 +2 位作者 巩平 李小英 李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2期235-237,共3页
胃癌(gastriccancer)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未成熟的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且目前普遍认为CD33+CD11b+HLA-DR-是其标志特征。此外,早在2012年已证实,在胃癌患... 胃癌(gastriccancer)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未成熟的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且目前普遍认为CD33+CD11b+HLA-DR-是其标志特征。此外,早在2012年已证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升高,但国内外对晚期胃癌外周血中MDSCs与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晚期胃癌化疗前后MDSCs比例的变化,以期为晚期胃癌化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价寻找特异性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胃癌化疗 CD11B 化疗疗效 预后评价 胃癌患者 疗效监测 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沈小程 胡纳 +2 位作者 付泉水 李勇 杨国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72-73,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左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减低患者76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76例患者进行CTA、CMR的扫描诊断比较心功能分级及结果。结果 CTA扫... 目的探讨应用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左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减低患者76例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76例患者进行CTA、CMR的扫描诊断比较心功能分级及结果。结果 CTA扫描76例患者,其中14例患者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1~2级(9/14)例,3~4级(5/14例);62例患者为缺血型心肌病,心功能1~2级(33/62)例,3~4级(29/62例)。CMR扫描诊断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组患者存在延迟退化的几率为35.71%(5/14),明显低于缺血型心肌病组的87.09(54/62)(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非典型部位(肌壁间、片状、弥漫性)强化的比例为28.57(4/14),明显高于缺血型心肌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心内膜下强化比例7.14%(1/14)明显低于缺血型心肌病组80.64%(50/62)(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采取增强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较好地显示心脏内部情况,对缺血性心肌病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心肌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荣 李勇 +1 位作者 彭一檬 郑海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收治星形细胞瘤患者45例,脑转移瘤38例,分析患者磁共振DWI检查,计算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肿瘤MRI征象、瘤体与周围水肿带DWI参数值(ADC、rADC)。结果 MRI对星形细胞瘤及脑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体周围水肿带ADC值、r ADC值高于星形细胞瘤(P<0.05);星形细胞瘤征象:瘤体为T_(1)、T_(2)稍长信号节影或肿块影,增强扫描可见为结节状,部分表现为不规则环形强化,水肿带为T_(1)、T_(2)长信号。DWI上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周围水肿带为等信号。脑转移瘤征象:瘤体为分叶状稍长T_(2)信号,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增强瘤体为明显强化,DWI上瘤体为高信号,周围水肿等信号。结论 磁共振DWI检测可反应星形细胞瘤与脑转移瘤瘤体及周围水肿组织ADC值、rADC值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扩散加权成像 星形细胞瘤 脑转移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肝脏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镭 赵林伟 陈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6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能量多期扫描后生成序列图像3个,分别为80kV、140kV、120kV加权图像,利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选择普通平扫(TNE)与虚拟平扫(VNC)图像处理。观察与记录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记录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估),以及不同肝脏肿瘤患者的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NC较TNE在DLP上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DSCT)虚拟平扫能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双源CT对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双源CT双能量扫描 普通平扫 虚拟平扫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